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窮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
②存者偷生,死者長已矣
③蘭亭已,梓澤丘墟
④太后日:“敬諾,年幾何?”

A.①句與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與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與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與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相同。
C
請?jiān)谶@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①窮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
②存者偷生,死者長已矣
③蘭亭已,梓澤丘墟
④太后日:“敬諾,年幾何?”
A.①句與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與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與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與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與④句的“矣”字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高手必修四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3

研讀下面句子,回答問題。

看見魚翅①,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②,只要有養(yǎng)料③,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④,只不用它來宴大賓⑤;看見鴉片⑥,也不當(dāng)眾摔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⑦,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之用⑧,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⑨。

(1)解釋加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魚翅:_________。蘿卜白菜:_________。

吃掉:_________。宴大賓:_________。

鴉片:_________。送到藥房里去:_________。

。篲________。出售存膏,售完即止:_________。

(2)下列對這個句子的內(nèi)容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這個句子闡述了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

B.作者的基本觀點(diǎn)是:看見魚翅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看見鴉片,送到藥房去,以供治病之用。

C.作者反對的觀點(diǎn)是:右的傾向,“拋在路上”“摔在毛廁里”,對西方文化全盤否定;“左”的傾向,“宴大賓”“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頂禮膜拜,崇洋媚外。

D.這個句子作者采用比喻的方法說明的道理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既反對崇洋媚外,又反對厚古薄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2007級高考語文考點(diǎn)百題訓(xùn)練系列之現(xiàn)代文閱讀第五輯 題型:048

走過荒原

 、僭姼杩偸鞘谷穗y忘。我已經(jīng)很少閱讀詩歌了,然而詩歌中的一些意象,比如日本俳句中的菊花與刀,前蘇聯(lián)詩歌中的路,英國詩歌里的夜鶯與云雀,卻無論如何揮之下去。

 、陬愃频淖匀贿有荒原。少年時讀過的唐詩,諸如“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片孤城萬仞山”、“遠(yuǎn)目不堪空際送”這樣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詳;而T·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憶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攪動那些遲鈍的根。/冬日使我們溫暖,它以遺忘的雪/覆蓋大地,用干枯的塊莖/喂養(yǎng)弱小的生命……”十多年過后,我還能一字不落地背誦下來。

 、凼鞘裁词够脑屛胰绱丝坦倾懶模磕衬昴吃,當(dāng)我在北京聽到根據(jù)日本民歌改編的吉他曲《荒城之戀》時,竟禁不住潸然淚下--既感嘆中日文化之間難以言說的千絲萬縷,更為飄然逝去的歲月無限感傷。想來,這一方面是因?yàn)檫@些名篇所蘊(yùn)含的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精妙的語言,廣闊的文化語境,對人類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許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帶給我的強(qiáng)烈對比和無限想像--少年時居住在江南小鎮(zhèn),杏花春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獷、蒼涼和沉寂,無法不怦然心動;讀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囂的上海,荒原的遼闊與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賤的、渺小的生命之堅(jiān)韌的律動,讓我覺得在大都市所有的尋夢和掙扎都是在自尋煩惱--成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許是當(dāng)時潛意識的夢想。

 、苋欢,認(rèn)真想來,如果不考慮詩歌的審美,我所謂的想像和潛意識是否有點(diǎn)矯情?因?yàn)閷?shí)際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個項(xiàng)目來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機(jī)會去看看荒原、直面荒原甚至走過荒原的,可是,總是因?yàn)榕洛e過一些所謂的商機(jī)而最終未能成行。捫心自問,即使經(jīng)過詩歌無盡的洗禮,我是否依然俗不可耐?我的詩情畫意是否僅僅耽于想象之中?而諸如荒原這樣的景致,如果僅僅在想像中被人記起,如果記憶后僅僅是抒情、觀賞或者把玩的對象,這是不是人類和自然的悲哀?可以沒有荒原嗎?

 、葸@使我想起很多人對流浪歌曲的喜愛。大概是以三毛的《橄欖樹》為濫觴,流浪的歌吟便充斥于華語歌壇,仿佛整個華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鄉(xiāng)。時至今日,歌壇對于流浪的纏綿之情依然經(jīng)久不散。然而,現(xiàn)實(shí)的問題是,那些詞曲作者,那些歌手,有多少像三毛一樣羈旅天涯、浪跡世界的感受?又有多少愿意去真正地流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不過是在城市呆煩了之后,因?yàn)樾蓍e以及一些商業(yè)目的,到另一座城市或鄉(xiāng)村逍遙地作了一番“偽流浪”。

