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從詞類活用的角度選出歸類正確的一項
①六王畢,四海
②辭樓下殿,來于秦
③驪山構而西
④復道行空,不霽何
⑤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⑥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⑦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吏民,封府庫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C.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D.①③⑦/②④⑧/⑤/⑥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從詞類活用的角度選出歸類正確的一項
[     ]
①六王畢,四海
②辭樓下殿,來于秦
③驪山構而西
④復道行空,不霽何
⑤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⑥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⑦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吏民,封府庫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C.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D.①③⑦/②④⑧/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陸河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代文閱讀

中國人的思考方式
人是能思考的動物,因此現代人類的動物分類學名稱是“智人”。然而思考的能力須經過訓練始得發(fā)展。不同文化訓練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長,于是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思考方式。中國人的思考方式也許有下列幾項特色,而這些特色也影響著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的視野與角度。
相對于希臘文化與印度文化的縝密邏輯,中國人比較取徑于直觀與體會。中國人日常語言中成語特多;中國文學中,用典是其特色。兩者都采用一連串的模擬,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疊這些印象,抽繹建立起一個新的印象。這一過程只能意會,不易言宣。中國人擅長此道,找出一個“悟”字,代表直觀體會。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在中國經過華化終于成為發(fā)揚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論嚴謹的唯識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禪宗與誠心念佛的凈土。在中國人的日常經驗中,“悟”是時時出現的思考方式。
中國人觀察事物,往往重視統(tǒng)攝全面,而不喜歡對局部的分析。以中醫(yī)理論為例,經脈遍布全身,氣血周游順暢,則身體康健。若有病痛,中醫(yī)不愿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是從全身的整治調理下手。中國的繪畫,以氣韻生動為上,也是看一幅畫的全面性;為此,中國畫家一落筆就定了全局,不能中途修改。這種例證不勝枚舉,說明中國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國人習慣于從有機的變化中看世界。中國人的詩詞中最多的是對時節(jié)的感慨,中國人的宇宙感處處都是活潑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價值。鳥飛魚躍,是一個境界;綠蔭窗前,是一個境界。有機的宇宙觀與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關聯、難以區(qū)分的。因此,研究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曾經指出,中國人的有機宇宙觀是中國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頓力學的機械宇宙觀。
中國人還有對于“動態(tài)”的注意!兑捉洝芬粫怯懻撟円椎倪^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拔幕币辉~其語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變化,而不是形態(tài)。太極圖代表著進行中的變化,變化即是常態(tài)。這一命題,又與上述有機的宇宙觀互為表里,陳述了中國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這些思考方式其實也是彼此相關、互相加強的。全面、有機與動態(tài)幾項,只是從不同的角度陳述相同的現象,而直觀的悟性則以非分析的思考統(tǒng)攝上述三個思考的角度。這些思考方式落實在中國人的人生態(tài)度中,即是認識世事多變化,也準備面對變化!叭旰訓|,三十年河西”、“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日中則仄,月盈則虧”、“盛極必衰,否極泰來” ……有了這些對變化形勢的理解,中國人不是坐待命運降臨的宿命論者,而是隨時準備面對變化的命運調整自己的反應。這是一種樂觀的命運論,正如海邊沖浪的弄潮兒,隨時抓住變化的浪頭,調整自己的動作。在滿潮時,為即將開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時,準備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機。這種智慧不能全由直覺獲得,必須有一定深度的哲學探討,始終濃縮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選自《觀世變》,有改動)
【小題1】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文化環(huán)境和背景會對一個民族的思考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B.印度佛教經過華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禪宗與誠心念佛的凈土,代表了中國人注重直觀思維的特點。
C.太極圖與有機的宇宙觀互為表里,顯示出中國人的思考方式的特點。
D.中國人的直觀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統(tǒng)轄中國人的全面、有機、動態(tài)的思考方式和習慣。
E.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覺獲得,沒有深度的哲學探討。
【小題2】下列各項說法中,不能代表中國人的思考方式特點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B.中國古代詩人特別重視詩歌的意境和神韻。
C.天不變,道亦不變。
D.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小題3】請結合本文相關闡述,解釋“有機的宇宙觀”的含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請歸納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國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幾種特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18分)

