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項是

A.而又何羨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為其然也
D.仰觀宇宙之大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項是
[     ]
A.而又何羨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項是

[     ]

A.而又何羨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為其然也
D.仰觀宇宙之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高二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 2002年審查) 人教版 題型:013

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項是( 。

[  ]

A.而又何羨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高一人教新課標第三單元測試題 題型:013

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何為其然也

C.

而又何羨乎

D.

不能喻之于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魯人高一版 2009-2010學年 第14期 總第170期 魯教版 題型:013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

何為其然也

B.

而今安在哉

C.

凌萬頃之茫然

D.

而又何羨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全優(yōu)指導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②。”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

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  ]

A.

固一世之雄也

B.

渺渺兮予懷

C.

何為其然也

D.

凌萬頃之茫然

(2)

下列句中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蘇子然  愀然:憂郁的樣子。

B.

蜉蝣于天地  蜉蝣:空中浮動的蝣蟲。

C.

飛仙以遨游  挾:挾持。

D.

吾與子之所共  食:享用。

(3)

下列代詞指代的內(nèi)容,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非曹孟德之詩乎  此:代曹操的詩集。

B.

逝者如  斯:代水與月。

C.

盈虛者如  彼:那樣,指月亮。

D.

自其變者而觀  之:代水與月。

(4)

對文中引敘曹操事跡的作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鋪陳文采,以示典麗。

B.

運用典故,以示古奧。

C.

借古人業(yè)績,反襯自己虛度年華的痛苦。

D.

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的無常和悲哀。

(5)

對選段有關的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作者運用對話,打破了賦的傳統(tǒng)語言表現(xiàn)形式,新穎獨到。

B.

主客問答,實際上表明了作者內(nèi)心激烈的矛盾沖突,沖突的結果是曠達的一面戰(zhàn)勝了消極悲哀的一面。

C.

通過闡述“變”與“不變”的哲理,表達了作者企盼縱情山水,做赤壁隱士的愿望。

D.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一句,用側面暗示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厭惡從前官場腐敗,希望清明政治出現(xiàn)的思想。

(6)

下列對兩段選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觸產(chǎn)生:一是當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二是江水無窮而人生須臾。三是要擺脫現(xiàn)實處境的不可能。

B.

文中蘇子的話針對“客人”的感觸而發(fā)。他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認為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不足為念。最后他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寄托。

C.

其一段寫悲,其二段寫悟。情感波折,層層深入。文筆跌宕變化,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

D.

作者用駢文句式作賦,中間有駢詞、儷句,也用了韻。語言曉暢明朗,其間有歌詞,有對話,有抒情,抒情、說理自由灑脫,表現(xiàn)力很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赤壁賦》選段,完成1—4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其破荊州(當)                                     逝者如   (這,指江水)

B.徘徊于斗牛之間(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舉匏尊以相屬(用葫蘆做的酒器)

C.寄蜉蝣于天地(一種小飛蟲,古人說它朝生暮死,這里用來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得(輕易得到。驟,突然)

D.釃酒臨江(斟酒)                                   一世之雄也(固然)

2.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用法與例句加點字相同的一項是

例:西望夏口,望武昌

A.幽壑之潛蛟      B.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己

C.魚蝦而友麋鹿    D.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3.下列句中與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A.而今安在哉?      B.何為其然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4.對“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⑤駕一葉之扁舟                  ⑥渺滄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須臾                ⑧羨長江之無窮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4分)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小題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2分)
A.山川相(同“繚”,連結,盤繞)何為其也(這樣)
B.一世之雄也(本來)飛仙以遨游(持,帶。這里意為偕同)
C.而莫消長也(終究)則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經(jīng))
D.其破荊州(當)杯盤狼籍(凌亂的樣子)
小題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2分)
A.哀吾生須臾不知東方既白
B.今安在哉耳得之為聲
C.知不可驟得相與枕藉舟中
D.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遺響悲風
小題3:下列各句特殊句式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例句:何為其然也
A.此非曹孟德之詩乎B.客有吹洞簫者
C.游于赤壁之下D.而又何羨乎
小題4:下列對這幾段文字的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   )(2分)
A.“客”舉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與天地共存,并發(fā)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深切感慨。這些感慨為下文蘇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鋪墊。
B.選文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這些自然意象,闡述事物皆具“變”與“不變”的二重性。
C.作者運用主客問答這一賦的傳統(tǒng)手法,表現(xiàn)了他力求排遣苦悶、順應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D.結尾“不知東方之既白”體現(xiàn)了作者“悟透而喜,物我兩忘”的精神狀態(tài),“相與枕藉乎舟中”看似灑脫,實則暗示作者心中仍存有那揮之不去的煩悶心理。
小題5:翻譯劃線句子(6分)
(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3分)
(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8題。(選擇題每題2分)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盆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4.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而吾與子之所共(享用)                  不知東方之白(已經(jīng))

B.則天地不能以一瞬(竟,簡直)            正襟坐(危險)
C.飛仙以遨游(持,帶。這里意為偕同)      知不可乎得(突然)
D.舉匏尊以相(致意,引申為勸酒)          其破荊州(當)

15.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蘇子愀                       輮使之
B.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其隙也,則施施行,慢慢而游

C.惟江上清風                   句讀不知
D.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不拘

16.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魚蝦而友麋鹿
A.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B.非能也,而絕江河

C.幽壑之潛蛟                    D.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

17.下列各項對原文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上文第一段抒寫客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才把悲傷愁苦“托遺響于悲風”,通過簫聲傳達出來?偷幕卮鸨憩F(xiàn)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超脫、積極的人生觀。

B.上文第二段表現(xiàn)了作者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變”和“不變”的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比較理性地對待生活。

C.上文第三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轉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于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D.《赤壁賦》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18.翻譯句子(6分,每句3分)
(1)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4分)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酰课魍目,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小題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2分)

A.山川相(同“繚”,連結,盤繞)何為其也(這樣)
B.一世之雄也(本來)飛仙以遨游(持,帶。這里意為偕同)
C.而莫消長也(終究)則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經(jīng))
D.其破荊州(當)杯盤狼籍(凌亂的樣子)
【小題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2分)
A.哀吾生須臾不知東方既白
B.今安在哉耳得之為聲
C.知不可驟得相與枕藉舟中
D.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遺響悲風
【小題3】下列各句特殊句式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例句:何為其然也
A.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B.客有吹洞簫者
C.游于赤壁之下 D.而又何羨乎
【小題4】下列對這幾段文字的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   )(2分)
A.“客”舉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與天地共存,并發(fā)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深切感慨。這些感慨為下文蘇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鋪墊。
B.選文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這些自然意象,闡述事物皆具“變”與“不變”的二重性。
C.作者運用主客問答這一賦的傳統(tǒng)手法,表現(xiàn)了他力求排遣苦悶、順應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D.結尾“不知東方之既白”體現(xiàn)了作者“悟透而喜,物我兩忘”的精神狀態(tài),“相與枕藉乎舟中”看似灑脫,實則暗示作者心中仍存有那揮之不去的煩悶心理。
【小題5】翻譯劃線句子(6分)
(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3分)
(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