  ⑥荒原的情形與此并沒有兩樣;脑拇_是粗獷的,但粗獷的另一面可能是嚴(yán)酷;荒原是蒼涼的,但蒼涼的背后隱藏著凄苦;荒原是沉寂的,但沉寂并不是寧靜;荒原上生命在堅(jiān)韌地律動,然而卻又是如此孱弱;荒原上的愛情或許激烈奔放,但那愛情卻絕對包涵著無奈;荒原有大美存焉,然而大美又怎么能替代人間煙火?所以,高適、岑參們的“邊塞詩”究其實(shí)是遠(yuǎn)戍邊地的無奈的宣泄;艾略特如果不是在慕尼黑隔岸觀火,估計(jì)也沒有抒寫荒原的閑情;至于像我這一類修煉不到家的凡人俗子,無病呻吟是常有的事。因此,荒原經(jīng)常是停留于藝術(shù)的虛幻和人們的想像中,走過荒原大多是一種形式,一種見證。有多少人拋棄了塵世的歡樂向荒原遷徙?所以,荒原似乎總是亙古不變,荒原似乎就這樣一直在地老天荒。

 、叩,追求平等與福祉應(yīng)該是人類無法舍棄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我們有什么理由聽任荒原一直荒蕪下去?僅僅為了審美的滿足,而后抱著某種優(yōu)越感去俯視荒原上的同類,這是不是太不公平?由此,就分外覺得福利經(jīng)濟(jì)學(xué)家阿瑪?shù)賮啞ど目少F:研究貧困的荒原,走進(jìn)寂寥的荒原,然后去想辦法改造荒原。這樣,即使一片荒原都不存在了,所謂的藝術(shù)因之失去了一個永恒的主題,卻難道不是人類與自然一大真正的進(jìn)步?所以,我渴望走過已經(jīng)不再是荒原的“荒原”,企盼所有的荒原都像我的家鄉(xiāng)一樣山清水秀,也期待詩歌再現(xiàn)的荒原一片綠色。

 、嗳欢,遺憾的是,就在寫作本文的此刻,阿富汗南部的荒原正籠罩在戰(zhàn)火之中,坎大哈和扎蘭季在悲傷地哭泣;蛟S,我所有期待終歸只是一種妄想,荒原,將可能永遠(yuǎn)無法逃脫荒原和寂寥的宿命。

(1)

第三段中“強(qiáng)烈對比”,從審美角度說,是指□□美和□□美的鮮明對比。

(2)

用一句話概括第②③段的大意:________

(3)

為什么要寫“很多人對流浪歌曲的喜愛”(第⑤段)這一段?

________

(4)

文章說:荒原和表觀荒原的作品:能給人“審美的滿足”,其美感具體體現(xiàn)在

(5)

根據(jù)文意,下列判斷正確的兩項(xiàng)是

A.

“成為真正的大地之子”,是作者始終不渝的真摯愿望,也是他喜愛荒原作品的一個原因。

B.

第⑥段加粗的“隔岸觀火”在這里指遠(yuǎn)離了荒原,用全新的視角思考荒原,才能真切地反映那里的嚴(yán)酷、凄苦和生命的孱弱而艱難以及愛情的無奈。

C.

文末“也期待詩歌再現(xiàn)的荒原一片綠色”,寄托了作者打破藝術(shù)窠臼,期待創(chuàng)新之作的美好愿望。

D.

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希望人們研究荒原:定進(jìn)荒原,改造荒原,使荒原不再荒蕪。

E.

本文談的是詩歌中的意象問題,重點(diǎn)分析了中外著名的荒原作品令人青睞的原因及其審美價值之所在。

F.

作者反對抱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去描寫人類的原始和落后狀態(tài)。

(6)

第⑤段中有這么一個句子:“流浪歌吟便充斥于華語歌壇,仿佛整個華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鄉(xiāng)!闭垙恼Z言運(yùn)用的角度加以分析,說明這句蘊(yùn)含的感情。

(7)

第①段中說到詩歌的意象,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不少意象,常有較為周定的意義。請舉其中的一個意象,并用一句話對其意義作簡要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題目

走過荒原

 、僭姼杩偸鞘谷穗y忘。我已經(jīng)很少閱讀詩歌了,然而詩歌中的一些意象,比如日本俳句中的菊花與刀,前蘇聯(lián)詩歌中的路,英國詩歌里的夜鶯與云雀,卻無論如何揮之下去。

