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以其無禮于晉,且于楚也——貳:從屬二主
B.晉軍函陵,秦氾南——軍:軍隊(duì)
C.越國以遠(yuǎn)——鄙:以……為邊邑
D.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沒有
B
請?jiān)谶@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以其無禮于晉,且于楚也——貳:從屬二主
B.晉軍函陵,秦氾南——軍:軍隊(duì)
C.越國以遠(yuǎn)——鄙:以……為邊邑
D.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沒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以其無禮于晉,且于楚也——貳:兩個
B.晉函陵——軍:駐軍
C.焉用亡鄭以鄰——陪:增加
D.以亂整,不武——易:替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設(shè)計必修二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文段“晉侯、秦伯圍鄭……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完成下題。

(1)

下列加粗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xiàng)的一項(xiàng)是

[  ]

A.

壯也,猶不如人

B.

夫晉,何厭

C.

所知也

D.

行李往來,共其乏困

(2)

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  ]

A.

而出(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B.

越國以遠(yuǎn)(邊遠(yuǎn))

C.

行李之往來,其乏困(通“供”,供給)

D.

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使……缺,損害)

(3)

下列加粗的“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xiàng)的一項(xiàng)是

[  ]

A.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

以為死,或以為

C.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

以為得之矣

(4)

下列句子分別屬于哪種情況?

①意動

②名詞作狀語

③名詞作動詞

④賓語前置

(1)越國以鄙遠(yuǎn)

(2)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3)夫晉,何厭之有

(4)夜縋而出

(5)

下列燭之武所言于秦有利無害的一句是

[  ]

A.

亡鄭以陪鄰

B.

越國以鄙遠(yuǎn)

C.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6)

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其”指鄭國,“貳于楚”是說鄭對晉懷有二心,同楚親近。

B.

焉用亡鄭以陪鄰

“以陪鄰”的意思是:而給鄰國(指晉國)擴(kuò)大土地。

C.

君之所知也

“所知”的內(nèi)容是“晉國早晨渡河回國,晚上就筑墻將焦、瑕兩地劃給秦國了”。

D.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唯君圖之”的意思是:希望秦君考慮“闕秦以利晉”這件事。

(7)

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  ]

A.

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kuò)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kuò)展疆土。

B.

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kuò)展疆土。

C.

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kuò)展疆土。

D.

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kuò)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kuò)展疆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這兩首古典詩歌,完成: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對下面詩歌的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A.“東皋”,泛指王績家鄉(xiāng)絳州龍門附近的水邊高地,暗指詩人隱居的地方。

B.徙倚:遷徙依靠。

C.落暉: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將落之時。

2.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開篇以“東皋”、“薄暮”、“望”點(diǎn)明詩人野望的地點(diǎn)和時間,野外一片荒涼,時值蒼茫暮色。

B.“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惟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

C.從全詩看,詩人在暮色時分看見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圖,美麗的景色讓詩人像田園詩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樂于隱居的生活,整首詩歌彌漫著愉悅的基調(diào)。

D.“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敝坍嬕曇八娚揭胺艢w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jìn)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句中的幾個動詞“驅(qū)”、“返”、“帶”、“歸”,用得自然而精警。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人于一靜一動的描寫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shù)畫卷。

B.這首詩前三聯(lián)寫景,通過寫景來間接抒發(fā)詩人喜歡田園生活的情感,尾聯(lián)進(jìn)行議論,表達(dá)自己彷徨苦悶之情。

C.中間四句的景色描寫手法多樣,不但有光與色的展現(xiàn),而且遠(yuǎn)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都搭配得恰到好處。

D.“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是說自己在現(xiàn)實(shí)中孤獨(dú)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點(diǎn)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越國以鄙遠(yuǎn)(以……為邊邑)

B.晉軍函陵(駐扎)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C.行李之往來(使者)        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

D.秦伯說(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擴(kuò)張)

