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下面各句的內(nèi)容或提示,選出恰當?shù)某烧Z
(1)由“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概括出“                               ”。

A、三顧茅廬
B、禮賢下士
(2)《扁鵲見蔡桓公》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蔡桓公的悲劇是由于“                              ”造成的。

A、文過飾非
B、諱疾忌醫(yī)
(3)《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焙笕藫(jù)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為:“                             ”。

A、置之不理
B、無人問津
(4)《木蘭詩》結尾:“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為一個成語“                              ”。

A、撲朔迷離
B、紛然雜陳
A,B,B,A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題目。(17分)

追尋書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時家窮,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蕩蕩的;可是呢,精神卻長年吃著奢華的鮑魚海參。把精神喂得飽飽的,是書籍。

捉襟見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書本永遠不虞匱乏。

晚餐過后,便是一家子進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時光了。一人讀書和一家讀書,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買的書,有淡淡墨香,非常好聞,它能把一瓣瓣心葉都熏得香香的;屋內(nèi)此起彼落地翻動著書頁的聲音,宛如天籟。

明明只是一本書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卻變成了哭笑難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書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卻見進入悲情世界的媽媽眼噙淚光;爸爸在嚴肅的政論書中忙忙碌碌地寫著眉批的當兒,媽媽卻高高興興地在她所尋獲的妙言妙語底下畫線。當字里行間閃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時,父母親總會興奮地讀出來,讓彼此分享精神的資產(chǎn)。

我們幾個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隨意抽選散置四處的書來讀。在那略識字的年齡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讀、懵懵懂懂地讀;讀著、讀著,讀懂了,一顆心,便跳舞。

 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

書籍,于我們而言,無所不能。

當生活的小舟遇上了驚濤駭浪時,書籍是令我們安心的避風港;當超負荷的工作把我們的心揉成一葉成菜時,我們以書籍撫平內(nèi)心的皺褶;當難以化解的憂傷把我們逼進黑暗的死角時,書籍便是一束束亮麗的陽光;當我們的思想患上營養(yǎng)不良癥時,書籍就充當了我們的維他命。

書籍之所以會深深地嵌進我們的血肉和骨髓里,緊密地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從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讓我們知道,書籍是精神“永遠的伊甸園”;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軟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適口,都能給生命的味蕾帶來怡人的甜味。

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分析年輕人不愛閱讀的因素時,一般人都歸咎于娛樂多元化、課業(yè)繁重或工作壓力太大,讓他們無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認為真正的關鍵是:童年時,他們不曾用書籍把精神養(yǎng)肥,成年之后,當然不會“食髓知味”地追尋書籍的味道啦!

不讀課外書,可以有千萬個不同的借口。閱讀課外書,原因卻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快樂。當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時,孩子當然快樂,可是,那種快樂,是甜而短的,它不能無止無盡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

近日,與思齊聊天,她以溫暖的語調(diào)憶述她那“貧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說:“當年,家在福建。盡管家境貧苦,可家人還是給錢讓我去租書來看。5分錢租一本,幾天內(nèi)得還。于是,一目十行,飛快地讀,還分秒必爭地把自己喜歡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錄下來。把筆記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疊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滿了,便買個鎖頭鎖起來,滿箱都是奇珍異寶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還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這個有著豐實童年的女子,現(xiàn)在,從事出版事業(yè),以文字去喂養(yǎng)萬千讀者的精神。

愛讀書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讀書的嗜好,必須從小養(yǎng)起。

(選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動)

注釋 ①〔不虞〕不憂慮。虞,憂慮。

1.書籍的“味道”除了書的墨香、全家共讀的溫馨,還蘊含著其它什么“味道”呢?請依據(jù)文本作答。(至少答出兩點)(4分)

2.按要求品味語言。(4分)

(1)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婦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

(2)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品味劃線詞語的含義)

