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8316  438324  438330  438334  438340  438342  438346  438352  438354  438360  438366  438370  438372  438376  438382  438384  438390  438394  438396  438400  438402  438406  438408  438410  438411  438412  438414  438415  438416  438418  438420  438424  438426  438430  438432  438436  438442  438444  438450  438454  438456  438460  438466  438472  438474  438480  438484  438486  438492  438496  438502  438510  447090 

3.(09江蘇卷11) 下列離子方程式與所述事實相符且正確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氣中失效:

B.用濃鹽酸與反應制取少量氯氣:

C.向溶液中通入過量:

 

D.在強堿溶液中次氯酸鈉與反應生成

 

答案:C

解析:

漂白粉失效的化學方程式為,那么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A項錯;實驗室制取的原理是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離子方程式為,所以B項錯;D項,在強堿溶液中,不可能生成,所以D錯。

試題詳情

2.(09天津卷3)下列實驗設計和結論相符的是

A.將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適量乙醇,振蕩后靜置,可將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該氣體水溶液一定顯堿性

C.某無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鹽酸,沉淀不溶解,則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xiàn)eCl2雜質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熱,除去過量的Cl2,即可得到較純凈的FeCl3溶液

答案:B

解析:

A項,乙醇不可以作為萃取劑,錯;

B項,石蕊變藍,則肯定為堿性,正確。

C項,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 ,生成BaSO3,再加入HCl,則與溶液的NO3 結合,相當于HNO3,則可以氧化BaSO3至BaSO4,沉淀不溶解,故錯;

D項,加熱時,F(xiàn)eCl3會水解,錯。

試題詳情

1.(09全國卷Ⅱ13) 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項為通Cl2過程中,溶液內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確的是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 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答案:B

解析:

由于Fe2+的還原性強于Br-,故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先后順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2Fe2+ + Cl2 2Fe3+ + 2Cl,2Br + Cl2 Br2 + 2Cl-,2FeBr2 + 3Cl2 2FeCl3 + 2Br2 。當x/a 0.5時,Cl2僅氧化Fe2+,故A項正確。當x/a 1.5,Fe2+和Br-合部被氧化,D項正確;當介于兩者之間時,則要分步書寫方程式,然后進行疊加得總反應。如B項,當x=0.5a時,Cl2剛好把Fe2+全部氧化,而當x=0.6a,顯然Cl2還要氧化Br-,而選項中沒有表示,故錯。

試題詳情

12.(09寧夏卷28)(14分)2SO2(g)+O2(g) =2SO3(g)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為1mol SO3的ΔH=-99kJ·mol-1.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C分別表示   、   ,E的大小對該反應的反應熱有無影響?  。該反應通常用V2O5作催化劑,加V2O5會使圖中B點升高還是降低?  ,理由是   

(2)圖中△H=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環(huán)機理可能為:V2O5氧化SO2時,自身被還原為四價釩化合物;四價釩化合物再被氧氣氧化。寫出該催化循環(huán)機理的化學方程式      

(4)如果反應速率υ(SO2)為0.05 mol·L-1·min-1,則υ(O2)=  mol·L-1·min-1、υ(SO3)=  mol·L-1·min-1;

(5)已知單質硫的燃燒熱為296 KJ·mol-1,計算由S(s)生成3 molSO3(g)的△H  (要求計算過程)。

答案:

(1)反應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 

(2)無  降低  因為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歷程使活化能E降低 

(3)-198

 (4) SO2 +V2O5=SO3+2VO2  4VO2+ O2=2V2O5  (4)0.025  0.05

(5) S(s)+O2(g) =2SO2(g)△H1=-296 KJ·mol-1 , SO2(g)+1/2O2(g) =SO3(g) △H2=-99 KJ·mol-1 

3 S(s)+9/2O2(g)=3SO3(g) △H=3(△H1+△H2)=-1185 KJ·mol-1 

解析:

 (1)本小題考查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可得到A和C所表示的意義,E為活化能與反應熱無關,但是用催化劑可以降低活化能;

(2)圖中表示的是2molSO2的反應,因此△H=-99×2KJ·mol-1;

(3)依題意即可寫出:SO2 +V2O5=SO3+2VO2  4VO2+ O2=2V2O5;

(4)依據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試題詳情

11.(09廣東化學23)(11分)

