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豪末之在于馬體
B.涇流之大
C.不翅于父母
D.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豪末之在于馬體
B.涇流之大
C.不翅于父母
D.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黑龍江省哈四中2009-201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xiāng)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杉笔贡睾汝P,無內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十二月中,遂至戲。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庇郧蠓。亞父勸項羽擊沛公。方饗士,旦日合戰(zhàn)。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沛公從百余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項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

(選自《史記·漢高祖本紀》)

(1)

下列各組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

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xiāng)邑,告諭之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C.

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D.

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    焉用亡鄭以陪鄰

(2)

下列句子中,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  ]

A.

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

B.

沛公從百余騎

C.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D.

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3)

下列對文段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高祖節(jié)節(jié)取勝的原因,離不開他的軍事策略,也離不開他實行了安民措施,使得人心所向。

B.

高祖進入秦宮后,不戀重寶女色,自覺離開秦宮,還軍霸上。

C.

高祖入關后,約法三章,秋毫無犯,深得民心,可見他的高明之處。

D.

文末的歷史情節(jié)與《鴻門宴》的情節(jié)相近,這正是司馬遷在紀傳體文學中所采用的“互見法”。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也。太祖為司空,辟,末至。魏國既建,出為雍州刺

史。從征張魯,別從散關入討叛氐,收其麥以給軍食。魯降,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

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是時,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動,攏擾

不安,既假三郡人為將吏者體課,使治屋宅,作水碓①,民。遂安。

    文帝即王位,初置涼州,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張掖張進執(zhí)郡守舉兵拒岐,黃華、麴演各逯故太守,舉兵以應之。既進兵為護羌校尉蘇則聲勢,故則得以有功。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帝憂之,乃召鄒岐,以既代之。遣護軍夏侯儒、將軍費曜等繼其后。既至金城,欲渡河,諸將守以為“兵少道險,未可深入聲等鋒還士奔    戴余同乃送入”。既曰:“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遂渡河。賊七千余騎逆拒軍于鹯陰口,既揚聲軍由鹯陰,乃潛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為神,引還顯美。既已據武威,曜乃至,儒等猶未達。既勞賜將士,欲進軍擊胡。諸將皆曰:“士卒疲倦,虜眾氣銳,難與爭鋒!奔热眨骸敖褴姛o見糧,當因敵為資。若虜見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則道險窮餓,兵還則出侯寇抄。如此,兵不得解。”遂前軍顯美。胡騎數千,因大風欲放火燒營,將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為伏,使參軍成公英督千余騎挑戰(zhàn),敕使陽退。胡果爭奔之,因發(fā)伏截其后,首尾進擊,大破之。

    酒泉蘇衡反,與羌豪鄰戴及丁令胡萬余騎攻邊縣。既與夏侯儒擊破之,衡及鄰戴等皆降。遂上豌請與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閣以備胡。西羌恐,率眾二萬余落降。其后西平麴光等殺其郡守,諸將欲擊之,既日:“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若便以軍臨之,吏民羌胡必謂國家不別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為虎傅翼也!蹦讼嬗逯T羌:為光等所詿②誤者原之;能斬賊帥送首者當加封賞。于是光部黨斬送光首,其余成安堵如故。

    既臨:州十余年,政惠著聞。黃初四年薨。

    (選自《三國志》卷十五)

【注】①水碓(dud:古代用水力舂米的設備。②詿(guà):欺。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掖張進執(zhí)郡守舉兵拒岐    拒:抵御。

   B.乃潛由且次出至武威        潛:潛伏。

   C.敕使陽退                  陽:假裝。

   D.郡人未必悉同              悉:全,都。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張既采取的鞏固邊防的措施的一項是    (       )

  ①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②既假三郡人為將吏者休課,使治屋宅,作水碓

  ③黃華、鞠演各逐放大守,舉兵以應之

  ④因大風欲放火燒營,將士皆恐

  ⑤遂上疏請與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閣以備胡

  ⑥乃檄告渝諸羌:為光等所詿誤者原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既在太祖做司空的時候,曾征召他做官,但他沒有去。魏國建立后,去征討張魯,太祖移民充實河北地區(qū),人民恐懼騷動,擾攘不安,張既采取措施,給予安撫,民心安定。

