0  429875  429883  429889  429893  429899  429901  429905  429911  429913  429919  429925  429929  429931  429935  429941  429943  429949  429953  429955  429959  429961  429965  429967  429969  429970  429971  429973  429974  429975  429977  429979  429983  429985  429989  429991  429995  430001  430003  430009  430013  430015  430019  430025  430031  430033  430039  430043  430045  430051  430055  430061  430069  447090 

2.中國畫是歷史悠久的民族藝術(shù)。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

    A.圖一是東晉顧愷之作品,體現(xiàn)了“以形寫神“的風格

    B.圖二體現(xiàn)唐代閻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來美術(shù)的風格

    C.圖三描繪了北宋商品經(jīng)濟繁榮的景象,具有寫實風格

    D.圖四表現(xiàn)了元代畫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的藝術(shù)特征

試題詳情

1.《詩經(jīng)》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标P于周人的“維新”,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

    ①建立了完備的宗法制               ②實行了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③確立了尊卑分明的分明的禮制        ④創(chuàng)立了王位世襲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2.因?qū)嶒炘聿煌暾斐烧`差,本實驗中用小盤及砝碼的總重力代替小車受到的拉力(實際上小車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盤及砝碼的總重力),存在系統(tǒng)誤差。小盤及砝碼的總質(zhì)量越接近小車的質(zhì)量,誤差就越大,反之,小盤及砝碼的總質(zhì)量越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誤差就越小。 3.未能夠完全平衡摩擦力造成誤差:在平衡摩擦力時,除了不掛小盤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實驗一樣(比如要掛好紙帶、接通打點計時器),勻速運動的標志是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點的距離相等。

[典題例析]

例1.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測得的加速度aF的關系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一,測得的加速度a和1/M的關系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二。

表一          表二

 

⑴由表一、表二數(shù)據(jù)用描點法作出aF圖象、圖象;

⑵由圖象可得加速度與力是什么關系?加速度與質(zhì)量是什么關系?

⑶物體的質(zhì)量M為多少?產(chǎn)生加速度的力為多大?

   

例2.用斜面、小車、祛碼等器材按圖所示方法探究a、m、F三者關系的實驗中,得到圖所示的一條打點的紙帶,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且間距x1、x2、x3x6已量出。

⑴請寫出三個不同的計算加速度的表達式。

⑵如圖所示,是甲同學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畫出的aF圖線,表明實驗的問題是______。

⑶乙、丙同學用同一裝置實驗,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F圖線。如圖所示,說明兩個同學做實驗時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并比較其大小。

    

『鞏固』如圖所示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的aF圖象為圖中的直線Ⅰ,乙同學畫出的aF圖象為圖中的直線Ⅱ。直線Ⅰ、Ⅱ在縱軸或橫軸上的截距較大,明顯超出了誤差范圍,下面給出了關于形成這種情況原因的四種解釋,其中可能正確的是 (  )

A.實驗前甲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C.實驗前乙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例3.探究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及斜面傾角有無關系,若有得出定性結(jié)論。提供器材有:

A.-光滑木板,長度為L      B.小車,質(zhì)量為M

C.鉤碼若干個,每個質(zhì)量為m     D.長方體木塊(墊木板用)

E.米尺          F.秒表

⑴實驗過程:第一步:在斜面傾角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通過向小車中放入鉤碼來改變物體質(zhì)量,只要測出小車由頂點滑至底端的時間t,就可以由公式求出a,則a=________,某同學記錄了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根據(jù)以上信息,在誤差范圍內(nèi),我們發(fā)現(xiàn)質(zhì)量改變之后平均用時_____(填改變或不改變),經(jīng)過分析你得出加速度和質(zhì)量的關系為_______。

第二步:在物體質(zhì)量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傾角的關系實驗中通過改變長方體木塊與木板的相對位置來改變傾角,因為沒有量角器,我們可以測量出木板頂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那么傾角的正弦值。某同學記錄下h和加速度。如下表:

 

先在圖中通過選定適當?shù)淖鴺溯S描點作圖,后由圖線可求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____,進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傾角的關系為_____。

⑵本實驗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

[問題反思]

試題詳情

1.質(zhì)量的測量誤差、紙帶上打點計時器打點間隔距離的測量誤差,拉線或紙帶不與木板平行等都會造成誤差。

試題詳情

6.作圖象時,要使盡可能多的點在所作直線上,不在直線上的點應盡可能對稱分布在所作直線兩側(cè)。

試題詳情

5.各紙帶上的加速度。都應是該紙帶上的平均加速度。

試題詳情

4.改變拉力和小車的質(zhì)量后,每次開始時小車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并應先接通電源,再放開小車,且應在小車到達滑輪前按住小車。

試題詳情

3.砝碼和小盤的總重力可視為小車受到的拉力的前提是:小車及砝碼的總質(zhì)量遠大于砝碼和小盤的總質(zhì)量。

試題詳情

2.判斷小車是否平衡的方法是:實驗中,應在小車后拖上紙帶,先接通電源,再用手給小車一個初速度,若在紙帶上打出的點的間隔基本上均勻,就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則必須重新調(diào)整小木板的位置。

試題詳情

1.實驗過程中只需一次平衡摩擦力,其實質(zhì)是指小車所受動力(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與小車所受阻力(包括小車所受摩擦力和打點計時器對小車后所拖紙帶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佺ǹ楠忛幏锟� 闂傚倸鍋婇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