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反之亦然.取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恢復到初始溫度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參加反應的CO和O2的體積比為2∶1

B.

生成的CO2分子個數為原來氣體分子數的三分之二

C.

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原來的四分之三

D.

反應后的氣體中C、O原子的個數比為1∶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阿佛加德羅定律指出: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由此可知,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任何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它們的分子個數之比.請應用上述結論解答下述問題.
(1)若1L某化合物氣體完全燃燒時消耗3L氧氣,生成2L二氧化碳和3L水蒸氣(上述氣體體積均在同溫同壓條件下測得),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C2H5OH
C2H5OH

(2)在同溫同壓條件下,向一密閉容器中充入a L H2與b L Cl2,點燃充分反應后,再恢復到原狀況,容器中氣體體積為
a+b
a+b
L.
(3)在25℃、101kPa條件下,將10L O2通入10L CO與CO2的混合氣中使其充分燃燒后,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強.
①若剩余的氣體體積為15.5L,則原CO與CO2的混合氣中含有CO的體積為
9
9
L.
②若剩余的氣體體積為aL,則原CO與CO2的混合氣中兩種氣體的體積比V(CO)~V (CO2)=
20-a
a-15
20-a
a-15

③若剩余的氣體體積為aL,則a的取值范圍是
15<a<20
15<a<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科學實驗證明: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這個結論已被大量的實驗所證實,請依據這個結論回答下列問題.
(1)在溫度為0℃、壓強為101kPa時,相同體積的CO2和O2,它們所含氧原子數目之比是:
1:1
1:1
,它們的質量之比是:
11:8
11:8

(2)在溫度為0℃、壓強為101kPa時,相同質量的O3和O2,它們所含氧原子數目之比是:
1:1
1:1
,它們的體積之比是:
2:3
2:3

(3)有同學分析說:在溫度為0℃、壓強為101kPa時,相同質量的H2、O2、H2O和CO2 中,體積最大的是H2,體積最小的是CO2.請判斷他的說法是否正確(填“正確”或者“不正確”)
不正確
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反之亦然.取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C0和02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恢復到初始溫度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反之亦然.取同溫同壓下的相同體積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恢復到初始溫度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目前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氣或液化石油氣,隨著西東輸工程的輸氣管道已經鋪設到江蘇省境內,我省居民將陸續(xù)使用天然氣作為民用燃料.
(1)管道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碳氫化合物,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它們的燃燒反應如下:
CO+O2
 點燃 
.
 
2CO2      2H2+O2
 點燃 
.
 
2H2O       CH4+2O2 
 點燃 
.
 
CO2+2H2O
已知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試根據以上方程式判斷:燃燒相同體積的管道煤氣和天然氣,消耗空氣體積較大的是
天然氣
天然氣
,因此燃燒管道煤氣的灶具如需改燒天然氣,灶具的改進的方法是
增大
增大
進風口(填“增大”或“減小”),如不加改進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是
有毒的CO生成,甚至有固體殘留物堵塞燃氣管道
有毒的CO生成,甚至有固體殘留物堵塞燃氣管道

(2)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等,它們的某些性質見下表:
乙烷(C2H6 丙烷(C3H8 丁烷(C4H10
熔點(℃) -183.3 -189.7 -138.4
沸點(℃) -88.6 -42.1 -0.5
根據以上某個關鍵數據解釋冬天使用液化石油氣時,在換氣時要稱量殘氣的質量予以補償的原因.
丁烷的沸點高,在寒冷的冬天難以氣化,所以有較多的殘氣存在
丁烷的沸點高,在寒冷的冬天難以氣化,所以有較多的殘氣存在
;
有趣的是,使用液化石油氣的居民在改用天然氣時,也將涉及灶具的調整,已知碳氫化合物充分燃燒的產物跟甲烷相同,請根據液化石油氣的燃燒方程式,說明灶具調整的具體措施:
將進氣口增大
將進氣口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