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寫出一個與“黃河”有關的古詩文名句。

                                                                       

5、示例: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寫出一個與“黃河”有關的古詩文名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郁孤臺笑了(22分)    彭世強

①一個云清風和的下午,我,懷著幾分崇敬、幾分興奮的心情,尋到了位于贛州市西北角的賀蘭山下。仰望著山巔那魁偉的郁孤臺,它,三重屋檐,檐角飛翹,似握拳揚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無語,似蹙眉凝神,反省著那一頁沉重的歷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臺前六層百級石階!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滿江紅》詞里知道“賀蘭山”的,有人說詞中所寫的“賀蘭山缺”,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眼前的賀蘭山,因為承載著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臺,承載著一位血濺戰(zhàn)袍、淚灑宣紙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承載著他用熱血書就的一首悲壯詩篇,同樣名揚中華,流芳千古!

③這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古建筑。跨進門廳,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

④我自然惦記著辛公當年的登臨處,惦記著詩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樓,更上一層,推窗而望,遠山隱約,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樓的背陰處,競有一塊開闊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躍入我的眼簾。他,一定就是辛棄疾!于是,我匆忙下樓,來到辛公塑像腳下,豁然明了:這就是辛公當年的登臨處,就是感慨憤激的辛棄疾噴發(fā)一腔熱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視眼前的稼軒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龍泉②于胯部。他劍眉緊鎖,凝目遠眺,短須似乎微顫,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多痛楚,幾多憤懣,幾多無奈!

⑥“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蔽也唤p吟起這樣兩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貢水兩道江水交匯處的贛江。溯洄望去,兩水茫茫而來;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雖說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詩句,依然讓人想見當年的血淚之江。大敵當前,國勢艱危,腐敗的南宋朝廷卻茍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甌③缺,讓奸佞當?shù),為喪權辱國之事,走茍且偷安之?結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棄舟登陸而去,百姓的顛沛流離,更是不堪回首!這樣的歷史恥辱,豈容忘記!江水、淚水,就這樣融而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臺,踱步在與臺相連、沿江而伸的古城墻上。城墻很寬,儼然是一位經(jīng)風歷雨、昂首挺胸的壯漢!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擋住滾滾的江浪,抵御敵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墻,它曾經(jīng)的斑斑駁駁,它滿身的傷痕累累,天地可鑒!然而,它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辛公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此情此景,城墻能夠作證,城墻得以共鳴!

⑧我側過身子,回眸郁孤臺的側影,想起先前樓內的楹聯(lián)“郁結古今事,孤懸天地心”。是的,樓臺、城墻都在警示我們:莫忘歷史。它們也在教導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如今的郁孤臺,修葺一新,絕無當年的傷痕;如今的古城墻,也無歷史的霉點,然而,民族之魂猶在!

⑨眼下,我沒有聽到當年凄凄楚楚的鷓鴣聲,也沒有見到“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這里留下的名句激發(fā)起我情思連綿,剪之難斷……

⑩如今我們生逢盛世,不乏鶯歌燕舞,面對郁孤臺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聞?此時,我的身邊不乏熱情的游者,但其中無視楹聯(lián)的卻非個別,樓內文人墨客的詩作,吸引不了他們;腳踩歷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顯然不是他們的熱衷。他們登臨樓臺的腳步,輕快迅疾,徜徉城墻的心情,輕松愉悅,而“樓以詩顯,詩以樓傳”的道理,他們絲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誦著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劍刻成、蘸血淚寫就的名詩,我決心把它譜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學生吟,讓這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融入我們師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如今,我如愿了,當我一次次吟唱時,當我在郁孤臺上吟唱時,我感到:郁孤臺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選自《語文學習》2006年第6期,有改動)

【注】①造口、郁孤臺、清江都在江西贛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棄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獄訟的官),官署在贛州,這首詞當作于這一二年間。②龍泉:劍名,這里指寶劍。③金甌:黃金做的盆類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國土。

10. 這是一篇以游蹤為線索的游記散文。閱讀全文,從文中找出表明線索的主要語言標志,加以概括,填在橫線上。(每空限5字)(6分)

仰望郁孤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結合語境,解釋第⑧段中加點詞語“歷史的霉點”的含義。(2分)

歷史的霉點:                                                               

12.說說第⑥段開頭“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兩句詩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4分)  

13.閱讀文中第⑦段和第段中畫線的句子,聯(lián)系全文,說說自己的理解。(4分) 

(1)古城墻為什么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2分)

   (2)郁孤臺為什么“笑了”?(2分)   

14.“樓以詩顯,詩以樓傳!惫沤ㄖ菤v史的印記,更是文化的沉積。華夏大地上,像郁孤臺這樣的遺跡又何止一處,請再列舉兩座這類建筑物,結合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杰出詩文作簡要表述。(6分)  

