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加粗詞語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舞幽壑之潛蛟,孤舟之嫠婦
B.侶魚蝦而麋鹿
C.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而
D.孔子郯子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1 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加粗詞語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
A.舞幽壑之潛蛟,孤舟之嫠婦
B.侶魚蝦而麋鹿
C.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而
D.孔子郯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河北省邯鄲市2010-201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13

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用法與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  ]
A.

不得夫游之樂也

B.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C.

唐浮圖慧褒始于其址

D.

吏民,封府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導練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完成下題。

涉江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寶璐。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朝發(fā)枉陼兮,夕宿辰陽。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猨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亂曰: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

(1)

下列句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帶長鋏之陸離兮     陸離:修長的樣子。

B.

吾方高馳而不顧     高馳:昂首快步前行。

C.

迷不知吾所如      所如:像什么樣子。

D.

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 侘傺:失意的樣子。

(2)

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都屬于詞類活用,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余馬兮山皋,余車兮方林

步、。壕鶠槭箘佑梅ǎ笆埂叫小薄笆埂V埂。

B.

鸞鳥鳳皇,日以

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方。

C.

燕雀烏鵲,堂壇兮

巢:名詞用作動詞,筑巢。

D.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腥臊:形容詞用作名詞,指腥臊的東西,喻奸佞小人。

(3)

詩中還有一個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句子,請把它找出來,并解釋這個活用的詞。

(4)

翻譯詩中畫線的句子,并說說這幾個句子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2)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3)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開頭作者以“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領起全篇!捌娣,像《離騷》中一樣,用以象征與世俗不同的高潔、忠直的志行,“年既老而不衰”,則表現(xiàn)了作者一生追求、百折不回的堅定意志。

B.

第二至三段,以行程為序展開敘寫,既寫出了自己受到的種種磨難,又抒發(fā)、表達了自己在被放逐因而無法施展抱負的情況下沉重的心情,以及不改初衷,依然關心、憂慮國家命運的高潔胸懷。

C.

流放地溆浦在當時是極其荒僻的,“幽獨處乎山中”,這對屈原是嚴峻的考驗;他認識到自己將“愁苦而終窮”“重昏而終身”,但他表示“吾不能變心以從俗”“余將董道而不豫”,這表現(xiàn)了詩人對高潔志行的執(zhí)著與決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

D.

末段,是全詩的總結(jié),完全運用比喻,揭露了賢士遠離、邪惡當?shù)馈㈥庩栆孜坏暮诎档某䥽;也呼應開頭,再次交代了自己遭放逐、不得不遠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課外練習(第二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讀《拉奧孔》(節(jié)選)

錢鐘書

  在考究中國古代美學的過程里,我們的注意力常給名牌的理論著作壟斷去了。不用說,《樂記》《詩品》《文心雕龍》、詩文話、畫說、曲論以及無數(shù)掛出牌子來討論文藝的書信、序跋等等是研究的對象。同時,一個老實人得坦白承認,大量這類文獻的探討并無相應的大量收獲。好多是陳言加空話,只能算作者禮節(jié)性的表了個態(tài)。葉燮論詩文選本,曾慨嘆說:“名為‘文選’,實則人選!币话恪懊麨椤蔽乃囋u論史也“實質(zhì)”是《歷代文藝界名人發(fā)言紀要》,人物個個有名氣,言論常常無實質(zhì),倒是詩、詞、隨筆里,小說、戲曲里,乃至謠諺和訓詁里,往往無意中三言兩語,說出了精辟的見解,益人神智;把它們演繹出來,對文藝理論很有貢獻。也許有人說,這些雞零狗碎的東西不成氣候,值不得搜采和表彰,充其量是孤立的、自發(fā)的偶見,夠不上系統(tǒng)的、自覺的理論。不過,正因為零星瑣屑的東西易被忽視和遺忘,就愈需要收拾和愛惜,自發(fā)的孤單見解是自覺的周密理論的根苗。再說,我們孜孜閱讀的詩話、文論之類,未必都說得上有什么理論系統(tǒng)。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思想史罷。許多嚴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學系統(tǒng)經(jīng)不起時間的推排銷蝕,在整體上都垮塌了,但是它們的一些個別見解還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時效。好比龐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壞,住不得人,也嚇不得人了,而構成它的一些木石磚瓦仍然不失為可資利用的好材料。往往整個理論系統(tǒng)剩下來的有價值東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脫離了系統(tǒng)而遺留的片段思想和萌發(fā)而未構成系統(tǒng)的片段思想,兩者同樣是零碎的。眼里只有長篇大論,瞧不起片言只語,甚至陶醉于數(shù)量,重視廢話一噸,輕視微言一克,那是淺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懶惰粗浮的借口。

