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語文 > 題目詳情
去掉“的”字會影響原意的一項是

A、學校的校長也講了話。
B、我們準備明年春天的第一個月來。
C、他每月將工資的一半存起來。
D、即將召開的職工代表大會。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競賽題 題型:單選題

去掉“的”字會影響原意的一項是
[     ]
A、學校的校長也講了話。
B、我們準備明年春天的第一個月來。
C、他每月將工資的一半存起來。
D、即將召開的職工代表大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巧克力往事

①就在今年諾貝爾獎陸續(xù)揭曉之時,《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發(fā)表了一項頗為有趣的相關研究,研究顯示一個國家的人均巧克力消費量越高,出現(xiàn)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比例越大。先前不少研究顯示,適量食用黑巧克力可能對大腦和心臟有益,甚至還能幫助減肥。巧克力對健康和諾貝爾獎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關于它的悠長往事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②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源于可可樹結的可可果。美洲是可可樹的發(fā)源地,關于它的起源與歷史已經融入到瑪雅人與阿茲特克人的神話中了。在剛開始傳入歐洲的時候,巧克力被認為是一種奇異的食物,因此只在上層社會中享用。到了19世紀,則擴散到所有社會階層,如今它已經是一種廣受大眾喜愛的食品了。

③什么是可可樹呢?可可樹是一種熱帶樹木,原產地是南美洲亞馬孫河地區(qū)。它一般有4—6米高,生長地最高海拔可達到600米。它需要潮濕的環(huán)境已及維持在23—28攝氏度的溫度。第4年就會達到結果期,并且可一直維持40年。可可果形狀像甜瓜,重量在250克至500克之間,每顆可可果里面一般有20—50枚外包果肉的2厘米長的可可豆。18世紀,瑞典博物學家林耐在其命名法中把可可命名為“神的食品”。

④可可豆是如何加工的呢?首先,要進行發(fā)酵。用香蕉樹的葉子把可可豆包起來,溫度達到50度,進行發(fā)酵,這就避免了可可豆在運輸和儲藏的過程中發(fā)芽。果肉就拋棄掉了,可可豆變硬并浸出一些油,這些油能去除可可的苦味。經過一段時間,可可豆棕色的外觀開始出現(xiàn),并且形成了它獨特的味道。接下來是干燥,可可豆內部的發(fā)酵仍在繼續(xù),這會進一步去除苦味并增加芳香。干燥的方式可以是日曬,也可以人工風干。最后,可可豆經過清洗、挑選、分類后,經過打包就可以遠銷國外了。當可可豆到達工廠后,它們被放入儲藏室中,這里環(huán)境干燥 (最大濕度為8%),并且要避免污染。

⑤巧克力的生產有如下幾個步驟:烘烤,可可豆在烘烤的過程中,外殼會膨脹與爆裂這樣有利于去除外殼。然后冷卻使其保持其味道。粉碎,去掉可可豆的外殼后,把豆粒切碎成許多小塊。研磨,在研磨可可豆的同時,溫度上升,隨之會釋放出脂肪類物質——可可油,這就形成了可可醬。把可可醬、糖、香精、桂皮香料、牛奶或者干果混合,以形成不同種類的巧克力。當各種原料混合的時候,可可醬要維持在29度,然后就可以放到各種模子里形成塊狀了。如果把可可醬干燥并研磨將會成為可可粉,可可粉可以用來制作糕點、冰淇淋和餅干。

⑥世界上第一座巧克力機械生產車間誕生在1777年的巴塞羅那。從那時起一直到19世紀末,巧克力的生產一直是手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技藝。19世紀末,巧克力的工業(yè)化生產才開始,特別是在法國和瑞士。工業(yè)化生產可以更好地把粉狀的可可與牛奶,黑巧克力塊同牛奶或干果相混合,使巧克力成了兒童早餐和零食的常見物,并在成人中流行起來。在19世紀末,適合收藏的用巧克力制成的禮品卡出現(xiàn)了。圖像和內容會因時而變,有歷史、電影或者運動等主題。少年兒童是巧克力的主要消費者,他們還會與好友交換可以收藏的巧克力卡。