  B.當時,由于涼州、盧水一帶的羌族部落紛紛反叛,致使河西一帶遭到嚴重騷擾,文帝十分擔憂。于是便召來鄒岐替代張既的現有職務,而讓張既專門統(tǒng)軍平定叛亂。

  C.酒泉郡的蘇衡謀反,同時串通羌族的豪強鄰戴等少數民族一萬多人馬攻打邊境各縣,張既同夏侯儒帶領軍隊前往迎擊,大敗敵人,致使蘇衡、鄰戴等頭目投降。

D.張既在少數民族聚居且沒有完全歸化、動亂頻仍的地方任職二十多年,其間他因地制宜實施了許多好的政策,效果顯著,影響廣泛。黃初四年去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也。太祖為司空,辟,末至。魏國既建,出為雍州刺
史。從征張魯,別從散關入討叛氐,收其麥以給軍食。魯降,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
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是時,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動,攏擾
不安,既假三郡人為將吏者體課,使治屋宅,作水碓①,民。遂安。
文帝即王位,初置涼州,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張掖張進執(zhí)郡守舉兵拒岐,黃華、麴演各逯故太守,舉兵以應之。既進兵為護羌校尉蘇則聲勢,故則得以有功。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帝憂之,乃召鄒岐,以既代之。遣護軍夏侯儒、將軍費曜等繼其后。既至金城,欲渡河,諸將守以為“兵少道險,未可深入聲等鋒還士奔   戴余同乃送入”。既曰:“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彼於珊。賊七千余騎逆拒軍于鹯陰口,既揚聲軍由鹯陰,乃潛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為神,引還顯美。既已據武威,曜乃至,儒等猶未達。既勞賜將士,欲進軍擊胡。諸將皆曰:“士卒疲倦,虜眾氣銳,難與爭鋒!奔热眨骸敖褴姛o見糧,當因敵為資。若虜見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則道險窮餓,兵還則出侯寇抄。如此,兵不得解!彼烨败婏@美。胡騎數千,因大風欲放火燒營,將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為伏,使參軍成公英督千余騎挑戰(zhàn),敕使陽退。胡果爭奔之,因發(fā)伏截其后,首尾進擊,大破之。
酒泉蘇衡反,與羌豪鄰戴及丁令胡萬余騎攻邊縣。既與夏侯儒擊破之,衡及鄰戴等皆降。遂上豌請與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閣以備胡。西羌恐,率眾二萬余落降。其后西平麴光等殺其郡守,諸將欲擊之,既日:“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若便以軍臨之,吏民羌胡必謂國家不別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為虎傅翼也。”乃檄告渝諸羌:為光等所詿②誤者原之;能斬賊帥送首者當加封賞。于是光部黨斬送光首,其余成安堵如故。
既臨:州十余年,政惠著聞。黃初四年薨。
(選自《三國志》卷十五)
【注】①水碓(dud:古代用水力舂米的設備。②詿(guà):欺。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掖張進執(zhí)郡守舉兵拒岐拒:抵御。
B.乃潛由且次出至武威潛:潛伏。
C.敕使陽退陽:假裝。
D.郡人未必悉同悉:全,都。
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張既采取的鞏固邊防的措施的一項是    (       )
①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②既假三郡人為將吏者休課,使治屋宅,作水碓
③黃華、鞠演各逐放大守,舉兵以應之
④因大風欲放火燒營,將士皆恐
⑤遂上疏請與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閣以備胡
⑥乃檄告渝諸羌:為光等所詿誤者原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既在太祖做司空的時候,曾征召他做官,但他沒有去。魏國建立后,去征討張魯,太祖移民充實河北地區(qū),人民恐懼騷動,擾攘不安,張既采取措施,給予安撫,民心安定。
B.當時,由于涼州、盧水一帶的羌族部落紛紛反叛,致使河西一帶遭到嚴重騷擾,文帝十分擔憂。于是便召來鄒岐替代張既的現有職務,而讓張既專門統(tǒng)軍平定叛亂。
C.酒泉郡的蘇衡謀反,同時串通羌族的豪強鄰戴等少數民族一萬多人馬攻打邊境各縣,張既同夏侯儒帶領軍隊前往迎擊,大敗敵人,致使蘇衡、鄰戴等頭目投降。
D.張既在少數民族聚居且沒有完全歸化、動亂頻仍的地方任職二十多年,其間他因地制宜實施了許多好的政策,效果顯著,影響廣泛。黃初四年去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也。太祖為司空,辟,末至。魏國既建,出為雍州刺史。從征張魯,別從散關入討叛氐,收其麥以給軍食。魯降,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是時,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動,攏擾不安,既假三郡人為將吏者體課,使治屋宅,作水碓①,民。遂安。

