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小石潭記》出自于“永州八記”。 B、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中國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作品有長詩《毀滅》,代表散文:《春》、《綠》、《背影》、《荷塘月色》等。 C、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寫詩很多,有《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另有“三吏”、“三別”,人稱“詩仙”。 D、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三袁”之首,“公安派”代表。其作品以小品文成就突出,本單元選入他的一篇《游高梁橋記》。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關于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和駱賓王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歷來為人們廣為傳誦。
B.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的展開,有自成體系的古文理論,旗幟鮮明,論辯有力。
C.唐代文學史上,“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隱和杜牧。
D.《魏鄭國公文集》、《王子安集》、《昌黎先生文集》、《樊川文集》分別是以“官職”、“字”、“地名”、“名號”來命名的。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感傷是一種情懷
按說,秋天是個比較愜意的季節(jié),氣候宜人,也象征著收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秋天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覺到秋天的涼意,就好像提前感覺到一年終結似的,感覺到一段生命將無法重來,所發(fā)生的一切都將成為過往。就有一種無盡的感傷襲上心頭,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時候讀柳宗元的《江雪》,讀不出什么名堂 現(xiàn)在才覺得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傷啊!你看啊,千山鳥飛絕,所有的小路上都沒有了人的蹤影。只剩下一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頭,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釣……那是怎樣的一種孤獨啊!又是怎么的一種感傷啊!如果我們遇到這種環(huán)境,只能用感傷得痛不欲生、欲哭無淚來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這種感傷的情懷,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達出來了
如果感傷僅僅局限于自我的憂傷,那是很沒出息的,只有當感傷“傷”及眾人,那種感傷才有了品味。我們許多先人,都是擅長用自己的感傷來傳染別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是自己遇到感傷的事,如果你對人就叫苦不迭地說:“我的茅草又被秋風吹破了”估計別人最多安慰你幾句。當你看到風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沒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就不僅僅是自己的感傷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傷,大家就會和你一起落淚。天啊,誰能有這樣的胸襟呢?小肚雞腸的人,只會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哪里還操得了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沒有房住的人千千萬萬,只有杜甫讓普天下的人記住了。
感傷往往成就了人類的文化藝術。不論是唐詩,還是宋詞,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是“愁”“離別”“空恨”“斷腸”“那堪”“憔悴”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辈痪鸵馕吨鵁o窮無盡的悲愁嗎?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常流不斷,無窮無盡。女詞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蹦怯质嵌嗌偃藘刃牡膶懻漳兀靠峙聼o以計數(shù)。這些作品中,正是這種淡淡的感傷,讓你心酸,讓你惆悵.讓你欲哭無淚,欲說無言。
感傷是一種經(jīng)常與深沉、品味相伴的藝術營養(yǎng)。西方畫家梵高,無疑是一個孤獨的人。他在貧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陽挑戰(zhàn),卻不被理解,最終飲彈自盡……每當看到他的畫作,我們仿佛能聽到他筆下那個身軀干枯的棄婦的抽泣。我曾閱讀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說。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國》中,所描寫的人物的種種悲哀,通過這種悲哀的余情化,來探討人生的感傷。日本文學有一種描寫感傷之美的傳統(tǒng),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寫感傷之美成就文壇輝煌的。高明的文學藝術家,往往把悲憫感傷的情懷傾注在作品中,以達到煽情的目的。
上學的時候,我把“杞人憂天”中的杞人當做傻瓜�,F(xiàn)在看來,這人真是憂得有品位,有檔次。中國人時常有這樣一句口頭禪:“天塌下來有高個頂著”,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憂。你也不憂,我也不憂,或許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這個杞人,能憂別人所不能憂,是一種博大無邊的感傷。這種感傷,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憂”的人所共有的素質�?上У氖�,這樣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這種感傷的情懷,人人都悲天憫人,社會早就和諧起來了,大同之道早就實現(xiàn)了。
于是,我發(fā)現(xiàn)自己是缺乏感傷情愫的。因為像我這樣的凡人只能悲傷著自己的悲傷,幸福著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對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對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緒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憫大苦悶;多的是凄婉惆悵、顧影自憐,少的是推已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當我看到秋天的來臨,感慨的只有自己命運的無奈,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的余韻。正因為如此,我深深地認識到,感傷并非弱不禁風的感慨,感傷是一種有品位的情懷,是人類偉大的情感?