3.文章的后面寫思齊讀書這一內(nèi)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4.文中提到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請你結合下則材料,給家長提幾條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建議。(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成果顯示:我國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天花費約22.78分鐘陪孩子讀書,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長陪孩子讀書的時間在20分鐘以上。近四成(39.4%)家長半年內(nèi)會帶孩子逛一次書店,其中27.1%的家長會在1~3個月內(nèi)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長表示從未帶孩子逛過書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問題。

                            【一】(1 7分)

①東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左右,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引發(fā)巨大海嘯,整個東部地區(qū)受災慘重。日本強烈地震發(fā)生后,印尼氣象部門隨即發(fā)出海嘯警報,中國國家海洋預報臺也在第一時間表示,這次地震可能會在震中周圍數(shù)百公里范圍內(nèi)引發(fā)區(qū)域海嘯。

②歷史上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發(fā)大小不一的海嘯。因此每當這個地區(qū)出現(xiàn)地震時,各國氣象部門都會對海面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以確定是否發(fā)布海嘯警報。那么地震是否一定會引起海嘯呢? 

③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fā)、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fā)。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數(shù)海低地震發(fā)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海底地震發(fā)生后,使邊緣地帶出現(xiàn)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fā)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chǎn)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fā)海嘯。

⑤此外,地震海嘯的產(chǎn)生還會受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qū)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影響。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區(qū)比淺水區(qū)更易產(chǎn)生海嘯。當震源斷層表現(xiàn)為錯動時不會產(chǎn)生海嘯,而如果震源斷層表現(xiàn)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

    ⑥不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fā)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1.5

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一些專家則認為,引發(fā)海嘯的地震震級一般在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內(nèi)。

    ⑦但即便是強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會導致海嘯。如2005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fā)生8.5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fā)大海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較深,因此雖然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形成海嘯。

    ⑧除了與地震震級等相關外,部分專家還表示,海嘯的發(fā)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系。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發(fā)生后,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后指出,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新華網(wǎng)作者張家偉內(nèi)容有改動)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3分)

2..請說說第②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3..選文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過長,中間可用省略號省略),并說明其作用。 (4分)

4..第①段畫線句中的“可能”一詞能否刪掉?為什么?(3分)

5..根據(jù)上文內(nèi)容,結合下面的“材料鏈接”,說一說此次日本大地震引發(fā)海嘯的原因。(4分)