文帝即王位,初置涼州,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張掖張進執(zhí)郡守舉兵拒岐,黃華、麴演各逯故太守,舉兵以應之。既進兵為護羌校尉蘇則聲勢,故則得以有功。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帝憂之,乃召鄒岐,以既代之。遣護軍夏侯儒、將軍費曜等繼其后。既至金城,欲渡河,諸將守以為“兵少道險,未可深入聲等鋒還士奔    戴余同乃送入”。既曰:“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彼於珊。賊七千余騎逆拒軍于陰口,既揚聲軍由陰,乃潛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為神,引還顯美。既已據武威,曜乃至,儒等猶未達。既勞賜將士,欲進軍擊胡。諸將皆曰:“士卒疲倦,虜眾氣銳,難與爭鋒!奔热眨“今軍無見糧,當因敵為資。若虜見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則道險窮餓,兵還則出侯寇抄。如此,兵不得解!彼烨败婏@美。胡騎數千,因大風欲放火燒營,將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為伏,使參軍成公英督千余騎挑戰(zhàn),敕使陽退。胡果爭奔之,因發(fā)伏截其后,首尾進擊,大破之。

酒泉蘇衡反,與羌豪鄰戴及丁令胡萬余騎攻邊縣。既與夏侯儒擊破之,衡及鄰戴等皆降。遂上豌請與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閣以備胡。西羌恐,率眾二萬余落降。其后西平麴光等殺其郡守,諸將欲擊之,既日:“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若便以軍臨之,吏民羌胡必謂國家不別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為虎傅翼也。”乃檄告渝諸羌:為光等所詿②誤者原之;能斬賊帥送首者當加封賞。于是光部黨斬送光首,其余成安堵如故。

既臨:州十余年,政惠著聞。黃初四年薨。

                                           (選自《三國志》卷十五)

【注】①水碓(dud:古代用水力舂米的設備。②詿(guà):欺。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掖張進執(zhí)郡守舉兵拒岐    拒:抵御。

B.乃潛由且次出至武威        潛:潛伏。

C.敕使陽退                  陽:假裝。

D.郡人未必悉同              悉:全,都。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張既采取的鞏固邊防的措施的一項是

  ①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②既假三郡人為將吏者休課,使治屋宅,作水碓

  ③黃華、鞠演各逐放大守,舉兵以應之

  ④因大風欲放火燒營,將士皆恐

  ⑤遂上疏請與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閣以備胡

  ⑥乃檄告渝諸羌:為光等所詿誤者原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既在太祖做司空的時候,曾征召他做官,但他沒有去。魏國建立后,去征討張魯,太祖移民充實河北地區(qū),人民恐懼騷動,擾攘不安,張既采取措施,給予安撫,民心安定。

B.當時,由于涼州、盧水一帶的羌族部落紛紛反叛,致使河西一帶遭到嚴重騷擾,文帝十分擔憂。于是便召來鄒岐替代張既的現有職務,而讓張既專門統(tǒng)軍平定叛亂。

C.酒泉郡的蘇衡謀反,同時串通羌族的豪強鄰戴等少數民族一萬多人馬攻打邊境各縣,張既同夏侯儒帶領軍隊前往迎擊,大敗敵人,致使蘇衡、鄰戴等頭目投降。

D.張既在少數民族聚居且沒有完全歸化、動亂頻仍的地方任職二十多年,其間他因地制宜實施了許多好的政策,效果顯著,影響廣泛。黃初四年去世。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澤成現代漢語。

(1)既進兵為護羌校尉蘇則聲勢,故則得以有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軍無見糧,當因敵為資。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使皆相持著,此為虎傅翼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粵教高二版 2009-2010學年 第5期 總第161期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陸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軍籍隸錦衣衛(wèi)為總旗。父松,襲職,從興獻王之國安陸,選為儀衛(wèi)司典仗。

