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雞豚狗彘之——畜:飼養(yǎng)
B.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發(fā):發(fā)現(xiàn)
C.關市之征——去:除去
D.其如是,孰能之——御:抵擋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雞豚狗彘之——畜:飼養(yǎng)
B.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發(fā):發(fā)現(xiàn)
C.關市之征——去:除去
D.其如是,孰能之——御:抵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佟安贿`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谖瀹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邸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選項中加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數(shù)罟不入洿池/洿:深
B.之以孝悌之義/申:反復陳述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制止、約束
D.王無歲/罪:違犯法律的行為
2.下列選項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頒白者不負戴道路矣/ ② 青,取之藍,而青于藍           
B.①涂有餓莩不知發(fā) / ②蟹六跪二螯
C.①王道之始 /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            
D.①斧斤時入山林 / ②焉用亡鄭陪鄰
3.下列句中加粗詞活用情況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贏糧而從            
B.之以桑  
C.五十者帛食肉              
D.填然
4.下列對選段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①中孟子闡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他認為合理的發(fā)展生產(chǎn),使百姓“養(yǎng)生喪死無憾”才是實行仁政的開端。
B.文段②中孟子闡述了“王道之成”的道理,他認為不僅要使民生有保障,還要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禮義,才能使民心歸順。
C.文段③中孟子運用對比手法揭示社會的不平等現(xiàn)象,用類比手法反駁了統(tǒng)治者推卸責任的行為,從而巧妙的回答了開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問。
D.在這三段文字中孟子運用比喻說理的方法,他認為讓百姓按時栽種農(nóng)桑,畜養(yǎng)牲畜,不隨意耽誤農(nóng)時,百姓就能免于饑寒,國君就能稱王天下。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 代漢語。
①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高一語文 人教社(新課標B 2004年初審通過)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日:‘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

A.

數(shù)罟不入洿池 幾張網(wǎng)

B.

之以!》N植

C.

庠序之教 學校

D.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餓死的人

(2)

下列語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  ]

A.

數(shù)罟不入洿池

B.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C.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D.

無失其時

(3)

下列句中“于”字用法、意義與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例:則無望民之多鄰國也

[  ]

A.

寡人之國也,盡心焉耳矣

B.

頒白者不負戴道路矣

C.

冰,水為之,而寒

D.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物也

(4)

下列不屬于孟子發(fā)展生產(chǎn)措施的一項是( 。

[  ]

A.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B.

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C.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

D.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5)

對本語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

孟子認為只有實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

B.

孟子善用比喻說理,用“刺人而殺之”歸罪于武器的荒唐,說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統(tǒng)治者的虐政。

C.

孟子不僅主張養(yǎng)民,還主張教民,“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就是他提出的養(yǎng)民之策。

D.

連用“不可勝……也”的句式,給人以吃不完、用不盡的感覺,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6)

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天津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數(shù)罟不入洿池(數(shù)罟:密網(wǎng))
        B.五畝之宅,之以桑(樹:樹木)
        C.七十者帛食肉(衣:yì,穿)
        D.雞狗彘之畜(豚:小豬彘:豬)
        2.下列加粗的虛詞意義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A.五畝之宅,樹以桑    申之以孝悌
        B.請戰(zhàn)喻    斧斤時入山林
        C.狗彘食人食不知檢    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D.則無望民之多鄰國也    是何異刺人而殺之
        3.下列各組織中最能反映孟子“王道”之成觀點的是(     )
        ①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②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③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⑤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⑥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⑦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⑦
        D.③④⑦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     )
        A.“五畝之宅……可以無饑矣”這三組提出的措施,比上一段提出的措施更前進了一步。
        B.最后一段孟子批評了統(tǒng)治者的暴政,擺出事實,揭穿謊言,針對統(tǒng)治者歸罪于歲的推諉,運用了比喻進行駁斥。
        C.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一句可知當時年成確實不好,到了餓死人的地步。
        D.結尾一句與開篇的“民不加多”照應,而且回應了梁惠王的疑問。
        5.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笔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寧波市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加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河內(nèi)        兇:年成不好,饑荒。

        B.

        數(shù)罟不入洿池     洿:池塘。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檢:通“撿”,撿起來。

        D.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發(fā):開倉賑濟。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戰(zhàn)喻        斧斤時入山林

        B.

        棄甲曳兵走      吾嘗終日思矣

        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丘聞有國有家者

        D.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斯天下民至焉

        (3)

        下列對《寡人之于國也》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  ]

        A.

