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此古之所謂縣解也
B.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C.不翅于父母
D.取妻者止于外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此古之所謂縣解也
B.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C.不翅于父母
D.取妻者止于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9分,每小題3分)

    藍  調(diào)

朱以撒

①在漫長委婉的海岸線上,暮色漸漸地飄落下來。已經(jīng)是深秋的海灘,清寒隨之而起。依然是裸足在沙灘上走,這些潔凈的細碎顆粒,被溫熱的腳底揉搓著、摩擦著,沉了下去,顯出一串歪歪斜斜的腳印。

 、谘矍暗奈邓{色調(diào),至少可以和這幾個詞聯(lián)系在一起——空曠、清澈、洋溢,還有岑寂、蕭瑟。永遠持有一種節(jié)奏的是那一層層皺紋般的海浪,帶著摩擦的力道,涌到沙灘上,消失,又復始。這種單調(diào)和機械般的持續(xù),讓人體會到了自然界的耐性,無始無終。簡單產(chǎn)生了大美,在我們的視野里、耳聽中,也就是這種推移的單調(diào),表達了一種敞開式的闊大,毫無掩飾,不會是習慣地躲在面具的后面,把假相給人。一座城市被海洋環(huán)抱著,本來是可以設計成為個性城市的,卻很遺憾,格局狹促,街巷潦草,多拐彎抹角少暢快通達,多花里胡哨少單純簡約。

 、畚易≡诤_叄瑧械酶嚨绞欣镛D(zhuǎn)上一圈。海與海有許多不同,城市和城市卻有太多的雷同,它們反藍調(diào)而行,它們和嘈雜、擁擠、臟亂這些詞有關,也和脂粉、艷冶連在一起。一座城市和環(huán)抱它的海洋如此大的區(qū)別,可見生活是以相互對照的方式展開的。一個人從城市到海邊,開始了幾天止息的、向下的、解脫的日子。心境、舉止,連說話的口吻、言說的內(nèi)容都有所更變。夕陽眼看著又一次西頹,有些亞麻色的光線,讓眼前蕩漾著的藍色液體,更多了一層心理上的冰涼。所謂的休閑就是這樣,休閑服、沙灘鞋只是改換了肢體上的行頭,更要緊的是自身的節(jié)奏律動,像被抽走了繃緊的那根筋,一下子松松垮垮。

④遠處有人在昏暗中吹著一只小號。緩緩地把一個柔和圓轉(zhuǎn)的中音送了出來,而后是主旋律隨之躍起。吹奏者的技巧不高,只是心氣隨和,透過空曠,傳到耳邊已經(jīng)十分的柔軟。燒烤的營地里燃起了篝火,舔著夜色的火舌將暗中的一角輕輕撩開。這是我少年時熟悉的一串動感,只有在學期末了,該考的全都過去了,才會有心思舉辦一場篝火晚會。少男少女圍坐在篝火旁,唱歌或者起舞,沒有憂慮,卻有無數(shù)漫無邊際的幻想。一個人成長并有生存意識之后,他的勞累就開始了,像一首歌,沒有休止符,調(diào)子又那么高,唱起來尤其吃力。人在篝火前,就有一些年少,像眼前千萬年的海水,每一次目擊都是汪洋恣肆,一直沒有能力看出有何變故——不變也是會讓人生出感慨的,因為不變比變要更困難。這些在篝火前滿臉稚氣的少男少女,也許下次來時,已經(jīng)是計較油鹽的小丈夫或者少婦了。似乎一只小號曲未了,人事已多錯舛。

  ⑥我還看過一本地理雜志,撰寫者顯然親身到達了這幾個地方,他提到了塞班、圣托里尼、塞舌爾、馬爾代夫,在他細膩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他的陶醉。這是一種純粹之藍,與我今生所見過的藍調(diào)不可相比。那是我從未見過的藍調(diào)啊,我不知用哪一個詞匯可以貼近,它們在詞匯之外,在人的破壞之外。許多的河流污染了,對此我并不驚奇,河流畢竟太小,一家造紙廠、石板材廠就足以改變它的顏色?墒谴蠛4笱螅暮棋珶o邊,天水相接,能使大海變色,這需要多大的一種能量。每一個臨海的國家,都有被懷疑的理由,就像常在海邊走的沙灘鞋,一定會被海水浸潤。古代的海洋是什么樣的色調(diào),如果要追問,就有一堆類似的問題要牽扯出來——天空、云彩、空氣、氣候是否都如這般混混沌沌?那時的眼力可以穿透到多遠?你我都回答不了這些問題。追問遠古永遠是浪漫的,遠古的環(huán)境絕不像今日的生存環(huán)境,讓人在追問中變得不開心了。