  世宗始生,松妻為乳媼,炳幼從母入宮中。稍長,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鷙,長身火色,行步類鶴。舉嘉靖八年武會試,授錦衣副千戶。松卒,襲指揮僉事。尋進署指揮使,掌南鎮(zhèn)撫事。十八年從帝南幸,次衛(wèi)輝。夜四更,行宮火,從官倉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闥負帝出,帝自是愛幸炳。屢擢都指揮同知,掌錦衣事。

  帝初嗣位,掌錦衣者硃宸,未久罷。代者駱安,繼而王佐、陳寅,皆以興邸舊人掌錦衣衛(wèi)。佐嘗保持張鶴齡兄弟獄,有賢聲。寅亦謹厚不為惡。及炳代寅,權勢遠出諸人上。未幾,擢署都督僉事。又以緝捕功,擢都督同知。

  炳驟貴,同列多父行,炳陽敬事之,徐以計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閣臣夏言、嚴嵩歡,以故日益重。嘗捶殺兵馬指揮,為御史所糾,詔不問。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諸不法事,言即擬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長跪泣謝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與言構,炳助嵩,發(fā)言與邊將關節(jié)書,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為,引與籌畫,通賕賂。后仇鸞得寵,陵嵩出其上,獨憚炳。炳曲奉之,不敢與鈞禮,而私出金錢結其所親愛,得鸞陰私。及鸞病亟,炳盡發(fā)其不軌狀。帝大驚,立收鸞敕印,鸞憂懼死,至剖棺戮尸。

  炳先進左都督,錄擒哈舟兒功,加太子太保。以發(fā)鸞密謀,加少保兼太子太傅,歲給伯祿。三十五年三月賜進士恩榮宴。故事,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禮中官李彬侵盜工所物料,營墳墓,僭擬山陵,與其黨杜泰三人論斬,籍其貲,銀四十余萬,金珠珍寶無算。尋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錦衣如故。三公無兼三孤者,僅于炳見之。

  炳任豪惡吏為爪牙,悉知民間銖兩奸。富人有小過輒收捕,沒其家。積貲數百萬,營別宅十余所,莊園遍四方,勢傾天下。時嚴嵩父子盡攬六曹事,炳無所不關說。文武大吏爭走其門,歲入不貲,結權要,周旋善類,亦無所吝。帝數起大獄,炳多所保全,折節(jié)士大夫,未嘗構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稱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贈忠誠伯,謚武惠,祭葬有加。

  隆慶初,用御史言,追論炳罪,削秩,籍其產,坐贓數十萬,系繹等追償,久之貲盡。萬歷三年,繹上章乞免。張居正等言炳救駕有功且律非謀反叛逆奸黨無籍沒者況籍沒追贓二罪并坐非律意帝憫之遂獲免。

(選自《明史·陸炳傳》)

(1)

對下列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炳幼母入宮中      從;跟隨

B.

稍長,侍左右      日:終日

C.

奉之,不敢與鈞禮   曲:假意

D.

及鸞病,炳盡發(fā)其不軌狀 亟:急需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軍籍隸錦衣衛(wèi)為總旗

②皆興邸舊人掌錦衣衛(wèi)

B.

①選儀衛(wèi)司典仗

②炳任惡吏爪牙

C.

①特命上坐,班二品

②久貲盡

D.

①以故朝士多稱之

②徐以計去其易己

(3)

下列各句中,不屬于被動句的一項是

[  ]

A.

掌錦衣者硃宸,未久罷。

B.

嘗捶殺兵馬指揮,為御史所糾,詔不問。

C.

鸞憂懼死,至剖棺戮尸。

D.

三公無兼三孤者,僅于炳見之。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陸炳的祖父隸屬于錦衣衛(wèi),其父親也襲任總旗一職,陸炳長大后,襲職為指揮企事,掌錦衣衛(wèi)。

B.

陸炳因救駕有功,得到世宗的寵幸,驟然的顯貴并沒有讓他忘乎所以,他表面上仍然尊敬他同級的那些多屬父輩的官員。

C.

陸炳以往與夏言雖然頗親密,但因為御史彈劾他諸項不法的事情后,便對夏言懷恨在心,他看準時機,勾結嚴嵩,最后除掉了夏言。

D.

