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0378  430386  430392  430396  430402  430404  430408  430414  430416  430422  430428  430432  430434  430438  430444  430446  430452  430456  430458  430462  430464  430468  430470  430472  430473  430474  430476  430477  430478  430480  430482  430486  430488  430492  430494  430498  430504  430506  430512  430516  430518  430522  430528  430534  430536  430542  430546  430548  430554  430558  430564  430572  447090 

2.背誦并默寫全文

試題詳情

指導(dǎo)單獨(dú)朗讀,注意停頓

教師總結(jié):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dāng)時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shí),但他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一份寶貴的財富,兩千年來一直

被許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yuǎn)

作業(yè):

1.思考大同社會與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之處?

試題詳情

2.作課文后面的練習(xí)。

試題詳情

1.熟讀全文,背誦第三段。能背誦全文者背誦全文。

試題詳情

3.特殊句式

  省略句式“各隱卷底衣褶中”,“隱”后省略“于”�!皠t題名其上”,“名”后省略“于”。

  定語后置 “其兩膝相比者”,定語“相比”在中心詞“兩膝”之后,“者”,標(biāo)志定語后置。

  此外,文中有一個帶雙賓語的句子:“嘗貽余核舟一�!彪p賓語是“余、核舟一”。

  布置作業(yè)

試題詳情

2.一詞多義

  為:①制,做�!盀閷m室、器皿”,“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②是。“中軒敞者為艙”,“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③有。“通計(jì)一舟,為人五”。

  木:①木頭,木材�!澳芤詮酱缰尽�。

 �、跇洹!耙灾柳B獸、木石”。

  曰:①叫做�!懊饔衅媲扇嗽煌跏暹h(yuǎn)”。

 �、谑��!拔脑弧跗缴饺恕�。

  奇:①奇異�!懊饔衅媲扇恕�。②jī,零數(shù),余數(shù)�!爸凼孜查L約八分有奇”

  有:①動詞,表存在�!懊饔衅媲扇恕�,“爐上有壺”。

 �、趛òu,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八分有奇”,“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開頭一邊。“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

 �、谥�,正。“其人視端容寂”。

試題詳情

  第3段

  講解:“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é,高聳;“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執(zhí)”,拿著;“端”,頭;“撫”,按,搭在上面�!棒斨弊笫謭�(zhí)卷末”,“末”,尾部。“其兩膝相比者”,“比”,緊靠;“者”,表定語后置,定語還原即為“相比之兩膝”。“各隱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隱”后省略“于”。“佛印絕類彌勒”,“絕”,極度;“類”,相似�!白蟊蹝炷钪橐兄保耙小�,yǐ,靠著;“之”,代左膝。“珠可歷歷數(shù)也”,“歷歷”,分明可數(shù)。

  提問一: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小小核舟的船頭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船頭坐著蘇東坡、黃魯直、佛印,三友聚會泛舟赤壁,三人性格氣質(zhì)不同而情態(tài)各異。“峨冠而多髯”的主人蘇東坡坐在中間,他正與緊靠左首而坐的黃魯直“共閱”。一幅展放在膝上的“手卷”,共同賞玩品評,神情專注�!胺鹩O似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一幅超凡脫塵的神態(tài),他右膝臥地,曲右臂支船,左膝豎起,左臂搭在左膝上面,左臂上還掛有一串念珠,珠子粒粒分明可數(shù)。

  提問二:這段文章在描寫方面有哪些特點(diǎn)?

  講解:有三個特點(diǎn):一、以形顯神。蘇東坡“峨冠而多髯”,飽經(jīng)世事而所好執(zhí)著,“左手撫魯直背”,與之“共閱一手卷”,多情的蘇東坡鐘情詩畫,篤于情誼;黃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與友同讀,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矯首昂視”,“臥右膝”,豎左膝”,“掛念珠”,現(xiàn)出超塵脫世的神情,宛然彌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氣質(zhì)各呈其態(tài)。二、對照鮮明。蘇東坡和佛印,一為才高情篤的詩杰,一為超塵脫世的名僧,情態(tài)迥異,鮮明的對照更顯出雕刻之工。三、筆觸細(xì)微�!熬淼滓埋蕖敝U紋都可見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歷歷數(shù)也”。微細(xì)之處都如此清晰明白,顯示了刻工之不凡。

  提問三:這段為何寫得比較多?

  講解:這段的內(nèi)容緊扣核舟刻的是“大蘇泛赤壁”的旨意,最足以表明此旨意,所以作者把這段當(dāng)作全文的一個重點(diǎn)來寫,寫得比較多些。

  第4段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核舟船尾部分的雕刻�!伴笥抑圩痈饕蝗恕�,這句的主語是“左右”,不是“楫”,謂語是主謂結(jié)構(gòu)“舟子各一人”;“子”,泛指人,如“男子、女子”�!熬佑艺咦调傺雒妗�,“居”,位于�!坝沂峙视抑海魢[呼狀”,“攀”,抓著,拉著;“狀”,情狀�!熬幼笳哂沂謭�(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蒲葵”,也叫扇葉葵,棕櫚科常綠喬木;“撫”,摸著�!捌淙艘暥巳菁拧�,“端”,直,正;“容”,容貌。

  提問:從這段文章看,這條船是在行進(jìn)呢,還是已經(jīng)停下了呢?從何見之?

  講解:這條船已經(jīng)停下了。這從兩個方面可以見到:一是“舟尾橫臥一楫”,船槳已經(jīng)放下,表明船已停了。一是兩個“舟子”之所為,其一是“仰面”朝天,左手倚靠在橫木上,右手扳弄著腳趾頭,口中還在隨情嘯叫,他沒有操槳駛船;另一是右手正拿著蒲葵扇煽火煮茶,他的整個注意力都集中在煮茶上面,他也沒有操槳駛船。

  第5段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核舟船頂部位的雕制�!皠t題名其上”,“則”,就;“題”,書寫,這里解為刻上;“名”,字�!拔脑弧靻⑷尚缜锶�,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啟壬戌秋日”,即明熹(xī)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蘇軾《前赤壁賦》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見,王叔遠(yuǎn)在核舟頂端刻上這個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蘇軾作《前赤壁賦》后540年的“秋日”有感而為之以作紀(jì)念的;“甫”,指男子的字。“鉤畫了了”,“鉤畫”,字的一鉤一畫。

  第6段

  講解: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小結(jié)總計(jì)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對王叔遠(yuǎn)雕刻技藝之“奇巧”的贊嘆以結(jié)束全文�!巴ㄓ�(jì)一舟,為人五”,“通”,全部,整個;“為”,有�!盀楹O篷,為楫……為念珠各一”,“各”,包括篛篷、楫……念珠等,不單是念珠�!吧w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選擇;“為”,制作�!拔家囔`怪矣哉”,“嘻,xī,贊嘆聲;“靈”,善,好;“怪”,奇異,罕見。

  小結(jié):

1.提問: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優(yōu)點(diǎn)?

  講解:這篇文章有四大優(yōu)點(diǎn):簡練精致,形象逼真,層次分明,重點(diǎn)明確。(詳見“教學(xué)設(shè)想”)

試題詳情

  先叫學(xué)生朗讀3-6段;再叫學(xué)生回答這四段各段的文意;答畢,酌情講評。

試題詳情

3.本文簡練精致。先分說后總說。學(xué)習(xí)文言詞語、句式。

教學(xué)過程

試題詳情

2.總觀全文,了解我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的卓越高超。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