【材料鏈接】日本島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即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全球80%的地震發(fā)生于此,故而這一地帶發(fā)生海嘯次數(shù)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嘯記錄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題目。(17分)
追尋書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時家窮,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蕩蕩的;可是呢,精神卻長年吃著奢華的鮑魚海參。把精神喂得飽飽的,是書籍。
捉襟見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書本永遠不虞匱乏。
晚餐過后,便是一家子進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時光了。一人讀書和一家讀書,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買的書,有淡淡墨香,非常好聞,它能把一瓣瓣心葉都熏得香香的;屋內(nèi)此起彼落地翻動著書頁的聲音,宛如天籟。
明明只是一本書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卻變成了哭笑難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書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卻見進入悲情世界的媽媽眼噙淚光;爸爸在嚴肅的政論書中忙忙碌碌地寫著眉批的當兒,媽媽卻高高興興地在她所尋獲的妙言妙語底下畫線。當字里行間閃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時,父母親總會興奮地讀出來,讓彼此分享精神的資產(chǎn)。
我們幾個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隨意抽選散置四處的書來讀。在那略識字的年齡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讀、懵懵懂懂地讀;讀著、讀著,讀懂了,一顆心,便跳舞。
 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
書籍,于我們而言,無所不能。
當生活的小舟遇上了驚濤駭浪時,書籍是令我們安心的避風港;當超負荷的工作把我們的心揉成一葉成菜時,我們以書籍撫平內(nèi)心的皺褶;當難以化解的憂傷把我們逼進黑暗的死角時,書籍便是一束束亮麗的陽光;當我們的思想患上營養(yǎng)不良癥時,書籍就充當了我們的維他命。
書籍之所以會深深地嵌進我們的血肉和骨髓里,緊密地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從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讓我們知道,書籍是精神“永遠的伊甸園”;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軟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適口,都能給生命的味蕾帶來怡人的甜味。
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分析年輕人不愛閱讀的因素時,一般人都歸咎于娛樂多元化、課業(yè)繁重或工作壓力太大,讓他們無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認為真正的關鍵是:童年時,他們不曾用書籍把精神養(yǎng)肥,成年之后,當然不會“食髓知味”地追尋書籍的味道啦!
不讀課外書,可以有千萬個不同的借口。閱讀課外書,原因卻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快樂。當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時,孩子當然快樂,可是,那種快樂,是甜而短的,它不能無止無盡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
近日,與思齊聊天,她以溫暖的語調(diào)憶述她那“貧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說:“當年,家在福建。盡管家境貧苦,可家人還是給錢讓我去租書來看。5分錢租一本,幾天內(nèi)得還。于是,一目十行,飛快地讀,還分秒必爭地把自己喜歡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錄下來。把筆記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疊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滿了,便買個鎖頭鎖起來,滿箱都是奇珍異寶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還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這個有著豐實童年的女子,現(xiàn)在,從事出版事業(yè),以文字去喂養(yǎng)萬千讀者的精神。
愛讀書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讀書的嗜好,必須從小養(yǎng)起。
(選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動)
注釋 ①〔不虞〕不憂慮。虞,憂慮。
【小題1】書籍的“味道”除了書的墨香、全家共讀的溫馨,還蘊含著其它什么“味道”呢?請依據(jù)文本作答。(至少答出兩點)(4分)
【小題2】按要求品味語言。(4分)
(1)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婦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
(2)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品味劃線詞語的含義)
【小題3】文章的后面寫思齊讀書這一內(nèi)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題4】文中提到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請你結合下則材料,給家長提幾條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建議。(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成果顯示:我國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天花費約22.78分鐘陪孩子讀書,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長陪孩子讀書的時間在20分鐘以上。近四成(39.4%)家長半年內(nèi)會帶孩子逛一次書店,其中27.1%的家長會在1~3個月內(nèi)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長表示從未帶孩子逛過書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問題。
【一】(1 7分)
①東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左右,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引發(fā)巨大海嘯,整個東部地區(qū)受災慘重。日本強烈地震發(fā)生后,印尼氣象部門隨即發(fā)出海嘯警報,中國國家海洋預報臺也在第一時間表示,這次地震可能會在震中周圍數(shù)百公里范圍內(nèi)引發(fā)區(qū)域海嘯
②歷史上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發(fā)大小不一的海嘯。因此每當這個地區(qū)出現(xiàn)地震時,各國氣象部門都會對海面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以確定是否發(fā)布海嘯警報。那么地震是否一定會引起海嘯呢? 