亂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亦代代不絕。更何況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亂世呢?問題在于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愿將平生所學相授。①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覺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勉強沒有摔倒。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進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了那首濃縮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是的,她的國愁、家愁、情愁,還有學業(yè)之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從她的身世和詩詞文章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尋覓三樣東西。一是國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在這點上她與同時代的岳飛陸游及稍后的辛棄疾是相通的。但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二是尋覓幸福的愛情。她曾有過美滿的家庭,有過幸福的愛情,但轉瞬就破碎了。她也做過再尋真愛的夢,但又碎得更慘,甚至身負枷鎖,鋃鐺入獄;還被以“不終晚節(jié)”載入史冊,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說什么呢?也只能獨自一人愁。三是尋覓自身的價值。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②連那十歲的小都說“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個人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

李清照的悲劇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會的一個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女人,她處在社會的底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又處在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許多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著許多別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就難免有孤獨的悲衷。本來,三千年封建社會,來來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隨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倉惶南渡后不是又夾風夾雨,稱臣稱兒地茍延了152年嗎?盡管與李清照同時代的陸游憤怒地喊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但朝中的大人們不是照樣做官,照樣花天酒地嗎?你看,雖生亂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樣手搖折扇,歌風詠月,琴棋書畫了一生嗎?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個姓孫的女子一般,不學什么詞藻,不追求什么愛情,不是照樣生活嗎?但李清照卻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yè)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yè)之難于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從骨子里講,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氣節(jié)和政治上的堅定外,還追求人格的超塵拔俗。她總是清醒地堅持著一種做人標準,頑強地守護著自己的節(jié)操。在未遭大難,生活還比較穩(wěn)定時,已見出她高標準的人格追求。當年趙明誠在萊州做官,她去探親,見室中詩書不多,竟大不悅,作詩曰:“寒窗敗幾無書吏,公路生平竟如此!币院笫朗录姅_,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紀的高閣之上,穿越時空,俯視眾生,所以有一種特殊的寂寞:“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憶秦娥》)有一本書叫《百年孤獨》,李清照是千年孤獨,環(huán)顧女界無同類,再看左右無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如果李清照像那個孫姓女孩一樣,是一個已經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爭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永遠高懸于歷史的星空。李詞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詩人的人品,于哀怨纏綿中蘊涵執(zhí)著堅韌的陽剛之氣,雖為說愁,實為寫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們百年千年地讀下去。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經如淡煙薄霧,可是當我們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尋尋覓覓的美神。 (節(jié)選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

16.文章說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時空的孤獨,她遇到的另兩大磨難是什么呢?根據文意簡要回答。(4分)

 

17.文章四次提到那個“孫姓女子”,其畫線的三處作用分別是什么?(4分)

 

18.作者為什么說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試根據文意簡要回答。(4分)

 

19.為什么說李清照是“亂世中的美神”?試根據文意回答。(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亂世中的美神(一)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亦代代不絕。更何況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亂世呢?問題在于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愿將平生所學相授。①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崩钋逭詹挥傻玫钩橐豢跊鰵猓X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勉強沒有摔倒。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進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了那首濃縮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是的,她的國愁、家愁、情愁,還有學業(yè)之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從她的身世和詩詞文章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尋覓三樣東西。一是國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在這點上她與同時代的岳飛陸游及稍后的辛棄疾是相通的。但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二是尋覓幸福的愛情。她曾有過美滿的家庭,有過幸福的愛情,但轉瞬就破碎了。她也做過再尋真愛的夢,但又碎得更慘,甚至身負枷鎖,鋃鐺入獄;還被以“不終晚節(jié)”載入史冊,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說什么呢?也只能獨自一人愁。三是尋覓自身的價值。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②連那十歲的小都說“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個人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

