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語意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 ③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④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詞語意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
③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④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xí) 高一語文 蘇教版(新課標(biāo)·2004年初審) 蘇教版
題型:048
|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題。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 (1) |
選出與“戎車既駕”中的“既”字用法和意義不同的一項( )
|
[ ] |
A. |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
|
B. |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
|
C. |
宋人既成列。
|
D. |
既來之,則安之。
|
|
(2) |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語意思最相近的一項是( )
|
[ ] |
A. |
小人所腓 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
B. |
四牡翼翼 小心翼翼
|
C. |
君子之車 無君子莫治野人
|
D. |
四牡業(yè)業(yè) 兢兢業(yè)業(yè)
|
|
(3) |
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 |
A. |
維常之華——那是常棣的花
|
B. |
豈敢定居——怎么安心住下來
|
C. |
一月三捷——一月打了三次勝仗
|
D. |
豈不日戒——怎么能不每天警惕
|
|
(4) |
對詩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 |
A. |
直接寫戰(zhàn)爭,卻沒有寫戰(zhàn)爭的場面,只是抓住了其中的一些細(xì)節(jié),如馬、車、象弭、魚服等。
|
B. |
從另一個側(cè)面書寫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
|
C. |
文段對比上文,進(jìn)一步寫出了戰(zhàn)爭的頻繁,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居無定所,歸家無望,思鄉(xiāng)心切的情景。
|
D. |
把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算在獫狁頭上,用奪取勝利的豪氣沖淡思家的悲傷,化悲為喜。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訓(xùn)練必修二語文蘇教版 蘇教版
題型:048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jī)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dú)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1) |
對下列兩句中加粗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 ] |
A. |
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
B. |
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
C. |
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
D. |
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
|
(2) |
對下列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
②南畝:泛指農(nóng)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
④嘔。弘y聽的音樂。
⑤獨(dú)夫:孤單的人。
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
⑦楚人:指劉邦。
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
|
[ ] |
A. |
①④⑤⑦
|
B. |
②③⑥⑧
|
C. |
①③⑤⑧
|
D. |
②④⑥⑦
|
|
(3) |
根據(jù)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①哀之;后人
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
③而復(fù)哀后人
④也”句中四處“后人”之所指是
|
[ ] |
A. |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當(dāng)時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
B. |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
C. |
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
D. |
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
|
(4) |
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
A. |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
B. |
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
C. |
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D. |
第二段作者更進(jìn)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nèi)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xí) 高一語文 蘇教版(新課標(biāo)·2004年初審) 蘇教版
題型:048
|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jī)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dú)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1) |
下列兩句中的加粗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 ] |
A. |
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
B. |
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
C. |
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
D. |
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
|
(2) |
文中劃線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
②南畝:泛指農(nóng)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
④嘔啞:難聽的音樂
⑤獨(dú)夫:孤單的人;
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
⑦楚人:指劉邦;
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
|
[ ] |
A. |
①④⑤⑦
|
B. |
②③⑥⑧
|
C. |
①③⑤⑧
|
D. |
②④⑥⑦
|
|
(3) |
根據(jù)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fù)哀后人④也”句中四處“后人”之所指是:
|
[ ] |
A. |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當(dāng)時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
B. |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
C. |
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
D. |
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
|
(4) |
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
A. |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
B. |
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
C. |