③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fā)、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fā)。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數(shù)海低地震發(fā)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海底地震發(fā)生后,使邊緣地帶出現(xiàn)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fā)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chǎn)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fā)海嘯。
⑤此外,地震海嘯的產(chǎn)生還會受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qū)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影響。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區(qū)比淺水區(qū)更易產(chǎn)生海嘯。當震源斷層表現(xiàn)為錯動時不會產(chǎn)生海嘯,而如果震源斷層表現(xiàn)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
⑥不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fā)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1.5
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一些專家則認為,引發(fā)海嘯的地震震級一般在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內(nèi)。
⑦但即便是強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會導致海嘯。如2005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fā)生8.5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fā)大海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較深,因此雖然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形成海嘯。
⑧除了與地震震級等相關外,部分專家還表示,海嘯的發(fā)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系。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發(fā)生后,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后指出,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新華網(wǎng)作者張家偉內(nèi)容有改動)
【小題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3分)
【小題2】.請說說第②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小題3】.選文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過長,中間可用省略號省略),并說明其作用。 (4分)
【小題4】.第①段畫線句中的“可能”一詞能否刪掉?為什么?(3分)
【小題5】.根據(jù)上文內(nèi)容,結合下面的“材料鏈接”,說一說此次日本大地震引發(fā)海嘯的原因。(4分)
【材料鏈接】日本島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即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全球80%的地震發(fā)生于此,故而這一地帶發(fā)生海嘯次數(shù)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嘯記錄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山東省臨沂市中考樣卷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題目。(17分)
追尋書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時家窮,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蕩蕩的;可是呢,精神卻長年吃著奢華的鮑魚海參。把精神喂得飽飽的,是書籍。
捉襟見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書本永遠不虞匱乏。
晚餐過后,便是一家子進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時光了。一人讀書和一家讀書,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買的書,有淡淡墨香,非常好聞,它能把一瓣瓣心葉都熏得香香的;屋內(nèi)此起彼落地翻動著書頁的聲音,宛如天籟。
明明只是一本書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卻變成了哭笑難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書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卻見進入悲情世界的媽媽眼噙淚光;爸爸在嚴肅的政論書中忙忙碌碌地寫著眉批的當兒,媽媽卻高高興興地在她所尋獲的妙言妙語底下畫線。當字里行間閃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時,父母親總會興奮地讀出來,讓彼此分享精神的資產(chǎn)。
我們幾個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隨意抽選散置四處的書來讀。在那略識字的年齡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讀、懵懵懂懂地讀;讀著、讀著,讀懂了,一顆心,便跳舞。
 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
書籍,于我們而言,無所不能。
當生活的小舟遇上了驚濤駭浪時,書籍是令我們安心的避風港;當超負荷的工作把我們的心揉成一葉成菜時,我們以書籍撫平內(nèi)心的皺褶;當難以化解的憂傷把我們逼進黑暗的死角時,書籍便是一束束亮麗的陽光;當我們的思想患上營養(yǎng)不良癥時,書籍就充當了我們的維他命。
書籍之所以會深深地嵌進我們的血肉和骨髓里,緊密地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從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讓我們知道,書籍是精神“永遠的伊甸園”;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軟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適口,都能給生命的味蕾帶來怡人的甜味。
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分析年輕人不愛閱讀的因素時,一般人都歸咎于娛樂多元化、課業(yè)繁重或工作壓力太大,讓他們無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認為真正的關鍵是:童年時,他們不曾用書籍把精神養(yǎng)肥,成年之后,當然不會“食髓知味”地追尋書籍的味道啦!
不讀課外書,可以有千萬個不同的借口。閱讀課外書,原因卻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快樂。當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時,孩子當然快樂,可是,那種快樂,是甜而短的,它不能無止無盡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