陸炳生時胡作非為,非但沒有受到懲處,死后還被贈予忠誠伯,最終在隆慶初年,才追治了陸炳的罪。

(5)

翻譯與斷句。

1)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夜四更,行宮火,從官倉猝不知帝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長跪泣謝罪,乃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張 居 正 等 言 炳 救 駕 有 功 且 律 非 謀 反 叛 逆 奸 黨 無 籍 沒 者 況 籍沒 追 贓 二 罪 并 坐 非 律 意 帝 憫 之 遂 獲 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

游民問題與社會的游民化

王學泰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系,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史學與文學史研究者有責任揭示這個歷史事實,并從中探索其演變規(guī)律。在揭示這個事實與總結其規(guī)律的同時,還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決定性的影響。因為最早的通俗文藝作品是江湖藝人們創(chuàng)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說和戲曲中便帶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跡,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對生活和歷史的理解。我們從中還可以發(fā)現,文學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學作品,由于其受眾眾多,在社會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們簡直成為下層社會人們理解生活和學習歷史的教科書,更是他們獲取政治知識和操作手段的重要渠道。因此,它們不僅促成了游民的社會化和組織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組織的出現),而且成為社會游民化的橋梁(游民的思想意識通過通俗文藝影響到其他階層)。特別是走投無路的人們在鋌而走險之時,這些具有游民意識的通俗文學作品便給他們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為指導他們戰(zhàn)斗生涯的百科全書。

  唐以前的朝代實行兵農合一、全農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農閑,每人都要參加軍事訓練。唐代實行府兵制,可以說是“全兵皆農”,在所劃定的“折沖府”內,大部分農民都是兵,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宋代和宋代以后,整個社會風氣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姓對于戰(zhàn)爭、武備是很陌生的。他們只能從反映游民冒險生活的文學作品中吸取武裝斗爭和反抗的經驗。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下層社會的人們在武裝反抗統(tǒng)治階級的斗爭中的戲劇化、或小說化的傾向。這種情形甚至波及到許許多多有群眾參加的社會運動中去。如天地會組織模仿《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說唐》等小說作品,義和團的斗爭生活模仿通俗戲曲。正像張鳴在《戲曲文化視野中的義和團的意識走向》一文中所說:

  “也許沒有任何一場農民運動能像義和團那樣,在其自身的活動中存在著如此明顯又隨處可見的戲曲映像。我們在義和團的儀式活動、輿論宣傳、行為舉止、言語服飾中,不時地可以發(fā)現戲曲行當、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隨著這些通俗文藝作品的普及,凡是有群體參加的活動,人們半真半假地排演著戲文。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幾乎所有的桿子都打著《水滸傳》所樹立的“替天行道”的旗號。英國漢學家貝思飛在考察了民國時期的土匪活動資料之后指出:

  “(《水滸傳》中)描繪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飲的場面和插科打諢作點綴,但是重點在于羅賓漢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濟貧,在“替天行道”的旗幟下聚義。正如對世代土匪首領所提供的激勵,小說繼續(xù)把年輕人的夢想引向現實。”

作者還說,土匪們正是根據《水滸傳》所提供的標準選取領袖、組織戰(zhàn)斗、安排生活,乃至對待弟兄等。不僅缺少文化教養(yǎng)的游民、農民如此,連南明弘光小朝廷為抵抗?jié)M洲鐵騎南下侵略,在長江邊裝模作樣地舉行誓師大典時,也未能免俗,作為兵部尚書的阮大鋮參加典禮時所穿的服裝就是戲曲里的行頭,成為當時的笑柄。真是如我們平時所說的:在中國,戲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卻有時很像戲。

12.根據文意,下列各項中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正如社會生活對文學創(chuàng)作有重大影響一樣,文學作品對社會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文學史上最早期的小說是由江湖藝人創(chuàng)作的,因此都明顯帶有游民生活的痕跡。

C.《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說唐》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游民意識的通俗文學作品。

D.唐以前的朝代全農皆兵,唐代全兵皆農,正是這種制度造成了整個社會的游民化。

E.從宋代開始,社會風氣變?yōu)槌缥囊治洌胀ò傩罩荒軓耐ㄋ孜乃囍袑W習軍事知識。

F.《水滸傳》里的好漢行俠仗義、劫貧濟富,他們跟英國的俠盜羅賓漢有相似之處。

13.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證明“社會游民化”的是   (3分)