⑦從16世紀開始,巧克力就成了藝術家靈感的源泉,比如西班牙畫家蘇巴朗的作品《巧克力早餐》,還有戈雅的作品《馬德里集市》,畫中描繪了集市上待售的巧克力鍋。一些當代畫家甚至使用巧克力為原料進行創(chuàng)作。19世紀末,隨著巧克力大規(guī)模的生產,促進了巧克力的商業(yè)廣告。所有牌子的巧克力都雇用最好的設計師和藝術家為其宣傳產品、完成名作。在20世紀,收音機、電視和電影都成了巧克力廣告宣傳的工具。

⑧時至今日,關于巧克力的生產、包裝、食譜已經出版了大量讀物,巧克力文化從歐洲傳到了更遠的東方。但歐洲依然是巧克力文化的中心,在歐洲日常的習語中還存有大量與巧克力有關的句子,詩歌、小說和戲劇也會用巧克力作為象征,比如刻畫巧克力與愛情的關系。西班牙劇作家莫拉挺和卡爾德隆等人的作品中都不乏巧克力的“芳蹤”。

⑨可可從其最初起源地亞馬孫平原到如今遍及世界,經歷了很長的路。其最終產品——巧克力從一種宗教飲品到一種國王和貴族喜好的飲料和食品,并最終被所有的社會階層所接受。各種形狀、各種口味的巧克力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全世界都愛上了這種歷史悠久、充滿傳奇的浪漫美食。

13.請將文章按一定的說明順序劃分層次,并概括說明內容。(3分)

                   ▲                        

14.第一段畫線句中的加點詞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先前不少研究顯示,適量食用黑巧克力可能對大腦和心臟有益,甚至還能幫助減肥。

                 ▲                    

1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3分)

A.文章主要運用舉例子和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可可豆加工的要求。

B.去除可可苦味的方法是通過發(fā)酵使可可變硬并浸出油。

C.生產巧克力對溫度的要求很高。如可可豆的發(fā)酵溫度要至少50度,混合原料時溫度要達到并維持在29度。

 D.巧克力工業(yè)化生產開始,巧克力成為藝術家靈感的源泉。

16.請仔細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并結合本文內容,回答問題。(4分)

材料一:據“中央社”報道,英國科學家針對逾17000名1970年代出生的兒童追蹤調查40年后的結果指出,10歲以前每天都吃甜食或巧克力的兒童,到了34歲左右,69%都曾因犯暴力罪行被捕。

材料二:

芬蘭研究人員對300名孕婦在妊娠期間食用巧克力的情況,及其懷孕后的心理壓力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與那些在妊娠期間很少吃巧克力的孕婦所生的寶寶相比,在妊娠期間愛吃巧克力的孕婦所生的寶寶在出生6個月后更喜歡微笑或表現(xiàn)出開心的樣子。該項研究還顯示,那些容易緊張的孕婦,如果在妊娠期間能經常食用巧克力,其所生的孩子不怕生人。

①請說說你閱讀以上材料后的兩點發(fā)現(xiàn)。(2分)

                 ▲                   

②如果本文將這兩則材料的內容添加進來,你覺得合不合適?為什么?(2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人教課標七年級版 2009-2010學年 第21~26期 總第177~182期 人教課標版 題型:048

人類大腦中也有四季

文/[德]艾爾克·伯德拉斯

 、俣疽钟簟@是情緒不好的人在道歉時常常脫口而出的話。不過它確實存在。同樣存在的還有春天的舒暢自由、夏季的興奮火熱和秋季的多愁善感。研究人員早就猜測陽光和陰暗與我們的大腦存在關聯(lián),F(xiàn)在,他們首次在實驗室中證明了這一點,甚至可以對這種現(xiàn)象作出解釋。

 、诩幽么蠖鄠惗啻髮W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微型蛋白粒子,它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在人腦中的活躍程度也不一樣。德國每年有大約8萬人受到冬季抑郁癥的困擾。到目前為止,醫(yī)生把這種季節(jié)交替性的情緒高低變化主要歸因于信使物質“快樂荷爾蒙”5-羥色胺,這種物質的減少和光照不足被一同視為導致冬季抑郁癥的主要原因。因為這種病癥到了春天就會自然痊愈——到那時,陽光驅散了陰暗,很多人非常喜歡的春天感受。

