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2162  432170  432176  432180  432186  432188  432192  432198  432200  432206  432212  432216  432218  432222  432228  432230  432236  432240  432242  432246  432248  432252  432254  432256  432257  432258  432260  432261  432262  432264  432266  432270  432272  432276  432278  432282  432288  432290  432296  432300  432302  432306  432312  432318  432320  432326  432330  432332  432338  432342  432348  432356  447090 

3.師在此基礎上理清思路,字幕出示:

中心論點:

我們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

學問與智慧的區(qū)別(1、2節(jié))

               學問離不開智慧(3、4節(jié))

學問與智慧的關系(3-6節(jié)) 

      智慧也離不開學問(5、6節(jié))

試題詳情

2.這些句子中,哪一句可以作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找出最能表達作者重要觀點的句子。

提示:中心論點在文中的位置有四種:開頭、結(jié)尾、中間、自己概括。

明確:中心論點在文末:“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闡明學問與智慧是不同的,分析學問不能離開智慧,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都是為了提出“我們需要學問,但我們更需要智慧”的觀點。

試題詳情

過渡:這是一篇議論文,讀議論文首先要讀出作者的觀點是什么。那羅家倫通過這篇文章要表達一個怎樣的觀點?

1.速讀課文,找出或概括出每一節(jié)的中心句。(每一段作者都闡述了什么觀點)

(1)提示:中心句就是能表達一個文段觀點的句子。中心句在文段中的位置也有四處:開頭、結(jié)尾、中間、自己概括。找中心句要從理解內(nèi)容入手,分析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利用文段中的提示性詞語,有的過渡句中隱含著本段的中心句,往往上半句是對上段的概括,下半句才是本段的中心句。

(2)指名回答,共同探討,明確:

第1段:學問與智慧有顯然的區(qū)別。

第2段:其實有學問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見得都有很好的學問。

第3段;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

第4段:世間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書。(著書、讀書都要智慧)

第5段: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

第6段: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需要智慧。(學問與智慧是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

試題詳情

2、趙括對于如何用兵打仗的學問應該是很高的,可為什么最后失敗了呢?(學生回答)

師:那究竟什么是學問,什么是智慧,學問和智慧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現(xiàn)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任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的羅家倫,走進他的《學問與智慧》,來共同尋找答案!

試題詳情

方法一: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了《創(chuàng)造學思想錄》,懂得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造就你自己的規(guī)則”,其實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我們常說的“智慧”,這種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而是以豐富的“知識”“學問”為基礎的。今天我們學一篇新課文《學問與智慧》。

方法二:大家知道“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來歷嗎?誰來給大家講講?

1、學生或老師講這個成語的來歷: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結(jié)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試題詳情

20.(10分)科學實驗證明1hm2(公頃)柳杉林,每月可吸收SO2160kg。   (1)柳杉林吸收SO2 ,說明森林對環(huán)境的作用是:             。  (2)某火力發(fā)電廠每月要燃燒含硫0.1%的煙煤10000t若要吸收該廠所排出的煙道氣中的SO2需要栽柳杉林多少公頃?若該廠在排放煙道氣之前用脫硫法處理,每年可回收硫多少千克?這些硫可生產(chǎn)98%濃H2SO4多少千克?

試題詳情

19.(12分)用氯氣對飲用水消毒色著百年歷史,但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其副作用愈來愈明顯:① pH的變化,對消毒能力影響大;②使飲用水中有機物發(fā)生氯代,生成上百種影響人體健康的有機氯衍生物,同對使人產(chǎn)生味覺、嗅覺不適感。世界環(huán)保聯(lián)盟建議用另一種高效消毒劑二氧化氯(ClO2)代替氯氣對飲用水消毒。ClO2具有很強的氧化性,通常狀況卡是黃綠色氣體,水溶性是Cl2的5倍,溶于水成黃綠色的溶液,在pH為2-5范圍內(nèi)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水解,也不聚合。ClO2很不穩(wěn)定,與空氣混合后,當它的體積分數(shù)>10%時,受強光或強振動可能發(fā)生爆炸。

(1)氯氣對飲用水消毒的原理是      。氯氣的消毒能力受水的pH影響,pH小時的消毒能力    pH大時的消毒能力(填“>”或“<”),其原因是        。

(2)通常用氯酸鈉(NaClO3)與濃鹽酸反應來制取ClO2,同時生成Cl2,寫出化學方程式 :            。

(3)市售的一種新型消毒劑含兩種成分,分別是NaClO3和Na2C2O4。兩種成分在溶液中混合便產(chǎn)生C1O2,寫出化學方程式:                 。

(4)某同學打算通過研究性學習,比較這兩種制取ClO2的方法的利與弊。要擬定一個簡略的研究方案,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

試題詳情

18.(15分)根據(jù)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酸雨是英國化學家R·A·Smith 1872年最先提出來的,一般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霧等天氣降水,是大氣污染的表現(xiàn)。酸與被稱作“空中死神”。據(jù)某市區(qū)2003年環(huán)境狀況公報載,市區(qū)酸雨頻率為41.3%,比上年上升了5.5個百分點。降水平均值為4.87,降水酸性污染嚴重,表現(xiàn)為煙煤型污染特征。

材料2:①某地一場較大范圍的酸雨使植物葉面遭腐蝕,產(chǎn)生大量斑點而壞死,導致西瓜大面積絕產(chǎn),損失慘重。

②酸雨使植物陽離子從液面析出,使鈣、鎂、鐵等離子迅速從土壤中損失,土壤營養(yǎng)狀況降低,還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影響植物生長。

③鋁對生物來說是有害的,在土壤中以氧化鋁存在,pH =5.6時幾乎不溶解,當pH為4.6時,鋁的溶解度增加100倍,并轉(zhuǎn)化為硫酸鋁,造成樹木死亡。四川某林場,華山松死亡率達96%,就是酸雨使土壤中硫酸鋁增高,危及于華山松。

材料3:某�?萍夹〗M同學采集的酸與樣品,每隔一定時間測定pH,得到下列數(shù)據(jù):

時間
開始
8h
16h
24h
32h
40h
48h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請根據(jù)材料回答:

(1)酸雨的形成是由于                     。

(2)酸雨對高等植物的影響,表現(xiàn)在哪幾方面?

(3)解釋酸雨放置時,pH變化的主要原因。

(5)根據(jù)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對該市的酸與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議(至少三條)。

試題詳情

17.(12分)在實驗室制備KClO3可利用圖4-19所示的裝置。實驗的化學原理:①利用強氧化劑和濃鹽酸反應制氯氣;②使氯氣與熱的KOH溶液反應制KClO3:3Cl2 + 6KOH  5KCl + KClO3 + 3H2O,試回答下列問題:

(1)制備Cl2,可選用下列藥品中的                   (   )                    A.濃H3PO4、食鹽晶體、二氧化錳   

B.KMnO4、濃鹽酸

C.濃H2SO4、氯化鉀、二氧化錳   

D.濃HNO3、食鹽晶體、二氧化錳

(2)若用MnO2和濃鹽酸反應制備Cl2時利用上述裝置制備KClO3,回答:

①A中小試管內(nèi)的液體是     ,其作用是              。

②B中的液體是       ,其作用是              。

③已知C杯中裝的是水,D管內(nèi)裝的是15mL 30% KOH溶液,這種加熱方法稱作    ,

其作用是       ;通過什么現(xiàn)象可認為KOH基本反應完全?          。

④E處是塞在試管口的一團棉花(以用Na2S2O3溶液浸泡過),作用是利用其還原性來吸收多余的Cl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