A.在通俗文學作品的影響下,明末清初,一些游民組織起來反抗暴政。

B.在《水滸傳》的影響下,清末民初的土匪都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

C.義和團的儀式、宣傳、言行、服飾等方面都明顯受到通俗戲曲的影響。

D.阮大鋮身為兵部尚書,參加誓師大典時所穿的服裝就是戲曲里的行頭。

14.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現代流行語:“在中國,戲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卻有時很像戲”。請結合本文內容,談談作者引用這句話有哪些作用。 (6分)

15.根據文中所述,通俗小說對下層群眾來說具體有哪些重要意義?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游民問題與社會的游民化

王學泰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系,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史學與文學史研究者有責任揭示這個歷史事實,并從中探索其演變規(guī)律。在揭示這個事實與總結其規(guī)律的同時,還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決定性的影響。因為最早的通俗文藝作品是江湖藝人們創(chuàng)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說和戲曲中便帶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跡,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對生活和歷史的理解。我們從中還可以發(fā)現,文學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學作品,由于其受眾眾多,在社會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們簡直成為下層社會人們理解生活和學習歷史的教科書,更是他們獲取政治知識和操作手段的重要渠道。因此,它們不僅促成了游民的社會化和組織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組織的出現),而且成為社會游民化的橋梁(游民的思想意識通過通俗文藝影響到其他階層)。特別是走投無路的人們在鋌而走險之時,這些具有游民意識的通俗文學作品便給他們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為指導他們戰(zhàn)斗生涯的百科全書。?

  唐以前的朝代實行兵農合一、全農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農閑,每人都要參加軍事訓練。唐代實行府兵制,可以說是“全兵皆農”,在所劃定的“折沖府”內,大部分農民都是兵,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宋代和宋代以后,整個社會風氣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姓對于戰(zhàn)爭、武備是很陌生的。他們只能從反映游民冒險生活的文學作品中吸取武裝斗爭和反抗的經驗。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下層社會的人們在武裝反抗統(tǒng)治階級的斗爭中的戲劇化、或小說化的傾向。這種情形甚至波及到許許多多有群眾參加的社會運動中去。如天地會組織模仿《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說唐》等小說作品,義和團的斗爭生活模仿通俗戲曲。正像張鳴在《戲曲文化視野中的義和團的意識走向》一文中所說:?

  “也許沒有任何一場農民運動能像義和團那樣,在其自身的活動中存在著如此明顯又隨處可見的戲曲映像。我們在義和團的儀式活動、輿論宣傳、行為舉止、言語服飾中,不時地可以發(fā)現戲曲行當、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隨著這些通俗文藝作品的普及,凡是有群體參加的活動,人們半真半假地排演著戲文。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幾乎所有的桿子都打著《水滸傳》所樹立的“替天行道”的旗號。英國漢學家貝思飛在考察了民國時期的土匪活動資料之后指出:

  “(《水滸傳》中)描繪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飲的場面和插科打諢作點綴,但是重點在于羅賓漢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濟貧,在“替天行道”的旗幟下聚義。正如對世代土匪首領所提供的激勵,小說繼續(xù)把年輕人的夢想引向現實!?

作者還說,土匪們正是根據《水滸傳》所提供的標準選取領袖、組織戰(zhàn)斗、安排生活,乃至對待弟兄等。不僅缺少文化教養(yǎng)的游民、農民如此,連南明弘光小朝廷為抵抗?jié)M洲鐵騎南下侵略,在長江邊裝模作樣地舉行誓師大典時,也未能免俗,作為兵部尚書的阮大鋮參加典禮時所穿的服裝就是戲曲里的行頭,成為當時的笑柄。真是如我們平時所說的:在中國,戲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卻有時很像戲。?

1.根據文意,下列各項中不正確的兩項是

A.正如社會生活對文學創(chuàng)作有重大影響一樣,文學作品對社會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文學史上最早期的小說是由江湖藝人創(chuàng)作的,因此都明顯帶有游民生活的痕跡。

C.《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說唐》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游民意識的通俗文學作品。