【示例】岳陽樓,范仲淹為之作《岳陽樓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芙 蓉 城
羅念生
       燕京城像一個武士,雖是極盡雄壯與尊嚴,但不免有幾分粗魯與呆板;芙蓉城像一個文人,說不盡的溫文,數(shù)不完的雅趣。這城在一個高原的盆地中央,四圍環(huán)繞著“蓊郁千山峰”。西望灌縣的雪嶺猶如在瑞士望阿爾卑斯山的雪影一般光潔。春天來時,山上的積雪融化了,洪水暴發(fā),流到一個極大的堰內;堰邊筑著一道長堤,防范這水泛濫。這堤比黃河的堤防還更堅實,還更緊要,特派一員縣令治理;倘若疏心一點,那座城池頃刻就會變作汪洋。堰內的水力比起奈阿格拉瀑布的還強:磨成水電,全省可以不燒柴炭。這兒的土壤很肥沃,一年計有三次收獲;今天割了麥,明天便插秧,眼見黃金換成裴翠。這兒也許冷,但冷得不讓結冰;也許吹風,但不準沙石飛揚;也許有塵埃,但不致污穢你的美容;這兒云多,云多是這兒的光彩:① ,所以南邊的鄰省叫做“云南”。
       芙蓉城對穿九里半,周繞四十里。從孟昶開端,城上遍植芙蓉,碩美鮮艷。。中央有少城,也有一座煤山。西南角石牛寺旁有塊“支機石”,高與人齊,略帶青紫,相傳是織女的布機墜下人間;還有一塊尖銳的“天涯石”,生在寶光寺,象征遠行人的壯志。城中古跡要數(shù)文翁興學的“石室”,君平算命的卜肆,揚雄的“子云亭”和他抄太玄經(jīng)的洗墨池。西郊外可尋訪相如的古琴臺,在市橋西岸,也就是文君當壚滌器的地方。北門外可望鳳凰山,滿生著青蔚的梧桐。山旁有駟馬橋,相如當日豪語道:“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附近有昭覺寺,寺大僧多,古柏蒼翠。明代的“和尚天子”曾在那兒選高僧輔佐諸王,可知名氣的隆重了。
       東關外有望江樓,不亞于黃鶴樓的舉目空曠;前人有半邊對字,缺少下聯(lián):“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旁有一口古井,每個名士,每個游人都要取點井水來品嘗:因為多才多色的薛濤的香魂潛沒在井中,所以這水就香艷名貴了。江上頂好玩是端午的龍舟競渡:名士,美人,觀客,重重疊疊聚在江邊;耳聽火炮一響,龍舟鳴金擊鼓奔向彩舫;忽然一只酒醉的水鴨從舫上飛下,群龍怎樣奮勇也擒不住它。江水流到峨眉山麓,轉變黑了,特產一種美味的墨魚,相傳東坡洗硯臺染黑了的。
       南郊不遠就到武侯祠。祠有幾抱大的古柏,傳說是孔明親手植的,恍惚像孔林的枯檜。這老柏有些靈怪,不逢盛世,不發(fā)青枝,祠內竹林修茂,氣象森威;先帝的衣冠墳像一個山頭,橫斜著楠木幾株。正殿上有副匾聯(lián):“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殿旁古式的草亭里存放著空城計彈用的古弦琴,亭周題滿了名句,還記得幾字:“問先生所彈何調,居然退卻十萬雄兵”?想司馬氏見了,當如何懊惱。到如今依然祭祀隆重,時有過客瞻拜;廟宇重修,正梁是千里外運來的一根“烏木”。
       南門口有一道長拱的石橋,很像頤和園的十七洞橋。,逆流西上,行過很長的蘆花小徑,直通“草堂寺”。寺門很古雅,兩旁題著:“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你見了也必心中榮幸,充滿了無邊的詩意。石砌上的苔痕,垣墻外的野草,虬干的古梅,清幽的竹徑,都是杜公從前的詩料。堂前有一方很深的池塘,塘內養(yǎng)著許多魚鱉,有的白鯉已長到“丈大丈長”。如果你拋下一塊面餅,那些魚會成團起來吞食,嘴皮伸到水面有茶碗樣大,吞起東西來“通通”地響。一個暮春晚上,杜公在池畔吟詩未成,忽覺青蛙叫得煩膩,他用朱筆在蛙的頭上點了一點,封它到十里外去喚“哥哥”:所以如今草堂寺的青蛙頭上有一點紅痣。逢到四月十九“浣花節(jié)”,你可邀約良朋,泛舟到草堂,擺一臺“浣花宴”,醉酒賦詩,極盡雅人雅事。
       出寺不遠就到百花潭,又叫浣花溪:水涯竹木叢生,天然幽韻;這溪水用來濯錦,格外鮮明,薛濤曾取這水制造十色箋!鞍倩ㄌ端礈胬恕,后人因愛慕這名句,在溪邊的柏林里年年春天舉辦“花朝會”。全省的花卉寶器都送到那兒賽會,遠近的人都愛到那兒觀賞。城內的戲園、茶社、酒肆、商場和音樂、武藝、球戲等娛樂都移到花會去。見天有成千成萬的游客觀花玩景:會場內笑聲與管弦合奏,美色與名花斗艷。婦女們更有別樣的心事,進青羊宮道院去摸弄青羊,許下求嗣的心愿。你可以到處游玩,有何首烏,有靈芝草,江安的竹器,精巧玲瓏,峨眉山的“嵋尖”,清甜適口。倦了,你踏進酒家酌飲幾杯,別忘了當壚的美人。醉后,你醺醺的在十里花圃中息芳香,看美色,這艷福幾生修到!
       芙蓉,你的自然美妙,你的文藝精英,我還不曾描出萬一。愿你永葆天真,永葆古趣,多發(fā)幾片綠葉,多開幾朵鮮花;別給樓高車快的文明將你污穢了,芙蓉!
1.這篇文章的線索非常明顯,你能不能根據(jù)提示找到這些詞語?
     西郊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文中提示,你知道武侯祠是紀念誰的嗎?
[     ]
A.孫權
B.劉備
C.諸葛亮
D.周瑜
3.下列詩名是從文中抽出來的,請將它們放回標有數(shù)字的橫線上。
      ①(      ) ②(      ) ③(      )
A.“萬里橋西一草堂”
B.“錦屏云起易成霞”
C.“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
4.浣花溪邊年年舉辦“花朝會”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橫線畫出來。
5.文章結尾一段用了第幾人稱?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兒也許冷,但冷得不讓結冰;也許吹風,但不準沙石飛揚;也許有塵埃,但不致污穢你的美容!边@句話很有特色,你能不能模仿它自己寫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學習與評價  九年級上冊 題型:048

閱讀曹操的《觀滄!泛陀嘘P分析資料,說說這首詩和《龜雖壽》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共同情懷。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詩共十四句。前面十二句集中描寫了詩人觀海時所見的景象,最后兩句是合樂時所加。

  開始的兩句,寫出了自己登臨的地點和登臨的目的!皷|臨”,就是“東到”。碣石山在河北東部。首句點出碣石山,說明詩人登臨高處;次句中的滄海,就是渤海,點出觀看的對象。登碣石以望滄海,說明碣石瀕臨大海。這兩句主要的作用是交代登臨覽景的地點。碣石山高,渤海無邊,詩人雖說還沒有具體展開景色的描寫,但僅就這兩個地理名詞來看,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一片高遠遼闊的境地,特別是“滄!币辉~(不實用“渤海”一詞),即寓有“海大”之意。這里詩人利用陳述句寫登臨背景,為下文的描寫作準備,手法十分巧妙!坝^滄海”,可說是全詩的詩眼,其中的“觀”統(tǒng)領全詩其后的十句,都寫觀海時見到的景象。

