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語句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①過王而行 、谔熳酉闰(qū)至 A.①送到大王面前就走 ②天子先驅(qū)車來到 B.①經(jīng)過大王面前行走 、谔熳酉闰(qū)車來到 C.①經(jīng)過大王面前行走 、谔熳酉阮^衛(wèi)隊來到 D.①送到大王面前就走 、谔熳酉阮^衛(wèi)隊來到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5-7題。(15分)
于志寧列傳
于志寧,字仲謐,京兆高陵人。貞觀三年,為中書侍郎。太宗嘗宴近臣,問:“志寧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寧品第四!钡畚,特詔預宴,因加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是時議立七廟,君臣請以涼武昭王為始祖,志寧以涼非王業(yè)所因,獨建議違之。帝詔功臣世襲刺史,志寧奏:“古今異時,慕虛名,遺實患,非久安計!钡劢詮闹
時太子以農(nóng)時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樂過度。志寧諫,以為“今東宮乃隋所營,當時號為侈麗,豈容復事磨礱彩飾于其間?丁匠官奴皆犯法亡命,鉗鑿槌杵,往來出入,監(jiān)門、宿衛(wèi)、直長、千牛不得苛問。爪牙在外,廝役在內(nèi),其可無憂乎?又宮中數(shù)聞鼓聲,太樂伎兒輒留不出,往年口敕丁寧,殿下可不思之?”太子不納。而左右多任宦官,志寧復諫曰:“奄官者,體非全氣,專柔便佞,托親近為威權(quán),假出納為禍福。故伊戾敗宋,易牙亂齊,趙高亡秦,張讓傾漢。近高齊任鄧長颙為侍中,陳德信為開府,內(nèi)預宴私,外干朝政,齊卒顛覆。今殿下左右前后皆用寺人,輕忽高班,陵轢貴仕,品命失序,經(jīng)紀不立,行路之人咸以為怪!碧右娌粣。東宮仆御舊得番休,而太子不聽,又私引突厥,與相狎比。志寧懷不能言,上疏極言曰:“竊見仆寺司馭,爰及獸醫(yī),自春迄夏,不得番息。或家有慈親,以闕溫清,或室有幼弱,以虧撫養(yǎng),殆非恕愛之意。又突厥達哥支等,人狀野心,不可以禮教期,不可以仁信待。狎而近之,無益令望,有損盛德。況引內(nèi)閤中,使常親近,人皆震駭,而殿下獨安此乎?”太子大怒,遣張師政、紇干承基往刺之。二人者入其第,見志寧憔然在苫塊中,不忍殺,乃去。太子敗,帝知狀,謂曰:“聞公數(shù)諫,承乾不聽公,故至此。”是時宮臣皆罪廢,獨志寧蒙勞勉。
顯慶四年,以老乞骸骨,詔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師,仍同中書門下三品。王皇后之廢,長孫無忌、褚遂良固爭不見從,志寧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銜之,后因殺無忌,坐免官,出為滎州刺史,改華州,聽致仕。卒,年七十八,贈幽州都督,謚曰定!缎绿茣140卷)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爪牙在外,廝役在內(nèi),其可無憂乎 爪牙:得力幫手
B.今殿下左右前后皆用寺人 寺人:和尚
C.又私引突厥,與相狎比 狎:親昵
D.武后以其不右己,銜之 銜:懷恨在心
6.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貞觀三年時,太宗設宴近臣,太宗問到志寧,志寧因是四品官職沒被有司請,太宗特詔預宴,因加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而志寧得以參宴。
B.太子用人多任宦官,志寧以歷史上用宦官而失天下的例子來進諫太子,太子很不高興。
C.志寧多次進諫無效,于是向太宗上疏,引起太子不滿,并遣張師政、紇干承基前往刺殺志寧。殺手進他家時,看見志寧生活樸素是個清官,就不忍心殺而逃離他。
D.在皇上討論廢王皇后事時,因志寧不為武后說好話。武后受封后就認為他不趨附自己,給他定罪并免去原來官職,被貶出任滎州刺史。
7.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志寧以涼非王業(yè)所因,獨建議違之。(4分)
(2)又宮中數(shù)聞鼓聲,太樂伎兒輒留不出,往年口敕丁寧,殿下可不思之?(5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核心學習與完全檢測(高一語文上) 題型:048
閱讀理解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在文中□中加上標點。
2.下列句中加粗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什么意思?