1.上文中,與加粗字“三言兩語”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個短語是________。

2.上文中,有三個“片段思想”,它們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________。②和③________。①和③________。

3.文中提到有些人“重視廢話一噸”,這些人重視的是________。(不超過15個字)

4.從“許多嚴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學系統(tǒng)經(jīng)不起時間的推排銷蝕”一句開始,到全文結(jié)束,作者從兩個方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請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每條不超過25個字)

第一是從________這個方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的;

第二是從________這個方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的。

5.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中符合作者觀點的兩項是

[  ]

A.這種精辟的、益人神智的三言兩語,因為夠上不系統(tǒng)的、自覺的理論,因而不值得搜采和表彰。

B.選文中論述了思想史上,許多嚴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學系統(tǒng)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都在歷史舞臺上消失了,但它們的一些個別見解至今仍然沒有失效這個中心。

C.那些有名的討論中國古代美學的長篇巨著中,有時好多是空話、套話。相反,在詩詞、隨筆、小說、戲曲里,乃至謠諺和訓詁里,往往無意中的三言兩語,從文藝理論角度來講,都是很有價值的。

D.有價值的、益人神智的零星瑣屑的東西,往往是自覺的周密理論的根苗,但它們往往容易被人忽視和遺忘,因此更需要人們收拾和愛惜。

E.要重視系統(tǒng)理論,輕視片段思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題目

走過荒原

 、僭姼杩偸鞘谷穗y忘。我已經(jīng)很少閱讀詩歌了,然而詩歌中的一些意象,比如日本俳句中的菊花與刀,前蘇聯(lián)詩歌中的路,英國詩歌里的夜鶯與云雀,卻無論如何揮之下去。

    ②類似的自然還有荒原。少年時讀過的唐詩,諸如“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片孤城萬仞山”、“遠目不堪空際送”這樣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詳;而 T· 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憶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攪動那些遲鈍的根。/冬日使我們溫暖,它以遺忘的雪/覆蓋大地,用干枯的塊莖/喂養(yǎng)弱小的生命……”十多年過后,我還能一字不落地背誦下來。

 、凼鞘裁词够脑屛胰绱丝坦倾懶?某年某月,當我在北京聽到根據(jù)日本民歌改編的吉他曲《荒城之戀》時,竟禁不住潸然淚下———既感嘆中日文化之間難以言說的千絲萬縷,更為飄然逝去的歲月無限感傷。想來,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名篇所蘊含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精妙的語言,廣闊的文化語境,對人類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許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帶給我的強烈對比和無限想像———少年時居住在江南小鎮(zhèn),杏花春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獷、蒼涼和沉寂,無法不怦然心動;讀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囂的上海,荒原的遼闊與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賤的、渺小的生命之堅韌的律動,讓我覺得在大都市所有的尋夢和掙扎都是在自尋煩惱———成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許是當時潛意識的夢想。

  ④然而,認真想來,如果不考慮詩歌的審美,我所謂的想像和潛意識是否有點矯情?因為實際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個項目來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機會去看看荒原、直面荒原甚至走過荒原的,可是,總是因為怕錯過一些所謂的商機而最終未能成行。捫心自問,即使經(jīng)過詩歌無盡的洗禮,我是否依然俗不可耐?我的詩情畫意是否僅僅耽于想象之中?而諸如荒原這樣的景致,如果僅僅在想像中被人記起,如果記憶后僅僅是抒情、觀賞或者把玩的對象,這是不是人類和自然的悲哀?可以沒有荒原嗎?