    ②類似的自然還有荒原。少年時讀過的唐詩,諸如“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片孤城萬仞山”、“遠(yuǎn)目不堪空際送”這樣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詳;而 T· 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憶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攪動那些遲鈍的根。/冬日使我們溫暖,它以遺忘的雪/覆蓋大地,用干枯的塊莖/喂養(yǎng)弱小的生命……”十多年過后,我還能一字不落地背誦下來。

  ③是什么使荒原讓我如此刻骨銘心?某年某月,當(dāng)我在北京聽到根據(jù)日本民歌改編的吉他曲《荒城之戀》時,竟禁不住潸然淚下———既感嘆中日文化之間難以言說的千絲萬縷,更為飄然逝去的歲月無限感傷。想來,這一方面是因?yàn)檫@些名篇所蘊(yùn)含的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精妙的語言,廣闊的文化語境,對人類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許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帶給我的強(qiáng)烈對比和無限想像———少年時居住在江南小鎮(zhèn),杏花春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獷、蒼涼和沉寂,無法不怦然心動;讀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囂的上海,荒原的遼闊與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賤的、渺小的生命之堅(jiān)韌的律動,讓我覺得在大都市所有的尋夢和掙扎都是在自尋煩惱———成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許是當(dāng)時潛意識的夢想。

 、苋欢,認(rèn)真想來,如果不考慮詩歌的審美,我所謂的想像和潛意識是否有點(diǎn)矯情?因?yàn)閷?shí)際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個項(xiàng)目來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機(jī)會去看看荒原、直面荒原甚至走過荒原的,可是,總是因?yàn)榕洛e過一些所謂的商機(jī)而最終未能成行。捫心自問,即使經(jīng)過詩歌無盡的洗禮,我是否依然俗不可耐?我的詩情畫意是否僅僅耽于想象之中?而諸如荒原這樣的景致,如果僅僅在想像中被人記起,如果記憶后僅僅是抒情、觀賞或者把玩的對象,這是不是人類和自然的悲哀?可以沒有荒原嗎?

 、葸@使我想起很多人對流浪歌曲的喜愛。大概是以三毛的《橄欖樹》為濫觴,流浪的歌吟便充斥于華語歌壇,仿佛整個華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鄉(xiāng)。時至今日,歌壇對于流浪的纏綿之情依然經(jīng)久不散。然而,現(xiàn)實(shí)的問題是,那些詞曲作者,那些歌手,有多少像三毛一樣羈旅天涯、浪跡世界的感受?又有多少愿意去真正地流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不過是在城市呆煩了之后,因?yàn)樾蓍e以及一些商業(yè)目的,到另一座城市或鄉(xiāng)村逍遙地作了一番“偽流浪”。

 、藁脑那樾闻c此并沒有兩樣。荒原的確是粗獷的,但粗獷的另一面可能是嚴(yán)酷;荒原是蒼涼的,但蒼涼的背后隱藏著凄苦;荒原是沉寂的,但沉寂并不是寧靜;荒原上生命在堅(jiān)韌地律動,然而卻又是如此孱弱;荒原上的愛情或許激烈奔放,但那愛情卻絕對包涵著無奈;荒原有大美存焉,然而大美又怎么能替代人間煙火?所以,高適、岑參們的“邊塞詩”究其實(shí)是遠(yuǎn)戍邊地的無奈的宣泄;艾略特如果不是在慕尼黑隔岸觀火,估計(jì)也沒有抒寫荒原的閑情;至于像我這一類修煉不到家的凡人俗子,無病呻吟是常有的事。因此,荒原經(jīng)常是停留于藝術(shù)的虛幻和人們的想像中,走過荒原大多是一種形式,一種見證。有多少人拋棄了塵世的歡樂向荒原遷徙?所以,荒原似乎總是亙古不變,荒原似乎就這樣一直在地老天荒。

 、叩,追求平等與福祉應(yīng)該是人類無法舍棄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我們有什么理由聽任荒原一直荒蕪下去?僅僅為了審美的滿足,而后抱著某種優(yōu)越感去俯視荒原上的同類,這是不是太不公平?由此,就分外覺得福利經(jīng)濟(jì)學(xué)家阿瑪?shù)賮啞ど目少F:研究貧困的荒原,走進(jìn)寂寥的荒原,然后去想辦法改造荒原。這樣,即使一片荒原都不存在了,所謂的藝術(shù)因之失去了一個永恒的主題,卻難道不是人類與自然一大真正的進(jìn)步?所以,我渴望走過已經(jīng)不再是荒原的“荒原”,企盼所有的荒原都像我的家鄉(xiāng)一樣山清水秀,也期待詩歌再現(xiàn)的荒原一片綠色。