近日,與思齊聊天,她以溫暖的語調(diào)憶述她那“貧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說:“當年,家在福建。盡管家境貧苦,可家人還是給錢讓我去租書來看。5分錢租一本,幾天內(nèi)得還。于是,一目十行,飛快地讀,還分秒必爭地把自己喜歡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錄下來。把筆記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疊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滿了,便買個鎖頭鎖起來,滿箱都是奇珍異寶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還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這個有著豐實童年的女子,現(xiàn)在,從事出版事業(yè),以文字去喂養(yǎng)萬千讀者的精神。
愛讀書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讀書的嗜好,必須從小養(yǎng)起。
(選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動)
注釋 ①〔不虞〕不憂慮。虞,憂慮。
【小題1】書籍的“味道”除了書的墨香、全家共讀的溫馨,還蘊含著其它什么“味道”呢?請依據(jù)文本作答。(至少答出兩點)(4分)
【小題2】按要求品味語言。(4分)
(1)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婦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
(2)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品味劃線詞語的含義)
【小題3】文章的后面寫思齊讀書這一內(nèi)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題4】文中提到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請你結合下則材料,給家長提幾條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建議。(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成果顯示:我國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天花費約22.78分鐘陪孩子讀書,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長陪孩子讀書的時間在20分鐘以上。近四成(39.4%)家長半年內(nèi)會帶孩子逛一次書店,其中27.1%的家長會在1~3個月內(nèi)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長表示從未帶孩子逛過書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年安慶市中考模擬考試一模語文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問題。
【一】(1 7分)
①東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左右,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引發(fā)巨大海嘯,整個東部地區(qū)受災慘重。日本強烈地震發(fā)生后,印尼氣象部門隨即發(fā)出海嘯警報,中國國家海洋預報臺也在第一時間表示,這次地震可能會在震中周圍數(shù)百公里范圍內(nèi)引發(fā)區(qū)域海嘯。
②歷史上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發(fā)大小不一的海嘯。因此每當這個地區(qū)出現(xiàn)地震時,各國氣象部門都會對海面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以確定是否發(fā)布海嘯警報。那么地震是否一定會引起海嘯呢? 
③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fā)、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fā)。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數(shù)海低地震發(fā)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海底地震發(fā)生后,使邊緣地帶出現(xiàn)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fā)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chǎn)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fā)海嘯。
⑤此外,地震海嘯的產(chǎn)生還會受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qū)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影響。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區(qū)比淺水區(qū)更易產(chǎn)生海嘯。當震源斷層表現(xiàn)為錯動時不會產(chǎn)生海嘯,而如果震源斷層表現(xiàn)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
⑥不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fā)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1.5
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一些專家則認為,引發(fā)海嘯的地震震級一般在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內(nèi)。
⑦但即便是強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會導致海嘯。如2005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fā)生8.5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fā)大海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較深,因此雖然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形成海嘯。
⑧除了與地震震級等相關外,部分專家還表示,海嘯的發(fā)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系。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發(fā)生后,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后指出,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新華網(wǎng)作者張家偉內(nèi)容有改動)
【小題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3分)
【小題2】.請說說第②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小題3】.選文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過長,中間可用省略號省略),并說明其作用。 (4分)
【小題4】.第①段畫線句中的“可能”一詞能否刪掉?為什么?(3分)
【小題5】.根據(jù)上文內(nèi)容,結合下面的“材料鏈接”,說一說此次日本大地震引發(fā)海嘯的原因。(4分)
【材料鏈接】日本島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即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全球80%的地震發(fā)生于此,故而這一地帶發(fā)生海嘯次數(shù)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嘯記錄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樣卷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題目。(17分)

