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判斷有錯誤的一項是

A.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何厭”是賓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置之坐上(省略句,
     “之”后面省略介詞“于”);
B.約以連兵大舉(狀語后置句,即“以連兵大舉約”);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被動句,“于”表被
      動);
C.為擊破沛公軍(省略句,“為”后面省略賓語“我”);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何”是“操”的
      賓語);
D.具告以事(狀語后置,“以事”是“告”的狀語);恐年歲之不吾與(定語后置,“之”是定語后置
      的標志)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江蘇省揚州市高一下期期中考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判斷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何厭”是賓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置之坐上(省略句,“之”后面省略介詞“于”);

B.約以連兵大舉(狀語后置句,即“以連兵大舉約”);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被動句,“于”表被動);

C.為擊破沛公軍(省略句,“為”后面省略賓語“我”);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何”是“操”的賓語);

D.具告以事(狀語后置,“以事”是“告”的狀語);恐年歲之不吾與(定語后置,“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判斷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何厭”是賓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置之坐上(省略句,“之”后面省略介詞“于”);
B.約以連兵大舉(狀語后置句,即“以連兵大舉約”);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被動句,“于”表被動);
C.為擊破沛公軍(省略句,“為”后面省略賓語“我”);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何”是“操”的賓語);
D.具告以事(狀語后置,“以事”是“告”的狀語);恐年歲之不吾與(定語后置,“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判斷有錯誤的一項是


  1. A.
    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何厭”是賓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置之坐上(省略句,“之”后面省略介詞“于”);
  2. B.
    約以連兵大舉(狀語后置句,即“以連兵大舉約”);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被動句,“于”表被動);
  3. C.
    為擊破沛公軍(省略句,“為”后面省略賓語“我”);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何”是“操”的賓語);
  4. D.
    具告以事(狀語后置,“以事”是“告”的狀語);恐年歲之不吾與(定語后置,“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判斷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何厭”是賓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置之坐上(省略句,“之”后面省略介詞“于”);
B.約以連兵大舉(狀語后置句,即“以連兵大舉約”);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被動句,“于”表被動);
C.為擊破沛公軍(省略句,“為”后面省略賓語“我”);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何”是“操”的賓語);
D.具告以事(狀語后置,“以事”是“告”的狀語);恐年歲之不吾與(定語后置,“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揚州市安宜高級中學高一下期期中考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判斷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何厭”是賓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置之坐上(省略句,“之”后面省略介詞“于”);
B.約以連兵大舉(狀語后置句,即“以連兵大舉約”);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被動句,“于”表被動);
C.為擊破沛公軍(省略句,“為”后面省略賓語“我”);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何”是“操”的賓語);
D.具告以事(狀語后置,“以事”是“告”的狀語);恐年歲之不吾與(定語后置,“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9分,每小題3分)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唬骸胺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臣愿得謁之                  謁:拜見。

B.今行而無信                  信:憑信之物。

C.秦王購之金千斤              購:重金征求。

D.秦王必喜而善見臣            善:好好地。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窮困:走投無路,處境困窘。

B.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遇:迫害。

C.仰天太息流涕                 涕:眼淚。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對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②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③何厭之有                   ④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共12分)

盲 者 說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術,善鼓琴。鄰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幾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時而眇?”曰:“三歲耳!薄叭粍t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趨。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宮室之宏麗,無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盡盲也。夫盲者曷嘗盲哉?吾目雖不見,而四肢百體均自若也,以目無妄動焉。其于人也,聞其音而知其姓氏;審其語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為步之疾徐,而亦無顛危之患。入其所精業(yè),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務,不用其力于無益之為,出則售其術以飽其腹。如是者久而習之,吾無病于目之不見也。今夫世之人,喜為非禮之貌,好為無用之觀。事至而不能見,見而不能遠;賢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釋,利害之來不能審,治亂之故不能識;詩書之陳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終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羅網(wǎng).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愛人甚矣,予之以運動知識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輒假之以陷溺其身者,豈獨目哉!吾將謂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趨,天下其誰非盲也?盲者獨余耶?余方且睥睨顧盼,謂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轉而為子悲為子吊也!

某生無以答。間詣余言,余聞而異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誨,師箴,瞍賦,矇誦,若晉之師曠.鄭之師慧是也。茲之盲者,獨非其倫耶?”為記其語,庶使覽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師,掌管音樂,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稱“瞽”。

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審其語而知其是非                     審:判斷,辨別

    B.而亦無顛危之患                         危:跌倒

    C.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為盲        第:常理

    D.喜為非禮之貌                            非禮:不合禮制

下列加點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

    A.天下其誰非盲也        其孰能譏之乎

    B.出則售其術以飽其腹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C.而不知不盲者之盡盲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聞其音而知其姓氏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下列句子中與“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務                 B.吾無病于目之不見也

    C.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釋

下列對本文分析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

    A.盲者說聞音知姓氏,審語知是非,目的在強調觀察世界應該舉一反三,學會推理。

    B.盲者說,看世人一眼都是對他自己的一種侮辱,表現(xiàn)了強烈的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說的瞍.矇都是指盲人樂師。在古代,這些盲人樂師負有誦詩訓導的任務,而師曠.師慧則是他們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諷刺世俗賢愚不辨.利害不審.倒行逆施.腐敗墮落而不能自拔?勺髟⒀宰x,也可作雜文讀。