 、嗳欢,遺憾的是,就在寫作本文的此刻,阿富汗南部的荒原正籠罩在戰(zhàn)火之中,坎大哈和扎蘭季在悲傷地哭泣。或許,我所有期待終歸只是一種妄想,荒原,將可能永遠(yuǎn)無法逃脫荒原和寂寥的宿命。

    1.(2分)第三段中“強(qiáng)烈對比”,從審美角度說,是指□□美和□□美的鮮明對比。(各填一個字或各填兩個字)

    2.(3分)用一句話概括第②③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為什么要寫“很多人對流浪歌曲的喜愛”(第⑤段)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文章說:荒原和表觀荒原的作品:能給人“審美的滿足”,其美感具體體現(xiàn)在

    5.(4分)根據(jù)文意,下列判斷正確的兩項(xiàng)是……………………………………(    )(    )

      A.“成為真正的大地之子”,是作者始終不渝的真摯愿望,也是他喜愛荒原作品的一個原因。

      B.第⑥段加點(diǎn)的“隔岸觀火”在這里指遠(yuǎn)離了荒原,用全新的視角思考荒原,才能真切地反映那里的嚴(yán)酷、凄苦和生命的孱弱而艱難以及愛情的無奈。

      C.文末“也期待詩歌再現(xiàn)的荒原一片綠色”,寄托了作者打破藝術(shù)窠臼,期待創(chuàng)新之作的美好愿望。

      D.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希望人們研究荒原:定進(jìn)荒原,改造荒原,使荒原不再荒蕪。

      E.本文談的是詩歌中的意象問題,重點(diǎn)分析了中外著名的荒原作品令人青睞的原因及其審美價值之所在。   

      F.作者反對抱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去描寫人類的原始和落后狀態(tài)。

   6.(3分)第⑤段中有這么一個句子:“流浪歌吟便充斥于華語歌壇,仿佛整個華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鄉(xiāng)!闭垙恼Z言運(yùn)用的角度加以分析,說明這句蘊(yùn)含的感情。

    7.(3分)第①段中說到詩歌的意象,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不少意象,常有較為周定的意義。請舉其中的一個意象,并用一句話對其意義作簡要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非常講解·教材全解全析 高中語文 必修5。ㄉ綎|版) 山東版 題型:048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粱之椽,多于機(jī)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dú)夫之心,日益驕固。戌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1)

下列兩句中的加粗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奈何取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②后人哀之不鑒之,亦使后人復(fù)哀后人也。

[  ]

A.

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B.

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C.

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D.

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2)

解釋文中加粗詞語。

(1)錙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嘔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據(jù)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fù)哀后人④也”句中四處“后人”之所指是

[  ]

A.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更后來的人;④是指秦人。

B.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更后來的人。

C.

①③相同,都是指唐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

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

下列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C.

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進(jìn)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nèi)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

(5)

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bào) 語文 魯人高二版 2009-2010學(xué)年 第6期 總第162期 魯教版 題型:048

閱讀回答問題

顏回攫甑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jìn)食?鬃友鹧b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后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孔子嘆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難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

(選自《論語》)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孔子乎陳、蔡之間    窮:困窘,這里指包圍

B.

食熟,孔子而進(jìn)食    謁:拜請

C.

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后饋 饋:喂,這里指向尊長進(jìn)食

D.

者煤炱入甑中      向:介詞,“對”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①孔子窮陳、蔡之間

②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

B.

①顏回索米,得爨之

②所信者目也,目猶不可信

C.

①所恃者心

②君子之至于斯,吾未嘗不得見也

D.

①向煤炱入甑中

②知之不如好之者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顏回攫甑”的故事發(fā)生在孔子及其弟子被困于陳、蔡之間的那一段時期。

B.

顏回將飯做好以后,因?yàn)轲囸I難當(dāng),便偷偷地吃了一口,然后請孔子進(jìn)食。

C.

孔子看見顏回抓飯吃,于是便假裝沒看見,假托自己所做的夢含蓄地批評了顏回。

D.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堅(jiān)持“信者不疑,疑者不信”的原則,不能只憑表象判斷是非。

(4)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向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bào) 語文 人教課標(biāo)高二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2009-2010學(xué)年 第19期 總第175期 人教課標(biāo)版(選修)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顏回攫甑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jìn)食?鬃友鹧b為不見之?鬃悠鹪唬骸敖裾邏粢娤染碀嵍箴!鳖伝貙υ唬骸安豢桑向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孔子嘆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難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

(選自《論語》)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孔子乎陳、蔡之間     窮:困窘,這里指包圍

B.

食熟,孔子而進(jìn)食     謁:拜請

C.