 、咴铝辽狭撕C,使沙灘上那些毫無關聯(lián)的景、物都渾然一體,帶著水淋淋的清潔。立秋之后,沙灘上已經(jīng)沒有行者的影蹤了,越往后的日子,它越發(fā)走向冷清,在冷清中慢慢清洗盛夏帶來的雜沓和紛亂,沉淀污濁,在冷下去的氛圍中,大海得到了歇息。

⑧只有很少數(shù)的人樂意反季節(jié)而行,這使他們行走在靜謐之中。當我孤零零面對如此浩大的海面,并不會有孤寂感——人之初始大抵也是如此。讓一個人變成一滴晶瑩的宿露,會比化為一縷青煙更有詩意,更為透亮,當它垂落海中,剎那被無聲地收藏著。

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兩種“藍調(diào)”?用意何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1)像一首歌,沒有休止符,調(diào)子又那么高,唱起來尤其吃力。

答:                                                                                             

(2)追問遠古永遠是浪漫的,遠古的環(huán)境絕不像今日的生存環(huán)境,讓人在追問中變得不開心了。

答:                                                                              

作者在第二段中寫海浪的“單調(diào)”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下面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簡單產(chǎn)生了大美”,這“大美”是開放闊大,是真誠坦蕩,是暢快通達,是單純簡約,是熱鬧至極的曲折表達。

B.“生活是以互相對照的方式展開的”,這說明城市和海洋互相彰顯著對方的美,暗示城市和海洋各具鮮明的個性與美的特質(zhì)。

C.“似乎一只小號曲未了,人事已多錯舛”,作者運用想象和夸張手法,著意表現(xiàn)了人生的無常,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失落感。

D.“使大海變色”“需要多大的一種能量”,但大海的眼色還是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這含蓄地揭露了人類發(fā)展對自然的破壞力之大。

E.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如以大海的簡約來對比城市的擁擠、臟亂,以大海的靜謐來突出城市的喧囂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江西省南昌市高三月考語文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9分,每小題3分)

    藍  調(diào)

朱以撒

①在漫長委婉的海岸線上,暮色漸漸地飄落下來。已經(jīng)是深秋的海灘,清寒隨之而起。依然是裸足在沙灘上走,這些潔凈的細碎顆粒,被溫熱的腳底揉搓著、摩擦著,沉了下去,顯出一串歪歪斜斜的腳印。

 、谘矍暗奈邓{色調(diào),至少可以和這幾個詞聯(lián)系在一起——空曠、清澈、洋溢,還有岑寂、蕭瑟。永遠持有一種節(jié)奏的是那一層層皺紋般的海浪,帶著摩擦的力道,涌到沙灘上,消失,又復始。這種單調(diào)和機械般的持續(xù),讓人體會到了自然界的耐性,無始無終。簡單產(chǎn)生了大美,在我們的視野里、耳聽中,也就是這種推移的單調(diào),表達了一種敞開式的闊大,毫無掩飾,不會是習慣地躲在面具的后面,把假相給人。一座城市被海洋環(huán)抱著,本來是可以設計成為個性城市的,卻很遺憾,格局狹促,街巷潦草,多拐彎抹角少暢快通達,多花里胡哨少單純簡約。

 、畚易≡诤_,懶得跟車到市里轉(zhuǎn)上一圈。海與海有許多不同,城市和城市卻有太多的雷同,它們反藍調(diào)而行,它們和嘈雜、擁擠、臟亂這些詞有關,也和脂粉、艷冶連在一起。一座城市和環(huán)抱它的海洋如此大的區(qū)別,可見生活是以相互對照的方式展開的。一個人從城市到海邊,開始了幾天止息的、向下的、解脫的日子。心境、舉止,連說話的口吻、言說的內(nèi)容都有所更變。夕陽眼看著又一次西頹,有些亞麻色的光線,讓眼前蕩漾著的藍色液體,更多了一層心理上的冰涼。所謂的休閑就是這樣,休閑服、沙灘鞋只是改換了肢體上的行頭,更要緊的是自身的節(jié)奏律動,像被抽走了繃緊的那根筋,一下子松松垮垮。