  ③因為光照至今被視為人體生物鐘——人類天生的生物節(jié)奏——最重要的計時器。光照還能通過降低睡眠荷爾蒙褪黑素的量來調節(jié)睡眠和清醒之間的交替。缺少光照或是在光照極為不足的寒冷季節(jié),對褪黑素的抑制作用降低。后果是,人們早晨依舊感到疲倦,從而導致情緒低落。

  ④為了觀察人類大腦中的四季變化,加拿大研究人員對大約100名測試者進行了為期4年的調查。從1999年到2003年,他們每隔幾周就對測試者的情緒狀況進行跟蹤記錄并給他們做大腦掃描,觀察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在1年之中如何變化。一種蛋白質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人們早已知道它是5-羥色胺的運載體。這種蛋白質在光照控制下將5-羥色胺清除出腦細胞的間隙。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種微小的運載體在光照不足的季節(jié)表現(xiàn)極為活躍。顯然,在秋季和冬季它在人腦的所有區(qū)域進行“清掃”工作,至少對測試者的大腦掃描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⑤研究成果對理解我們的季節(jié)性情緒狀況具有重要影響,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報告中寫到:“我們最終可以解釋光照和情緒之間的關系,了解到為什么敏感的人在秋季和冬季經常變得抑郁消沉。”

(選自《北京晚報》)

(1)

掌握詞語——給下列詞語中加粗字注音。

1( 。⿰^

2( 。┫

(2)

品味語言——文章第②段中加粗詞“大約”能否去掉?請說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內容——閱讀文章第②、③、④段,回答人類大腦中的四季的變化與什么有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捕捉信息——根據文章內容,下列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一種微型蛋白粒子,它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在人腦中的活躍程度也不一樣。

B.

人們早晨感到疲倦,從而導致情緒低落,是缺少光照或是光照極為不足造成的。

C.

大腦中蛋白質隨時可以將5-羥色胺清除出腦細胞的間隙。

D.