①辭曰
[ ]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
③又欲肆其西封
[ ]
④唯君圖之
[ ]
3.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粗字,哪一個跟該組例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
①例:無能為也已
[ ]
②例:越國以鄙遠
[ ]
③例:失其所與
[ ]
④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4.選出與“何厭之有”句式類型相同的一項
[ ]
5.下列句中哪兩句中加粗詞活用情況相同?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 ]
6.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其”與“吾其還也”中的“其”詞性相同
[ ]
A.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 B.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C.王之好樂甚,則齊圍其庶幾乎 D.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7.填空
①第一段中鄭伯所以說:“吾不能早用子”,是因為燭之武的語中講到____________以表歉意。
②“敢以煩執(zhí)事”是個省略句,在“____________”字后邊省略了“____________”指代____________
③最后一段中的“公曰”,根據(jù)前文及本段最后一句“亦去之”,可以推知這里的“公”,是指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
④文中除注解提到的“陪”、“共”是通假字外,還有兩個通假字,一個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另一個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8.簡答題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句中的“鄰”指的是哪一個國家?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與“鄰之厚,君之薄也”兩句中的“鄰”是不是指同一個國家?____________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中的“東道主”,指的是哪一個國家?
④“共其困乏”中的“其”指代誰?
⑤又欲肆其西封”的“其”指代哪國?____________
⑥“子犯請擊之”中的“之”指代誰?____________
9.燭之武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的意思是
[ ]
A.反映了他謙虛、謹慎
B.隱含對鄭伯過去沒有重用他的不滿
C.不愿去見秦伯的托辭
D.為了襯托與突出下一句的意思
10.燭之武成功地說服秦伯退兵的原因,下列分析哪幾項正確
[ ]
A.燭之武善于抓住敵方的矛盾
B.燭之武遇事謙虛、做事謹慎,不草率魯莽
C.燭之武在分析斗爭形勢時,能處處以秦國的未來利益為著眼點
D.秦伯見鄭國有燭之武這樣善于辭令,長于分析的人才,估計鄭國有許多能人,真的打起來,一定會失利,還是主動退兵的好
E.燭之武能從秦、晉、鄭三國的地理位置和秦晉之間的歷史交往闡述鄭之存亡與秦之未來存在著重大利害關(guān)系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題。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容貌魁偉,有籌策。
和橋之戰(zhàn),思政下馬,用長矛左右橫擊,一擊踣數(shù)人。時陷陣既深,從者死盡,思政被重創(chuàng)悶絕。會日暮,敵將收軍。思政久經(jīng)軍旅,每戰(zhàn)唯著破弊甲,敵人疑非將帥,故免。有賬下督雷五安于戰(zhàn)處哭求思政,會其已蘇,遂相得。乃割衣裹創(chuàng),扶思政上馬,夜久方得還。……
十二年,加特進、荊州刺史。州境卑濕,城塹多壞。思政方命都督藺小歡督工匠繕治之。掘得黃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至旦,思政召佐吏以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
東魏太尉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儀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來攻穎川。城內(nèi)臥鼓偃旗,若無人者。岳恃其眾,謂一戰(zhàn)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思政選城中驍勇,開門出突。岳眾不敢當,引軍亂退。岳知不可卒攻,乃多修營壘。又隨地勢高處,筑土山以臨城中。飛梯火車,晝夜攻之。思政亦作火攢,因迅風便投之土山。又以火箭射之,燒其攻具。仍募勇士,縋而出戰(zhàn)。岳眾披靡,其守土山人亦棄山而走。齊文襄更益岳兵,堰洧水以灌城!饺萁B宗、劉豐生及其將慕容永珍共乘樓船以望城內(nèi),令善射者俯射城中。俄而大風暴起,船乃飄至城下。城上人以長鉤牽船,弓弩亂發(fā)。紹宗窮急,投水而死。豐生浮向土山,復中矢而斃。生擒永珍。……