     李清照的悲劇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會的一個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女人,她處在社會的底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又處在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許多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著許多別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就難免有孤獨的悲衷。本來,三千年封建社會,來來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隨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倉惶南渡后不是又夾風夾雨,稱臣稱兒地茍延了152年嗎?盡管與李清照同時代的陸游憤怒地喊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但朝中的大人們不是照樣做官,照樣花天酒地嗎?你看,雖生亂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樣手搖折扇,歌風詠月,琴棋書畫了一生嗎?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個姓孫的女子一般,不學什么詞藻,不追求什么愛情,不是照樣生活嗎?但李清照卻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yè)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yè)之難于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從骨子里講,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氣節(jié)和政治上的堅定外,還追求人格的超塵拔俗。她總是清醒地堅持著一種做人標準,頑強地守護著自己的節(jié)操。在未遭大難,生活還比較穩(wěn)定時,已見出她高標準的人格追求。當年趙明誠在萊州做官,她去探親,見室中詩書不多,竟大不悅,作詩曰:“寒窗敗幾無書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紛擾,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紀的高閣之上,穿越時空,俯視眾生,所以有一種特殊的寂寞:“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憶秦娥》)有一本書叫《百年孤獨》,李清照是千年孤獨,環(huán)顧女界無同類,再看左右無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如果李清照像那個孫姓女孩一樣,是一個已經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爭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永遠高懸于歷史的星空。李詞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詩人的人品,于哀怨纏綿中蘊涵執(zhí)著堅韌的陽剛之氣,雖為說愁,實為寫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們百年千年地讀下去。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經如淡煙薄霧,可是當我們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尋尋覓覓的美神。 (節(jié)選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有刪節(jié))

文章說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時空的孤獨,她遇到的另兩大磨難是什么呢?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文章四次提到那個“孫姓女子”,其畫線的三處作用分別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作者為什么說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試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為什么說李清照是“亂世中的美神”?試根據文意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詩歌的神韻
①神韻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為清初王士禎所倡導,在清代前期統(tǒng)治詩壇達百年之久。
②王士禎之前,雖有許多人談到過神韻,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神韻的概念并沒有固定的、明確的說法,只是大體上用來指和形似相對立的神似、氣韻、風神等一類的內容。到王士禎時,他才把神韻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來。王士禎所提出的神韻說的根本特點是,在詩歌的藝術表現上追求一種空寂超逸、鏡花水月、不著形跡的境界。
③神韻為詩中最高境界,王士禎提倡神韻,自無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韻。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笨梢娚耥嵅⒎窃娭萜匪氂,而為各品之好詩所共有。王士禎將神韻視為逸品所獨具,恰是其偏失之處。
④王士禎對嚴羽的“以禪喻詩”或“借禪喻詩”深表贊許,同時更進一步提倡詩要入禪,達到禪家所說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說:“嚴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边說:“詩禪一致,等無差別!彼J為根植于現實的詩的“化境”和以空空為旨歸的禪的“悟境”,是毫無區(qū)別的,而最好的詩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逸品”。從詩歌反映現實不應太執(zhí)著于實寫這一點講,他的詩論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從根本上來說,他是以遠離現實為旨歸的。
⑤關于詩歌風格,王士禎推許“沖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渾”“勁健”“豪放”“悲慨”等。他反對詩歌“以沈著痛快為極致”,一再強調嚴羽的“言有盡而意無窮”和司空圖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并認為“唐詩主情,故多蘊藉;宋詩主氣,故多徑露”。最明顯的是他對幾首詠息夫人的詩的評論,有評論認為杜牧的“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是“正言以大義責之”,他頗不贊成;他認為只有王維的“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才“更不著判斷一語,此盛唐所以為高”。正因為如此,所以王士禎撰《唐賢三昧集》時,竟不選李白、杜甫的詩。
⑥在王士禎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主義運動,言必漢、魏、盛唐,造成了詩走向膚廓、貌襲的流弊,而公安派矯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淺率。王士禎企圖矯正兩派之失,提倡神韻說,倡導詩應清遠、沖淡、超逸,在表現上應含蓄、蘊藉,片面強調詩的空寂超逸、鏡花水月的境界,這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同時他反對現實性強的詩歌及“沈著痛快”、酣暢淋漓的風格,抹殺了詩歌積極的社會作用,這又導致詩歌走上了脫離生活、脫離現實的道路。
【小題1】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  )