        文中孟子在對話開始之際,一上來就針對梁惠王的錯誤觀點直接進行反駁,語言犀利,不留任何余地,從而占據(jù)對話的主動性。

        B.

        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句式,極大地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同時也增強了論辯的效果。

        C.

        孟子善于設喻,通過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把抽象道理形象化,使說理顯得生動化。

        D.

        文中末段仁政理想圖景與暴政虐民情形的對比,形成極大的反差,對比之下,突出了仁政前景的美好,也突出了仁政治國的必要性。

        (4)

        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請用四個四字短語概括文中加粗的句子所體現(xiàn)的孟子理想社會圖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三導練語文人教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這部分闡述了孟子實行“王道”的________種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體內(nèi)容。另外,請找出孟子主張“教民”的具體內(nèi)容。

        (2)

        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

        孝悌之義

        B.

        樹之以桑

        C.

        百畝之田

        D.

        鄰國之政

        (3)

        選出對加粗實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

        [  ]

        A.

        百步而后止(或許)       無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

        以戰(zhàn)喻(請您)         谷不可食也(盡,完)

        C.

        申之以孝之義(兄弟友愛)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打開官倉)

        D.

        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約束)

        (4)

        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數(shù)罟不入洿池(密網(wǎng))

        B.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喪失生命)

        C.

        庠序之教(學校)

        D.

        之畜(豚:小豬;彘:豬)

        (5)

        選出下列“數(shù)”字讀音與意思相同的一項

        ①數(shù)罟不入洿池

        ②數(shù)口之家

        ③范增數(shù)目項王

        ④媒人去數(shù)日

        ⑤識盈虛之有數(shù)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⑤

        D.

        ②④

        (6)

        選出下列加粗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

        [  ]

        A.

        谷不可食也    臣不犬馬怖懼之情

        B.

        其時      項王天下者

        C.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D.

        非我也,也    行軍用之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面問題。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肽芤恢俊瘜υ唬骸皇葰⑷苏吣芤恢。’‘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1.下列各句加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數(shù)罟不入洿池(密)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查)
        C. 然問曰(同“猝”,突然  )
        D. 今夫天下之人牧(統(tǒng)治者  )
        2.下列加粗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涂有餓莩不知發(fā)        順風呼,聲非加疾也
        B. 河東兇亦              沛然下雨,則苗浡興之矣
        C. 填然鼓,兵刃既接      不嗜殺人者能一
        D. 則無望民之多鄰國也    水為之,而寒
        3. 下列加粗詞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是(     )
        A.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
        B.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之!
        C. 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矣。
        D. 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絕江河
        4. 下列特殊句式一項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
        A. 申之以孝悌之義
        B.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5.下面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文,孟子認為,對于社會混亂、哀鴻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變,卻歸罪于年成不好,這無異于拿刀殺人卻歸罪于兵器。
        B. (甲)文,孟子層層深入,有力地闡明了使民歸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顯示了高超的講話藝術。
        C. (乙)文,孟子“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和“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等言論,既概括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也揭示了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但從文中可以看出,孟子并沒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殺人者”之列。
        D. 甲、乙兩文都運用了比喻說理的方法。甲文以五十步笑百步來做比喻,說明梁惠王與鄰國執(zhí)政者沒有本質區(qū)別;乙文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實行“仁政”的好處。
        6.翻譯甲、乙兩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溫州中學2010-2011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題。

         。ㄒ唬┰唬骸巴跞缰,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ǘ┯柙唬骸班嫖,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壯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廖;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猶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于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1)

        下列加粗詞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  ]

        A.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認真從事,注重)

        B.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揭發(fā))

        C.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余威)

        D.

        念誰為之賊(摧殘,傷害)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斧斤時入山林

        肅殺而為心

        B.

        則無望民之多鄰國也

        行為金

        C.

        申之以孝悌

        商聲主西方

        D.

        狗彘食人食不知檢

        豐草綠縟爭茂

        (3)

        下列對文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段(一)孟子認為只有實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會生活圖景。

        B.

        孟子用“刺人而殺之”歸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統(tǒng)治者的虐政。

        C.

        文段(二)“夫秋”以下的內(nèi)容,將自然和人事聯(lián)系起來,說明盛衰生死皆屬常理,不足縈懷。

        D.

        文段(二)中第二段寫人有“萬憂”“萬事”更容易衰老。“而況”以下內(nèi)容又進一層說,雖憂思成疾,但人生充實,成就可喜,不必聽到秋聲而生悲哀之情、怨恨之情。

        (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