④遠處有人在昏暗中吹著一只小號。緩緩地把一個柔和圓轉(zhuǎn)的中音送了出來,而后是主旋律隨之躍起。吹奏者的技巧不高,只是心氣隨和,透過空曠,傳到耳邊已經(jīng)十分的柔軟。燒烤的營地里燃起了篝火,舔著夜色的火舌將暗中的一角輕輕撩開。這是我少年時熟悉的一串動感,只有在學期末了,該考的全都過去了,才會有心思舉辦一場篝火晚會。少男少女圍坐在篝火旁,唱歌或者起舞,沒有憂慮,卻有無數(shù)漫無邊際的幻想。一個人成長并有生存意識之后,他的勞累就開始了,像一首歌,沒有休止符,調(diào)子又那么高,唱起來尤其吃力。人在篝火前,就有一些年少,像眼前千萬年的海水,每一次目擊都是汪洋恣肆,一直沒有能力看出有何變故——不變也是會讓人生出感慨的,因為不變比變要更困難。這些在篝火前滿臉稚氣的少男少女,也許下次來時,已經(jīng)是計較油鹽的小丈夫或者少婦了。似乎一只小號曲未了,人事已多錯舛。

  ⑥我還看過一本地理雜志,撰寫者顯然親身到達了這幾個地方,他提到了塞班、圣托里尼、塞舌爾、馬爾代夫,在他細膩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他的陶醉。這是一種純粹之藍,與我今生所見過的藍調(diào)不可相比。那是我從未見過的藍調(diào)啊,我不知用哪一個詞匯可以貼近,它們在詞匯之外,在人的破壞之外。許多的河流污染了,對此我并不驚奇,河流畢竟太小,一家造紙廠、石板材廠就足以改變它的顏色。可是大海大洋,它的浩瀚無邊,天水相接,能使大海變色,這需要多大的一種能量。每一個臨海的國家,都有被懷疑的理由,就像常在海邊走的沙灘鞋,一定會被海水浸潤。古代的海洋是什么樣的色調(diào),如果要追問,就有一堆類似的問題要牽扯出來——天空、云彩、空氣、氣候是否都如這般混混沌沌?那時的眼力可以穿透到多遠?你我都回答不了這些問題。追問遠古永遠是浪漫的,遠古的環(huán)境絕不像今日的生存環(huán)境,讓人在追問中變得不開心了。

 、咴铝辽狭撕C妫股碁┥夏切┖翢o關聯(lián)的景、物都渾然一體,帶著水淋淋的清潔。立秋之后,沙灘上已經(jīng)沒有行者的影蹤了,越往后的日子,它越發(fā)走向冷清,在冷清中慢慢清洗盛夏帶來的雜沓和紛亂,沉淀污濁,在冷下去的氛圍中,大海得到了歇息。

⑧只有很少數(shù)的人樂意反季節(jié)而行,這使他們行走在靜謐之中。當我孤零零面對如此浩大的海面,并不會有孤寂感——人之初始大抵也是如此。讓一個人變成一滴晶瑩的宿露,會比化為一縷青煙更有詩意,更為透亮,當它垂落海中,剎那被無聲地收藏著。

1.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兩種“藍調(diào)”?用意何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2.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像一首歌,沒有休止符,調(diào)子又那么高,唱起來尤其吃力。(2分)

答:                                                                                             

(2)追問遠古永遠是浪漫的,遠古的環(huán)境絕不像今日的生存環(huán)境,讓人在追問中變得不開心了。(2分)

答:                                                                             

3.作者在第二段中寫海浪的“單調(diào)”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4.下面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簡單產(chǎn)生了大美”,這“大美”是開放闊大,是真誠坦蕩,是暢快通達,是單純簡約,是熱鬧至極的曲折表達。