追尋書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時家窮,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蕩蕩的;可是呢,精神卻長年吃著奢華的鮑魚海參。把精神喂得飽飽的,是書籍。

捉襟見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書本永遠不虞匱乏。

晚餐過后,便是一家子進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時光了。一人讀書和一家讀書,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買的書,有淡淡墨香,非常好聞,它能把一瓣瓣心葉都熏得香香的;屋內(nèi)此起彼落地翻動著書頁的聲音,宛如天籟。

明明只是一本書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卻變成了哭笑難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書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卻見進入悲情世界的媽媽眼噙淚光;爸爸在嚴肅的政論書中忙忙碌碌地寫著眉批的當兒,媽媽卻高高興興地在她所尋獲的妙言妙語底下畫線。當字里行間閃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時,父母親總會興奮地讀出來,讓彼此分享精神的資產(chǎn)。

我們幾個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隨意抽選散置四處的書來讀。在那略識字的年齡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讀、懵懵懂懂地讀;讀著、讀著,讀懂了,一顆心,便跳舞。

 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

書籍,于我們而言,無所不能。

當生活的小舟遇上了驚濤駭浪時,書籍是令我們安心的避風港;當超負荷的工作把我們的心揉成一葉成菜時,我們以書籍撫平內(nèi)心的皺褶;當難以化解的憂傷把我們逼進黑暗的死角時,書籍便是一束束亮麗的陽光;當我們的思想患上營養(yǎng)不良癥時,書籍就充當了我們的維他命。

書籍之所以會深深地嵌進我們的血肉和骨髓里,緊密地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從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讓我們知道,書籍是精神“永遠的伊甸園”;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軟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適口,都能給生命的味蕾帶來怡人的甜味。

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分析年輕人不愛閱讀的因素時,一般人都歸咎于娛樂多元化、課業(yè)繁重或工作壓力太大,讓他們無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認為真正的關鍵是:童年時,他們不曾用書籍把精神養(yǎng)肥,成年之后,當然不會“食髓知味”地追尋書籍的味道啦!