齊文襄聞之,乃率步騎十一萬來攻。自至堰下,督勵士卒。水壯,城北面遂崩。水便滿溢,無措足之地。思政知事不濟,率左右據(jù)土山,謂之曰:“吾受國重任,本望平難立功!窳η栏F,計無所出。唯當效死,以謝朝恩!币蜓鎏齑罂蕖W笥医蕴枒Q。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
思政初入潁川,士卒八千人,城既無外援,亦無叛者。思政常以勤王為務,不營資產(chǎn)。嘗被賜園地,思政出征后,家人種桑果。及還,見而怒曰:“匈奴未滅,去病辭家,況大賊未平,何事產(chǎn)業(yè)!”命左右拔而棄之。故身陷之后,家無畜積。
(選自《周書·王思政傳》)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長矛左右橫擊,一擊踣數(shù)人 踣:仆倒
B.悉封金送上 悉:全部
C.齊文襄更益岳兵 益:更加
D.今力屈道窮 窮:窮盡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乃割衣裹創(chuàng),扶思政上馬
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
B.因迅風便投之土山
因拔刀斫前奏案
C.令善射者俯射城中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唯當效死,以謝朝恩
作《師說》以貽之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思政忠勇的一組是()
①思政下馬,用長矛左右橫擊,一擊踣數(shù)人
②思政久經(jīng)軍旅,每戰(zhàn)唯著破弊甲,敵人疑非將帥,故免
③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
④思政選城中驍勇, 開門出突
⑤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
⑥思政初入穎川,士卒八千人,城既無外援,亦無叛者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河橋之戰(zhàn),王思政奮勇殺敵,身負重傷,以至氣絕。幸運的是老天和他的穿著讓他躲過一劫,蘇醒過來后被帳下督雷五安找到。
B.高岳等人攻打穎川,倚仗人多勢眾,四面圍攻,王思政選擇勇士,突襲敵軍,高岳軍隊潰散逃竄,大將劉豐生也在此時中箭身亡。
C.齊文襄王親自率領軍隊攻打穎川,由于水勢迅猛,穎川北面城墻坍塌,堰水漫進城里,王思政率軍占領土山,決心以死殉國。
D.朝廷賜給王思政一片園地,他出征后,家里人種上了桑樹和果樹,等到他歸來,大為生氣,命身邊的人拔出樹苗丟棄了。
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每戰(zhàn)唯著破弊甲,敵人疑非將帥,故免。
(2)仍募勇士,縋而出戰(zhàn)。岳眾披靡,其守土山人亦棄山而走。
(3)及還,見而怒曰:“匈奴未滅,去病辭家,況大賊未平,何事產(chǎn)業(yè)!”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用長矛左右橫擊,一擊踣數(shù)人踣:仆倒 |
B.悉封金送上悉:全部 |
C.齊文襄更益岳兵益:更加 |
D.今力屈道窮窮:窮盡 |
A.乃割衣裹創(chuàng),扶思政上馬 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 |
B.因迅風便投之土山 因拔刀斫前奏案 |
C.令善射者俯射城中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D.唯當效死,以謝朝恩 |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A.河橋之戰(zhàn),王思政奮勇殺敵,身負重傷,以至氣絕。幸運的是老天和他的穿著讓他躲過一劫,蘇醒過來后被帳下督雷五安找到。 |
B.高岳等人攻打穎川,倚仗人多勢眾,四面圍攻,王思政選擇勇士,突襲敵軍,高岳軍隊潰散逃竄,大將劉豐生也在此時中箭身亡。 |
C.齊文襄王親自率領軍隊攻打穎川,由于水勢迅猛,穎川北面城墻坍塌,堰水漫進城里,王思政率軍占領土山,決心以死殉國。 |
D.朝廷賜給王思政一片園地,他出征后,家里人種上了桑樹和果樹,等到他歸來,大為生氣,命身邊的人拔出樹苗丟棄了。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鐘佯不省佯:假裝 | B.一府大震,皆奉法一:一個 |
C.或為匿名書毀亮毀:詆毀 | D.未嘗緣故誼有所干干:求取 |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B.事不便民者,立上書言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C.嘗置二簿識民善惡,以行勸懲/以故荊軻刺秦王 |
D.其為政,纖悉周密/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 |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④⑤ |
A.來到蘇州后,況鐘巧使計謀,嚴懲了營私舞弊的不法之吏,震動了全府上下,從而使官吏全都依法行事。 |
B.況鐘用簿籍記錄地方上官吏的善惡之事,目的是對下屬官員進行鼓勵。 |
C.況鐘不僅為政剛正,而且也禮賢敬德,愛惜人才,他竭力推薦了寒門之士鄒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
