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完成下列表格
原子種類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
1123
3026
考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據此解答.
解答:解:在鈉原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11,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故中子數(shù)=23-11=12;在鐵原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26,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26+30=56,故填:
原子種類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
11121123
26302656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原子中各微粒間的關系,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閱讀資料時發(fā)現(xiàn),18世紀末,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曾經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讓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槍管,生成了一種氣體.同學們對這個實驗很感興趣:難道紅熱的鐵能與水蒸氣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帶著這些疑問,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
(1)試管內濕棉花的作用是
 

(2)對化學變化過程中生成的氣體同學們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氣體可能是氫氣
猜想二:生成的氣體可能是一氧化碳
你認為上述猜想
 
 (填“一”或“二”)肯定不成立,因為
 

(3)其實紅熱的鐵遇到水蒸氣,在生成氣體的同時,還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你認為生成的黑色固體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簡要說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傾倒細口瓶的藥液時,標簽沒向著手心
 
;
(2)向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
 

(3)滴管取用試劑后平放或倒置
 
;
(4)實驗剩余的藥品放回原瓶.
 
;
(5)將化學試劑直接放在托盤天平的托盤上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東東看書了解到:甲烷是一種能燃燒的氣體,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他設計并完成了一個實驗方案,為了驗證這一結論,請你幫他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證明甲烷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用品:火柴,裝有甲烷的貯氣瓶,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
澄清的石灰水.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論
①點燃甲烷
②將光潔干燥的小燒杯罩在甲烷燃燒的火焰上方.
③將用
 
潤濕杯壁的小燒杯罩在甲烷燃燒火焰的上方.
①明亮的藍色火焰
 


 

甲烷能燃燒生成了
 
、
 

請寫出甲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
 
、結構、
 
、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般構成物質的粒子有
 
、
 
 
等,如:H2O、O2、CO2等,它們都是由
 
構成的,盡管它們的組成和性質不同,但它們組成中均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超市中的許多食物用保鮮膜包裝后出售.保鮮膜為什么可以“保鮮”呢?
【設計實驗】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別注入等體積的
蒸餾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標明刻度,如圖所示放置一周.
【實驗現(xiàn)象】一周后發(fā)現(xiàn):A杯中的水量幾乎不變;而C杯中的水量減少較多;B杯中的現(xiàn)象是
 
;
【解釋】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
C杯中水量減少的原因:
 
;
【結論】保鮮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還能隔絕
 
,防止食物腐。
【反思】(1)保鮮膜雖然能延長食品的保鮮期,但大量使用后丟棄會造成污染,所以要控制使用.
(2)化學物質可以造福人類,但有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請你再舉一例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表示氣體分子的示意圖,圖中“●”和“Ο”分別表示質子數(shù)不同的兩種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用紅磷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發(fā)生的實驗現(xiàn)象是:
(1)點燃紅磷,
 

(2)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
 
.此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大型紡織廠或化工廠不宜建在城市中,下列原因分析中有錯誤的是(  )
A、減少生產事故對人口稠密地區(qū)的危害
B、便于原材料和產品運輸,減輕城市交通壓力
C、建在郊外便于向河流中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水
D、減輕對城市給水和排水的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