不讀課外書,可以有千萬個不同的借口。閱讀課外書,原因卻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快樂。當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時,孩子當然快樂,可是,那種快樂,是甜而短的,它不能無止無盡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

近日,與思齊聊天,她以溫暖的語調(diào)憶述她那“貧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說:“當年,家在福建。盡管家境貧苦,可家人還是給錢讓我去租書來看。5分錢租一本,幾天內(nèi)得還。于是,一目十行,飛快地讀,還分秒必爭地把自己喜歡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錄下來。把筆記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疊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滿了,便買個鎖頭鎖起來,滿箱都是奇珍異寶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還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這個有著豐實童年的女子,現(xiàn)在,從事出版事業(yè),以文字去喂養(yǎng)萬千讀者的精神。

愛讀書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讀書的嗜好,必須從小養(yǎng)起。

(選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動)

注釋 ①〔不虞〕不憂慮。虞,憂慮。

1.書籍的“味道”除了書的墨香、全家共讀的溫馨,還蘊含著其它什么“味道”呢?請依據(jù)文本作答。(至少答出兩點)(4分)

2.按要求品味語言。(4分)

(1)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婦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

(2)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品味劃線詞語的含義)

3.文章的后面寫思齊讀書這一內(nèi)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4.文中提到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請你結合下則材料,給家長提幾條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建議。(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成果顯示:我國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天花費約22.78分鐘陪孩子讀書,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長陪孩子讀書的時間在20分鐘以上。近四成(39.4%)家長半年內(nèi)會帶孩子逛一次書店,其中27.1%的家長會在1~3個月內(nèi)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長表示從未帶孩子逛過書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年安慶市中考模擬考試古詩句默寫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問題。

                            【一】(1 7分)

①東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左右,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引發(fā)巨大海嘯,整個東部地區(qū)受災慘重。日本強烈地震發(fā)生后,印尼氣象部門隨即發(fā)出海嘯警報,中國國家海洋預報臺也在第一時間表示,這次地震可能會在震中周圍數(shù)百公里范圍內(nèi)引發(fā)區(qū)域海嘯。

②歷史上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發(fā)大小不一的海嘯。因此每當這個地區(qū)出現(xiàn)地震時,各國氣象部門都會對海面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以確定是否發(fā)布海嘯警報。那么地震是否一定會引起海嘯呢? 

③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fā)、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fā)。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數(shù)海低地震發(fā)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海底地震發(fā)生后,使邊緣地帶出現(xiàn)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fā)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chǎn)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fā)海嘯。

⑤此外,地震海嘯的產(chǎn)生還會受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qū)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影響。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區(qū)比淺水區(qū)更易產(chǎn)生海嘯。當震源斷層表現(xiàn)為錯動時不會產(chǎn)生海嘯,而如果震源斷層表現(xiàn)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

    ⑥不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fā)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1.5

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一些專家則認為,引發(fā)海嘯的地震震級一般在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內(nèi)。

    ⑦但即便是強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會導致海嘯。如2005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fā)生8.5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fā)大海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較深,因此雖然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形成海嘯。

    ⑧除了與地震震級等相關外,部分專家還表示,海嘯的發(fā)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系。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發(fā)生后,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后指出,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新華網(wǎng)作者張家偉內(nèi)容有改動)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3分)

2..請說說第②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3..選文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過長,中間可用省略號省略),并說明其作用。 (4分)