5.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同于其他三項(xiàng)的是

A.夜縋而出,見秦伯  B.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6.分別比較下列四個句子中加點(diǎn)字的意義和用法,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②以亂易整,不武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B.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C.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D.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7.下列句子與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例句: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A.焉用亡鄭以陪鄰    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這兩首古典詩歌,完成: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對下面詩歌的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A.“東皋”,泛指王績家鄉(xiāng)絳州龍門附近的水邊高地,暗指詩人隱居的地方。
B.徙倚:遷徙依靠。
C.落暉: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將落之時。
2.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開篇以“東皋”、“薄暮”、“望”點(diǎn)明詩人野望的地點(diǎn)和時間,野外一片荒涼,時值蒼茫暮色。
B.“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惟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
C.從全詩看,詩人在暮色時分看見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圖,美麗的景色讓詩人像田園詩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樂于隱居的生活,整首詩歌彌漫著愉悅的基調(diào)。
D.“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著力刻畫視野所見山野放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jìn)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句中的幾個動詞“驅(qū)”、“返”、“帶”、“歸”,用得自然而精警。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人于一靜一動的描寫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shù)畫卷。
B.這首詩前三聯(lián)寫景,通過寫景來間接抒發(fā)詩人喜歡田園生活的情感,尾聯(lián)進(jìn)行議論,表達(dá)自己彷徨苦悶之情。
C.中間四句的景色描寫手法多樣,不但有光與色的展現(xiàn),而且遠(yuǎn)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都搭配得恰到好處。
D.“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是說自己在現(xiàn)實(shí)中孤獨(dú)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點(diǎn)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越國以鄙遠(yuǎn)(以……為邊邑)
B.晉軍函陵(駐扎)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C.行李之往來(使者)      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
D.秦伯說(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擴(kuò)張)
5.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同于其他三項(xiàng)的是
A.夜縋而出,見秦伯  B.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6.分別比較下列四個句子中加點(diǎn)字的意義和用法,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②以亂易整,不武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B.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C.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D.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7.下列句子與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例句: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A.焉用亡鄭以陪鄰    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渭南市臨渭區(qū)下吉中學(xué)2008-2009學(xué)年度上學(xué)期高一語文月考試題 題型:048

完成下面小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yáng)孫戍之,乃還。

(1)

對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焉用亡鄭以鄰 陪:陪伴。

B.

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濟(jì):渡河

C.

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擴(kuò)張

D.

之有 厭:滿足。

(2)

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詞的用法,選出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

①敢煩執(zhí)事

②焉用亡鄭陪鄰

③行李往來

④君所知也

[  ]

A.

兩“以”相同,兩“之”相同

B.

兩“以”相同,兩“之”不同

C.

兩“以”不同,兩“之”相同

D.

兩“以”不同,兩“之”不同

(3)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項(xiàng)是

[  ]

A.

以其無禮。

B.

以亂易正,不武。

C.

敢以煩執(zhí)事。

D.

越國以鄙遠(yuǎn)。

(4)

對下列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

A.

舍鄭以為東道主(若:假如)

B.

焉用亡鄭以鄰(陪:增加)

C.

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濟(jì):渡河)

D.

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5)

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與“燭之武退秦師”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

A.

若不秦,將焉取之

B.

越國以遠(yuǎn)

C.

鄭而有益于君

D.

既東

(6)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例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  ]

A.

公從之。

B.

燭之武退秦師。

C.

夫晉,何厭之有。

D.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xí) 高一語文 蘇教版(新課標(biāo)·2004年初審) 蘇教版 題型:048

文言閱讀

七年,晉文公、秦穆公共圍鄭,以其無禮于公亡過時,及城濮時鄭助楚也。圍鄭,欲得叔瞻,叔瞻聞之,自殺。鄭持叔瞻告晉。晉曰:“必得鄭君而甘心焉!编嵖,乃間令使謂秦穆公曰:“亡鄭厚晉,于晉得矣,而秦未為利。君何不解鄭,得為東道交?”秦伯說,罷兵。晉亦罷兵。

(摘自《史記·晉世家》)

(1)

對加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  ]

A.

以其無禮于公過時 亡:逃亡

B.

叔瞻告晉 持:押

C.

乃間使謂秦穆公 令:暗中

D.

亡鄭晉 使……厚

(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

A.

上文中的秦穆公即課文中的秦伯,晉文公即晉侯。

B.

“城濮時鄭助楚”跟課文中“且貳于楚也”是指同一件事。

C.

從上文和課文中可以看出。晉秦聯(lián)合圍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報仇,報仇的對象不僅僅是當(dāng)時曾勸鄭國殺死重耳的叔瞻,還有不能禮遇重耳的鄭伯。

D.