將下列各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② 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③ 焉用亡鄭以陪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吳充,字沖卿,建州浦城人。未冠舉進士,入為國子監(jiān)直講、吳王宮教授。等輩多與宗室狎,充齒最少,獨以嚴見憚,相率設席受經(jīng)。

選人胡宗堯者,翰林學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銓歐陽修為之請,仇家譖修以為黨宿,詔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讒逐。若以為私,則臣愿與修同貶。”于是修復留,而充改知太常禮院。張貴妃薨,治喪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紙行文書,不令同僚知。充移開封治吏罪,忤執(zhí)政意,出知高郵軍。神宗諭以任用意,知諫院! 

王安石參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諫職,為翰林學士。三年,拜樞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請招還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領所部,永為外臣,無庸復列置郡縣,殫財屈力。時方以開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進樞密使。充不善安石所為,數(shù)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無與,欲相之。安石去,遂代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充欲有所變革,乞召還司馬光數(shù)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語,與之書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洶洶。民困于煩苛,日夜引領,冀朝廷覺悟,一變敝法!背渖钏贾,終不能用。王珪與充并相,忌充,陰掣其肘。而充素惡蔡確,確治相州獄,捕安持及親戚、官屬考治,欲鉤致充語,帝獨明其亡他。及確之預政,充與議變法于前,數(shù)為所詘。安南師出無功而知諫院張璪又謂充與郭逵書止其進兵復置獄充既數(shù)遭同列困毀積憂畏疾益侵。元豐三年,罷為觀文殿大學士。卒,年六十。充內行修飭,事兄甚謹。為相務安靜,性沉密,對家人語,未嘗及國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將終,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謂充心正而力不足,譏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七十一)

11.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

A.相率設席經(jīng)             接受,學習

B.仇家修以為黨宿,詔出修同州     誣陷

C.無庸列置郡縣,財屈力         竭盡,耗盡

D.帝獨明其他              無,沒有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判銓歐陽修之請           數(shù)所詘               

B.判寺王洙命吏印紙行文書      光亦充可告語

C.民困煩苛           充與議變法前           

D.自新法行           及確預政

13.下列各組句子中,都能表現(xiàn)吳充性格沉穩(wěn)周密的一組是(3分)(      )

A.獨以嚴見憚,相率設席受經(jīng)        充深思之,終不能用

B.引嫌解諫職,為翰林學士         充移開封治吏罪,忤執(zhí)政意

C.充欲有所變革,乞召還司馬光等數(shù)十人      及確之預政,充與議變法于前

D.無庸復列置郡縣,殫財屈力         將終,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3分)(      )

A.吳充還未成年就考中了進士。做吳王宮教授時,得到寵愛。在與皇帝宗室親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數(shù)吳充最年輕。

B.歐陽修因為替胡宗堯講話被仇家陷害,吳充向皇上進言強調歐陽修的忠直,使得歐陽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吳充雖然是王安石的親家,但卻和王安石的政見不太相同;在王安石離開朝廷后,吳充也曾想改變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請求皇上召回司馬光等人。

D.吳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也盡心盡力為朝廷效力,但世人評價他是為人正直卻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無能為力時還不懂得急流勇退。 

15.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安 南 師 出 無 功 而 知 諫 院 張 璪 又 謂 充 與 郭 逵 書 止 其 進 兵 復 置 獄 充 既 數(shù) 遭 同 列 困 毀 積 憂 畏 疾 益 侵。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7分)

①修忠直,不宜用讒逐。若以為私,則臣愿與修同貶。(3分)

②充不善安石所為,數(shù)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無與,欲相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每小題2分,共10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夜而出                      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

B.敢以煩執(zhí)事                    執(zhí)事:辦事的官吏

C.朝而夕設版焉                   濟:救濟

D.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闕:使……缺,損害

16.分別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越國鄙遠                  既東

煩執(zhí)事                  又欲肆其西

A.兩個“以”相同,兩個“封”不同

B.兩個“以”不同,兩個“封”不同

C.兩個“以”相同,兩個“封”相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封”相同

17.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過也

C.鄰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18.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懷才不遇,牢騷滿腹  ②能言善辯,智能過人  ③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撥離間  ⑤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19.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

B.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的實力不相上下。

C.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劃過去后,就馬上修筑城池進行防御。

D.從亡鄭于秦無益,說到秦、晉歷史關系,說到晉國滅鄭之后必然進犯秦國,步步深入,層層逼緊,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第一次月考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9分,每小題3分)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臣愿得謁之                 謁:拜見。

B.今行而無信                  信:憑信之物。

C.秦王購之金千斤              購:重金征求。

D.秦王必喜而善見臣            善:好好地。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窮困:走投無路,處境困窘。

B.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遇:迫害。

C.仰天太息流涕                 涕:眼淚。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3.對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②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③何厭之有                   ④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