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D. |
第二段作者更進(jìn)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nèi)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中學(xué)教材全解 高考總復(fù)習(xí)全解 語文 一輪復(fù)習(xí)·必修課程 山東人民版
題型:048
|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下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jī)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dú)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1) |
下列兩句中的加粗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诤笕税е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 ] |
A. |
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
B. |
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
C. |
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
D. |
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
|
(2) |
下列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②南畝:泛指農(nóng)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④嘔。弘y聽的音樂;⑤獨(dú)夫:孤單的人;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⑦楚人:指劉邦;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
|
[ ] |
A. |
①④⑤⑦
|
B. |
②③⑥⑧
|
C. |
①③⑤⑧
|
D. |
②④⑥⑦
|
|
(3) |
根據(jù)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fù)哀后人④也”句中四處“后人”之所指是
|
[ ] |
A. |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當(dāng)時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
B. |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③是指宋以后的人;
|
C. |
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
D. |
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
|
(4) |
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
A. |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
B. |
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
C. |
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D. |
第二段作者更進(jìn)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nèi)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下面的題。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識經(jīng)術(shù),不通古今,而自命為文人者矣。韓文公《符讀書城南》詩曰:“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蕾畬。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yù)。”而宋劉摯之訓(xùn)子孫,每曰:“士當(dāng)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比粍t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揚(yáng)子云所謂“摭我華而不實我實”者也。黃魯直言:“數(shù)十年來,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獎后生,故華而不實!北境尉敢詠恚嘤写孙L(fēng)。而陸文裕所記劉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為不平矣。
《宋史》言:“歐陽永叔與學(xué)者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1.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以下:以來,以后。
B.士當(dāng)以器識為先/器識:器量與見識。
C.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獎后生/提獎:提拔獎勵。
D.謂文章止于潤身/潤身:粉飾自己。
2.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固有不識經(jīng)術(shù)②則必攝緘滕、固扃鏑
B.①士當(dāng)以器識為先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摭我華而不實我實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②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3.下列對韓愈《符讀書城南》一詩的語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菑畬。——文章誰說不貴重,解說經(jīng)義是根本。
B.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雨水橫流無根源,早晨滿地夕已盡。
C.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獮槿瞬煌ü排c今,如同馬牛披衣襟。
D.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yù)!f話做事誣陷人,何能希望多名譽(yù)。
4.下列有關(guān)這則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以感嘆開端,直揭主題,提出論點,融人強(qiáng)烈的情感,很有嘲諷意味。
B.引用韓愈的詩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經(jīng)訓(xùn)”是學(xué)問之根本,博古通今為治學(xué)之基石。
C.引宋人劉摯訓(xùn)示子孫的話,作進(jìn)一步申述,強(qiáng)調(diào)崇尚經(jīng)術(shù),重視器量見識。
D.作者又引述西漢揚(yáng)雄和宋代黃庭堅的話,繼續(xù)說明要務(wù)實不要只追求華麗。
5.把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士當(dāng)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 語文 魯人高一版 2009-2010學(xué)年 第10期 總第166期 魯教版
題型:048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弦高犒師
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鼻沂瑰岣嬗卩崱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
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睖缁。
(選自《左傳·殽之戰(zhàn)》)
| (1) |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
A. |
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 市:買賣商品
|
B. |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乘:四張
|
C. |
為從者之淹 淹:跟隨
|
D. |
鄭有備矣,不可冀也 冀:希望
|
|
(2) |
下列句子中,對加粗詞意義和用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
③為吾子之將行也
④攻之不克,圍之不繼
|
[ ] |
A.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C.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D.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
(3) |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
A. |
文中的弦高是一個愛國的商人,他機(jī)智勇敢,那看似委婉的言詞中含有對秦軍的警告。
|
B. |
第二段文字中皇武子用非常含蓄的外交語言表明了鄭國的態(tài)度,下了逐客令。