  詩的三到八句,是對所觀之景作全景式的描畫,表現(xiàn)大海的浩大、開闊而充滿力量:詩的九到十二句,寫詩人因眼前所見而在自己心中創(chuàng)造出的奇特之景,抒發(fā)自己觀海后強烈的主觀感受。這樣,詩由實景寫到虛景;虛景又由實景而來。無論實景、虛景,都寄寓了詩人進取的志趣和豪邁的情感。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承上句“觀”字而來,描寫大海及海島景象。大海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海水,“澹!币辉~正是寫海水蕩漾的情況!昂@餆o風三尺浪”,大海闊大,無風或微風之時,海水也會起伏不定,能顯示海的深邃遼遠,能展示海的浩瀚汪洋!板e!敝饕獙懘蠛O鄬o止時的狀態(tài)。“何”字則表達了詩人面對眼前的壯闊圖景,而在感情上所引起的驚嘆。海中的島嶼,在平展的海面上顯得很突出。在詩人眼里,它高峻挺拔,堅立不動;由于四周海波的襯托,它的姿態(tài)格外威武!榜抵拧倍诸H能扣住山島的特點。這兩句詩,就繪畫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大一高——海大、島高。大因高愈顯大,高因大愈昂揚,兩者相互映襯,眼前的景象自然就很壯觀了!詩人的感嘆之情也就容易被人理解。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這兩句詩寫的是山島上的覆蓋物,承“山島”而來,是詩人將他的視線從海上到島上。據(jù)《三國志·武帝記》記載:“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引軍出盧龍塞!辈懿俦緛泶蛩阕屲婈犚腊_叺牡缆愤M到遼西、遼東,卻因為發(fā)大水,道路不通,就只好從盧龍塞出去了。七月初秋,島上的樹木尚未凋落,所以看上去仍是郁郁蔥蔥;草未枯黃,自然就稱得上“豐茂”了!皡采薄柏S茂”,形容島上樹木繁多,百草茂盛,是符合北國七月的實情的。這里仍然是在寫滄海、山島,乃是從大到小,從面到點,從總體到細部,寫青翠繁榮,給大海山島增添了美麗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氣。

  詩人描寫了大海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以及山島的景象以后忽然一轉:“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點出了觀滄海的季節(jié),描繪大海的動態(tài)。動態(tài)是由秋風引起的;能夠描寫秋風的是“蕭瑟”一詞,這只能借助于聽覺或感覺,但大海的波濤卻從眼中寫出。“波”前以“洪”字修飾,說明秋風刮過,草木震響,海中掀起了大浪;又以一個動詞“涌”來描寫大浪的勁頭,我們眼前就會立即出現(xiàn)秋風陣陣、海浪滔天的雄奇場面。這兩句是進一步寫大海。這樣,大海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分別得到描寫,它平靜時深沉的風貌、它激動時奔涌怒吼的氣勢都得到了描繪。

  在全面描繪大海面貌的基礎上,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由滄海寫到日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由日月寫到銀河——“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里實際上還是在寫海。盡管太陽和月亮在高空中運行,但它們是從海中出去的,難道不是這樣嗎?太陽下山的時候,從地平線上落下去,好像墜入大海一般;太陽升起的時候,海面上造成霞光萬道,好像從海中躍出!靶小焙汀俺觥眱蓚動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上述情景。寫到銀河,詩人沒有使用“行”,將“其中”改成了“其里”。從人的感覺來說,銀河的確不像日月那樣明顯運動,它由無數(shù)發(fā)光的星星組成,自然可以說“燦爛”;它高懸天空,但大海里面倒映著它的影子,好像它是從大海里面出去的一樣,可見將“其中”換成“其里”,除了符合“文貴變化”這一寫作規(guī)律之外,詩人也是在力求準確地表達它和大海的關系。

  這四句詩,是從日月星河入手,繼續(xù)寫大海的風貌。它們使得大海顯示的意境更加深邃,使得大海的范圍無止無盡;在詩人看來,大海包有一切,大?刂浦磺。這跟“觀滄!钡念}意完全符合,雖然十二句詩都是寫景,但“滄!笔蔷暗闹行,是景中之景,統(tǒng)領著全局。

  古人說:“天地間景物非有厚薄于人,惟人當適意時,則情與景會,而物之美若為我設;一有不嫌(不如意),則景物與我漠不相干!保ǜ鹆⒎剑骸俄嵳Z陽秋》)曹操破滅袁紹,北征烏桓,正是“適意”之時,所以“情與景會”,幾乎在每一寫景句中,都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滄海的深邃洶涌,正體現(xiàn)了詩人沉雄豪放的胸懷;大海主宰一切,正體現(xiàn)了詩人統(tǒng)一北中國后,想繼續(xù)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抱負。滄海的種種情景,正是詩人個性的體現(xiàn),其中融進了詩人日益向上的思想感情,甚至連秋風也沒有滲入絲毫的凄涼之情。

