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的“見”字與“君既若見錄”的“見”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君既為府吏,相見常日稀           
B.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 
C.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D.才美不外見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的“見”字與“君既若見錄”的“見”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君既為府吏,相見常日稀           
B.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 
C.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D.才美不外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題

王若虛字從之,京城人也。幼穎悟,若夙昔在文字間者。擢承安二年經(jīng)義進士。調(diào)鹿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shù)日乃得行。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遷應(yīng)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國,還授同知泗軍州事,留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實錄》成,遷平?jīng)龈泄。未幾,召為左司諫,后轉(zhuǎn)延州刺史,入為直學(xué)士。

    天興元年,哀宗走歸德。明年春,崔立變。群小附和,請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書省命召若虛為文。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忤,則讒構(gòu)立見屠滅。若虛自分必死,私謂左右司員外郎元好問曰:“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jié)掃地,不若死之為愈。雖然,我姑以理諭之!蹦酥^奕輩曰:“丞相功德碑當(dāng)指何事為言?”奕輩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靈百萬,非功德乎?”曰:“學(xué)士代王言,功德碑謂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則朝官皆出其門,自古豈有門下人為主帥誦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輩不能奪,乃召太學(xué)生劉祁、麻革輩赴省,好問、張信之喻以立碑事,曰:“眾議屬二君,且已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逼畹裙剔o而別。數(shù)日,促迫不已,祁即為草定,以付好問,好問意未愜,乃自為之,既成,以示若虛,乃共刪定數(shù)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金亡,微服北歸鎮(zhèn),與渾源劉郁東游泰山。至黃峴峰,憩萃美亭,顧謂同游曰“汩沒塵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誠得終老此山,志愿畢矣。”乃命子忠先歸遣子恕前行視夷險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號《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遺老集》若干卷傳于世。                     

                                                 節(jié)選自《金史??王若虛傳》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秩滿,老幼攀送      攀:拉,挽留

B.奕輩不能奪          奪:使……改變

C.若虛自分必死        分:分開

D.好問意未愜          愜:滿意,滿足

下列家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數(shù)日乃得行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B. 請為立建功德碑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C. 二君其無讓                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 好問、張信之喻以立碑事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若虛離任時,百姓不分老幼都來送行,過了幾天才能出發(fā),這正說明其得信于民、政績突出。

B.文章詳寫王若虛拒絕撰寫崔立功德碑一事,意在表現(xiàn)其珍視名節(jié),不趨炎附勢的品格。

C.文章中王若虛與同游者所說之言意即:“在塵世中沉淪了一生,沒有料到晚年卻到達仙人的洞府,果真能在此山終老,我的愿望就完全實現(xiàn)了!

D.通觀全文,主要反映了王若虛性格機警善辯的一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題

《陳書》目錄序  曾鞏

《陳書》六本紀,三十列傳,凡三十六篇,唐散騎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陳之史官也。錄二代之事,未就而陳亡。隋文帝見察甚重之,每就察訪梁陳故事,察因以所論載,每一篇成輒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書,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將死,屬思廉以繼其業(yè)。唐興,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來,二百馀歲,世統(tǒng)數(shù)更,史事放逸,乃詔撰次。而思廉遂受詔為《陳書》。久之,猶不就。貞觀三年,遂詔論撰于秘書內(nèi)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觀察等之為此書,歷三世,傳父子,更數(shù)十歲而后乃成,蓋其難如此。然及其既成,與宋、魏、梁、齊等書,世亦傳之者少,故學(xué)者于其行事之跡,亦罕得而詳也。而其書亦以罕傳,則自秘府所藏,往往脫誤。嘉佑六年八月,始詔校讎,使可鏤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陳等書缺,獨館閣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詔京師及州縣藏書之家,使悉上之!毕然实蹫橄缕涫。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陳書》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傳之學(xué)者。其疑者亦不敢損益,特各書疏于篇末。其書舊無目,列傳名氏多闕謬,因別為目錄一篇,使覽者得詳焉。

夫陳之為陳,蓋偷為一切之計,非有先王經(jīng)紀禮義風(fēng)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權(quán)尚計,明于任使,恭儉愛人,則其始之所以興;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縱欲,則其終之所以亡。興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于有所因造,以為號令威刑職官州郡之制,雖其事已淺,然亦各施于一時,皆學(xué)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而當(dāng)時之士,自爭奪詐偽,茍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為世戒;而況于壞亂之中,蒼皇之際,士之安貧樂義,取舍去就不為患禍勢利動其心者,亦不絕于其間。若此人者,可謂篤于善焉。蓋古人之所思見而不可得,《風(fēng)雨》之詩所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見于天下哉!則陳之史,其可廢乎?