|
C. |
從時間上看,這兩段文字所記載的事情應(yīng)發(fā)生在燭之武退秦師之前。
|
D. |
這兩段文字在語言方面和《燭之武退秦師》有共同的特點,用簡明的語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外交辭令的描寫也非常成功。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紹績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對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誥》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
魯穆公使眾公子或宦于晉,或宦于荊。犁鋤曰:“假人于越而救溺予,越人雖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yuǎn)水不救近火也。今晉與荊雖強(qiáng),而齊近,魯患其不救乎!”
……
曾從子,善相劍者也。衛(wèi)君怨吳王。曾從子曰:“吳王好劍。臣相劍者也。臣請為昊王相劍,拔而示之,因為君刺之!毙l(wèi)君曰:“子之為是也,非緣義也,為利也。吳強(qiáng)而富,衛(wèi)弱而貧。子必往,吾恐子為吳王用之于我也!蹦酥鹬
……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1.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紹績昧醉寐而亡其裘——亡:丟失
B.假人于越而救溺子——假:假如
C.衛(wèi)君怨吳王——怨:怨恨
D.臣請為吳王相劍——相:鑒別
2.關(guān)于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①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②吳強(qiáng)而富
③子之為是也
④吾恐子為吳王用之于我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3.下列關(guān)于文段的內(nèi)容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紹績昧故意醉酒亡裘,是為了對經(jīng)常飲酒的宋君進(jìn)行諷諫,告誡他不要因此亡國。
B.魯穆公使眾公子或宦于晉,或宦于荊,是為了將來魯國有難,能夠得到晉國和楚國的幫助。
C.犁鋤認(rèn)為要真正使魯國避免禍患,首先要同近鄰齊國搞好關(guān)系,因此應(yīng)讓眾公子宦于齊。
D.曾從子欲為衛(wèi)君而行刺吳王,可是衛(wèi)君認(rèn)為他是為了“利”而行刺,因而不會成功,所以最終拒絕了他。
4.翻譯下面的句子。
(1)今晉與荊雖強(qiáng),而齊近,魯患其不救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麗不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低鯅Z之。憑怨,王囚之,論為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dāng)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dāng)心心有死志也!倍矶鴳{乃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遣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
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日:“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弗阻也!彼尬糁g,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相思樹。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
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選自晉干寶《搜神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宋康王舍人韓憑(門客)
B.論為城旦(定罪)
C.以示左右(命令)
D.俄而憑乃自殺(不久)
2.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繆其辭/歸去來兮辭
B.言愁且思/吾今且赴府
C.其妻乃陰腐其衣/洞庭之陰
D.屈體相就/葉葉相交通
3.下列語句全表現(xiàn)韓憑夫妻相親相愛的一組是 ( )
①妻密遺憑書
②其妻乃陰腐其衣
③俄而憑乃自殺
④妻遂自投臺
⑤王與之登臺
⑥根交于下,枝錯于上
⑦又有鴛鴦雌雄各一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⑤⑥⑦
4.下列對文章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nbsp;( )
A.韓憑妻何氏以信誓愛,曲折地表達(dá)了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B.文章以鴛鴦鳥和相思樹為襯托,突出了韓憑夫妻不畏強(qiáng)暴堅貞不渝的愛情。
C.韓憑和妻何氏是一對忠于愛情、誓死不屈的夫妻,何氏寧死也不到王府,最后被逼投臺而死。
D.文章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由愛情的追求與向往。
5.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
其 雨 淫 淫 言 愁 且 思 也 河 大 水 深 不 得 往 來 也 日 出 當(dāng) 心 心 有 死志 也
6.將文段中畫線的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相思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設(shè)計必修二語文蘇教版 蘇教版
題型:048
|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題。
宋弘字仲子,京兆長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無資產(chǎn),以清行致稱。
帝嘗問弘通博之士,弘乃薦沛國桓譚才學(xué)洽聞①。幾能及楊雄、劉向父子。于是召譚拜議郎、給事中。帝每宴,好其繁聲②。弘聞之不悅,悔于薦舉。伺譚內(nèi)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譚至,不與席而讓之曰:“吾所以薦子者,欲令輔國家以道德也,而今數(shù)進(jìn)鄭聲③,以亂雅頌④,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將令相舉以法乎?”譚頓首辭謝,良久乃遣之。后大會群臣,帝使譚鼓琴,譚見弘,失其常度。帝怪而問之。弘乃離席免冠謝曰:“臣所以薦桓譚者,望能以忠正導(dǎo)主,而令朝廷耽悅鄭聲,臣之罪也。”帝改容謝,使反服,其后遂不復(fù)令譚給事中。弘推進(jìn)賢士馮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為公卿者。
注:①洽聞:見多識廣。②繁聲:音律輕妙多變的樂曲。③鄭聲:原指春秋時代鄭國的音樂,后世稱淫靡之音。④雅頌:儒家所認(rèn)為的正統(tǒng)音樂。
| (1) |
對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
A. |
以清行致稱 致:得到
|
B. |
于是召譚拜議郎、給事中 拜:拜見
|
C. |
不與席而讓之曰 讓:責(zé)備
|
D. |
而今數(shù)進(jìn)鄭聲 進(jìn):演奏
|
|
(2) |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 |
A. |
弘聞之不悅,悔于薦舉
|
B. |
吾所以薦子者
|
C. |
欲令輔國家以道德也
|
D. |
弘推進(jìn)賢士馮翊桓梁三十余人
|
|
(3) |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 |
A. |
|
B. |
|
C. |
|
D. |
|
|
(4) |
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宋弘恪盡職守、不徇私情的一組是
①家無資產(chǎn),以清行致稱
②弘乃薦沛國桓譚才學(xué)洽聞。幾能及楊雄、劉向父子
③譚至,不與席而讓之
④譚見弘,失其常度
⑤弘推進(jìn)賢士馮翊桓梁三十余人
|
[ ] |
A. |
①③④
|
B. |
①④⑤
|
C. |
②③⑤
|
D. |
②③④
|
|
(5) |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 |
A. |
宋弘能恪守禮義,為人不茍。怒斥桓譚是其不茍?zhí);引咎自?zé)是其不茍?zhí);面?zé)皇帝,仍是其不茍?zhí)帯?/P>
|
B. |
桓譚受到宋弘的責(zé)備后,在朝廷宴會上,當(dāng)光武帝命他鼓琴時,他見到宋弘而“失其常度”,說明桓譚仍有羞恥之心,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
C. |
宋弘多次舉薦賢能,同時又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
D. |
光武帝劉秀聽了宋弘對自己的委婉的規(guī)勸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復(fù)令譚給事中”的實際行動,對于一個封建皇帝來說,這一點也是難能可貴的。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