人變得抑郁消沉,就是因為光照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有營養(yǎng)的食品添加劑(10分)
①歐洲有做梨子醬的傳統(tǒng)。但是去皮搗碎的梨很快就會變成褐色,不僅難看,味道也會受到影響。有經驗的主婦會在其中加入一些檸檬汁,梨子醬就能保持“新鮮”的顏色。
②不僅是梨,蘋果、香蕉、土豆等去皮之后,都會很快變色,F(xiàn)在人們知道,水果蔬菜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這些多酚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氣中。它們很容易被氧化,生成一類叫做“醌”的化合物。而這種化合物很容易互相連接,成為“褐色素”,從而使這些食物變色。此外,許多多酚化合物被認為“營養(yǎng)價值高”,一旦變成褐色素,其價值也就失去了。
③而檸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壞血酸”。它可以把“醌”還原為初始的多酚狀態(tài)。也可以直接被氧化,從而消耗掉多酚周圍的氧氣,以此來保護多酚免受氧氣的攻擊。這樣,抗壞血酸犧牲了自我,保護了脆弱的多酚保持本色。而象柑橘、檸檬這樣的水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抗壞血酸,也就不會變色了。
④在食品工業(yè)中,人們根據檸檬汁的作用機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壞血酸。在超市銷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就添加了抗壞血酸,以保持其外觀和風味。
⑤它的作用不僅于此。在熟肉制品中經常會加入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有兩種作用:一是與肌紅蛋白反應,使之呈現(xiàn)誘人的紅色;二是抑制細菌生長,實現(xiàn)防腐功能。抗壞血酸的加入,可以促進前一個反應的進行,從而加快“發(fā)色”的進行。許多人認為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其實,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它與肉中的氨基酸反應,生成的亞硝胺才是一種致癌物。如果肉中同時加入了抗壞血酸,它就會抑制這一轉化過程的發(fā)生,從而降低亞硝酸鹽“可能”的致癌風險。在不需要亞硝酸鹽的肉類食品中,有時也會加入抗壞血酸。因為肉中總是會有脂肪,在保存中會也會被氧化。油脂氧化會釋放出許多揮發(fā)性的小分子,產生不好的味道,最突出的就是通常所說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壞血酸,它也是搶先消耗周圍的氧氣,從而保護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鮮”。
……
⑥大多數(shù)情況下,食品添加劑都是象前面所說的這樣,改善風味、口感,增加食品穩(wěn)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營養(yǎng)意義。但是抗壞血酸并不屬于這個“大多數(shù)”。在作為食品添加劑的時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壞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在談論其營養(yǎng)價值的時候,通常就用大家熟悉的名字——維生素C。
⑦我們知道維生素C不穩(wěn)定,空氣、光照、加熱、與金屬容器接觸,都會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這種不穩(wěn)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體內,它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加到食品中,它舍己為人先被氧化,從而保護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在許多不得不進行加熱、壓榨從而導致維生素C損失的食物中,通過添加的方式來彌補損失,也就比“無添加劑”的相應食品有更好的營養(yǎng)價值。
【小題1】“有營養(yǎng)的食品添加劑”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有營養(yǎng)?(3分)
【小題2】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4分)
如果肉中同時加入了抗壞血酸,它就會抑制這一轉化過程的發(fā)生,從而降低亞硝酸鹽“可能”的致癌風險。
【小題3】根據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⑤段中的“這一轉化過程的發(fā)生”指抗壞血酸與肉中的氨基酸反應生成亞硝胺。
B.本文④段中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地說明了抗壞血酸作為食品添加劑運用廣、作用大。
C.亞硝酸鹽可以抑制細菌生長,實現(xiàn)防腐功能。
D.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劑有營養(yǎng)價值,有的食品添加劑能改善風味、口感,增加視頻穩(wěn)定性,不必談“劑”色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有營養(yǎng)的食品添加劑(10分)
①歐洲有做梨子醬的傳統(tǒng)。但是去皮搗碎的梨很快就會變成褐色,不僅難看,味道也會受到影響。有經驗的主婦會在其中加入一些檸檬汁,梨子醬就能保持“新鮮”的顏色。
②不僅是梨,蘋果、香蕉、土豆等去皮之后,都會很快變色。現(xiàn)在人們知道,水果蔬菜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這些多酚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氣中。它們很容易被氧化,生成一類叫做“醌”的化合物。而這種化合物很容易互相連接,成為“褐色素”,從而使這些食物變色。此外,許多多酚化合物被認為“營養(yǎng)價值高”,一旦變成褐色素,其價值也就失去了。
③而檸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壞血酸”。它可以把“醌”還原為初始的多酚狀態(tài)。也可以直接被氧化,從而消耗掉多酚周圍的氧氣,以此來保護多酚免受氧氣的攻擊。這樣,抗壞血酸犧牲了自我,保護了脆弱的多酚保持本色。而象柑橘、檸檬這樣的水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抗壞血酸,也就不會變色了。
④在食品工業(yè)中,人們根據檸檬汁的作用機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壞血酸。在超市銷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就添加了抗壞血酸,以保持其外觀和風味。
⑤它的作用不僅于此。在熟肉制品中經常會加入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有兩種作用:一是與肌紅蛋白反應,使之呈現(xiàn)誘人的紅色;二是抑制細菌生長,實現(xiàn)防腐功能?箟难岬募尤,可以促進前一個反應的進行,從而加快“發(fā)色”的進行。許多人認為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其實,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它與肉中的氨基酸反應,生成的亞硝胺才是一種致癌物。如果肉中同時加入了抗壞血酸,它就會抑制這一轉化過程的發(fā)生,從而降低亞硝酸鹽“可能”的致癌風險。在不需要亞硝酸鹽的肉類食品中,有時也會加入抗壞血酸。因為肉中總是會有脂肪,在保存中會也會被氧化。油脂氧化會釋放出許多揮發(fā)性的小分子,產生不好的味道,最突出的就是通常所說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壞血酸,它也是搶先消耗周圍的氧氣,從而保護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鮮”。
……
⑥大多數(shù)情況下,食品添加劑都是象前面所說的這樣,改善風味、口感,增加食品穩(wěn)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營養(yǎng)意義。但是抗壞血酸并不屬于這個“大多數(shù)”。在作為食品添加劑的時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壞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在談論其營養(yǎng)價值的時候,通常就用大家熟悉的名字——維生素C。
⑦我們知道維生素C不穩(wěn)定,空氣、光照、加熱、與金屬容器接觸,都會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這種不穩(wěn)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體內,它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加到食品中,它舍己為人先被氧化,從而保護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在許多不得不進行加熱、壓榨從而導致維生素C損失的食物中,通過添加的方式來彌補損失,也就比“無添加劑”的相應食品有更好的營養(yǎng)價值。
小題1:“有營養(yǎng)的食品添加劑”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有營養(yǎng)?(3分)
小題2: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4分)
如果肉中同時加入了抗壞血酸,它就會抑制這一轉化過程的發(fā)生,從而降低亞硝酸鹽“可能”的致癌風險。
小題3:根據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⑤段中的“這一轉化過程的發(fā)生”指抗壞血酸與肉中的氨基酸反應生成亞硝胺。
B.本文④段中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地說明了抗壞血酸作為食品添加劑運用廣、作用大。
C.亞硝酸鹽可以抑制細菌生長,實現(xiàn)防腐功能。
D.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劑有營養(yǎng)價值,有的食品添加劑能改善風味、口感,增加視頻穩(wěn)定性,不必談“劑”色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15分)