4..第①段畫線句中的“可能”一詞能否刪掉?為什么?(3分)

5..根據(jù)上文內(nèi)容,結合下面的“材料鏈接”,說一說此次日本大地震引發(fā)海嘯的原因。(4分)

【材料鏈接】日本島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即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全球80%的地震發(fā)生于此,故而這一地帶發(fā)生海嘯次數(shù)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嘯記錄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0~24題。(17分)
人類因手機而“退化”?
①好萊塢動畫大片《機器人總動員》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頭族”:那時的人類文明高度發(fā)達,但由于過度依賴智能設備,人們都變成四體不勤的大胖予,每時每刻面對的只有一個支在他們眼前的電腦屏幕。除了和屏幕對話,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其他人交流,甚至離開屏幕就幾乎無法生存……未來的人類是否真的會“退化”成這個樣子,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機帶來的負面作用,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了。
②發(fā)表在《驗光和視覺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人們通過手機閱讀文本信息或上網(wǎng)時,眼睛會比手里拿著一本書或一張報紙離得更近,這意味著,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會導致眼部結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現(xiàn)刺痛、流淚、畏光等癌狀。而長期低頭看手機還會引起頸椎問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低頭就可引起頸部的疲勞,時間長久會引起椎間盤退型性病變、骨質增生,進而壓迫血管和神經(jīng)。此外,長期玩手機還會引起失眠、聽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問題。  
③因專注于手機而引發(fā)的各類事故早已不是新聞。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機導致人們左右看的幾率減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幾率增加了43%。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因專注于手機而導致的傷害事件近年來明顯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因看手機而受傷,2010年這個數(shù)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學者警告說:如果這一趨勢繼續(xù)發(fā)展的話,類似的傷害事件將在未來5年增長一倍!続】
④前不久,一名湖北十堰的17歲女生與同伴外出聚餐時,一邊走路一邊玩手機,不幸一腳踩空,跌入十五六米的深坑不幸身亡。就在10月22日,南京一名男子在經(jīng)過火車道口時,由于低頭專注看手機,連火車的鳴笛聲都沒聽到。行駛過來的火車與該男子貼身而過,他受驚倒地,幸好沒有受傷。這次事故也導致火車被逼停,在現(xiàn)場停留了18分鐘。
⑤“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本W(wǎng)上廣為流傳的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人際交往中手機這個角色的復雜心態(tài)!綛】
⑥2012年l0月,青島市民張先生與弟弟妹妹相約去爺爺家吃晚飯。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面前的孩子一個個拿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綜】
⑦有媒體評論稱:老人摔盤離席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典型切片,手機引發(fā)的各種情感危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里不斷重復上演。沉醉于手機的虛擬空間,使我們忽略了與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機里的眾聲喧嘩與手機外的眾生沉默,反差強烈?赡苷l都有過因為玩手機將別人或被別人晾在一邊的經(jīng)歷。
⑧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現(xiàn)了滑稽但頗有寓意的一幕: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約會時,兩人都羞于言談,場面尷尬,最終,兩人選擇在圖書館里面對面,用手機上的社交軟件相互發(fā)信息進行交流。讓人不禁感嘆:科技發(fā)展,究竟帶來的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
【小題1】根據(jù)第①段內(nèi)容,請用一句話概括什么是“低頭族”?(3分)
【小題2】智能手機帶來哪些負面的影響?請分條概括。(6分)
【小題3】選文主要采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2分)
【小題4】下面這個句子是從文中抽取出來的,它應放在【A】【B】【C】三處的【 】處。(3分)
埋頭于網(wǎng)絡世界,帶來的不僅是對身體的傷害,還有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
【小題5】好友小明整天沉湎于手機世界。請你從虛擬與現(xiàn)實的角度提出勸誡,幫助他擺脫對手機的依賴。(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遼寧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
均衡營養(yǎng)更健康
 、傥覈5歲兒童體重不足者比率為10%-20%,生長遲緩者比率為35%,個別貧困地區(qū)高達50%以上。這是第三次全國營養(yǎng)調(diào)查為我們提供的一組驚人數(shù)據(jù)。專家指出,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或不均衡是導致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兒童體質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學補充營養(yǎng)元素的觀念,已經(jīng)成為改善中國人營養(yǎng)狀況的當務之急。
 、谥袊司烤谷鄙倌男I養(yǎng)元素呢?
 、垅}、維生素B2和維生素A是中國人嚴重缺乏的營養(yǎng)元素。其中鈣缺乏的嚴重程度排名第一。科學顯示,人體每天對鈣質的需求量為800毫克,而我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05毫克,僅達需求的50.6%。缺鈣會導致腳抽筋、盜汗、腰酸及骨質疏松等癥狀。維生素B2和維生素A的每天攝入量也只達到人體需求的61.5%和59.5%。
 、芫S生素C、鋅、鐵也是中國人缺乏的營養(yǎng)元素。據(jù)調(diào)查,全國人均每天攝入維生素C量為100.2毫克,已達到100毫克的標準。但是,維生素C主要來源于蔬菜中,中國居民飲食上習慣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數(shù)維生素C被破壞。有文章分析中國居民維生素C的實際攝入量僅達50毫克。另外,我國人均每天攝入鋅12毫克,比需求量少20%。青少年兒童缺鋅比較嚴重,已影響部分青少年兒童智力和身高的正常發(fā)育。中國居民食用的鐵,主要來自于大米、堅果、果葉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紅素鐵,其利用率較低,吸收率也遠遠低于動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鐵。此外,中國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濃度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會明顯抑制鐵的吸收。所以,盡管攝入了一定量的鐵元素,但真正被人體吸收的并不多,因此仍然有許多貧血病人。
 、萑梭w補充營養(yǎng)元素的基本原則是:把所缺的全部補齊,補缺的不能再補,使人體內(nèi)各種營養(yǎng)元素達到均衡。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元素,彼此關系密切,只有達到它們之間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發(fā)揮,人體才可能健康。比如:鈣、磷、鋅、銅要成一定的比例,磷過量,鈣會被耗損,通過量,鋅會損失;鐵促進維生素B族的代謝;鋅要與維生素B1一起增加攝入量為宜。
 、扪a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時,有些人認為西方國家的配方比中國的好。實際上,中西方飲食結構不同,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要求也不相同;另外,黃種人與白種人在體質上也存在著差異。例如,磷、銅、鎂、維生素E、維生素B12等就屬于中國人不缺的營養(yǎng)元素。以銅為例,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銅元素的量為2.4毫克,推薦量為2毫克。攝入過量的銅元素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且會導致鋅的損失。所以中國人不要盲目補充。
 、攥F(xiàn)行補充的誤區(qū)是缺什么補什么,沒有科學配比,人體內(nèi)營養(yǎng)仍然達不到均衡。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一定要有統(tǒng)籌思想,在醫(yī)生指導下,總體判斷自己缺什么維生素和礦物質,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案。
1.理清選文的寫作思路,用簡潔的語言填空。
指出中國人營養(yǎng)元素攝入現(xiàn)狀→________→________→分析現(xiàn)行補充的誤區(qū)并提出建議
2.第③段畫橫線句子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粗詞語可否去掉?為什么?
維生素C主要來源于蔬菜中,中國居民飲食上習慣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數(shù)維生素C被破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說法與選文內(nèi)容不符的一項是(   )
A.中國青少年兒童體質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或不均衡。
B.中國居民人均每天維生素C的實際攝入量為50毫克。
C.因為攝入的鐵元素數(shù)量不夠,所以中國仍然有許多貧血病人。
D.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一定要有統(tǒng)籌思想,并非越多越好。
5.中國人應該如何科學地補充營養(yǎng)元素?請結合⑤⑥⑦段內(nèi)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