(文章有刪改)
10.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提出這一論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如果感傷僅僅局限于自我的憂傷,那是很沒出息的。
B.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只有當感傷“傷”及眾人,那種感傷才有了品味,才偉大。
C.作者自己面對秋天的感傷是提出文章中心論點的情感基礎。
D.《江雪》中表現(xiàn)的感傷情懷進一步觸動感傷秋天的作者,產生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11.作者怎樣看待杜甫的感傷?對“杞人”的“憂”作者有什么獨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的感傷是一種擁有博大胸襟、心懷天下寒士的感傷。
B.杜甫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不只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他的感傷還傳染了別人。
C.杞人的“憂”有品位,有檔次,是一種博大無邊的感傷。
D.沒有杞人的“憂”,社會就不會和諧,大同之道就不能實現(xiàn)。
12.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列舉了詩詞、繪畫、小說等作品中描寫的感傷,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準確的一項是
A.論述“感傷往往成就了人類的文化藝術”這一觀點。
B.論述“感傷是一種經(jīng)常與深沉、品味相伴的藝術營養(yǎng)”這一觀點。
C.論述作者把悲憫感傷的情懷傾注在作品中,是為了感染讀者,使他們心酸、憫悵,以達到煽情的目的。
D.論述作者展示許多人內心的寫照,以此來探討人生的感傷。
13.為什么說“感傷并非弱不禁風的感慨,感傷是一種有品位的情懷,是人類偉大的情感”?下列回答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把悲憫感傷的情懷傾注在作品中。 B.有對人生深邃的思考。
C.是一種大悲憫大苦悶。 D.是一種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習指導用書 語文八年級上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練習。
大樹和我們的生活�、偃绻愕纳钪袥]有偉人、高貴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辦?請不要變得麻木,不要隨波逐流。不要放棄向生活學習的機會,因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圍還有樹——特別是大樹,它會教會你許多東西。一棵大樹,那就是人的親人和老師,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它就是偉大、高貴和智慧。
�、诎l(fā)現(xiàn)這一點的,是托爾斯泰。他在《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爾康斯基公爵與老橡樹的對話,就體現(xiàn)了樹的生命對人的生命所產生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再早些,中國歷史上也有人流露過這種意思,叫做“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這證明,樹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長久,從“閱世”的意義上看,人是比不過樹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圍靜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種龍盤虎臥的老柏,會不由得生出某種敬畏和感激——有什么辦法,帝王們全都死了,它們卻依然活著,默默地、居高臨下地看著人間的興衰更迭、生死榮辱。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就是歷史,它們就是帝王。
�、畚疑踔劣X得沒有什么哲學家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樹給人的啟示和【 】更多。同樣是生命,樹以靜以不言而壽,它讓自己根扎大地(根據(jù)地)并伸出枝葉去擁抱天空,盡得天地風云之氣。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 】,人一生都在說話,聲嘶力竭,奔走呼號,沒有人肯靜下來想一想,沒有人想到向樹學習點什么,在人心目中,樹是傻瓜。那么在樹的心目中人是什么東西呢?不清楚。能夠清楚的是,樹的存在為人們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從枝葉到花果根干,卻也從未向人們索取過什么。許多家畜供人驅使食用,但同時也靠人喂養(yǎng)照料。樹本來是用不著人養(yǎng)的,它在大自然中間是活得好好的,姿態(tài)優(yōu)美,出神入化。那些絕崖石縫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是靠人養(yǎng)活栽種的嗎?誰敢到那種險處去呢?樹甚至連懇求人們不要砍伐它們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鋸子在尖叫而不是樹在尖叫。
�、艿鹊酱髽浔环サ沽�,人們看到它的心——年輪,一圈一圈,歲月的波紋蕩漾,生命的記憶永存。這時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會明白了:樹決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靈有智的。它雖不語不行,心里面卻比誰都清楚。它與山河大地、飛禽走獸、風云雨雪雷電霧的關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諧。它是處理這些復雜關系的大師。