A.神韻說是王士禎第一個提出來的,之后便統(tǒng)治詩壇達百年之久。
B.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把詩歌分為九類,其實每一類詩歌中的精品都講求神韻,并非詩之逸品所獨有。
C.嚴羽提出“以禪喻詩”的詩歌理念,王士禎很贊同。
D.從“含蓄、蘊藉”的角度來講,同是詠息夫人的詩歌,王維的詩比杜牧的詩確實更勝一籌。
E.明代前后七子和公安派都曾對詩歌進行過改革,只有王士禎的神韻說矯正了兩派之失,讓中國詩歌重新回到良性發(fā)展之路。
【小題2】下列詩句中,符合王士禎“神韻說”的創(chuàng)作主張的一項是(3分)(  )
A.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B.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雁門太守行》)
C.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終南別業(yè)》)
D.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小題3】王士禎所說的“神韻”與前人談到過的“神韻”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作者對王士禎“神韻說”作何評價?請分條簡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詩歌的神韻
①神韻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為清初王士禎所倡導,在清代前期統(tǒng)治詩壇達百年之久。
②王士禎之前,雖有許多人談到過神韻,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神韻的概念并沒有固定的、明確的說法,只是大體上用來指和形似相對立的神似、氣韻、風神等一類的內容。到王士禎時,他才把神韻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來。王士禎所提出的神韻說的根本特點是,在詩歌的藝術表現上追求一種空寂超逸、鏡花水月、不著形跡的境界。
③神韻為詩中最高境界,王士禎提倡神韻,自無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韻。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笨梢娚耥嵅⒎窃娭萜匪氂,而為各品之好詩所共有。王士禎將神韻視為逸品所獨具,恰是其偏失之處。
④王士禎對嚴羽的“以禪喻詩”或“借禪喻詩”深表贊許,同時更進一步提倡詩要入禪,達到禪家所說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說:“嚴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边說:“詩禪一致,等無差別!彼J為根植于現實的詩的“化境”和以空空為旨歸的禪的“悟境”,是毫無區(qū)別的,而最好的詩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逸品”。從詩歌反映現實不應太執(zhí)著于實寫這一點講,他的詩論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從根本上來說,他是以遠離現實為旨歸的。
⑤關于詩歌風格,王士禎推許“沖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渾”“勁健”“豪放”“悲慨”等。他反對詩歌“以沈著痛快為極致”,一再強調嚴羽的“言有盡而意無窮”和司空圖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并認為“唐詩主情,故多蘊藉;宋詩主氣,故多徑露”。最明顯的是他對幾首詠息夫人的詩的評論,有評論認為杜牧的“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是“正言以大義責之”,他頗不贊成;他認為只有王維的“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才“更不著判斷一語,此盛唐所以為高”。正因為如此,所以王士禎撰《唐賢三昧集》時,竟不選李白、杜甫的詩。
⑥在王士禎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主義運動,言必漢、魏、盛唐,造成了詩走向膚廓、貌襲的流弊,而公安派矯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淺率。王士禎企圖矯正兩派之失,提倡神韻說,倡導詩應清遠、沖淡、超逸,在表現上應含蓄、蘊藉,片面強調詩的空寂超逸、鏡花水月的境界,這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同時他反對現實性強的詩歌及“沈著痛快”、酣暢淋漓的風格,抹殺了詩歌積極的社會作用,這又導致詩歌走上了脫離生活、脫離現實的道路。
小題1: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  )
A.神韻說是王士禎第一個提出來的,之后便統(tǒng)治詩壇達百年之久。
B.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把詩歌分為九類,其實每一類詩歌中的精品都講求神韻,并非詩之逸品所獨有。
C.嚴羽提出“以禪喻詩”的詩歌理念,王士禎很贊同。
D.從“含蓄、蘊藉”的角度來講,同是詠息夫人的詩歌,王維的詩比杜牧的詩確實更勝一籌。
E.明代前后七子和公安派都曾對詩歌進行過改革,只有王士禎的神韻說矯正了兩派之失,讓中國詩歌重新回到良性發(fā)展之路。
小題2:下列詩句中,符合王士禎“神韻說”的創(chuàng)作主張的一項是(3分)(  )
A.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B.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雁門太守行》)
C.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終南別業(yè)》)
D.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小題3:王士禎所說的“神韻”與前人談到過的“神韻”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作者對王士禎“神韻說”作何評價?請分條簡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