B.“生活是以互相對照的方式展開的”,這說明城市和海洋互相彰顯著對方的美,暗示城市和海洋各具鮮明的個性與美的特質(zhì)。

C.“似乎一只小號曲未了,人事已多錯舛”,作者運用想象和夸張手法,著意表現(xiàn)了人生的無常,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失落感。

D.“使大海變色”“需要多大的一種能量”,但大海的眼色還是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這含蓄地揭露了人類發(fā)展對自然的破壞力之大。

E.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如以大海的簡約來對比城市的擁擠、臟亂,以大海的靜謐來突出城市的喧囂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小小說,完成下列各題:

畫·人·價

凌鼎年

陶少閑在小城算個人物。他是以畫蓮花出名的,其畫室自題為“愛蓮居”。

他古稀年紀,極少出門。每每興之所至,揮毫畫蓮。畫罷,筆一擲,捋著胡子品上半天,似乎此畫不是他畫的。若有談得來的在身邊,就會談興大發(fā)。常常大講什么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言下之意,若畫蓮,則非他莫提,當今獨步。還自稱他畫的蓮花,畫盡周敦頤老先生筆下的意境。

然而,他從未參加過什么級別的美協(xié),也未參加過什么畫展,更不要說發(fā)表、獲獎。

他畫得不少,留存的極少。往往過一段時間,他就把積下來的畫稿翻出來一一過目,細細比較,仿佛在檢查贗品,評判優(yōu)劣。其結果,總有好幾幅被他判處死刑,一炬焚之。

陶少閑老妻每每見他燒畫,總要嘀咕幾句,“好端端的畫,一把火,罪過罪過。”他孫子更是不滿!耙獰舨蝗缳u掉。放著錢不賺,真是死腦筋!

陶少閑鼻子里泄出一聲“哼”,甚是輕蔑的樣子。

去年,省城有家《文化藝術報》的記者無意間在小城見到了一幅陶少閑的《墨蓮圖》,他見后贊不絕口,稱之為“大家手筆,至臻境界”。記者特尋訪而去。

陶少閑則畫罷一幅《殘荷聽雨圖》,佇立圖前,沉醉其中。記者見此圖,眼都為之直了,連連說:“神品神品!”

兩人遂品茗長談,不覺暮色已至。陶少閑難得遇到如此知音,當場在畫上落款蓋章,鄭重相贈,并請雅正。

記者憑著他的眼力,已感到了陶少閑畫的潛在價值。環(huán)視四壁,他發(fā)現(xiàn)屋墻上還有一幅《小荷出水圖》,更是寥寥幾筆,墨韻天趣,極是惹人歡喜?商丈匍e已慨然相贈,怎好意思再開口討之。

躊躇再三,記者提出說想買下那幅《小荷出水圖》。

陶少閑聞此,笑吟吟說:“只怕你囊中沒這么多錢!

記者一愣,猶豫半晌后說:“我出二百!

陶少閑擺擺手說:“若論個賣字,非千兒八百斷斷乎不能出手!

記者有些尷尬,匆匆告辭。

記者心里放不下那幅畫,再次造訪陶少閑寒舍。

陶少閑外出未歸,只他孫子在家。他一聽記者來意,立時來了勁,最后以五百元錢拍板成交。

陶少閑回來后,得知孫子自作主張賣了他的畫,氣得臉色刷白,腮頰之肉抖個不停。大罵孫子毀了他一生清貧之名,作踐了他的人品,降低了他的畫價身價。

老妻忙來勸慰,說總比白送人強吧。

陶少閑聞老妻如是說,喟然長嘆曰:“我若想靠畫賺錢,早可腰纏萬貫,不過那豈不成了畫匠。我的畫,尋常百姓幾人能買得起?五百,而今區(qū)區(qū)五百就定了我的價。我陶少閑還有何顏面畫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從此,陶少閑閉門謝客,幾乎不再與外界有什么聯(lián)系,有人說他封筆不畫了;有人說他日日作畫,日日焚畫。

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記者走后,小城再也沒聽說誰求到過陶少閑的畫。

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陶少閑是一位清高、與眾不同的畫家,他作畫不求名不求利,每畫完一幅畫過幾天就親手把它燒掉,人家求畫也少有應允。

B.寫陶少閑“從未參加過什么級別的美協(xié),也未參加過什么畫展,更不要說發(fā)表、獲獎”,意在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對陶少閑的擠壓。