�、菟豢坎稓⒄l、獵獲誰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長久。這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它連草也不吃,連一只小蟲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卻能長得最高大、最粗壯、最漂亮。這才是奇跡呢,樹不用吃飯。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樹全都已經(jīng)與天地風云融為一體了,它與山河共呼吸,取萬物之精氣,反過來又養(yǎng)育萬物;得日月之精華,結果又陪襯日月。若是說什么氣功,樹才是真懂氣功的大師。要說什么“天人合一”,人類不過從樹那兒學了一點皮毛。
�、尬以谒死敻蛇吘壍挠衲h見到過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樹王,那樣干旱的沙漠邊緣,它得多么大修行才能活過來呀?何況它不僅活著,而且枝葉繁茂,生機勃勃,它像一個巨人一樣健康地屹立著,襟懷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腳下顯得極其可笑。
�、咚耐跽唢L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擁的虛勢造成的,它靠它的閱歷、它的頑強生命力、它的光輝的生命形態(tài),使人望之而生【 】之心、【 】之情,使人認識到偉大、高貴、智慧這些詞語從人頭腦中產生時的本意。
�、辔疫€見到過五百年高齡的無花果王,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過。它占地數(shù)畝,落地的無花果使它周圍散發(fā)著甜膩的腐敗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無數(shù)巨蟒糾纏盤繞、四處爬伸。它達到了它這種植物的極致,造就成、編織成一座自己的宮殿。
�、岬菢浜腿艘粯樱瑯佑懈魇礁鳂拥目嚯y伴隨,除了被砍伐之外,還有各種艱難。在天山南麓溫暖干燥的農村,白楊是路邊、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樹,它的綠葉颯颯直聳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這些適應了溫暖干燥氣候的白楊經(jīng)歷了打擊。有些已經(jīng)非常粗壯、高大的白楊被生生從中間凍出一條裂縫,裂縫一指寬,從樹這邊透過裂縫可以一眼看到那邊的農田。
⑩還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著下著,變成了大雪。大雪里飽含水汽,落在仍然枝葉翠綠茂密的樹上,雪積了很厚、很重的銀冠。第二天陽光一照,十分奇麗壯觀,但是不少樹承受不了了,枝椏被壓得劈開。銀雪、綠葉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椏內質,望過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斷后的模樣,一樣的驚心動魄。樹無聲,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同身受它骨折的疼痛。
(11)一棵樹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災難,但它要是都挺過去了,經(jīng)歷了時間的考驗,它就會成為一棵大樹。這樣的大樹會引起人們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來的百年老樹。它們的形態(tài)確實不同凡響,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經(jīng)歷的樹。它們身上都有編號掛牌,就像勛章一樣,代表著特殊的榮譽。這些樹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樹�?墒钱斈辍氨樵詶盍Ю铩保芑畹浇裉斓�,也就只有這些了。
(12)你細細端詳這些巨大的柳樹,會從它們每一棵樹的生態(tài)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韻,一派大人物風范。我當時就頗覺疑惑,心想,難道樹也會遺傳栽樹人的風貌嗎?要是果然如此,那樹就是通神通靈的生物了。
(13)看來我們對它們了解得還遠遠不夠。
(周濤)
1.從下列四項中選出填入上文第③段和第⑦段【 】里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P>
[ ]
A.教益 淺薄 敬仰 愛慕
B.教訓 淺薄 敬仰 愛戴
C.教益 鄙陋 尊敬 愛慕
D.教訓 鄙陋 尊敬 愛戴
2.為什么說大樹是偉大、高貴和智慧的?(根據(jù)②、③、④、⑤、⑥、⑦段的內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畫線的句子說大樹心里面比誰都清楚,你能說出它清楚的具體內容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從第⑨段起敘述了樹的苦難,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①段說樹“會教會你許多東西”,說說看你讀了本文以后學到了哪些東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你結合上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閱歷乃至社會現(xiàn)實,自選一個角度,展開說說《大樹和我們的生活》告訴了我們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