D.唐以前的朝代全農皆兵,唐代全兵皆農,正是這種制度造成了整個社會的游民化。

E.從宋代開始,社會風氣變?yōu)槌缥囊治,普通百姓只能從通俗文藝中學習軍事知識。

F.《水滸傳》里的好漢行俠仗義、劫貧濟富,他們跟英國的俠盜羅賓漢有相似之處。

2.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證明“社會游民化”的是 

A.在通俗文學作品的影響下,明末清初,一些游民組織起來反抗暴政。

B.在《水滸傳》的影響下,清末民初的土匪都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

C.義和團的儀式、宣傳、言行、服飾等方面都明顯受到通俗戲曲的影響。

D.阮大鋮身為兵部尚書,參加誓師大典時所穿的服裝就是戲曲里的行頭。

3.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現代流行語:“在中國,戲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卻有時很像戲”。請結合本文內容,談談作者引用這句話有哪些作用。

 

4.根據文中所述,通俗小說對下層群眾來說具體有哪些重要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2008屆第一次六校聯考——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游民問題與社會的游民化

王學泰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系,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史學與文學史研究者有責任揭示這個歷史事實,并從中探索其演變規(guī)律。在揭示這個事實與總結其規(guī)律的同時,還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決定性的影響。因為最早的通俗文藝作品是江湖藝人們創(chuàng)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說和戲曲中便帶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跡,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對生活和歷史的理解。我們從中還可以發(fā)現,文學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學作品,由于其受眾眾多,在社會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們簡直成為下層社會人們理解生活和學習歷史的教科書,更是他們獲取政治知識和操作手段的重要渠道。因此,它們不僅促成了游民的社會化和組織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組織的出現),而且成為社會游民化的橋梁(游民的思想意識通過通俗文藝影響到其他階層)。特別是走投無路的人們在鋌而走險之時,這些具有游民意識的通俗文學作品便給他們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為指導他們戰(zhàn)斗生涯的百科全書。?

  唐以前的朝代實行兵農合一、全農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農閑,每人都要參加軍事訓練。唐代實行府兵制,可以說是“全兵皆農”,在所劃定的“折沖府”內,大部分農民都是兵,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宋代和宋代以后,整個社會風氣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姓對于戰(zhàn)爭、武備是很陌生的。他們只能從反映游民冒險生活的文學作品中吸取武裝斗爭和反抗的經驗。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下層社會的人們在武裝反抗統(tǒng)治階級的斗爭中的戲劇化、或小說化的傾向。這種情形甚至波及到許許多多有群眾參加的社會運動中去。如天地會組織模仿《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說唐》等小說作品,義和團的斗爭生活模仿通俗戲曲。正像張鳴在《戲曲文化視野中的義和團的意識走向》一文中所說:?

  “也許沒有任何一場農民運動能像義和團那樣,在其自身的活動中存在著如此明顯又隨處可見的戲曲映像。我們在義和團的儀式活動、輿論宣傳、行為舉止、言語服飾中,不時地可以發(fā)現戲曲行當、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隨著這些通俗文藝作品的普及,凡是有群體參加的活動,人們半真半假地排演著戲文。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幾乎所有的桿子都打著《水滸傳》所樹立的“替天行道”的旗號。英國漢學家貝思飛在考察了民國時期的土匪活動資料之后指出:

  “(《水滸傳》中)描繪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飲的場面和插科打諢作點綴,但是重點在于羅賓漢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濟貧,在“替天行道”的旗幟下聚義。正如對世代土匪首領所提供的激勵,小說繼續(xù)把年輕人的夢想引向現實!?

  作者還說,土匪們正是根據《水滸傳》所提供的標準選取領袖、組織戰(zhàn)斗、安排生活,乃至對待弟兄等。不僅缺少文化教養(yǎng)的游民、農民如此,連南明弘光小朝廷為抵抗?jié)M洲鐵騎南下侵略,在長江邊裝模作樣地舉行誓師大典時,也未能免俗,作為兵部尚書的阮大鋮參加典禮時所穿的服裝就是戲曲里的行頭,成為當時的笑柄。真是如我們平時所說的:在中國,戲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卻有時很像戲。?

(1)

根據文意,下列各項中不正確的兩項是

A.

正如社會生活對文學創(chuàng)作有重大影響一樣,文學作品對社會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

文學史上最早期的小說是由江湖藝人創(chuàng)作的,因此都明顯帶有游民生活的痕跡。

C.

《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說唐》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游民意識的通俗文學作品。

D.

唐以前的朝代全農皆兵,唐代全兵皆農,正是這種制度造成了整個社會的游民化。

E.

從宋代開始,社會風氣變?yōu)槌缥囊治洌胀ò傩罩荒軓耐ㄋ孜乃囍袑W習軍事知識。

F.

