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學常識的表達,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詩集《野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小說家、詩人、學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濟南的冬天》深受讀者青睞。
C.《老王》的作者是楊絳,她的散文集是《楊絳散文》。錢鐘書是她的丈夫,其小說代表作是《圍城》《子夜》,學術著作有《淡藝錄》《管錐編》等。
D.余秋雨,是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他的名字入載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面有關文學常識和文章內(nèi)容的表述,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西游記》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在鷹愁澗收了白龍馬,在高老莊收了豬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師徒歷盡磨難,取得真經(jīng)。
B.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一般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四個部分,有時有些故事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斗哆M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發(fā)瘋就是小說的尾聲部分。
C.《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散文,《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文學家莫泊桑的小說。
D.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表現(xiàn)了他童年生活的情趣,也表達了他對老師壽鏡吾老先生的不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自治區(qū)百色市2011年初中畢業(yè)暨升學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議論文,完成下題。

小議淡定

  寫出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諸葛亮,生逢亂世,世間豪杰賢才紛紛擇主而仕,但他卻靜心隱居南陽十年,深入了解天下大勢,潛心研究兵法戰(zhàn)略,以天下為己任。劉備三廁茅廬之時,諸葛亮就為劉皇叔謀劃了三分天下的宏偉藍圖,并為之奮斗終生,成為一代名相而永垂青史。諸葛亮的事例很好地體現(xiàn)了淡定與實現(xiàn)人生抱負之間的關系。然而,身處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我們時常要面對生活的艱難、事業(yè)的挫折或是名利的誘惑,要做到淡定卻不是那么容易。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因此,在喧囂的塵世中擁有一份淡定的心態(tài)是一種可貴的人生財富。

  淡定可以涵養(yǎng)一股堅強的精神力量。晉代的孫康年少時酷愛學習,卻因家境貧寒,晚上讀書時連燈油都沒有。然而正是淡定的心態(tài)使他忘卻了生活的艱難,做到了心無旁騖,堅守住了對知識的渴求,內(nèi)心始終葆有一股強大的精神力童,于凜冽寒冬中映雪苦讀,最終完成了學業(yè),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孫康映雪也成為史冊上一幅動人的畫面。

  淡定可以煉成一種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蘇權(quán)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但淡定的心態(tài)使他始終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挫折,在風雨大作之時,尚能高吟: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更為難得的是,因為淡定,他抬終有著對品位人生的追求,硬是將自己的挫折人生雕琢成為后世文人欽慕的生活坐標。

  淡定可以升華出一份高尚的特種追求。當世人面對紛繁的誘感不能自持、隨波逐流的時候,心懷淡定的人卻決不如此。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鐳并提煉成功以后,鐳將用于治療癌癥,他們本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他們認為,鐳是一種元素,應該屬于全人類。池們因此不申請專利,也不保留任何權(quán)利,放棄發(fā)明所帶來的一切物質(zhì)利益。可見,擁有了淡定的心態(tài),面對名利就會不為所動,為了人類的幸福而甘愿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樣的人生也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失去了談定,面對生活的難難,戰(zhàn)而勝之的勇氣就會消失殆盡;失去了淡定,面對事業(yè)的不順,坦然的心境就會不知所蹤;失去了淡定,面對名利的誘惑,崇高的追求就會迷失于庸俗。所以,朋友們,請珍情這寶貴的人生財富,永遠擁有淡定的心態(tài),活由人生的真性情吧!

(1)

下列對本文中心論點的概述。最恰當?shù)囊豁検?/P>

[  ]

A.

淡定可以涵養(yǎng)一股堅強的精神力量。

B.

淡定可以煉成一種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C.

淡定可以升華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

D.

擁有淡定的心態(tài),活出人生真性情。

(2)

下列名言與第③段蘇軾的事例所反映的道理相同的一項是

[  ]

A.

孔子:“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B.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

莊子:“平易恬淡,則優(yōu)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

D.

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3)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本文的結(jié)構(gòu)為:引論(①)-本論(②③④)-結(jié)論(⑤)。

B.

第②③④段主要運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C.

第④段中的加粗詞“任何”“一切”,強調(diào)了居里夫婦能夠保持淡定心態(tài),不為點滴名利所動,體現(xiàn)了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

D.