蜜蜂消失,人類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數(shù)人一想起蜜蜂,都會想到蜂蜜、蜂膠、蜂王漿……但這和蜜蜂對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貢獻——維持生物多樣性相比,實在太微不足道了。愛因斯坦曾經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人類只能再活四年!币驗椋鄯涫菫橹参锸诜鄣囊恢。世界上有數(shù)萬種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類所種植的農作物中,也有1000多種離不開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們將告別大多數(shù)的糧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還為眾多飼料植物授粉,沒有它,肉類和牛奶也將變得稀有和昂貴;世界上植物類型變得單調,這會直接影響各種動物的生存……也就是說:如果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丟失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整個系統(tǒng)便會開始崩潰。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發(fā)生。在美國,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無影無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美國有超過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現(xiàn)象又像瘟疫一樣傳到了德國、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等歐洲國家。

    ④實際上,不僅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機,沒有天敵的北極霸主——北極熊也被列為了潮危動物。由于氣候變暖,北極熊生活的冰面縮小,食物來源變得稀缺,讓北極熊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少。冬天,居然有饑腸轆轆的北極熊殘忍地捕殺小熊來填飽肚子。

    ⑤根據聯(lián)合國的一份報告,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種加快到每小時一種,比以前快了約1000倍,比新物種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萬倍。即使根據最保守的估計,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種正在面臨生存威脅。

    ⑥一旦某種生物絕種,就永遠消失,無法彌補;而每當我們失去一樣物種,我們就失去一項對未來的選擇。隨著某種生物的滅絕,或許治療艾滋病、或發(fā)展抗病毒農作物的希望也會跟著破滅。

    ⑦在地球史上,曾經發(fā)生過5次物種滅絕。最近的一次發(fā)生在6500萬年前,一次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量物種的滅絕。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種滅絕的邊緣,原因卻是人類本身的行為:在過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經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經遭到無法逆轉的徹底破壞,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潰邊緣……聯(lián)合國將2010年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呼吁各國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來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沒有“害蟲”和“益蟲”這類概念的,每個物種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蟲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殘的樹,或許正好切斷了樹木疾病的傳播途徑。因此,地球上的每個物種都值得尊敬和保護。

    ⑨作為人類的個體,我們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什么貢獻呢?我們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動物,少吃肉類多吃素食,節(jié)約用紙和燃氣,少坐車多步行……其實,由于人類活動與生物多樣性關系太密切,只要我們能稍微壓制一點點欲望,都是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的貢獻。