《水滸傳》里的好漢行俠仗義、劫貧濟富,他們跟英國的俠盜羅賓漢有相似之處。

(2)

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證明“社會游民化”的是

[  ]

A.

在通俗文學作品的影響下,明末清初,一些游民組織起來反抗暴政。

B.

在《水滸傳》的影響下,清末民初的土匪都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

C.

義和團的儀式、宣傳、言行、服飾等方面都明顯受到通俗戲曲的影響。

D.

阮大鋮身為兵部尚書,參加誓師大典時所穿的服裝就是戲曲里的行頭。

(3)

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現代流行語:“在中國,戲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卻有時很像戲”。請結合本文內容,談談作者引用這句話有哪些作用。

(4)

根據文中所述,通俗小說對下層群眾來說具體有哪些重要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孟子》序說
朱熹
  《史記列傳》曰:“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鞅,富國強兵;楚、魏用昊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韓子曰:“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揚,大醇而小疵。”
  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門弟子不能遍觀而盡識也,故學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離散,分處諸侯之國,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遠而末益分。惟孟軻師子思,而子思之學出于曾子。自孔子沒,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故求觀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又曰:“揚子云曰:‘古者楊墨塞路,孟子辭(告訴、解說)而辟(排除、駁斥)之,廓(闡述、發(fā)揮)如也。’夫楊墨行,正道廢。孟子雖賢圣,不得位?昭詿o施,雖切何補。然賴其言,而今之學者尚知宗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所謂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故愈嘗推尊孟氏,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
  或問于程子曰:“孟子還可謂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學已到至(或圣)處!
  程子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個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yǎng)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孟子性善、養(yǎng)氣之論,皆前圣所未發(fā)!
  又曰:“學者全要識時。若不識時,不足以言學。顏子陋巷自樂,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時,世既無人,安可不以道自任!
  又曰:“孟子有些英氣。才有英氣,便有圭角,英氣甚害事。如顏子便渾厚不同,顏子去圣人只豪發(fā)閑。孟子大賢,亞圣之次也!被蛟唬骸坝庖娪谏跆帲俊痹唬骸暗钥鬃又员戎,便可見。且如冰與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溫潤含蓄氣象,無許多光耀也。”
  楊氏曰:“孟子一書,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養(yǎng)性,收其放心。至論仁、義、禮、智,則以惻隱、善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之端。論邪說之害,則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論事君,則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國定’。千變萬化,只說從心上來。人能正心,則事無足為者矣。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歐陽永叔卻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謂誤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堯舜所以為萬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謂率性,循天理是也。外邊用計用數,假饒立得功業(yè),只是人欲之私。與圣賢作處,天地懸隔!保ㄟx自《四書集注》)
  [注]①左衽: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后也用左衽作為外族統(tǒng)治的代稱。②侏離:這里指少數民族的語言。
1.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適梁,梁惠王不所言——果:成功
B.天下方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務:致力,專力從事
C.然其言——賴:依靠,憑借
D.若孟子之時,世既無人,安可不以道自——任:擔當,擔任
2.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
A.道既通,游事(于)齊宣王,宣王不能用
B.(孟門弟子)其后離散,分處諸侯之國
C.孔子之道大而能博,(而)門弟子不能遍觀而盡識也
D.然向無孟氏,則(今人)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
3.下面句子編為四組,全部表現韓愈推崇孟子原因的一組是(     )
①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②孟子性善、養(yǎng)氣之論,皆前圣所未發(fā)
③自孔子沒,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
④古者楊墨塞路,孟子辭而辟之,廓如也
⑤孟子大賢,亞圣之次也
⑥然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攻伐盛行的時代,孟子宣揚古代賢君的德政顯得不合時宜,他的主張也就得不到各國君主的賞識,更無法得以實踐。
B.在韓愈看來,孟子對先賢學說及圣人之道的解說、闡述得極其精要,他自己的學說也達到了精粹至極、毫無瑕疵的境界。
C.孟子對孔子的學說不但有所繼承,而且在此基礎上發(fā)展了孔子的仁義學說,并提出了獨到的“性善”“養(yǎng)氣”理論。
D.《孟子》一書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教人存心養(yǎng)性,收其放心”,目的是“正心”“誠意”,最終達到“性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