  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為了配合樂曲的完整而加上去的,每章結尾都有,似乎與全詩的內容沒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不過,從本章看,還是與正文內容有著一定的關系,詩人盡情寫景,不就是為了“詠志”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問題。(17分)
郁孤臺笑了
①一個云清風和的下午,我,懷著幾分崇敬、幾分興奮的心情,尋到了位于贛州市西北角的賀蘭山下。仰望著山巔那魁偉的郁孤臺,它,三重屋檐,檐角飛翹,似握拳揚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無語,似蹙眉凝神,反省著那一頁沉重的歷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臺前六層百級石階!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滿江紅》詞里知道“賀蘭山”的,有人說詞中所寫的“賀蘭山缺”,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眼前的賀蘭山,因為承載著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臺,承載著一位血濺戰(zhàn)袍、淚灑宣紙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承載著他用熱血書就的一首悲壯詩篇,同樣名揚中華,流芳千古!
③這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古建筑?邕M門廳,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
④我自然惦記著辛公當年的登臨處,惦記著詩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樓,更上一層,推窗而望,遠山隱約,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樓的背陰處,競有一塊開闊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躍入我的眼簾。他,一定就是辛棄疾!于是,我匆忙下樓,來到辛公塑像腳下,豁然明了:這就是辛公當年的登臨處,就是感慨憤激的辛棄疾噴發(fā)一腔熱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視眼前的稼軒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龍泉②于胯部。他劍眉緊鎖,凝目遠眺,短須似乎微顫,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多痛楚,幾多憤懣,幾多無奈!
⑥“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我不禁輕吟起這樣兩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貢水兩道江水交匯處的贛江。溯洄望去,兩水茫茫而來;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雖說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詩句,依然讓人想見當年的血淚之江。大敵當前,國勢艱危,腐敗的南宋朝廷卻茍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甌③缺,讓奸佞當?shù),為喪權辱國之事,走茍且偷安之?結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棄舟登陸而去,百姓的顛沛流離,更是不堪回首!這樣的歷史恥辱,豈容忘記!江水、淚水,就這樣融而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臺,踱步在與臺相連、沿江而伸的古城墻上。城墻很寬,儼然是一位經(jīng)風歷雨、昂首挺胸的壯漢!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擋住滾滾的江浪,抵御敵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墻,它曾經(jīng)的斑斑駁駁,它滿身的傷痕累累,天地可鑒!然而,它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辛公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此情此景,城墻能夠作證,城墻得以共鳴!
⑧我側過身子,回眸郁孤臺的側影,想起先前樓內的楹聯(lián)“郁結古今事,孤懸天地心”。是的,樓臺、城墻都在警示我們:莫忘歷史。它們也在教導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如今的郁孤臺,修葺一新,絕無當年的傷痕;如今的古城墻,也無歷史的霉點,然而,民族之魂猶在!
⑨眼下,我沒有聽到當年凄凄楚楚的鷓鴣聲,也沒有見到“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這里留下的名句激發(fā)起我情思連綿,剪之難斷……
⑩如今我們生逢盛世,不乏鶯歌燕舞,面對郁孤臺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聞?此時,我的身邊不乏熱情的游者,但其中無視楹聯(lián)的卻非個別,樓內文人墨客的詩作,吸引不了他們;腳踩歷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顯然不是他們的熱衷。他們登臨樓臺的腳步,輕快迅疾,徜徉城墻的心情,輕松愉悅,而“樓以詩顯,詩以樓傳”的道理,他們絲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誦著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劍刻成、蘸血淚寫就的名詩,我決心把它譜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學生吟,讓這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融入我們師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11如今,我如愿了,當我一次次吟唱時,當我在郁孤臺上吟唱時,我感到:郁孤臺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①造口、郁孤臺、清江都在江西贛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棄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獄訟的官),官署在贛州,這首詞當作于這一二年間。②龍泉:劍名,這里指寶劍。③金甌:黃金做的盆類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國土。
【小題1】這是一篇以游蹤為線索的游記散文。閱讀全文,從文中找出表明線索的主要語言標志,加以概括,填在橫線上。(每空限5字)(4分)
仰望郁孤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眸郁孤臺
【小題2】結合語境,解釋第⑧段中加點詞語“歷史的霉點”的含義。(2分)
歷史的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說說第⑥段開頭“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兩句詩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3分)
【小題4】閱讀文中第⑦段和第○11段中畫線的句子,聯(lián)系全文,說說自己的理解。(4分) 
(1)古城墻為什么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2分)
(2)郁孤臺為什么“笑了”?(2分)
【小題5】“樓以詩顯,詩以樓傳!惫沤ㄖ菤v史的印記,更是文化的沉積。華夏大地上,像郁孤臺這樣的遺跡又何止一處,請再列舉兩座這類建筑物,結合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杰出詩文作簡要表述。(4分)
[示例]岳陽樓:范仲淹為之作《岳陽樓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彭世強的《郁孤臺笑了》一文,完成問題。
 、僖粋云清風和的下午,我,懷著幾分崇敬、幾分興奮的心情,尋到了位于贛州市西北角的賀蘭山下。仰望著山巔那魁偉的郁孤臺,它,三重屋檐,檐角飛翹,似握拳揚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無語,似蹙眉凝神,反省著那一頁沉重的歷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臺前六層百級石階!
 、谖沂窃谠牢淠碌摹稘M江紅》詞里知道“賀蘭山”的,有人說詞中所寫的“賀蘭山缺”,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眼前的賀蘭山,因為承載著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臺,承載著一位血濺戰(zhàn)袍、淚灑宣紙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承載著他用熱血書就的一首悲壯詩篇,同樣名揚中華,流芳千古!
  ③這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古建筑。跨進門廳,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
 、芪易匀坏胗浿凉斈甑牡桥R處,惦記著詩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樓,更上一層,推窗而望,遠山隱約,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樓的背陰處,競有一塊開闊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躍入我的眼簾。他,一定就是辛棄疾!于是,我匆忙下樓,來到辛公塑像腳下,豁然明了:這就是辛公當年的登臨處,就是感慨憤激的辛棄疾噴發(fā)一腔熱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菅鲆曆矍暗募谲幑,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龍泉②于胯部。他劍眉緊鎖,凝目遠眺,短須似乎微顫,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多痛楚,幾多憤懣,幾多無奈!
 、蕖坝艄屡_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我不禁輕吟起這樣兩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貢水兩道江水交匯處的贛江。溯洄望去,兩水茫茫而來;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雖說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詩句,依然讓人想見當年的血淚之江。大敵當前,國勢艱危,腐敗的南宋朝廷卻茍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甌③缺,讓奸佞當?shù),為喪權辱國之事,走茍且偷安之路!結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棄舟登陸而去,百姓的顛沛流離,更是不堪回首!這樣的歷史恥辱,豈容忘記!江水、淚水,就這樣融而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臺,踱步在與臺相連、沿江而伸的古城墻上。城墻很寬,儼然是一位經(jīng)風歷雨、昂首挺胸的壯漢!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擋住滾滾的江浪,抵御敵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墻,它曾經(jīng)的斑斑駁駁,它滿身的傷痕累累,天地可鑒!然而,它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辛公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此情此景,城墻能夠作證,城墻得以共鳴!
  ⑧我側過身子,回眸郁孤臺的側影,想起先前樓內的楹聯(lián)“郁結古今事,孤懸天地心”。是的,樓臺、城墻都在警示我們:莫忘歷史。它們也在教導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如今的郁孤臺,修葺一新,絕無當年的傷痕;如今的古城墻,也無歷史的霉點,然而,民族之魂猶在!
 、嵫巯拢覜]有聽到當年凄凄楚楚的鷓鴣聲,也沒有見到“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這里留下的名句激發(fā)起我情思連綿,剪之難斷……
 、馊缃裎覀兩晔⑹溃环L歌燕舞,面對郁孤臺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聞?此時,我的身邊不乏熱情的游者,但其中無視楹聯(lián)的卻非個別,樓內文人墨客的詩作,吸引不了他們;腳踩歷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顯然不是他們的熱衷。他們登臨樓臺的腳步,輕快迅疾,徜徉城墻的心情,輕松愉悅,而“樓以詩顯,詩以樓傳”的道理,他們絲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誦著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劍刻成、蘸血淚寫就的名詩,我決心把它譜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學生吟,讓這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融入我們師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如今,我如愿了,當我一次次吟唱時,當我在郁孤臺上吟唱時,我感到:郁孤臺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選自《語文學習》2006年第6期,有改動)
[注]①造口、郁孤臺、清江都在江西贛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棄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獄訟的官),官署在贛州,這首詞當作于這一二年間。②龍泉:劍名,這里指寶劍。③金甌:黃金做的盆類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國土。
1.這是一篇以游蹤為線索的游記散文。閱讀全文,從文中找出表明線索的主要語言標志,加以概括,填在橫線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境,解釋第⑧段中加粗詞語“歷史的霉點”的含義。
歷史的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第⑥段開頭“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兩句詩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文中第⑦段和第段中畫線的句子,聯(lián)系全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1)古城墻為什么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孤臺為什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樓以詩顯,詩以樓傳!惫沤ㄖ菤v史的印記,更是文化的沉積。華夏大地上,像郁孤臺這樣的遺跡又何止一處,請再列舉兩座這類建筑物,結合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杰出詩文作簡要表述。
[示例]岳陽樓:范仲淹為之作《岳陽樓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8年泰州市初中畢業(yè)升學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彭世強的《郁孤臺笑了》一文,完成下題。