磷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有廣泛應用。

(1)  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5(PO4)3F]在高溫下制備黃磷(P4)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4Ca5(PO4)3F(s)+2lSiO2(s)+30C(s)=3P4(g)+20CaSiO3(s)+30CO(g)+SiF4(g)     H

①上述反應中,副產物礦渣可用來      。

②已知相同條件下:

4Ca5(PO4)3F(s)+3SiO2(s)=6Ca3(PO4)2(s)+2CaSiO3(s)+SiF4(g)   

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         

SiO2(s)+CaO(s)=CaSiO3(s)                  

表示H,H=       

(2)三聚磷酸可視為三個磷酸分子(磷酸結構式見右圖)之間脫去兩個分子產物,其結構式為       。三聚磷酸鈉(俗稱“五鈉”)是常用的水處理劑,其化學式為    

(3)次磷酸鈉(NaH2PO2)可用于化學鍍鎳。

①NaH2PO2中P元素的化合價為       。

②化學鍍鎳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等條件下發(fā)生下述反應:

(a)   Ni2+ +    H2PO2-+     →    Ni +     H2PO3 -+   

(b)6H2PO2- +2H+ = 2P+4H2PO3-+3H2

請在答題卡上寫出并配平反應式(a)。

③利用②中反應可在塑料鍍件表面沉積鎳-磷合金,從而達到化學鍍鎳的目的,這是一種常見的化學鍍。請從以下方面比較化學鍍與電鍍。

方法上的不同點:           ;原理上的不同點:      ;化學鍍的優(yōu)點:           。

答案:

(1)①制水泥

+3+18

(2)

Na5P3O10

(3)

+1

  1  Ni2+ +  1   H2PO2-+  1 H2O    →   1  Ni +   1   H2PO3- + 2H+  

化學鍍無需通電,而電鍍需要通電

都利用氧化還原反應

化學鍍對鍍件的導電性無特殊要求

解析:

(1)CaSiO3可以用來制水泥。

(2)可以運用蓋斯定律求解;

(3)一個磷酸中的羥基與另一個磷酸的H之間可以脫水�!拔邂c”即五個鈉原子,由化合價代數(shù)為零可求解。

(2)殘缺離子方程式的配平,注意得失電子守恒。配平后一定要檢查電荷是否守恒。否則容易出錯;比較化學鍍與電鍍應該從反應環(huán)境和條件以及反應實質和產物方面去分析歸納問題,從方法上分析,電鍍是利用電解原理通過外加直流電源,在鍍件表面形成的鍍層,鍍層一般只有鎳,而化學鍍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鍍件直接與電解質溶液接觸,在塑料鍍件表面沉積鎳-磷合金,這是兩者的不同;從原理上分析,無論電鍍還是化學鍍均有電子的轉移,均是利用了氧化還原反應,這是兩者的相同點

試題詳情

10.(09浙江卷27)(15分)超音速飛機在平流層飛行時,尾氣中的會破壞臭氧層�?茖W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術將尾氣中的轉變成,化學方程式如下:

為了測定在某種催化劑作用下的反應速率,在某溫度下用氣體傳感器測得不同時間的NO和CO濃度如表:

請回答下列問題(均不考慮溫度變化對催化劑催化效率的影響):

(1)在上述條件下反應能夠自發(fā)進行,則反應的     0(填寫“>”、“<”、“=”。

(2)前2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N2)=_____________。

(3)在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

(4)假設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轉化率的是   

A.選用更有效的催化劑          B.升高反應體系的溫度

C.降低反應體系的溫度         D.縮小容器的體積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質量催化劑時,增大催化劑比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為了分別驗證溫度、催化劑比表面積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guī)律,某同學設計了三組實驗,部分實驗條件已經填在下面實驗設計表中。

①請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實驗條件數(shù)據。

②請在給出的坐標圖中,畫出上表中的三個實驗條件下混合氣體中NO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曲線圖,并標明各條曲線是實驗編號。

答案:

(1)<   

(2) 1.88×10-4mol/(L·s)  

(3)5000 

(4)C、D

(5)①II: 280、1.20×10-3、5.80×10-3

Ⅲ:1.2×10-3 、5.80×10-3

解析:

(1)自發(fā)反應,通常為放熱反應,即H小于0。

(2)以NO計算,2s內NO的濃度變化為(10-2.5)×10-4mol/L,V(NO)=7.5×10-4/2 =3.75×10-4mol/(L·s)。根據速率之比等于計量系數(shù)比可知,V(N2)=1/2 V(NO)=1.875×10-4mol/(L·s)。

(3)=

=5000。

(4)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的移動,A項錯;該反應放熱,故降溫平衡正向移動,NO轉化率增大,B項錯,C項正確;縮小體積,即增大壓強,平衡向體積減小的方向運動,即正向移動,D項正確。

(5)本題為實驗探究題,目的是研究溫度和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速率的影響,研究時只能是一個變量在起作用,所以II中數(shù)據與I比較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增大了,故其他的數(shù)據應與I完全相同;III中數(shù)據與II比較,催化劑的比表面積數(shù)據未變,但是溫度升高,故其他數(shù)據是不能改變的。實質I、II研究是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速率的影響,II、III研究是溫度對速率的影響。作圖,可根據先拐先平的原則,即最里面的線先達平衡,速率快,應對應于III(因為其溫度和催化劑的比表面積是三組中最高的),II比I快,因為兩組溫度相同,但是II中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大。

試題詳情

9.(09江蘇卷17)(8分)廢舊印刷電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實現(xiàn)資源再生,并減少污染。廢舊印刷電路板經粉碎分離,能得到非金屬粉末和金屬粉末。

(1)下列處理印刷電路板非金屬粉末的方法中,不符合環(huán)境保護理念的是     (填字母)。

A.熱裂解形成燃油            B.露天焚燒

C.作為有機復合建筑材料的原料      D.直接填埋

(2)用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電路板金屬粉末中的銅。已知:

  ==== 

  ====   

 ====     

溶液中反應生成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3)控制其他條件相同,印刷電路板的金屬粉末用10℅和3.0的混合溶液處理,測得不同溫度下銅的平均溶解速率(見下表)。

溫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銅平均溶解速率
()
7.34
8.01
9.25
7.98
7.24
6.73
5.76

當溫度高于40℃時,銅的平均溶解速率隨著反應溫度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4)在提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加熱,生成沉淀。制備的離子方程式是     。

答案:

(1)BD

(2) Cu(s)+H2O2 (l)+2H+(aq)=Cu2+(aq)+2H2O(l)  △H=-319.68KJ.mol-1

(3)H2O2 分解速率加快

(4)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

解析:

(1)有關環(huán)保的比較容易。

(2)主要考察蓋斯定律的靈活運用。適當變形,注意反應熱的計算。不要忽視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的注意事項。

(3)考察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結合雙氧水的性質即可得出答案。

(4)根據題目條件書寫離子方程式常規(guī)題。

試題詳情

8.(09安徽卷25)(17分)

W、X、Y、Z是周期表前36號元素中的四種常見元素,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導致酸雨的主要物質,X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有7個原子軌道填充了電子,Z能形成紅色(或磚紅色)的和黑色的ZO兩種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族。W的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比

__________(填“強”或“弱”)。

  (2)Y的基態(tài)原子核 外電子排布式是________,Y的第一電離能比X的__________(填“大”或“小”)。

  (3)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濃溶液與Z的單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的單質和FeO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  VA 

(2)1s22s22p63s23p4 

(3)Cu + 2H2SO4(濃)CuSO4 + SO2↑+ 2H2O

(4)3FeO(s) + 2Al(s) Al2O3(s) + 3Fe(s)  H=-859.7KJ/mol

解析:

首先推出題中幾種元素,W、Y的氧化物是導致酸雨的主要物質,在結合原子序數(shù)的大小可知,W是氮元素,Y是硫元素,X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有7個原子軌道填充了電子,根據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所遵循的原則,可以寫出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1,X為鋁元素,Z能夠形成紅色的Z2O和黑色的ZO兩種氧化物,推知Z為銅元素,兩種氧化物分別為Cu2O和CuO。

試題詳情

7. (09上海理綜10)右圖是一個一次性加熱杯的示意圖。當水袋破裂時,水與固體碎塊混和,杯內食物溫度逐漸上升。制造此加熱杯可選用的固體碎塊是

A.硝酸銨                           B.生石灰

C.氯化鎂                            D.食鹽

答案:B

試題詳情

6.(09海南卷12)已知:

 

答案:A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