第②段與第③段中的引號用法不相同,前者表示著重指出。后者表示引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鄭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隨父官江寧,閉戶苦學。王安石知其名,邀與相見,稱獎之。進士高第,調(diào)光州司法參軍。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間不以為便。光有疑獄,俠議傳奏,安石悉如其請。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秩滿,徑入都。時初行試法之令,選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進,俠以未嘗習法辭。俠三往見之,問以所聞,對曰:“青苗、免役數(shù)事,與邊鄙用兵,在俠心不能無區(qū)區(qū)也�!卑彩淮�。俠退不復見,但數(shù)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安石雖不悅,猶使其子雱來,語以試法。方置修經(jīng)局,又欲辟為檢討,更命其客黎東美意。俠曰:“讀書無幾,不足以辱檢討。所以來,求執(zhí)經(jīng)相君門下耳。而相君發(fā)言持論,無非以官爵為先,所以待士者亦淺矣。果欲援俠而成就之,取其所獻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進而無愧,不亦善乎?”
是時,自熙寧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無生意。東北流民,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城民至負瓦楬木,賣以償官,累累不絕。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奏疏詣閣門,不納。乃假稱密急,發(fā)馬遞上之銀臺司。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shù)四,袖以入。是夕,寢不能寐。翌日,命開封體放免行錢,司農(nóng)發(fā)常平倉。青苗、免役權(quán)追呼,方田、保甲并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
安石去,惠卿執(zhí)政,俠又上疏論之。在位之臣,各以其類,復為書獻之。惠卿奏為謗訕,編管汀州。御史臺吏楊忠信謁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張琥并劾為黨與。俠行至太康,還對獄,獄成,惠卿議致之死。帝曰:“俠所言非為身也,忠誠亦可嘉,豈宜深?”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將壓者居之,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筑室以遷。
(刪節(jié)自《宋史·鄭俠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俠議傳奏讞:審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東美意諭:明白
C.青苗、免役權(quán)追呼息:停止
D.忠誠亦可嘉,豈宜深罪:加罪
【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鄭俠耿介不阿的一組是(3分)
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②在俠心不能無區(qū)區(qū)也
③但數(shù)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   ④所以待士者亦淺矣
⑤命開封體放免行錢         ⑥所言非為身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俠才華出眾,深受賞識。凡鄭俠審訊上報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給予批復;鄭俠也把王安石當作知己,欲竭智盡忠,報答知遇之恩。
B.鄭俠深知時弊,數(shù)次諫言。他多次謁見王安石,表達對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應后,又屢次寄信給王安石,直陳新法施行給人民造成的擾害。
C.鄭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鄭俠把新法實施后的情形繪成圖上奏,不被接納,便假稱緊急密報直送銀臺司,神宗覽圖,廢除部分新法,百姓歡呼。
D.鄭俠忠于職守,屢遭彈劾。呂惠卿執(zhí)政,他上疏抨擊,并把朝臣分類,被以朋黨之罪編管汀州,神宗皇帝認為他忠誠可嘉,只將他流放到英州。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shù)四,袖以入。
(2)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筑室以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2014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三次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鄭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隨父官江寧,閉戶苦學。王安石知其名,邀與相見,稱獎之。進士高第,調(diào)光州司法參軍。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間不以為便。光有疑獄,俠議傳奏,安石悉如其請。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秩滿,徑入都。時初行試法之令,選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進,俠以未嘗習法辭。俠三往見之,問以所聞,對曰:“青苗、免役數(shù)事,與邊鄙用兵,在俠心不能無區(qū)區(qū)也。”安石不答。俠退不復見,但數(shù)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安石雖不悅,猶使其子雱來,語以試法。方置修經(jīng)局,又欲辟為檢討,更命其客黎東美意。俠曰:“讀書無幾,不足以辱檢討。所以來,求執(zhí)經(jīng)相君門下耳。而相君發(fā)言持論,無非以官爵為先,所以待士者亦淺矣。果欲援俠而成就之,取其所獻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進而無愧,不亦善乎?”

是時,自熙寧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無生意。東北流民,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城民至負瓦楬木,賣以償官,累累不絕。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奏疏詣閣門,不納。乃假稱密急,發(fā)馬遞上之銀臺司。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shù)四,袖以入。是夕,寢不能寐。翌日,命開封體放免行錢,司農(nóng)發(fā)常平倉。青苗、免役權(quán)追呼,方田、保甲并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

安石去,惠卿執(zhí)政,俠又上疏論之。在位之臣,各以其類,復為書獻之。惠卿奏為謗訕,編管汀州。御史臺吏楊忠信謁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張琥并劾為黨與。俠行至太康,還對獄,獄成,惠卿議致之死。帝曰:“俠所言非為身也,忠誠亦可嘉,豈宜深?”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將壓者居之,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筑室以遷。

(刪節(jié)自《宋史·鄭俠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俠議傳奏 讞:審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東美 諭:明白

C.青苗、免役權(quán)追呼 息:停止

D.忠誠亦可嘉,豈宜深 :加罪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鄭俠耿介不阿的一組是3分

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②在俠心不能無區(qū)區(qū)也

③但數(shù)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 ④所以待士者亦淺矣

⑤命開封體放免行錢 ⑥所言非為身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俠才華出眾,深受賞識。凡鄭俠審訊上報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給予批復;鄭俠也把王安石當作知己,欲竭智盡忠,報答知遇之恩。

B.鄭俠深知時弊,數(shù)次諫言。他多次謁見王安石,表達對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應后,又屢次寄信給王安石,直陳新法施行給人民造成的擾害。

C.鄭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鄭俠把新法實施后的情形繪成圖上奏,不被接納,便假稱緊急密報直送銀臺司,神宗覽圖,廢除部分新法,百姓歡呼。

D.鄭俠忠于職守,屢遭彈劾。呂惠卿執(zhí)政,他上疏抨擊,并把朝臣分類,被以朋黨之罪編管汀州,神宗皇帝認為他忠誠可嘉,只將他流放到英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shù)四,袖以入。

(2)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筑室以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文學常識及課文內(nèi)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捕蛇者說》揭露了 苛捐重賦給勞動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
B江奈生· 斯威夫特,英國小說家,他的《格列佛游記》 以完全寫實的手法描寫了格列佛游歷大人國、小人國、飛島國、慧骃國的故事.深刻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xiàn)實
C朱自清,我國現(xiàn)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 截取父子離別中最鮮明的片段————父親的背影,通過特寫,抒發(fā)了濃濃的父子深情。
D諸葛亮,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冻鰩煴怼窔v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表”是文體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