蓋此書成之既難,其后又久不顯。及宋興已百年,古文遺事,靡不畢講,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學(xué)者,其傳之之難又如此,豈非遭遇固自有時也哉!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史事放逸,乃詔撰次               次序、順序

B.可章示后世                       文章

C.興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           事物之一頭或一方面

D.雖其事已淺,然亦各施于一時       時間短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A.觀察等之為此書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而其書亦以罕傳             不賂者以賂者喪

C.士之安貧樂義,取舍去就不為患禍勢利動其心者     吾妻之美我者

D.則陳之史,其可廢乎?       其孰能譏之乎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書》撰寫過程異常艱難,歷經(jīng)幾十年時間,經(jīng)過三代人的努力,才最終得以完成。

B.曾鞏等校正者態(tài)度嚴謹,收集多方資料進行比照,對原文存疑之處也會加上注疏。

C.曾鞏認為,《陳書》中記錄的歷史可以幫助求學(xué)者了解朝代興亡的緣由,考證當(dāng)時的制度,也可以使當(dāng)時君子的事跡流傳后世。

D.曾鞏認為,《陳書》一直到宋朝才開始廣泛流傳,并非是內(nèi)容不佳,而是因為時運不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公義早孤,母氏所養(yǎng),親授書傳。周天和中,選良家子任太學(xué)生,以勤苦著稱。武帝時,召入露門學(xué)①,令受道義。每月集御前令與大儒講論,數(shù)被嗟異,時輩慕之。
從軍平陳,以功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養(yǎng),孝義道絕,由是病者多死。公義患之,欲變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檢部內(nèi),凡有疾病,皆以床輿來,安置廳事②。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shù)百,廳廊悉滿。公義親設(shè)一榻,獨坐其間,終日連夕,對之理事。所得秩俸,盡用藥,為迎醫(yī)療之,躬勸其飲食,于是悉差,方召其親戚而諭之曰:“死生由命,不關(guān)相著。前汝棄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臥其間,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兒復(fù)差!汝等勿復(fù)信之!敝T病家子孫慚謝而去。后人有遇病者,爭就使君,其家無親屬,因留養(yǎng)之。始相慈愛,此風(fēng)遂革,合境之內(nèi)呼為慈母。
后遷牟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因露坐牢側(cè),親自驗問。十余日間,決斷咸盡,方還大廳。受領(lǐng)新訟,皆不立文案,遣當(dāng)直佐僚一人,側(cè)坐訊問。事若不盡,應(yīng)須禁者,公義即宿廳事,終不還合。人或諫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無德可以導(dǎo)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罪人聞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諍訟者,其鄉(xiāng)閭父老遽相曉曰:“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訟者多兩讓而止。
(《隋書·循吏傳》)注:①露門學(xué):古代學(xué)校的名稱。 ②廳事:官府辦公的地方。 ③差,病愈。后作瘥。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數(shù)被嗟異數(shù):多次
B.以功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職
C.盡用藥市:買
D.訟者多讓而止兩:再次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母氏所養(yǎng)②吾固知謇謇之患兮
B.①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②君既見錄
C.①留養(yǎng)之②求假暫歸
D.①豈有禁人在獄心自安乎②不撫壯棄穢兮
【小題3】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直接寫辛公義勤政愛民的一組是(   )
①以勤苦著稱            ②公義患之,欲變其俗
③所得秩俸,盡用市藥     ④其家無親屬,因留養(yǎng)之
⑤因露坐牢側(cè),親自驗問   ⑥罪人聞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③
【小題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辛公義早年即失去了父親,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義用實際行動改變了岷州親屬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風(fēng)氣。
C.辛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監(jiān)獄中不再有積壓的案子。
D.辛公義的行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動,誠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小題5】翻譯下列兩句。(6分)
躬勸其飲食,于是悉差。
②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獨與幼子過負擔(dān)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是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備之氣。
  是時,轍亦遷?担瑫鴣砀嬖唬骸肮胖娙擞袛M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于東坡。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詩幾百數(shù)十篇,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今將集而并錄之,以遺后之君子,其為我志之。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儼等:‘ 吾少而窮苦,每以家貧,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淵明此語,蓋實錄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也。”
  嗟夫!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于大難,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淵明,其誰肯信之?雖然,于瞻之仕,其出入進退,猶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處之矣。 //轍少而無師,子瞻既冠而學(xué)成,先君命轍師焉。子瞻嘗稱轍詩有古人之風(fēng),自以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xùn)|坡,其學(xué)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其后,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黽勉(mǐn miǎn):努力。
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是時,轍亦?    遷:搬家 
B. 淵明臨終,告儼等    疏:奏章
C.性剛才拙,與物多   忤:感觸 
D.其必有以之矣        處:立身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   未有追和古人者
B.然吾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   追和古人,則始東坡
C.今將集而并錄之,遺后之君子半生出仕,犯世患 
D.至其得意,謂不甚愧淵明  托于淵明,其誰肯信之
3.下列各句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 
B.獨喜為詩,精深華妙
C.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 
D.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
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引用蘇軾的話介紹他追和陶詩的情況,著重談了他晚年謫居儋耳、深服淵明、并立志學(xué)陶的原因。
B.蘇轍對蘇軾的上述情況略加評論,其中說到了蘇軾半生為官,頻遭屈辱而不知悔,議論中流露出對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蘇軾認為陶詩的藝術(shù)特點是“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認為陶淵明的為人是“ 性剛才拙”,自己能夠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xùn)。
D.這篇序言引用蘇軾的原話來介紹其創(chuàng)作動機等相關(guān)情況,這種寫法有利于縮短讀者與蘇軾的距離,讓人感到親切可信。
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于大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自斥居?xùn)|坡,其學(xué)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