葛藤飄飄

余秋雨

一棵大樹如果沒有藤葛纏繞,就會失去一種風韻,連畫家也不會多看它一眼。

  從這個意義上說,藤葛需要大樹,大樹也需要藤葛。

  前不久與一群香港朋友一起,讀到一家雜志對一位著名作家的批判文章,口氣非常嚴厲,但香港朋友們說,是不是他自己化名寫的?他們不是懷疑他在炒作,而是覺得一旦有陰影出現,這位作家就立即顯得立體,顯得真實,甚至產生了藤葛纏繞般的風韻,而藤葛纏繞的總是大樹。他們認為每一個聰明的現代人都應明白這個道理,因此那個作家有某種故意的嫌疑。我說服他們,這是不可能的,然后立即給這位作家寫信,祝賀他,說你真是榮幸,接著,又將我遇到的一些難辦小事,向他請教。不久我收到了他以大樹的風姿寫來的回信,真可謂高屋建瓴、氣度華貴。

  這個感覺,我在讀《學者追憶叢書》時又重新產生。

  這套書收集了人們回憶世紀初一群中國學者的各種文章,歸還給這些學者以真實的生態(tài),讀起來很有味道。夏曉虹主編,陳平原寫總序,我感謝他們?yōu)橹袊幕缱隽艘患檬,讓更多的讀者從各個角度進一步了解了這些很重要的前輩學者。

  很顯然,這些回憶文章的作者,有很大一部分并沒有真正懂得學者和他們的學問,哪怕有些作者還是學者的朋友。有一些,簡直是以俗人的立場來看一個精雅天地,讀后讓人啞然失笑。對學者不恭的言詞也時時見到,有的甚至有明顯的記憶失誤。這一些,叢書的編者都沒有刪掉,一是因為這些文章中常常保留著學者們的一些生活、工作細節(jié),二是因為這些文章本身就反映了學者們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

  那么,這些無法與學者們對位的文章,是否會損害學者們的形象呢?不會。時間過去那么久,歷史已經篩選過了一切,文化的品格等級早已顯現,對那些文章的定位,時間早已完成。有的文章,連遣字造句都停留在一個陳舊、低俗的方位上,幾句話就表明了自己的品級。

  這就像前不久出了好幾本魯迅在世時報刊間批判魯迅的文章匯編,讀者讀了,并沒有因此損害魯迅在心中的形象。相反,人們反而為魯迅的喜怒哀樂找到了邏輯,魯迅變得更可理解了。陳村先生有一次對我說,那些文章的作者今天看來確實是沒有資格批魯迅的,就像我們沒有資格批判哪位橋梁專家和外科醫(yī)生。但這樣的書還應該出,魯迅有了真實的環(huán)境,這像魚有了水,活了。

  我們現在不少傳記,把傳主周圍的瑣屑污濁全都洗滌了,只留下學術活動和重大斗爭。其實,即便是偉大的傳主,最纏繞他生活和心理的往往也是瑣屑的事情。為此,我覺得讀這樣的回憶匯編,比讀那些過于光鮮的傳記更有意思。