 、僖粋云清風和的下午,我,懷著幾分崇敬、幾分興奮的心情,尋到了位于贛州市西北角的賀蘭山下。仰望著山巔那魁偉的郁孤臺,它,三重屋檐,檐角飛翹,似握拳揚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無語,似蹙眉凝神,反省著那一頁沉重的歷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臺前六層百級石階!

 、谖沂窃谠牢淠碌摹稘M江紅》詞里知道“賀蘭山”的,有人說詞中所寫的“賀蘭山缺”,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眼前的賀蘭山,因為承載著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臺,承載著一位血濺戰(zhàn)袍、淚灑宣紙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承載著他用熱血書就的一首悲壯詩篇,同樣名揚中華,流芳千古!

 、圻@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古建筑?邕M門廳,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

 、芪易匀坏胗浿凉斈甑牡桥R處,惦記著詩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樓,更上一層,推窗而望,遠山隱約,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樓的背陰處,競有一塊開闊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躍入我的眼簾。他,一定就是辛棄疾!于是,我匆忙下樓,來到辛公塑像腳下,豁然明了:這就是辛公當年的登臨處,就是感慨憤激的辛棄疾噴發(fā)一腔熱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菅鲆曆矍暗募谲幑,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龍泉②于胯部。他劍眉緊鎖,凝目遠眺,短須似乎微顫,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多痛楚,幾多憤懣,幾多無奈!

 、蕖坝艄屡_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蔽也唤p吟起這樣兩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貢水兩道江水交匯處的贛江。溯洄望去,兩水茫茫而來;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雖說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詩句,依然讓人想見當年的血淚之江。大敵當前,國勢艱危,腐敗的南宋朝廷卻茍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甌③缺,讓奸佞當?shù),為喪權辱國之事,走茍且偷安之路!結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棄舟登陸而去,百姓的顛沛流離,更是不堪回首!這樣的歷史恥辱,豈容忘記!江水、淚水,就這樣融而為一了。

 、呶也匠鲇艄屡_,踱步在與臺相連、沿江而伸的古城墻上。城墻很寬,儼然是一位經(jīng)風歷雨、昂首挺胸的壯漢!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擋住滾滾的江浪,抵御敵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墻,它曾經(jīng)的斑斑駁駁,它滿身的傷痕累累,天地可鑒!然而,它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辛公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此情此景,城墻能夠作證,城墻得以共鳴!

 、辔覀冗^身子,回眸郁孤臺的側影,想起先前樓內的楹聯(lián)“郁結古今事,孤懸天地心”。是的,樓臺、城墻都在警示我們:莫忘歷史。它們也在教導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如今的郁孤臺,修葺一新,絕無當年的傷痕;如今的古城墻,也無歷史的霉點,然而,民族之魂猶在!

  ⑨眼下,我沒有聽到當年凄凄楚楚的鷓鴣聲,也沒有見到“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這里留下的名句激發(fā)起我情思連綿,剪之難斷……

 、馊缃裎覀兩晔⑹,不乏鶯歌燕舞,面對郁孤臺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聞?此時,我的身邊不乏熱情的游者,但其中無視楹聯(lián)的卻非個別,樓內文人墨客的詩作,吸引不了他們;腳踩歷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顯然不是他們的熱衷。他們登臨樓臺的腳步,輕快迅疾,徜徉城墻的心情,輕松愉悅,而“樓以詩顯,詩以樓傳”的道理,他們絲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誦著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劍刻成、蘸血淚寫就的名詩,我決心把它譜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學生吟,讓這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融入我們師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如今,我如愿了,當我一次次吟唱時,當我在郁孤臺上吟唱時,我感到:郁孤臺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選自《語文學習》2006年第6期,有改動)

[注]①造口、郁孤臺、清江都在江西贛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棄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獄訟的官),官署在贛州,這首詞當作于這一二年間。②龍泉:劍名,這里指寶劍。③金甌:黃金做的盆類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國土。

