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學常識的表達,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魯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詩集《野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小說家、詩人、學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濟南的冬天》深受讀者青睞。 C.《老王》的作者是楊絳,她的散文集是《楊絳散文》。錢鐘書是她的丈夫,其小說代表作是《圍城》《子夜》,學術著作有《淡藝錄》《管錐編》等。 D.余秋雨,是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他的名字入載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西游記》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在鷹愁澗收了白龍馬,在高老莊收了豬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師徒歷盡磨難,取得真經(jīng)。 |
B.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一般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四個部分,有時有些故事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斗哆M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發(fā)瘋就是小說的尾聲部分。 |
C.《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散文,《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文學家莫泊桑的小說。 |
D.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表現(xiàn)了他童年生活的情趣,也表達了他對老師壽鏡吾老先生的不滿。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自治區(qū)百色市2011年初中畢業(yè)暨升學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鄭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隨父官江寧,閉戶苦學。王安石知其名,邀與相見,稱獎之。進士高第,調(diào)光州司法參軍。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間不以為便。光有疑獄,俠讞議傳奏,安石悉如其請。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秩滿,徑入都。時初行試法之令,選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進,俠以未嘗習法辭。俠三往見之,問以所聞,對曰:“青苗、免役數(shù)事,與邊鄙用兵,在俠心不能無區(qū)區(qū)也�!卑彩淮�。俠退不復見,但數(shù)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安石雖不悅,猶使其子雱來,語以試法。方置修經(jīng)局,又欲辟為檢討,更命其客黎東美諭意。俠曰:“讀書無幾,不足以辱檢討。所以來,求執(zhí)經(jīng)相君門下耳。而相君發(fā)言持論,無非以官爵為先,所以待士者亦淺矣。果欲援俠而成就之,取其所獻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進而無愧,不亦善乎?”
是時,自熙寧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無生意。東北流民,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城民至負瓦楬木,賣以償官,累累不絕。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奏疏詣閣門,不納。乃假稱密急,發(fā)馬遞上之銀臺司。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shù)四,袖以入。是夕,寢不能寐。翌日,命開封體放免行錢,司農(nóng)發(fā)常平倉。青苗、免役權(quán)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
安石去,惠卿執(zhí)政,俠又上疏論之。在位之臣,各以其類,復為書獻之。惠卿奏為謗訕,編管汀州。御史臺吏楊忠信謁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張琥并劾為黨與。俠行至太康,還對獄,獄成,惠卿議致之死。帝曰:“俠所言非為身也,忠誠亦可嘉,豈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將壓者居之,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筑室以遷。
(刪節(jié)自《宋史·鄭俠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俠讞議傳奏讞:審判定罪 |
B.更命其客黎東美諭意諭:明白 |
C.青苗、免役權(quán)息追呼息:停止 |
D.忠誠亦可嘉,豈宜深罪罪:加罪 |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A.鄭俠才華出眾,深受賞識。凡鄭俠審訊上報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給予批復;鄭俠也把王安石當作知己,欲竭智盡忠,報答知遇之恩。 |
B.鄭俠深知時弊,數(shù)次諫言。他多次謁見王安石,表達對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應后,又屢次寄信給王安石,直陳新法施行給人民造成的擾害。 |
C.鄭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鄭俠把新法實施后的情形繪成圖上奏,不被接納,便假稱緊急密報直送銀臺司,神宗覽圖,廢除部分新法,百姓歡呼。 |
D.鄭俠忠于職守,屢遭彈劾。呂惠卿執(zhí)政,他上疏抨擊,并把朝臣分類,被以朋黨之罪編管汀州,神宗皇帝認為他忠誠可嘉,只將他流放到英州。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2014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三次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鄭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隨父官江寧,閉戶苦學。王安石知其名,邀與相見,稱獎之。進士高第,調(diào)光州司法參軍。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間不以為便。光有疑獄,俠讞議傳奏,安石悉如其請。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秩滿,徑入都。時初行試法之令,選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進,俠以未嘗習法辭。俠三往見之,問以所聞,對曰:“青苗、免役數(shù)事,與邊鄙用兵,在俠心不能無區(qū)區(qū)也。”安石不答。俠退不復見,但數(shù)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安石雖不悅,猶使其子雱來,語以試法。方置修經(jīng)局,又欲辟為檢討,更命其客黎東美諭意。俠曰:“讀書無幾,不足以辱檢討。所以來,求執(zhí)經(jīng)相君門下耳。而相君發(fā)言持論,無非以官爵為先,所以待士者亦淺矣。果欲援俠而成就之,取其所獻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進而無愧,不亦善乎?”
是時,自熙寧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無生意。東北流民,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城民至負瓦楬木,賣以償官,累累不絕。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奏疏詣閣門,不納。乃假稱密急,發(fā)馬遞上之銀臺司。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shù)四,袖以入。是夕,寢不能寐。翌日,命開封體放免行錢,司農(nóng)發(fā)常平倉。青苗、免役權(quán)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
安石去,惠卿執(zhí)政,俠又上疏論之。在位之臣,各以其類,復為書獻之。惠卿奏為謗訕,編管汀州。御史臺吏楊忠信謁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張琥并劾為黨與。俠行至太康,還對獄,獄成,惠卿議致之死。帝曰:“俠所言非為身也,忠誠亦可嘉,豈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將壓者居之,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筑室以遷。
(刪節(jié)自《宋史·鄭俠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俠讞議傳奏 讞:審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東美諭意 諭:明白
C.青苗、免役權(quán)息追呼 息:停止
D.忠誠亦可嘉,豈宜深罪 罪:加罪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鄭俠耿介不阿的一組是(3分)
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②在俠心不能無區(qū)區(qū)也
③但數(shù)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 ④所以待士者亦淺矣
⑤命開封體放免行錢 ⑥所言非為身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俠才華出眾,深受賞識。凡鄭俠審訊上報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給予批復;鄭俠也把王安石當作知己,欲竭智盡忠,報答知遇之恩。
B.鄭俠深知時弊,數(shù)次諫言。他多次謁見王安石,表達對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應后,又屢次寄信給王安石,直陳新法施行給人民造成的擾害。
C.鄭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鄭俠把新法實施后的情形繪成圖上奏,不被接納,便假稱緊急密報直送銀臺司,神宗覽圖,廢除部分新法,百姓歡呼。
D.鄭俠忠于職守,屢遭彈劾。呂惠卿執(zhí)政,他上疏抨擊,并把朝臣分類,被以朋黨之罪編管汀州,神宗皇帝認為他忠誠可嘉,只將他流放到英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shù)四,袖以入。
(2)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筑室以遷。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