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①又秋深潦縮(積水) 、诔家陨遇而不以目視(會合,接觸) B.①時不利兮騅不逝(奔馳) ②杰然特起(形容高大的樣子) C.①洎牧以讒誅(及,等到) ②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來) D.①項王自度不得脫(估計,揣摩) ②因其固然(本來的結構)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朱修之,字恭祖,義興平氏人也。曾祖燾,晉平西將軍。祖序,豫州刺史。父諶,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遷司徒從事中郎,文帝謂曰:“卿曾祖昔為王導丞相中郎,卿今又為王弘中郎,可謂不忝爾祖矣!焙箅S到彥之北伐。彥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臺,為虜所圍,數(shù)月糧盡,將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虜。
拓跋燾嘉其守節(jié),以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潛謀南歸,妻疑之,每流涕問其意,修之深嘉其義,竟不告也。后鮮卑馮弘稱燕王,拓跋燾伐之,修之與邢懷明并從。又有徐卓者,復欲率南人竊發(fā),事泄被誅。修之、懷明懼奔馮弘,弘不禮。留一年,會宋使傳詔至,修之名位素顯,傳詔見即拜之。彼國敬傳詔,謂為“天子邊人”,見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禮。時魏屢伐弘,或說弘遣修之歸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為黃門侍郎,累遷江夏內史。雍州刺史劉道產卒,群蠻大動,修之為征西司馬討蠻,失利。孝武初,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寬簡,士眾悅附。及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反,檄修之舉兵;修之偽與之同,而遣使陳誠于帝。帝嘉之,以為荊州刺史。義宣聞修之不與己同,乃以魯秀為雍州刺史,擊襄陽。修之命斷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義宣敗于梁山,單舟南走,修之率眾南定遺寇。時竺超民執(zhí)義宣,修之至,乃殺之,以功封南昌縣侯。
修之治身清約,凡所贈貺,一無所受。有餉,或受之,而旋與佐吏分之,終不入己,唯以撫納群蠻為務。征為左民尚書,轉領軍將軍。去鎮(zhèn),秋毫不犯,計在州然油及牛馬谷草,以私錢十六萬償之。然性儉克少恩情,姊在鄉(xiāng)里,饑寒不立,修之未嘗供贍。嘗往視姊,姊欲激之,為設菜羹粗飯,修之曰:“此乃貧家好食。”致飽而去。
(節(jié)選自《宋書·朱修之傳》,有刪改)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可謂不忝爾祖矣 忝:辱沒
B.修之、懷明懼奔馮弘,弘不禮 禮:以禮相待
C.時竺超民執(zhí)義宣 執(zhí):掌管
D.而旋與佐吏分之 旋:隨即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朱修之能守節(jié)的一組是 ( )
①修之潛謀南歸 ②留修之戍滑臺,為虜所圍
③而遣使陳誠于帝 ④復欲率南人竊發(fā)
⑤凡所贈貺,一無所受 ⑥修之率眾南定遺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平定義宣的叛亂中,朱修之先是假裝同意和義宣一起叛亂,然后又斷了魯秀的進攻道路,使他無功而返,最終朱修之又殺了義宣。
B.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一樣,都擔任不小的官職。后來跟隨到彥之北伐,在留守滑臺的時候,被敵人圍困,雖堅持數(shù)月,但最終被俘。
C.雖然拓跋燾很賞識他,但朱修之畢竟是南人而時時想著回去。后來在隨拓跋燾討伐馮弘時,終于找機會逃走,最終在傳詔的幫助下回到了宋國。
D.朱修之雖然非常節(jié)約,但對生活貧困的姐姐顯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時,姐姐準備了很差的飯菜來激他,但他并沒有為之所動。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拓跋燾嘉其守節(jié),以為侍中,妻以宗室女。
(2)及義宣敗于梁山,單舟南走,修之率眾南定遺寇。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標卷)語文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
《詩經》原來是詩,不是“經”,這在咱們今天是很準確的。但在封建社會里,詩三百篇卻被尊為“經“,統(tǒng)治階段拿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這些樂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jié)目。另一方面則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會生活,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語言差不多,當然它更加曲折動人。例如周代有一種“獻詩陳志”的做法,當一些人看到國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壞事,就做一首詩獻給他們,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還有人由于個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過詩來發(fā)泄和申訴。應該說明,“獻詩陳志”是要通過樂工的演唱來獻給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獻詩”總和“簪獻曲”或者“瞍賦”、“矇誦”并提。
在人民群眾的生活里,詩歌也常用于表情達意,例如《詩經·邶風·新臺》和《詩經·秦風·黃鳥》等,都是針對具體的現(xiàn)實問題而發(fā)的。古代史傳中還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內的“徒歌”,例如《左傳·宣公二年》記載宋國將軍華元被鄭國人提了去,后來逃回來,人民譏笑這位敗軍之將,做了一個歌兒對他唱。這樣的歌,從性質上說和“獻詩陳志”沒有什么分別。不過士大夫獻詩,是特地做了樂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則先是在社會上流傳,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樂曲,達到統(tǒng)治階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會等場合,賓主各方往往通過“賦詩”來表達愿望和態(tài)度。“賦詩”時點出現(xiàn)成的詩篇,叫樂工們演唱,通過詩歌的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這就叫“賦詩言志”。這種“賦詩”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內容和意義,僅僅是把賦詩者的觀點和愿望寄托在詩中某幾句之上,來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種典型的斷章取義!蹲髠鳌は骞辍酚洉x侯為了衛(wèi)國一個叛臣的緣故,把衛(wèi)侯羈押起來,齊侯和鄭伯到晉國去說情,鄭國的子晨就賦《詩經·鄭風·將仲子》一詩!秾⒅僮印繁緛硎且皇讗矍樵姼,這當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話,是說女的愛著男的,又怕旁人說閑話;子晨卻借用來說,晉侯縱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別人看來總是為了一個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時代,由于新聲代替古樂,造成了詩與樂的分家,詩也就由樂歌逐漸變?yōu)榧兇獾恼Z言藝術了,“賦詩”、“獻曲”也不大見到了。詩三百篇在社會上的實際用途縮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漸把詩的意義和封建教化的原則聯(lián)系起來。比如公孫丑問《伐檀》詩中,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國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榮;子弟信從他,就學會孝悌忠信。君子不勞而食,還有誰比他功勞更大呢?”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就是這樣“以意逆志”,最后把詩尊為“經”。直到五四運動以后,這部偉大的詩集才沖開了各種烏煙瘴氣,在思想和藝術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摘編自中華書局“知識叢書”金開誠《詩經》)