  ⑤這使我想起很多人對流浪歌曲的喜愛。大概是以三毛的《橄欖樹》為濫觴,流浪的歌吟便充斥于華語歌壇,仿佛整個華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鄉(xiāng)。時至今日,歌壇對于流浪的纏綿之情依然經(jīng)久不散。然而,現(xiàn)實的問題是,那些詞曲作者,那些歌手,有多少像三毛一樣羈旅天涯、浪跡世界的感受?又有多少愿意去真正地流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不過是在城市呆煩了之后,因為休閑以及一些商業(yè)目的,到另一座城市或鄉(xiāng)村逍遙地作了一番“偽流浪”。

 、藁脑那樾闻c此并沒有兩樣;脑拇_是粗獷的,但粗獷的另一面可能是嚴酷;荒原是蒼涼的,但蒼涼的背后隱藏著凄苦;荒原是沉寂的,但沉寂并不是寧靜;荒原上生命在堅韌地律動,然而卻又是如此孱弱;荒原上的愛情或許激烈奔放,但那愛情卻絕對包涵著無奈;荒原有大美存焉,然而大美又怎么能替代人間煙火?所以,高適、岑參們的“邊塞詩”究其實是遠戍邊地的無奈的宣泄;艾略特如果不是在慕尼黑隔岸觀火,估計也沒有抒寫荒原的閑情;至于像我這一類修煉不到家的凡人俗子,無病呻吟是常有的事。因此,荒原經(jīng)常是停留于藝術的虛幻和人們的想像中,走過荒原大多是一種形式,一種見證。有多少人拋棄了塵世的歡樂向荒原遷徙?所以,荒原似乎總是亙古不變,荒原似乎就這樣一直在地老天荒。

 、叩,追求平等與福祉應該是人類無法舍棄的權利和義務,我們有什么理由聽任荒原一直荒蕪下去?僅僅為了審美的滿足,而后抱著某種優(yōu)越感去俯視荒原上的同類,這是不是太不公平?由此,就分外覺得福利經(jīng)濟學家阿瑪?shù)賮啞ど目少F:研究貧困的荒原,走進寂寥的荒原,然后去想辦法改造荒原。這樣,即使一片荒原都不存在了,所謂的藝術因之失去了一個永恒的主題,卻難道不是人類與自然一大真正的進步?所以,我渴望走過已經(jīng)不再是荒原的“荒原”,企盼所有的荒原都像我的家鄉(xiāng)一樣山清水秀,也期待詩歌再現(xiàn)的荒原一片綠色。

  ⑧然而,遺憾的是,就在寫作本文的此刻,阿富汗南部的荒原正籠罩在戰(zhàn)火之中,坎大哈和扎蘭季在悲傷地哭泣。或許,我所有期待終歸只是一種妄想,荒原,將可能永遠無法逃脫荒原和寂寥的宿命。

    1.(2分)第三段中“強烈對比”,從審美角度說,是指□□美和□□美的鮮明對比。(各填一個字或各填兩個字)

    2.(3分)用一句話概括第②③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為什么要寫“很多人對流浪歌曲的喜愛”(第⑤段)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文章說:荒原和表觀荒原的作品:能給人“審美的滿足”,其美感具體體現(xiàn)在

    5.(4分)根據(jù)文意,下列判斷正確的兩項是……………………………………(    )(    )