    18.文章說明了                                       的現(xiàn)狀,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是                                       。(4分)

19.根據第①②段內容,填寫下面表格。(3分)

    20.第⑤段劃線句子運用了                        、                        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21.第⑧段中加點詞語“特定的‘使命”’指的是                          。(2分)

    2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⑧段中“或許正好切斷了樹木疾病的傳播途徑”中“或許”表猜測,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B.說明文語言也可以生動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無影無蹤”、“像瘟疫一樣”等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

    C.從文中可以看出,人類活動與生物多樣性關系密切,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來保護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D.本文的說明對象是蜜蜂,按照由個別到一般的順序進行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洗手能洗去道德污點

①身體的潔凈與道德的純潔在宗教、語言和人類行為上,都有非常深遠的聯(lián)系。潔凈就在虔誠的身邊。在中文里“小偷”被稱作“一雙臟手”;而最著名的例子,可能要數(shù)在謀殺鄧肯后,麥克白夫人瘋狂地想洗掉血漬。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的行為研究人員在一群大學生身上,對所謂的“麥克白效應”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在潛意識里,人們認為可以“洗”凈自己的罪孽。

②在第一次試驗中,西北大學的60名學生被隔離起來,要求描述任何一件過去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道德或不道德的事。這項試驗完成后,研究人員給他們出示了一系列詞語碎片,其中一些——例如,W—H可以拼成與清潔有關的WASH(洗)或完全不相干的WISH(希望)。那些剛剛花時間回顧了自己不道德行為的受試者,拼出一個與清潔有關的字的可能性更大。后來,一個有32名受試者參加的類似研究顯示,在回顧了自己的不道德經歷后,學生更有可能選擇橡皮,而不是筆,而那些沒有進行過測試的受試者卻沒有什么選擇上的偏好。

③另一項有27位受試者參加的試驗,要求受試者把道德或不道德的故事抄下來。然后,受試的學生被要求給一些生活用品定價,包括牙膏、肥皂等。不出所料,抄寫不道德故事的學生給清潔用品定的價格要比其他同學高得多。

④盡管這些研究似乎表明,道德上的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望,但研究人員還是想知道,這種對清潔的要求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在要求45位以上的受試者回憶自己過去的不道德行為后,研究人員給其中22人分發(fā)了紙巾,而把剩下的人繼續(xù)留在“不干凈”的狀態(tài)中。然后,研究人員要求這些無償?shù)淖栽刚呷椭晃幌萑虢^望的大學生:74%處在不清潔狀態(tài)中的人會提供幫助,而那些已經把自己洗干凈的人中,只有41%會提供幫助,這個結果發(fā)表在2006年9月8日的《科學》上。洗手能減少身體上的不滿情緒,但也會減少道德精神。

⑤發(fā)現(xiàn)這種潛在的聯(lián)系后,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探究這種關系的根源——無論是在文化、語言還是心理上——以及它的影響!碍h(huán)境的潔凈如何影響人們的道德?”研究人員說,“我們的研究將說明,環(huán)境不潔與社會行為可能存在因果關系。”如果麥克白讓他的夫人有一個干凈的家,就不會發(fā)生這么骯臟的事情了。                   (選自《環(huán)球科學》有刪改)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身體的潔凈與道德的純潔在宗教、語言和人類行為上,關系并非深遠。

B.在回顧了自己的不道德經歷后,學生更有可能選擇筆,而不是橡皮。

C.洗手能減少身體上的不滿情緒,但也會減少為別人提供幫助的意愿。

D.研究人員認為研究結果將說明,環(huán)境不潔與社會行為一定存在因果關系。

2.. 下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舉麥克白夫人的例子說明人們認為可以“洗”凈自己的罪孽。