  剛讀完,便被聘為香港文學獎評委到香港,遇到也是評委的董橋兄。與董橋兄談話,每次都離不開書,他問我大陸最近有什么好書,我就推薦了這一套。告別董橋兄后回到旅館,即接到陳平原先生的電話,原來他也在香港,于是就有了三人聚會。我們戲言,現在文化界爭執(zhí)、批評甚多,哪一位若有野心,真不如把批判自己的文章結集成書,銷售行世,轉眼就藤葛飄飄了,但現在誰也不敢這么自大。

  反過來,想到這套叢書中的有些被回憶的學者,不知怎么,一生沒有遭到太多的非議,回憶文章多為恭敬美言,現在讀來就缺少質感,叢書編者到處尋找也找不到“另類”話語文本,頗為遺憾。他們活著的時候被時人供奉,幾乎不可能挨罵受氣,這是他們的福氣,但禍福相依,站遠了看過去,他們那里不僅沒有藤葛,連村干中的水分都蒸發(fā)了,光禿禿,干巴巴,多么乏味。

  真為這些學者可惜。我永遠尊敬他們,沒有任何撕破心中偶像的反叛欲望,只是覺得天地對他們不公,給了他們一個經過太多衛(wèi)護、太多過濾的環(huán)境,他們過早地被“脫氧”了。

  幸好,時至今天,不會再有什么衛(wèi)護和過濾,這種悲劇結束了。

  我們爬山會踩到很多碎石,我們游泳會碰到很多水藻,我們夜行會遇到種種驚嚇,我們獨坐會聽到種種異音。這才是人世的美麗、生活的魅力。真好。

――讀《學者追憶叢書》

17.作者認為,《學者追憶叢書》一書的價值何在?(不超過25個字,4分)

答:

 

18.“香港之會” 一段,寫得隨意灑脫,作者用意,是在哪兩件事情上呢?(不超過30個字,4分)

答:

19.“這是他們的福氣,但禍福相依…”一句中,“禍!本唧w指什么?(4分)

答:

 

20.請分析“葛藤飄飄”這個標題的妙處(5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程標準語文考試大綱調研題(B) 題型:048

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論述文,完成下題。

  在傳統(tǒng)哲學思想中,儒家與道家所提倡的天道與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種單向度的合一。

  儒家關注的焦點是社會人倫道德問題,重視研究人與社會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從整體上說忽視人與自然的關系。道家關注的焦點是自然的法則,重視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道家主要把人作為一種自然的存在,并從否定現實社會文化道德的角度來否定人作為社會存在的屬性。

  實際上,人的存在具有多質性。最基本地來說,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會的存在,同時又是一種自由的存在。在對待社會的關系上,人既有認同的需要,也有獨立個性張揚以及獨立價值判斷的需要;在對自然的關系上,人既有與自然相融而和睦相處的需要,又有改造自然的需要。這些方面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所以,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雙向度的或多向度的而不應是單向度的。人作為自由的存在,其自主性的選擇和活動是最本質的東西。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通過自身的選擇和活動去創(chuàng)造合乎目的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任何既定的文化和文明的成果,都只是人的創(chuàng)造物,是人本質的表現。乃至于自然萬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類選擇與活動的印跡。所以,儒家用道德性來否定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用自然本性來否定人的社會屬性,都是對于人的豐富本質和自由本性的片面化乃至否定。

  因而,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揚棄儒家的模式,又要揚棄道家的模式。在重視人與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統(tǒng)一的同時,以尊重和發(fā)揮人的自由本性為出發(fā)點,重新定位現代教育的價值。一是要確立人的主體地位。把人作為適應性、選擇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統(tǒng)一體,立足于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雙向度的關系。二是建構認同和幫助個體自主選擇的教育環(huán)境。承認受教育者選擇的能力和權利,重視個體自覺的道德實踐與價值判斷,把外在個體的社會倫理規(guī)范定位在指導性功能上,通過受教育者自主的選擇和教育者的指導性影響來實現社會規(guī)范向個人規(guī)范的轉化。

(選自《傳統(tǒng)教育哲學問題新釋》,有刪節(jié))

(1)

下列對“多質性”一詞含義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人的存在是具有多種存在的本質和屬性。

B.