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后  饋:喂,這里指向尊長進(jìn)食

D.

者煤炱入甑中       向:介詞,對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①孔子窮陳、蔡之間

②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

B.

①顏回索米,得爨之

②所信者目也,目猶不可信

C.

①所恃者心

②君子之至于斯,吾未嘗不得見也

D.

①向煤炱入甑中

②知之不如好之者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顏回攫甑”的故事發(fā)生在孔子及其弟子被困于陳、蔡之間的那一段時期。

B.

顏回將飯做好以后,因?yàn)轲囸I難當(dāng),便偷偷地吃了一口,然后請孔子進(jìn)食。

C.

孔子看見顏回抓飯吃,于是便假裝沒看見,假托自己所做的夢含蓄地批評了顏回。

D.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堅(jiān)持“信者不疑,疑者不信”的原則,不能只憑表象判斷是非。

(4)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向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新教材 新同步 語文 高二下冊 配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問題。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yùn)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jī),達(dá)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bào)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1)

解釋下面加粗詞的意義。

①遙襟暢    甫:

四美具     四美:

③識盈虛之有數(shù)  數(shù):

④時運(yùn)不齊    不齊:

(2)

“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弊髡咴诖怂f的“興”指什么?又因何而“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是怎樣由興致勃勃想到悲涼身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這兩段文字總的來說表現(xiàn)出王勃怎樣的思想情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對文段中出現(xiàn)的修辭,解說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

A.

“睢園綠竹”“鄴水朱華”,都用了事典,含蓄而凝練地寫出宴會的豪華和人物的高雅。

B.

“氣凌彭澤之樽”“光照臨川之筆”,運(yùn)用了借代修辭手法,“彭澤”“臨川”都是稱名的代用,分別代指陶淵明和謝靈運(yùn)。

C.

“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日下”“云間”兩個詞語義雙關(guān),既指時間又代人物。

D.

“懷帝閽而不見”,作者運(yùn)用了借代手法,借“帝閽”來措辭,表意婉曲!暗坶挕痹诖艘鉃榛实鄣膶m門。

(6)

對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懷才不遇,猶似屈原和賈誼。

B.

“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時,有對皇帝的怨恨之情。

C.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表明自己身處逆境,仍能達(dá)觀看待。

D.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自己不會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7)

下列對文段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作者描寫宴會的“娛游”之樂,樂在“爽籟纖歌”“群賢畢至”“良辰美景”。

B.

“天高地迥”一聯(lián)從結(jié)構(gòu)上看是過渡句,表明作者由“樂”轉(zhuǎn)而寫“悲”。

C.

選文作者用“北辰”“帝閽”“宣室”等詞語來代指國君,并且表達(dá)雖遠(yuǎn)離京城,仍不同流合污的氣概。

D.

從修辭角度來看,這段大量運(yùn)用對偶的句式,寫出了上下渾成、虛實(shí)相襯的意境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全優(yōu)設(shè)計(jì)必修二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樂工羅程者,善彈琵琶,為第一,能交易新聲,得幸于武宗①,恃恩自恣。宣宗②初亦召供奉。程既審上曉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嬪御歌③,必為奇巧聲動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眥睚殺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④。他工輩以程藝天下無雙,欲以動上意。會幸苑⑤中,樂將作,遂旁設(shè)一虛坐,置琵琶于其上。樂工等羅列上前,連拜且泣,上曰:“汝輩何為?”進(jìn)曰:“羅程負(fù)陛下,萬死不赦,然臣輩惜程藝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為恨。”上曰:“汝輩所惜羅程藝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⑥法也。”卒不赦程。

  注:①武宗:唐武宗李炎。②宣宗:武宗的兒子李忱。?③倚嬪御歌:為妃嬪唱歌伴奏。④京兆:京兆尹,指京城長安的地方官。⑤苑:皇帝的花園。⑥高祖: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

下面對加粗詞的解釋都錯的一組是

①恃恩自(放肆)

②不得永陛下(奉承)

眥睚殺人(瞪眼,發(fā)怒,指極小的仇怨)

④樂將(演奏)

⑤以是為(怨恨)

[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⑤

D.

④⑤

(2)

對下面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3)

下面句中加粗的“以”字與“程一日果以眥睚殺人”中的“以”字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

A.

他工輩程藝天下無雙

B.

動上意

C.

吾兩人在也

D.

舉所佩玉,示之者三

(4)

下面例句中加粗的“負(fù)”字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羅程負(fù)陛下

②寧許以負(fù)秦曲

③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

④廉頗聞之,肉袒負(fù)

⑤秦貪,負(fù)其強(qiáng)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