1.這是一篇以游蹤為線索的游記散文。閱讀全文,從文中找出表明線索的主要語言標志,加以概括,填在橫線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境,解釋第⑧段中加粗詞語“歷史的霉點”的含義。

歷史的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第⑥段開頭“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兩句詩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文中第⑦段和第段中畫線的句子,聯(lián)系全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1)古城墻為什么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孤臺為什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樓以詩顯,詩以樓傳!惫沤ㄖ菤v史的印記,更是文化的沉積。華夏大地上,像郁孤臺這樣的遺跡又何止一處,請再列舉兩座這類建筑物,結合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杰出詩文作簡要表述。

[示例]岳陽樓:范仲淹為之作《岳陽樓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彭世強的《郁孤臺笑了》,完成1-5題。   
郁孤臺笑了

  ①一個云清風和的下午,我,懷著幾分崇敬、幾分興奮的心情,尋到了位于贛州市西北角的賀蘭山下。仰望著山巔那魁偉的郁孤臺,它,三重屋檐,檐角飛翹,似握拳揚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無語,似蹙眉凝神,反省著那一頁沉重的歷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臺前六層百級石階!     
 、谖沂窃谠牢淠碌摹稘M江紅》詞里知道“賀蘭山” 的,有人說詞中所寫的“賀蘭山缺”,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眼前的賀蘭山,因為承載著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臺,承載著一位血濺戰(zhàn)袍、淚灑宣紙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承載著他用熱血書就的一首悲壯詩篇,同樣名揚中華,流芳千古!     
 、圻@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古建筑。跨進門廳,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赫然在目:“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芪易匀坏胗浿凉斈甑牡桥R處,惦記著詩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樓,更上一層,推窗而望,遠山隱約,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樓的背陰處,竟有一塊開闊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躍入我的眼簾。他,一定就是辛棄疾!于是,我匆忙下樓,來到辛公塑像腳下,豁然明了:這就是辛公當年的登臨處,就是感慨憤激的辛棄疾噴發(fā)一腔熱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菅鲆曆矍暗募谲幑冶哿枚放裼谏砗,左手握龍泉于胯部。他劍眉緊鎖,凝目遠眺,短須似乎微顫,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多痛楚,幾多憤懣,幾多無奈!     
 、蕖坝艄屡_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蔽也唤p吟起這樣兩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貢水兩道江水交匯處的贛江。溯洄望去,兩水茫茫而來;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雖說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詩句,依然讓人想見當年的血淚之江。大敵當前,國勢艱危,腐敗的南宋朝廷卻茍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甌缺,讓奸佞當?shù),為喪權辱國之事,走茍且偷安之路!結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棄舟登陸而去,百姓的顛沛流離,更是不堪回首!這樣的歷史恥辱,豈容忘記!江水、淚水,就這樣融而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臺,踱步在與臺相連、沿江而伸的古城墻上。城墻很寬,儼然是一位經(jīng)風歷雨、昂首挺胸的壯漢!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擋住滾滾的江浪,抵御敵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墻,它曾經(jīng)的斑斑駁駁,它滿身的傷痕累累,天地可鑒!然而,它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辛公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此情此景,城墻能夠作證,城墻得以共鳴!     
  ⑧我側過身子,回眸郁孤臺的側影,想起先前樓內的楹聯(lián)“郁結古今事,孤懸天地心”。是的,樓臺、城墻都在警示我們:莫忘歷史。它們也在教導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如今的郁孤臺,修葺一新,絕無當年的傷痕;如今的古城墻,也無歷史的霉點,然而,民族   之魂猶在!    
 、嵫巯,我沒有聽到當年凄凄楚楚的鷓鴣聲,也沒有見到“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   公在這里留下的名句激發(fā)起我情思連綿,剪之難 斷……     
  ⑩如今我們生逢盛世,不乏鶯歌燕舞,面對郁孤臺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聞?此時,我的身邊不乏熱情的游者,但其中無視楹聯(lián)的卻非個別,樓內文人墨客的詩作,吸引不了他們;腳踩歷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顯然不是他們的熱衷。他們登臨樓臺的腳步,輕快迅疾,徜徉城墻的心情,輕松愉悅,而“樓以詩顯,詩以樓傳”的道理,他們絲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誦著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劍刻成、蘸血淚寫就的名詩,我決心把它譜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學生吟,讓這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融入我們師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如今,我如愿了,當我一次次吟唱時,當我在郁孤臺上吟唱時,我感到:郁孤臺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選自《語文學習》2006年第6期,有改動)   
  [注]  ①造口、郁孤臺、清江都在江西贛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 -1176),辛棄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獄訟的官),官署在贛州,這首詞當作于這一二年間。②龍泉:劍名,這里指寶劍。③金甌:黃金做的盆類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國土。
1.這是一篇以游蹤為線索的游記散文。閱讀全文,從文中找出表明線索的主要語言標志,加以概括,填在橫線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境,解釋第⑧段中加粗詞語“歷史的霉點”的含義。
歷史的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第⑥段開頭“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兩句詩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文中第⑦段和第段中畫線的句子,聯(lián)系全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1)古城墻為什么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孤臺為什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樓以詩顯,詩以樓傳!惫沤ㄖ菤v史的印記,更是文化的沉積。華夏大地上,像郁孤臺這樣的遺跡又何止一處,請再列舉兩座這類建筑物,結合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杰出詩文作簡要表述。   [示例]  岳陽樓:范仲淹為之作《岳陽樓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芙蓉城

羅念生

  燕京城像一個武士,雖是極盡雄壯與尊嚴,但不免有幾分粗魯與呆板;芙蓉城像一個文人,說不盡的溫文,數(shù)不完的雅趣。這城在一個高原的盆地中央,四圍環(huán)繞著“蓊郁千山峰”。西望灌縣的雪嶺猶如在瑞士望阿爾卑斯山的雪影一般光潔。春天來時,山上的積雪融化了,洪水暴發(fā),流到一個極大的堰內;堰邊筑著一道長堤,防范這水泛濫。這堤比黃河的堤防還更堅實,還更緊要,特派一員縣令治理;倘若疏心一點,那座城池頃刻就會變作汪洋。堰內的水力比起奈阿格拉瀑布的還強:磨成水電,全省可以不燒柴炭。這兒的土壤很肥沃,一年計有三次收獲;今天割了麥,明天便插秧,眼見黃金換成翡翠。這兒也許冷,但冷得不讓結冰;也許吹風,但不準沙石飛揚;也許有塵埃,但不致污穢你的美容;這兒云多,云多是這兒的光彩:、佟,所以南邊的鄰省叫做“云南”。

