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語文 > 題目詳情

11、知者樂水,__________(《論語》)

11、仁者樂山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知者樂水,__________(《論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r>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不知而不  慍:生氣  發(fā)怒       B 為人謀而不乎? 忠:忠誠

C溫故而知    新:新的體驗和感悟   D 粗食飲水   飯;吃飯

9.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學時習之     B  溫故知新   C 學不思則罔   D 其不善者改之

10.下列對原文有關方面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是孔子編寫的,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并成為“四書”。

B原文中向我們講述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就是如何學習的方法。

C“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珍惜時間。

D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其核心思想是“禮”與“仁”,他與孟子合稱“孔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題。(11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注釋】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①屋舍儼然      ②便還家      ③其丈夫擔糞灌園      ④余而慕之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3..【甲】【乙】結合文中內容說說兩段文字所展現的生活圖景的共同之處。(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題。(11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注釋】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①屋舍儼然      ②便還家      ③其丈夫擔糞灌園      ④余而慕之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小題3】.【甲】【乙】結合文中內容說說兩段文字所展現的生活圖景的共同之處。(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縣實驗學校八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素質檢測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題。(11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注釋】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①屋舍儼然      ②便還家      ③其丈夫擔糞灌園      ④余而慕之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小題3】.【甲】【乙】結合文中內容說說兩段文字所展現的生活圖景的共同之處。(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湛江市八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恰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現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義。(4分)
(1) 阡陌交通    阡陌:               (2)便還家   要:               
(3) 余人各復其家  延:             (4) 便向路   扶: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不足為外人道也B.忘路之遠近漁人甚異之
C.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D.遂與外人間尋向所志,遂迷
【小題3】請將文中畫線句子“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小題4】本文通過虛擬的桃花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安徽省安慶市十校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2分)
(1)甚                       (2)答之                    
【小題2】辨析下列詞義的古今差異。(4分)
(1)交通:古義:                 今義:                   
(2)妻子:古義:                 今義:                   
(3)絕境:古義:                 今義:                   
(4)無論:古義:                 今義: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后遂無問津者。
【小題4】第二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進行了描寫?(3分)
【小題5】你對文中“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如何理解?(2分)
【小題6】作者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繪出了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請想一想并寫出作者寫作的意圖。(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山東省臨清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桃花源記》(節(jié)選)(14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小題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4分)
①漁人甚之(       )   ②欲其林(       )
③不為外人道也(       )④后遂無問者(       )
【小題2】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小題3】選出劃線詞詞義不相的一項( )(2分)

A.絕:率妻子邑人來此境佛印類彌勒
B.乃:大驚不知有漢
C.復:前行不出焉
D.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與蘇黃不
【小題4】“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說了些什么 ,試概括為三點。(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5】根據以上選文,請寫出兩個出自本文的成語(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山東省臨清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桃花源記》(節(jié)選)(14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4分)

①漁人甚之(       )   ②欲其林(       )

③不為外人道也(       )④后遂無問者(       )

2.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3.選出劃線詞詞義不相的一項( )(2分)

A.絕:率妻子邑人來此境佛印類彌勒

B.乃:大驚不知有漢

C.復:前行不出焉

D.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與蘇黃不

4.“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說了些什么 ,試概括為三點。(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以上選文,請寫出兩個出自本文的成語(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安徽省安慶市十校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2分)

(1)甚                       (2)答之                    

2.辨析下列詞義的古今差異。(4分)

(1)交通:古義:                 今義:                   

(2)妻子:古義:                 今義:                   

(3)絕境:古義:                 今義:                   

(4)無論:古義:                 今義: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后遂無問津者。

4.第二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進行了描寫?(3分)

5.你對文中“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如何理解?(2分)

6.作者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繪出了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請想一想并寫出作者寫作的意圖。(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