【小題1】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中的作品原來是普通的詩歌,并沒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卻把它尊為經典,用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
B.在春秋中葉以前,詩三百篇曾經作為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成為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的一部分儀式或娛樂賓主的節(jié)目。 |
C.所謂“獻詩陳志”,一種情況是指卿士通過貢獻詩歌,向國君或同僚陳述自己的心意,以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 |
D.在古籍記載中,卿士“獻詩”經常和“瞽獻曲”、“矇誦”等一起出現(xiàn),是因為卿士做詩以后,總是通過樂工的演唱來呈獻。 |
A.宋國人民譏笑敗軍之將華元的詩歌,也是用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所以從性質上說,跟卿士的“獻詩陳志”沒有什么不同。 |
B.古人在“賦詩言志”時所言的志,往往不為原詩所具有,而是賦詩者采用斷章取義的辦法,寄托在詩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
C.子展借用《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話,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詞令人擔心,請晉侯不要聽信。 |
D.到孔子時代,新音樂逐漸興起,古樂逐漸失傳,由此造成詩與樂分家,《詩經》也就變成純粹的語言文學作品,而與音樂無關了。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會生活中,《詩經》被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語言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
B.上古時候,人民群眾的作品如果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進入詩三百篇中,不然則仍然是沒有曲調的“徒歌”。 |
C.古人在“賦詩言志”時采用的都是現(xiàn)成的詩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夠通過詩歌 的來回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 |
D.孟子解釋《伐檀》說,君子使國君得到安富尊榮,使子弟學會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9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蘇軾《赤壁賦》)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 |
B.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盤繞 |
C.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渚:江邊 |
D.侶魚蝦而友麋鹿友:友好 |
A.作者“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懷抱之中,盡情領略其間的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這是正面描寫泛舟游賞景物。 |
B.一曲洞簫,凄切婉轉,其悲切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韻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
C.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現(xiàn)了一種浪漫主義思想,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積極進取的一面。 |
D.第4段是蘇軾針對客的人生無常的感慨而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實則也是寬慰自己。這里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
A.信舉正統(tǒng)七年進士舉:考中。 |
B.又置新斛視舊加大視:比照。 |
C.屬信鉤考屬:隸屬。 |
D.論者韙之韙:認為……正確。 |
A.①③④ | B.③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A.①洪武中戍河間,因家焉 ②因擊沛公于坐 |
B.①乃隸太仆如故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
C.①信與瑾居中節(jié)制② 失去所與,不知 |
D.①信欲有為,而阻于圭連② 勞苦而功高如此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蘇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 |
B.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盤繞 |
C.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渚:江邊 |
D.侶魚蝦而友麋鹿友:友好 |
A.作者“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懷抱之中,盡情領略其間的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這是正面描寫泛舟游賞景物。 |
B.一曲洞簫,凄切婉轉,其悲切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韻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
C.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現(xiàn)了一種浪漫主義思想,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積極進取的一面。 |
D.第4段是蘇軾針對客的人生無常的感慨而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實則也是寬慰自己。這里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
A.信舉正統(tǒng)七年進士舉:考中。 |
B.又置新斛視舊加大視:比照。 |
C.屬信鉤考屬:隸屬。 |
D.論者韙之韙:認為……正確。 |
A.①③④ | B.③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A.①洪武中戍河間,因家焉 ②因擊沛公于坐 |
B.①乃隸太仆如故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
C.①信與瑾居中節(jié)制② 失去所與,不知 |
D.①信欲有為,而阻于圭連② 勞苦而功高如此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1―15題(25分)
亂世中的美神(有刪改)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她被當作了愁的化身,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李清照在寫這首詞前,曾經有過太多太多的快樂。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層樓。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yè)結合點――金石研究。蜜一樣的生活,滋養(yǎng)著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chuàng)造。請看兩首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減字木蘭花》)