同樣的史實(shí),《左傳》中敘述較為詳細(xì),而《史記》中比較簡單,這是各自編書的目的、體例、范圍等有關(guān)。

(3)

試從課文中按要求摘錄與下述句意相同的句子。

①乃間令使謂秦穆公曰。(陳述句一)

②亡鄭厚晉,于晉得矣,而秦未為利。(反問與判斷句各一)

③(秦伯說,)罷兵。(一字)

④(晉)亦罷兵。(三字)

(4)

翻譯“君何不解鄭,得為東道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3+X高考沖刺(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為其加標(biāo)點(diǎn),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楊)震孤貧好學(xué)明歐陽尚書通達(dá)博覽諸儒為之語曰關(guān)西孔子楊伯起教授三十余年不州郡禮命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鄧)騭聞而之時震年已五十余累遷荊州史東萊太守當(dāng)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乎密愧而出后轉(zhuǎn)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或欲令為開產(chǎn)業(yè)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不亦厚乎(《資治通鑒》)

(1)下列句中加粗字詞的解釋,正確的是

[  ]

A.教授三十余年,不州郡禮命
答:答應(yīng)。
B.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
篤:堅(jiān)定。
C.(鄧)騭聞而
辟:征召。
D.故舊或欲令為開產(chǎn)業(yè)。
故舊:過去。

(2)下列句中的“之”字,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xiàng)是

[  ]

A.諸儒為語曰

B.眾人謂晚暮

C.(鄧)騭聞而辟

D.當(dāng)郡,道經(jīng)昌邑

(3)對下列句中“遺”和“知”的意義的解說,正確的是

[  ]

A.夜懷金十斤以
遺:給,贈與。
B.以此之,不亦厚乎
遺:遺跡。
C.故人
知:了解。
D.暮夜無
知:通“智”,智慧。

(4)對下列句中“為”字意義和用法的解說,正確的是

[  ]

A.諸儒之語曰
為:對,向。
B.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
為:是,為了。
C.故舊或欲令開產(chǎn)業(yè)
為:認(rèn)為,充當(dāng)。
D.使后世稱清白吏子孫
為:做,是。

(5)下列各語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眾人謂之晚暮

眾人說他年紀(jì)已經(jīng)很大了

B.累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逐級升官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C.性公廉,子孫常蔬食步行

品性公正廉潔,子孫常常吃蔬菜而出行散步

D.不亦厚乎

不是也很厚道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xué)案 高中語文 第一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題。

西門豹為鄴令,清克潔愨(誠實(shí)),秋毫之端,無私利也,而甚簡左右。左右因相與比周而惡之。居期年,上計,君收其璽。豹自請?jiān)唬海?)“臣昔者不知所以治鄴,臣得矣。愿請璽以治鄴,不當(dāng),請伏斧锧之罪。”文侯不忍而復(fù)與之。豹因重斂百姓,急事左右。期年,上計,文侯迎而拜之,豹對曰:“往年臣為君治鄴,而君奪其璽;今臣為左右治鄴,而君拜臣。臣不治矣!”遂納璽而去。文侯不受,曰:“寡人曩不知子,今知矣。(2)愿子勉為寡人治之。”遂不受。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1.下列各句加粗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左右因相與比周而之   惡:兇惡

B.居期年,上計,君收其  璽:官印

C.璽而去         納:繳納,送上

D.愿子為寡人治之     勉:努力

2.對下列各句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左右因相與比周而惡之

  比周:相互勾結(jié)

B.居期年,上計,君收其璽

  上計:考核地方官

C.請伏斧锧之罪

  斧锧:砍頭用的斧子和砧板。這里指砍頭。

D.急事左右

  急事:緊急的事務(wù)

3.辨析各組加粗虛詞的意義用法,選出相同的一項(xiàng)

[  ]

A.秋毫之端,無私利也,甚簡左右

  文侯不忍復(fù)與之

B.左右相與比周而惡之

  豹重斂百姓,急事左右

C.臣昔者不知所治鄴

  愿請璽治鄴

D.秋毫端無私利也

  愿子勉為寡人治

4.西門豹“納璽而去”的主要原因是

[  ]

A.對魏文侯不調(diào)查研究,受人蒙蔽,是非顛倒的行為深為不滿。

B.對左右“比周而惡之”蒙蔽國君的行徑深惡痛絕。

C.對自己不能為君治鄴,而文侯還“迎而拜之”感到十分慚愧。

D.對自己因“急事左右”而“重斂百姓”而感到非常痛心。

5.下面對文義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西門豹是個十分清廉正直的地方官,他在擔(dān)任鄴令時,不謀取絲毫個人私利。

B.西門豹第一次治鄴,對自己的左右十分簡慢,因而在上計時被收璽;第二次治鄴,他一反過去做法,上計時就受到禮遇。

C.西門豹對自己為君治鄴而被奪璽,為左右治鄴而君拜臣的現(xiàn)象十分不滿,向文侯提出辭職,納璽而去。

D.魏文侯聽了西門豹的話,如夢初醒,才知道西門豹是怎樣的人,極力挽留,要他“勉為寡人治之”,不接受他的辭職。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昔者不知所以治鄴,今臣得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子勉為寡人治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