      A.“成為真正的大地之子”,是作者始終不渝的真摯愿望,也是他喜愛荒原作品的一個原因。

      B.第⑥段加點的“隔岸觀火”在這里指遠離了荒原,用全新的視角思考荒原,才能真切地反映那里的嚴酷、凄苦和生命的孱弱而艱難以及愛情的無奈。

      C.文末“也期待詩歌再現(xiàn)的荒原一片綠色”,寄托了作者打破藝術窠臼,期待創(chuàng)新之作的美好愿望。

      D.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希望人們研究荒原:定進荒原,改造荒原,使荒原不再荒蕪。

      E.本文談的是詩歌中的意象問題,重點分析了中外著名的荒原作品令人青睞的原因及其審美價值之所在。   

      F.作者反對抱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去描寫人類的原始和落后狀態(tài)。

   6.(3分)第⑤段中有這么一個句子:“流浪歌吟便充斥于華語歌壇,仿佛整個華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鄉(xiāng)!闭垙恼Z言運用的角度加以分析,說明這句蘊含的感情。

    7.(3分)第①段中說到詩歌的意象,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不少意象,常有較為周定的意義。請舉其中的一個意象,并用一句話對其意義作簡要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突破重點線·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

 。ㄎ椋┳玉闳氪,漁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之津。

  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其饑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睗O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潛身于深葦之中。有頃父來,持麥飯、鮑魚羹、盎漿,求之樹下,不見,因歌而呼之,曰:“蘆中人,蘆中人,藝非窮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蘆中而應。漁父曰:“吾見子有饑色,為子取餉,子何哉?”子胥曰:“性命屬天,今屬丈人,豈敢有嫌哉?”

  二人飲食畢,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此吾前君之劍,上有七星北斗,價百金,以此相答。”漁父曰:“吾聞楚王之命:得五胥者,賜粟五萬石,執(zhí)①。豈圖取百金之劍乎?”遂辭不受,謂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為楚所得!弊玉阍唬骸罢堈扇诵兆?子為蘆中人,吾為漁丈人。富貴莫相忘也!弊玉阍唬骸爸Z!奔热,誡漁父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睗O父諾。子胥行數(shù)步,顧視漁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執(zhí)圭:春秋時楚國設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國的最高爵位。

1.寫出下列加粗詞在句中的含義

(1)乃渡之千之津[  ]

(2)為子取餉,子何戰(zhàn)[  ]

(3)價百金[  ]

(4)賜粟五萬石,執(zhí)圭[  ]

2.下列句中的代詞,指代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求之樹下,可見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劍
此(前君之劍)
D.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骨
其(漁父)

3.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是

[  ]

A.價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D.富貴莫相忘也

4.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子急去,勿留!且為楚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用姓字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話概括漁父的品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1.對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贏而不助五國也
②是誰之過
③李牧連
匈奴七百余里
A.①②詞義不同,③④詞義相同。
B.①②詞義不同,③④詞義不同。
C.①②詞義相同,③④詞義不同。
D.①②詞義相同,③④詞義相同。
2.“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的正確意思是(   )
A.所以,燕雖然是小國,可是滅亡在后,這是用兵抗秦的效果啊。
B.所以,燕雖然是小國,可是滅亡在后,全是因為用兵的效果啊。
C.所以,燕即使是小國,可是滅亡在后,這是用兵抗秦的效果啊。
D.所以,燕即使是小國,可是滅亡在后,都是它用兵的效果啊。
3.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六國的先后破滅,在作者看來都是自身“賂秦”的惡果。
B.“燕雖小國而后亡”,原因是采用了與秦相抗的策略。
C.李牧“以讒誅”才導致趙國滅亡。
D.“向使三國”中的“三國”是指齊、燕、趙三國,這三國都曾經(jīng)和秦國相抗,但“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7年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測試題 題型:048