C.作品主人公“陶少閑”是一個有著境界追求的畫家,從畫室和畫的名稱都可以感受到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美。

D.這篇微型小說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充滿著一股濃郁的書卷氣,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達到了很好的統(tǒng)一。

E.作品通過第三人稱,敘述了陶少閑的一段生活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文化沖突中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生活真實。

文中寫陶少閑老妻和孫子,有何作用?請簡要說明。

    答:                                                                    

                                                                            

                                                                             

有人說,陶少閑孤芳自賞;有人說,陶少閑固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黃岡題庫·練考新課堂》高一語文(全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中國的月亮

  太空中那塊“離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頭,一跟多情的人類接觸,它的生命就開始豐富起來。本來無情的月,卻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許多民族,文明的、野蠻的,都有著古老的關于月亮的神話。這些神話,從現(xiàn)代觀點看起來,不幸不但沒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證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現(xiàn)代的教育家緊張,在講述的時候忘不了補充一句“那是假的,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觀點看,月亮……”這一聲“那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現(xiàn)代那種“科學月亮”實在太要命。

  不過月亮所交的朋友當中,也不是全都冷面無情。它運氣很好,交上一個真正愛月的民族,那就是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作品賦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神話。月亮照著漢朝的宮殿,照著唐朝的長安,也照著統(tǒng)一飯店,也照著違章建筑,從古代到現(xiàn)代,一直安慰屋子里的那些人。

  我們這個民族認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學上的不朽的名畫。李白描繪“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畫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長安城必須靠月光裝飾才夠美,最好整座城都映著月亮。杜甫畫的則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滾滾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動的月光!田園詩人王維畫得不錯,他在《桃源行》里畫松樹,畫房子,不夠,再添一個月亮就使全盤美化起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怕味道全沒有了吧。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學上的“月亮圖畫”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張九齡那大幅的壯麗的文學圖畫,也很使人動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對中國人來說,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國人喜歡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幕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老人家做人豪邁痛快,心情很激動的時候怕人說他是瘋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熱鬧,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張“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說過“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愛月、跟月對酌。王維彈琴的時候,月亮伴著他,“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月亮是中國人永恒的朋友,真摯的朋友。中國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張沁說月亮會關懷人,是一位癡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因為這樣,中國人面對明月的時候,往往情緒波動,好像躺在現(xiàn)代心理治療師診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鄉(xiāng)、遠地的親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心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連著接下去的那兩句,誰不會吟,誰不能解?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老杜之心,千萬人之心。王昌齡想得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盧綸,也有“萬里歸心對月明”的感觸。

  跟月有關的詩詞,中國人愛念愛記,“月落烏啼霜滿天”呀,“煙籠寒水月籠沙”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呀,念起來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關,美。

  我們的中秋節(jié),又叫月亮節(jié):這一天,我們愛月的民族覺得自負,因為我們靠歷代作家詩人的努力,已經(jīng)賦予那塊作太空流浪的大石頭不朽的生命。中國人把月亮迎接到現(xiàn)代,中國的月亮沒有一絲的礦石味兒。

1.“中國的月亮”與“科學月亮”的區(qū)別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全文,解釋第二段中畫橫線的文字的意思,簡要回答。

“月亮照著漢朝的宮殿,照著唐朝的長安,也照著統(tǒng)一飯店,照著違章建筑,從古代到現(xiàn)代,一直安慰屋子里的那些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說中華民族是“一個真正愛月的民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作者認為科學時代滌蕩了神話傳說,人類對月亮的情感將重新改寫,對此現(xiàn)代教育潛伏著危機,讓人深感憂慮。

B.歷史的原因和月亮自身的特點,使月亮成為別具魅力的審美對象,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素材,它的靈性是人類賦予的。

C.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倚重古老的神話,在太空中造就了一輪生命不朽的月亮,因此,“我們愛月的民族覺得自負!

D.文中引用的唐詩宋詞精當、自然,反映出中國人對月亮的特殊感受、特殊情緣。全文最后一句回應首段,堪為點睛之筆。

E.作者以深沉的筆觸追懷失去的童話世界,婉轉(zhuǎn)地批判了“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謬論,喚出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