B.第②段通過分類別說明了道德上的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望。

C.第③段比較說明了抄寫不道德故事的學生給清潔用品的定價更高。

D.第④段通過列數(shù)字“74%”“41%”比較說明了洗手會減少道德精神。

3..下列各句中,去掉加點詞語后對句意影響不大的一句是

A.研究人員在一群大學生身上,對所謂的“麥克白效應”進行了一系列試驗。

B.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在潛意識里,人們認為可以“洗”凈自己的罪孽。

C.W—H可以拼成與清潔有關的WASH(洗)或完全不相干的WISH(希望)。

D.盡管這些研究似乎表明,道德上的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廣西來賓卷)語文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洗手能洗去道德污點

①身體的潔凈與道德的純潔在宗教、語言和人類行為上,都有非常深遠的聯(lián)系。潔凈就在虔誠的身邊。在中文里“小偷”被稱作“一雙臟手”;而最著名的例子,可能要數(shù)在謀殺鄧肯后,麥克白夫人瘋狂地想洗掉血漬。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的行為研究人員在一群大學生身上,對所謂的“麥克白效應”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在潛意識里,人們認為可以“洗”凈自己的罪孽。

②在第一次試驗中,西北大學的60名學生被隔離起來,要求描述任何一件過去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道德或不道德的事。這項試驗完成后,研究人員給他們出示了一系列詞語碎片,其中一些——例如,W—H可以拼成與清潔有關的WASH(洗)或完全不相干的WISH(希望)。那些剛剛花時間回顧了自己不道德行為的受試者,拼出一個與清潔有關的字的可能性更大。后來,一個有32名受試者參加的類似研究顯示,在回顧了自己的不道德經歷后,學生更有可能選擇橡皮,而不是筆,而那些沒有進行過測試的受試者卻沒有什么選擇上的偏好。

③另一項有27位受試者參加的試驗,要求受試者把道德或不道德的故事抄下來。然后,受試的學生被要求給一些生活用品定價,包括牙膏、肥皂等。不出所料,抄寫不道德故事的學生給清潔用品定的價格要比其他同學高得多。

④盡管這些研究似乎表明,道德上的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望,但研究人員還是想知道,這種對清潔的要求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在要求45位以上的受試者回憶自己過去的不道德行為后,研究人員給其中22人分發(fā)了紙巾,而把剩下的人繼續(xù)留在“不干凈”的狀態(tài)中。然后,研究人員要求這些無償?shù)淖栽刚呷椭晃幌萑虢^望的大學生:74%處在不清潔狀態(tài)中的人會提供幫助,而那些已經把自己洗干凈的人中,只有41%會提供幫助,這個結果發(fā)表在2006年9月8日的《科學》上。洗手能減少身體上的不滿情緒,但也會減少道德精神。

⑤發(fā)現(xiàn)這種潛在的聯(lián)系后,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探究這種關系的根源——無論是在文化、語言還是心理上——以及它的影響!碍h(huán)境的潔凈如何影響人們的道德?”研究人員說,“我們的研究將說明,環(huán)境不潔與社會行為可能存在因果關系。”如果麥克白讓他的夫人有一個干凈的家,就不會發(fā)生這么骯臟的事情了。                   (選自《環(huán)球科學》有刪改)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身體的潔凈與道德的純潔在宗教、語言和人類行為上,關系并非深遠。

B.在回顧了自己的不道德經歷后,學生更有可能選擇筆,而不是橡皮。

C.洗手能減少身體上的不滿情緒,但也會減少為別人提供幫助的意愿。

D.研究人員認為研究結果將說明,環(huán)境不潔與社會行為一定存在因果關系。

2.. 下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舉麥克白夫人的例子說明人們認為可以“洗”凈自己的罪孽。

B.第②段通過分類別說明了道德上的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望。

C.第③段比較說明了抄寫不道德故事的學生給清潔用品的定價更高。

D.第④段通過列數(shù)字“74%”“41%”比較說明了洗手會減少道德精神。

3..下列各句中,去掉加點詞語后對句意影響不大的一句是

A.研究人員在一群大學生身上,對所謂的“麥克白效應”進行了一系列試驗。

B.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在潛意識里,人們認為可以“洗”凈自己的罪孽。

C.W—H可以拼成與清潔有關的WASH(洗)或完全不相干的WISH(希望)。

D.盡管這些研究似乎表明,道德上的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