劉宰,字平國,金壇人。紹熙元年舉進士,調(diào)江寧尉。江寧巫風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糾察,往往改業(yè)為農(nóng)。有持妖術者,皆禁絕之。歲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書其坐右曰:“毋輕出文引,毋輕事棰楚!本壥鲁鼋迹c吏卒同蔬食水飲。去官,惟篋藏主簿趙師秀酬倡詩而已。授泰興令,鄰邑有租?h境者,租戶于主有連姻,因喪會,竊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則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訟于官,無券可質(zhì),官又以異縣置不問。訴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勞而語之故,托以它事系獄。訊之,丐者自詭盜牛以賣,遣詣其所驗視。租戶曰:“吾牛因某氏所租!必ふ咿o益力,出券示之,相持以來,盜券者憮然,為歸牛與租。富室亡金釵,惟二仆婦在,置之有司,咸以為冤。命各持一蘆,曰:“非盜釵者,詰晨蘆當自若;果盜,則長今二寸!泵鞯┮曋,一自若,一去其蘆二寸矣,即訊之,果伏其罪。有姑訴婦不養(yǎng)者二,召二婦并姑置一室,或餉其婦不及姑,徐之,一婦每己饌饋姑,姑猶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剛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鄉(xiāng)邦。置義倉,創(chuàng)義役,三為粥以與餓者,自冬徂夏,日食凡萬余人。某無田可耕,某無廬可居,某之子女長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經(jīng)理,如己實任其責。橋有病涉,路有險阻,雖巨役必捐貲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鄉(xiāng)人者,無不為也。《宋史》

(1)

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因喪會,竊而逃  券:契據(jù)

B.

之,一婦每以己饌饋姑  伺:侍候

C.

宰下令保伍互相糾察  糾察:檢舉監(jiān)督

D.

皆汲汲經(jīng)理  經(jīng)理:處理操辦

(2)

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果盜,則長今二寸

師不必賢弟子

B.

一婦每己饌饋姑

勇氣聞于諸侯

C.

或餉其婦不及姑

非能水也,絕江河

D.

出券示之

項王即日留沛公與飲

(3)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劉宰辦案機智巧妙的一組是

①有持妖術者,皆禁絕之

②毋輕出文引,毋輕事棰楚

③乃召二丐者勞而語之故,托以它事系獄

④命各持一蘆……即訊之,果伏其罪

⑤召二婦并姑置一室,或餉其婦不及姑

⑥置義倉,創(chuàng)義役

[  ]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劉宰任江寧縣尉時,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術之風,采取有力手段,嚴厲禁止,使民風漸變,原來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務農(nóng)了。

B.

劉宰清明廉潔,外出辦事,與差吏士卒吃同樣的蔬菜和同樣的水。離職時,他的箱子里沒有金銀財寶,只有與主簿趙師秀酬唱的詩集。

C.

劉宰辦案機智巧妙,經(jīng)常運用計謀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獲了偷契據(jù)的租牛人,讓偷金釵的自投羅網(wǎng),制裁了欺侮媳婦的惡婆婆。

D.

劉宰仁慈寬忍,對父老鄉(xiāng)親關懷備至。筑路修橋,他捐錢并督辦;百姓無田耕、無房住、子女沒能成婚,他都會像對待自己的事一樣盡心竭力去辦理。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歲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譯文:________

②置之有司,咸以為冤。

譯文:________

③三為粥以與餓者,自冬徂夏,日食凡萬余人。

譯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粵教高二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 2009-2010學年 第21期 總第177期 粵教版(選修)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南軒記