D.況鐘任職期間,深得百姓愛戴,在他為母親守喪、任職期滿當調(diào)離時,百姓請求讓他留任;死后,百姓聚集痛哭,立祠紀念他。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乃請徙釋之謁者仆射徙:遷徙,貶職? |
B.因前言便宜事便宜:廉價? |
C.而廷尉乃當之罰金當:判決? |
D.卒見謝,景帝不過不過:不原諒 |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③⑤⑥ |
A.張釋之秉公執(zhí)法,堅持原則,他認為,即使是皇上、太子也不能不守法。 |
B.張釋之正直,不阿諛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張釋之敢于說直話。? |
C.在處理“驚輿馬”和“盜玉環(huán)”兩件事時,開始文帝認為張釋之處罰過輕。經(jīng)張釋之的堅持,文帝最終同意了他的意見。? |
D.景帝還是太子時,張釋之彈劾過他“不下公門,不敬”,后來景帝當了皇帝,張釋之因恐懼而生了疾病,過了一年多就病死了。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9分,每小題3分)
藍玉,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婦弟也。初隸遇春帳下,臨敵勇敢,所向皆捷。遇春數(shù)稱于太祖。
二十年,以征虜左副將軍從大將軍馮勝征納哈出,次通州。聞元兵有屯慶州者,玉乘大雪,帥輕騎襲破之,殺平章果來,擒其子不蘭溪還。會大軍進至金山,納哈出遣使詣大將軍營納欸,玉往受降。納哈出以數(shù)百騎至,玉大喜,飲以酒。納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請服此而飲。”納哈出不肯服,玉亦不飲。爭讓久之,納哈出覆酒于地,顧其下咄咄語,將脫去。鄭國公常茂在坐,直前砍傷之,都督耿忠擁以見勝。其眾驚潰,遣降將觀童諭降之。還至亦迷河,悉降其余眾。會馮勝有罪,收大將軍印,命玉行總兵官事,尋即軍中拜玉為大將軍,移屯薊州。
時順帝孫脫古思帖木兒嗣立,擾塞上。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帥師十五萬征之。出大寧,至慶州,諜知元主在捕魚兒海,間道兼程進至白眼井。去海四十里,不見敵,欲引還。定遠侯王弼曰:“吾輩提十余萬眾,深入漠北,無所得,遽班師,何以復命?”玉曰:“然!绷钴娛垦ǖ囟,毋見煙火。乘夜至海南,敵營尚在海東北八十余里。玉令弼為前鋒,疾馳薄其營。敵謂我軍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設備。又大風揚沙,晝晦。軍行,敵無所覺。猝至前,大驚。迎戰(zhàn),敗之。殺太尉蠻子等,降其眾。
玉長身赤面,饒勇略,有大將才。中山、開平既沒,數(shù)總大軍,多立功,太祖遇之厚。浸驕蹇自恣,多蓄莊奴,乘勢暴橫。嘗占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北征還,夜扣喜峰關(guān),關(guān)吏不時納,縱兵毀關(guān)入。帝聞之不樂。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于券。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帝數(shù)譙讓。西征還,命為太子太傅。玉不樂居宋、潁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比奏事多不聽,益怏怏。
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wèi)指揮蔣獻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具,族誅之。
(《明史·卷一二三》節(jié)選)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大風揚沙,晝晦 晦:昏暗
B. 疾馳薄其營 。浩冉
C. 嘗占東昌民田,御史按問 按:巡視
D. 從大將軍馮勝征納哈出,次通州 次:駐扎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還至亦迷河,悉降其余眾 ②齊國其庶幾乎
B.①都督耿忠擁以見勝 ②舉匏樽以相屬
C.①帝聞之不樂 ②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D.①遇春數(shù)稱于太祖 ②而君幸于趙王
各項中對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藍玉隨大將軍馮勝出兵征討納哈出,殺敗元軍,立下戰(zhàn)功。后馮勝有罪,朝
廷命藍玉執(zhí)掌總兵官職務,繼而取代馮勝成為大將軍。
B.藍玉率領十五萬大軍前往捕魚兒海征元。一開始未能發(fā)現(xiàn)敵蹤,準備回師,后
聽取王弼建議,隱匿行蹤,冒著大風沙進軍,終于擊敗元軍。
C.藍玉屢有戰(zhàn)功,太祖待他很優(yōu)厚。他漸漸驕縱放肆,在北上征討元軍途中,因
喜峰關(guān)官吏未能及時開門,他縱容士兵破門而入。
D.藍玉頗有將才,英勇殺敵,屢立戰(zhàn)功,但又矜功自伐,驕蹇橫暴,我行我素。
太祖多次不悅,藍玉最終被告謀反而遭滅族。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納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請服此而飲!
(2)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帝數(shù)譙讓。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