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的瓊樓玉苑,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急病而亡。一個叫張汝舟的人走進她的生活。剛結婚之后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fā)張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隨之入獄。由于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一個女人心中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地熄滅了,這怎么能不令她沮喪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趙構又棄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游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嘆一聲,無心出游: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愿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她覺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使自己勉強沒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她甚至沒有機會和他們交往,只有獨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連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11.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作者認為甜蜜的愛情激發(fā)了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豐富了她的詞作內容,從她早期的
詩作宛然可見她迷人的風姿。
B.讀李清照的詞要善于解讀她的“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
不動,許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
C.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但她也寫過一些比較豪放、意境開闊的詞作,比如,《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以及《漁家傲?記夢》(天接云濤連曉霧)。
D.亂世中美神的美,不僅在容顏的美、自信的美,心靈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獨立
不遷的美。
E.國家不幸詩人幸,多災多難的亂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達到這樣的高度,
是因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愛巢傾覆的痛楚融入了詩作。
12.聯(lián)系原文,請用幾個詞(或短語)概括出“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內涵。(5分)
答:
13.李清照的人生經歷了太多的波折,請以“亡國破家”為界,分條列舉她后半生的種種磨難。(8分)
答:
14.這篇文章運用的反襯手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5. 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反襯手法的好處。(4分)
答: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5題
亂世中的美神(有刪改)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她被當作了愁的化身,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李清照在寫這首詞前,曾經有過太多太多的快樂。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層樓。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yè)結合點——金石研究。蜜一樣的生活,滋養(yǎng)著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chuàng)造。請看兩首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減字木蘭花》)
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的瓊樓玉苑,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急病而亡。一個叫張汝舟的人走進她的生活。剛結婚之后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fā)張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隨之入獄。由于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一個女人心中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地熄滅了,這怎么能不令她沮喪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趙構又棄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游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嘆一聲,無心出游: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愿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崩钋逭詹挥傻玫钩橐豢跊鰵猓X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使自己勉強沒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她甚至沒有機會和他們交往,只有獨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連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1.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作者認為甜蜜的愛情激發(fā)了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豐富了她的詞作內容,從她早期的 詩作宛然可見她迷人的風姿。
B.讀李清照的詞要善于解讀她的“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
C.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但她也寫過一些比較豪放、意境開闊的詞作,比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以及《漁家傲·記夢》(天接云濤連曉霧)。
D.亂世中美神的美,不僅在容顏的美、自信的美,心靈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獨立 不遷的美。
E.國家不幸詩人幸,多災多難的亂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達到這樣的高度, 是因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愛巢傾覆的痛楚融入了詩作。
2.聯(lián)系原文,請用幾個詞(或短語)概括出“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內涵。
3.李清照的人生經歷了太多的波折,請以“亡國破家”為界,分條列舉她后半生的種種磨難。
4.這篇文章運用的反襯手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5.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反襯手法的好處。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天利38套《2008全國各省市高考模擬試題匯編(大綱版)》、語文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北省黃岡中學2012屆高三5月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