  芙蓉城對穿九里半,周繞四十里。從孟昶開端,城上遍植芙蓉,碩美鮮艷。、凇。中央有少城,也有一座煤山。西南角石牛寺旁有塊“支機石”,高與人齊,略帶青紫,相傳是織女的布機墜下人間;還有一塊尖銳的“天涯石”,生在寶光寺,象征遠行人的壯志。城中古跡要數(shù)文翁興學的“石室”,君平算命的卜肆,揚雄的“子云亭”和他抄太玄經(jīng)的洗墨池。

  西郊外可尋訪相如的古琴臺,在市橋西岸,也就是文君當壚滌器的地方。北門外可望鳳凰山,滿生著青蔚的梧桐。山旁有駟馬橋,相如當日豪語道:“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附近有昭覺寺,寺大僧多,古柏蒼翠。明代的“和尚天子”曾在那兒選高僧輔佐諸王,可知名氣的隆重了。

  東關外有望江樓,不亞于黃鶴樓的舉目空曠;前人有半邊對字,缺少下聯(lián):“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旁有一口古井,每個名士,每個游人都要取點井水來品嘗:因為多才多色的薛濤的香魂潛沒在井中,所以這水就香艷名貴了。江上頂好玩是端午的龍舟競渡:名士,美人,觀客,重重疊疊聚在江邊;耳聽火炮一響,龍舟鳴金擊鼓奔向彩舫;忽然一只酒醉的水鴨從舫上飛下,群龍怎樣奮勇也擒不住它。江水流到峨眉山麓,轉變黑了,特產一種美味的墨魚,相傳東坡洗硯臺染黑了的。

  南郊不遠就到武侯祠。祠有幾抱大的古柏,傳說是孔明親手植的,恍惚像孔林的枯檜。這老柏有些靈怪,不逢盛世,不發(fā)青枝。祠內竹林修茂,氣象森威;先帝的衣冠墳像一個山頭,橫斜著楠木幾株。正殿上有副匾聯(lián):“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殿旁古式的草亭里存放著空城計彈用的古弦琴,亭周題滿了名句,還記得幾字:“問先生所彈何調,居然退卻十萬雄兵”?想司馬氏見了,當如何懊惱。到如今依然祭祀隆重,時有過客瞻拜;廟宇重修,正梁是千里外運來的一根“烏木”。

  南門口有一道長拱的石橋,很像頤和園的十七洞橋。 ③ ,逆流西上,行過很長的蘆花小徑,直通“草堂寺”。寺門很古雅,兩旁題著:“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你見了也必心中榮幸,充滿了無邊的詩意。石砌上的苔痕,垣墻外的野草,虬干的古梅,清幽的竹徑,都是杜公從前的詩料。堂前有一方很深的池塘,塘內養(yǎng)著許多魚鱉,有的白鯉已長到“丈大丈長”。如果你拋下一塊面餅,那些魚會成團起來吞食,嘴皮伸到水面有茶碗樣大,吞起東西來“通通”地響。一個暮春晚上,杜公在池畔吟詩未成,忽覺青蛙叫得煩膩,他用朱筆在蛙的頭上點了一點,封它到十里外去喚“哥哥”:所以如今草堂寺的青蛙頭上有一點紅痣。逢到四月十九“浣花節(jié)”,你可邀約良朋,泛舟到草堂,擺一臺“浣花宴”,醉酒賦詩,極盡雅人雅事。

  出寺不遠就到百花潭,又叫浣花溪:水涯竹木叢生,天然幽韻;這溪水用來灌錦,格外鮮明,薛濤曾取這水制造十色箋!鞍倩ㄌ端礈胬恕保笕艘驉勰竭@名句,在溪邊的柏林里年年春天舉辦“花朝會”。全省的花卉寶器都送到那兒賽會,遠近的人都愛到那兒觀賞。城內的戲園、茶社、酒肆、商場和音樂、武藝、球戲等娛樂都移到花會去。見天有成千成萬的游客觀花玩景:會場內笑聲與管弦合奏,美色與名花斗艷。婦女們更有別樣的心事,進青羊宮道院去摸弄青羊,許下求嗣的心愿。你可以到處游玩,有何首烏,有靈芝草,江安的竹器,精巧玲瓏,峨眉山的“嵋尖”,清甜適口。倦了,你踏進酒家酌飲幾杯,別忘了當壚的美人。醉后,你醺醺的在十里花圃中息芳香,看美色,這艷福幾生修到!

  芙蓉,你的自然美妙,你的文藝精英,我還不曾描出萬一。愿你永葆天真,永葆古趣,多發(fā)幾片綠葉,多開幾朵鮮花;別給樓高車快的文明將你污穢了,芙蓉!

(1)這篇文章的線索非常明顯,你能不能根據(jù)提示找到這些詞語?

西郊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文中提示,你知道武侯祠是紀念誰的嗎?

[  ]

A.孫權
B.劉備
C.諸葛亮
D.周瑜

(3)下列詩名是從文中抽出來的,請按順序選擇可放回橫線的詩句。

①(  )、冢ā 。、郏ā 。

A.“萬里橋西一草堂”

B.“錦屏云起易成霞”

C.“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

(4)浣花溪邊年年舉辦“花朝會”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橫線畫出來。

(5)文章結尾一段用了第幾人稱?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兒也許冷,但冷得不讓結冰;也許吹風,但不準沙石飛揚;也許有塵埃,但不致污穢你的美容!边@句話很有特色,你能不能模仿它自己寫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芙蓉城