社會對人有多種認同和選擇需要。

C.

自然與人的關系既有對立又有統(tǒng)一。

D.

自主選擇是人存在的最本質的特征。

(2)

從原文看,對人的“自由本性”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

A.

人具有自主性的選擇和活動,并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

B.

任何已有的文化和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物。

C.

自然萬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類選擇與活動的印跡。

D.

人作為一種自然的存在,需要與自然自由和睦相處。

(3)

根據文意,對儒道“天人合一”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儒家主張“天人合一”,關注的是人對社會關系的單向度的認同,把人道德化。

B.

道家主張“天人合一”,強調的是人對自然關系的單向度的復歸,把人自然化。

C.

“天人合一”本質上都是把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片面化,忽視了人的主體性和自主選擇。

D.

儒道兩家都倡導人對倫理與自然的單向度認同和復歸,不過儒家更注重人的自由存在。

(4)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本文指出儒道哲學的弊端,論述人的豐富本質和自由本性,從而提出現代教育價值的主張。

B.

文中以人的存在多質性和現代教育為例,辯證分析了我國傳統(tǒng)教育無視人的主體地位的弊病。

C.

現代教育要揚棄儒道模式,以尊重和發(fā)揮人的自由本性為出發(fā)點,重視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tǒng)一。

D.

現代教育的價值既要確定人的主體地位,又要構建認同和幫助個性自主選擇的教育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阿房宮賦》選段,完成后面題目。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小題1:下列句中“之”與“多于南畝之農夫”中“之”意義和用法相同一項是(  )(3分)
A.齊、楚精英B.秦人視,亦不甚惜
C.句讀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
小題2: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面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①六王畢,四海—   、谵o樓下殿,來于秦   、垠P山構而西折
④復道行空,不霽何 、莺笕税е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割        、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D.①③⑥/②④⑦/⑤
小題3:下列與“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戍卒叫,函谷舉B.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
小題4:對本段文字內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整段文字寫宮女、珍寶眾多,表現了宮中統(tǒng)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
B.段首六句都是對偶的四字句,寫眾多宮人的來源——從六國掠來。其中“王子”“皇孫”指的是六國諸侯的兒子、孫子。
C.“明星熒熒”至“煙斜霧橫,焚椒蘭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張等修辭方法,從各方面描寫宮女生活的奢侈豪華,從而反映秦王朝統(tǒng)治者的奢靡荒淫。
D.寫宮中珍寶之多,—方面表現出秦王朝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們劫掠搶奪的行徑。
小題5:翻譯(6分)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小題6: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2分)
秦 人 不 暇 自 哀 而 后 人 哀 之 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鑒 之 亦 使 后 人 而 復 哀 后 人 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阿房宮賦》選段,完成后面題目。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ks5u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小題1】下列句中“之”與“多于南畝之農夫”中“之”意義和用法相同一項是(  )(3分)

A.齊、楚精英B.秦人視,亦不甚惜
C.句讀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
【小題2】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面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①六王畢,四海—    ②辭樓下殿,來于秦   、垠P山構而西折
④復道行空,不霽何 、莺笕税е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割         ⑦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D.①③⑥/②④⑦/⑤
【小題3】下列與“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戍卒叫,函谷舉B.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
【小題4】對本段文字內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整段文字寫宮女、珍寶眾多,表現了宮中統(tǒng)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
B.段首六句都是對偶的四字句,寫眾多宮人的來源——從六國掠來。其中“王子”“皇孫”指的是六國諸侯的兒子、孫子。
C.“明星熒熒”至“煙斜霧橫,焚椒蘭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張等修辭方法,從各方面描寫宮女生活的奢侈豪華,從而反映秦王朝統(tǒng)治者的奢靡荒淫。
D.寫宮中珍寶之多,—方面表現出秦王朝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們劫掠搶奪的行徑。
【小題5】翻譯(6分)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小題6】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2分)
秦 人 不 暇 自 哀 而 后 人 哀 之 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鑒 之 亦 使 后 人 而 復 哀 后 人 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