曾鞏

  得鄰之茀地蕃之,樹竹木灌蔬于其間,結(jié)茅以自休,囂然而樂。世固有處廊廟之貴,抗萬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閑隱奧,吾性所最宜。驅(qū)之就煩,非其器所長,況使之爭于勢利、愛惡、毀譽之間邪?然吾親之養(yǎng)無以修,吾之昆弟飯菽藿羹之無以繼,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處也,其能無焰然于心邪?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為之矣。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識,其皆受之于天而順之,則吾亦無處而非其樂,獨何必休于是邪?顧吾之所好者遠,無與處于是也。然而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之書,與夫論美剌非、感微托遠、巉山?、浮夸詭異之文章,下至兵權、歷法、星官、樂工、山農(nóng)、野圃、方言、地記、佛老所傳,吾悉得于此,皆伏羲以來,下更秦漢至今,圣人賢者魁杰之材,殫歲月,憊精思,日夜各推所長,分辨萬事之說,其于天地萬物,小大之際,修身理人,國家天下治亂安危存亡之致,罔不畢載。處與吾俱,可當所謂益者之友非邪?

  吾窺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賢人智者所稱事引類,始終之概以自廣,養(yǎng)吾心以忠,約守而恕行之。其過也改,趨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內(nèi)者。得其時則行,守深山長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時則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義,或愛而譽之者,過也。吾之足于義,或惡而毀之者,亦過也。彼何與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與人者。然則吾之所學者雖博,而所守者可謂簡;所言雖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謂重也。

  書之南軒之壁間,蚤夜覽觀焉,以自進也。南豐曾鞏記。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竹木灌蔬于其間     樹:種植

B.

萬乘之富        抗:抗衡

C.

吾之昆弟菽藿羹之無以繼 飯:給……吃

D.

天下亂安危存亡之致   治:治理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結(jié)茅自休  故臨崩寄臣大事也

B.

役于物  以致天下

C.

約守恕行之 擇其善者從之

D.

愛而譽之者 異二者之為

(3)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不愿易茅草屋”的原因的一組是

①知伏閑隱奧,吾性所最宜

②然吾親之養(yǎng)無以修

③不得常此處也

④無與處于是也

⑤吾悉得于此

⑥可當所謂益者之友非邪

[  ]

A.

①⑤⑥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⑥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世上固然有身在朝廷的顯貴,有富可敵國的商人,但作者卻更愿意做一個身處鄉(xiāng)間、植樹種菜、悠閑快樂的隱居者。

B.

讀書人原本就有該勤苦的事,也該有快意的事,明白這些都是從上天那里承受下來的,進而順從它,那我也就沒有任何地方不是該快樂的了。

C.

圣人主旨用意的出發(fā)點,用它來消除疑惑、解開蒙昧。賢人和明智者稱說事物,連及類屬,勾勒出由始至終的大概情形,用它來擴充自己。

D.

這是一篇具有座右銘作用的題壁文。全文以“樂”為中心,可以分為四層,第一層寫“境”,第二層寫“心”,第三層寫“學”,第四層寫“守”。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驅(qū)之就煩,非其器所長,況使之爭于勢利、愛惡、毀譽之間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之不足于義,或愛而譽之者,過也。吾之足于義,或惡而毀之者,亦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十校聯(lián)合體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完成下題。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

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各言爾志(何不)

B.

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同分享)

C.

愿無善(聲討)

D.

勞(自夸)

(2)

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的用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食,足兵,民信之矣。

[  ]

A.

其二子焉

B.

桓公殺公子糾,不能

C.

則修文德以

D.

修己以百姓

(3)

下列各句中,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在師生對話中,三人志愿不同,子路性情豪爽,講話魯莽,只講朋友義氣,境界最為低下。

B.

顏淵富于德性修養(yǎng),他關于志向的談論反映出其性格的謙虛謹慎。

C.

孔子及其弟子們各述志向,主要談的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及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

D.

師生之間在和諧的氣氛下相互學習和砥礪,有切磋,有請益,循循善誘,很自然地呈現(xiàn)出孔門教與學的情景。

(4)

在這則對話中,師生三任各言其志,相比之下,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志向更為廣闊,更加高尚。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聯(lián)系社會實際,談談它的現(xiàn)實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