羅念生

  燕京城像一個武士,雖是極盡雄壯與尊嚴,但不免有幾分粗魯與呆板;芙蓉城像一個文人,說不盡的溫文,數(shù)不完的雅趣。這城在一個高原的盆地中央,四圍環(huán)繞著“蓊郁千山峰”。西望灌縣的雪嶺猶如在瑞士望阿爾卑斯山的雪影一般光潔。春天來時,山上的積雪融化了,洪水暴發(fā),流到一個極大的堰內;堰邊筑著一道長堤,防范這水泛濫。這堤比黃河的堤防還更堅實,還更緊要,特派一員縣令治理;倘若疏心一點,那座城池頃刻就會變作汪洋。堰內的水力比起奈阿格拉瀑布的還強:磨成水電,全省可以不燒柴炭。這兒的土壤很肥沃,一年計有三次收獲;今天割了麥,明天便插秧,眼見黃金換成翡翠。這兒也許冷,但冷得不讓結冰;也許吹風,但不準沙石飛揚;也許有塵埃,但不致污穢你的美容;這兒云多,云多是這兒的光彩:、佟,所以南邊的鄰省叫做“云南”。

  芙蓉城對穿九里半,周繞四十里。從孟昶開端,城上遍植芙蓉,碩美鮮艷。 ② 。中央有少城,也有一座煤山。西南角石牛寺旁有塊“支機石”,高與人齊,略帶青紫,相傳是織女的布機墜下人間;還有一塊尖銳的“天涯石”,生在寶光寺,象征遠行人的壯志。城中古跡要數(shù)文翁興學的“石室”,君平算命的卜肆,揚雄的“子云亭”和他抄太玄經(jīng)的洗墨池。

  西郊外可尋訪相如的古琴臺,在市橋西岸,也就是文君當壚滌器的地方。北門外可望鳳凰山,滿生著青蔚的梧桐。山旁有駟馬橋,相如當日豪語道:“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附近有昭覺寺,寺大僧多,古柏蒼翠。明代的“和尚天子”曾在那兒選高僧輔佐諸王,可知名氣的隆重了。

  東關外有望江樓,不亞于黃鶴樓的舉目空曠;前人有半邊對字,缺少下聯(lián):“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旁有一口古井,每個名士,每個游人都要取點井水來品嘗:因為多才多色的薛濤的香魂潛沒在井中,所以這水就香艷名貴了。江上頂好玩是端午的龍舟競渡:名士,美人,觀客,重重疊疊聚在江邊;耳聽火炮一響,龍舟鳴金擊鼓奔向彩舫;忽然一只酒醉的水鴨從舫上飛下,群龍怎樣奮勇也擒不住它。江水流到峨眉山麓,轉變黑了,特產一種美味的墨魚,相傳東坡洗硯臺染黑了的。

  南郊不遠就到武侯祠。祠有幾抱大的古柏,傳說是孔明親手植的,恍惚像孔林的枯檜。這老柏有些靈怪,不逢盛世,不發(fā)青枝。祠內竹林修茂,氣象森威;先帝的衣冠墳像一個山頭,橫斜著楠木幾株。正殿上有副匾聯(lián):“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殿旁古式的草亭里存放著空城計彈用的古弦琴,亭周題滿了名句,還記得幾字:“問先生所彈何調,居然退卻十萬雄兵”?想司馬氏見了,當如何懊惱。到如今依然祭祀隆重,時有過客瞻拜;廟宇重修,正梁是千里外運來的一根“烏木”。

  南門口有一道長拱的石橋,很像頤和園的十七洞橋。、邸,逆流西上,行過很長的蘆花小徑,直通“草堂寺”。寺門很古雅,兩旁題著:“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你見了也必心中榮幸,充滿了無邊的詩意。石砌上的苔痕,垣墻外的野草,虬干的古梅,清幽的竹徑,都是杜公從前的詩料。堂前有一方很深的池塘,塘內養(yǎng)著許多魚鱉,有的白鯉已長到“丈大丈長”。如果你拋下一塊面餅,那些魚會成團起來吞食,嘴皮伸到水面有茶碗樣大,吞起東西來“通通”地響。一個暮春晚上,杜公在池畔吟詩未成,忽覺青蛙叫得煩膩,他用朱筆在蛙的頭上點了一點,封它到十里外去喚“哥哥”:所以如今草堂寺的青蛙頭上有一點紅痣。逢到四月十九“浣花節(jié)”,你可邀約良朋,泛舟到草堂,擺一臺“浣花宴”,醉酒賦詩,極盡雅人雅事。

  出寺不遠就到百花潭,又叫浣花溪:水涯竹木叢生,天然幽韻;這溪水用來灌錦,格外鮮明,薛濤曾取這水制造十色箋!鞍倩ㄌ端礈胬恕保笕艘驉勰竭@名句,在溪邊的柏林里年年春天舉辦“花朝會”。全省的花卉寶器都送到那兒賽會,遠近的人都愛到那兒觀賞。城內的戲園、茶社、酒肆、商場和音樂、武藝、球戲等娛樂都移到花會去。見天有成千成萬的游客觀花玩景:會場內笑聲與管弦合奏,美色與名花斗艷。婦女們更有別樣的心事,進青羊宮道院去摸弄青羊,許下求嗣的心愿。你可以到處游玩,有何首烏,有靈芝草,江安的竹器,精巧玲瓏,峨眉山的“嵋尖”,清甜適口。倦了,你踏進酒家酌飲幾杯,別忘了當壚的美人。醉后,你醺醺的在十里花圃中息芳香,看美色,這艷福幾生修到!

  芙蓉,你的自然美妙,你的文藝精英,我還不曾描出萬一。愿你永葆天真,永葆古趣,多發(fā)幾片綠葉,多開幾朵鮮花;別給樓高車快的文明將你污穢了,芙蓉!

1)這篇文章的線索非常明顯,你能不能根據(jù)提示找到這些詞語?

西郊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文中提示,你知道武侯祠是紀念誰的嗎?

[  ]

A.孫權

B.劉備

C.諸葛亮

D.周瑜

3)下列詩名是從文中抽出來的,請按順序選擇可放回橫線的詩句。

①(  )、冢ā 。、郏ā 。

A.“萬里橋西一草堂”

B.“錦屏云起易成霞”

C.“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

4)浣花溪邊年年舉辦“花朝會”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橫線畫出來。

5)文章結尾一段用了第幾人稱?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兒也許冷,但冷得不讓結冰;也許吹風,但不準沙石飛揚;也許有塵埃,但不致污穢你的美容。”這句話很有特色,你能不能模仿它自己寫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