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a______,b______.
(2)在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其中二氧化錳起______作用,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填寫裝置的字母代號,下同);應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檢驗二氧化碳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
(4)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NH3).常溫下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對人體特別是粘膜組織有腐蝕刺激作用.
①制取氨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學式為: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NH3,應該從上圖中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
③NH3是一種堿性氣體,干燥時不能選用下列干燥劑中的______(填序號).
A.固體氫氧化鈉B.濃硫酸C.生石灰.
(1)熟記常用儀器的名稱可知a為酒精燈,b為鐵架臺.
(2)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催化劑,對過氧化氫起催化作用;過氧化氫以二氧化錳為催化劑生成水和氧氣.故答案為:催化2H2O2
MnO2
.
2H2O+O2
(3)反應物的狀態(tài)是固態(tài)和液態(tài),反應條件是常溫,應選固-液不加熱型的發(fā)生裝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檢驗二氧化碳時應用澄清的石灰水.故答案為:B E G
(4)①反應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為:2N 10H 2Cl Ca 2O,生成物中已知物質(zhì)中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為:Ca 2Cl 2N 6H,則兩個X分子中含有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一個X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X的化學式為H2O.故答案為:H2O
②反應物的狀態(tài)是固態(tài),反應條件是加熱,應選固-固加熱型的發(fā)生裝置;氨氣極易溶于水,不能排水法收集,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但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所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時要加一個尾氣處理裝置.故答案為:A F
③A和C都顯堿性,可用來干燥氨氣,B顯酸性,會與氨氣發(fā)生反應,不能用來干燥氨氣.故答案為: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7分)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欲除去固體氯化鈉中混有的氯化鈣。設計實驗方案如下,請參與實驗并回答問題。

⑴寫出A物質(zhì)的化學式:      ,寫出A物質(zhì)的俗稱:      。
⑵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
⑶反應①中加入過量A物質(zhì)的目的是      ;反應②中如果加入鹽酸也過量,則對所得到的氯化鈉純度       (填“有”或“沒有”)影響。
⑷分離后所得氯化鈉的質(zhì)量與分離前原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zhì)量相比較,結(jié)果     
(填“增大”、“不變”或“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根據(jù)提供的儀器連接裝置,只需寫出使用儀器的編號.

例: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DMGL;
(1)寫出出儀器名稱:B______,D______.
(2)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______.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______;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______,其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填裝置序號):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O2,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可選用的收集裝置有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O2,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CO2,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可選用的收集裝置有______;
(3)檢驗CO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
(4)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常溫下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那么制氨氣發(fā)生裝置應選擇______,收集裝置應選擇______.
(5)如果用塊狀電石和水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乙炔氣體,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根據(jù)下圖所示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用加熱固體的方法產(chǎn)生氣體,應選發(fā)生裝置______(填序號,下同),收集氧氣體應選______或______,收集氫氣應選用______或______.
(2)B裝置中長頸漏斗末端應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______,伸進D、E中的導管均應接近集氣瓶底部是為了______.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氣體發(fā)生裝置內(nèi)的藥品是______和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應選用______,檢驗二氧化碳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1所示裝置探究氣體的制取及性質(zhì).請結(jié)合下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標有a的儀器名稱是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填字母);若收集一瓶氧氣,供“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使用,最好選擇氣體收集裝置中的E,理由是:①______;②______.
(3)該小組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既可用于制取氣體,又可用于探究物質(zhì)性質(zhì).
①當打開K2、關閉K1時,可以利用Ⅰ、Ⅳ裝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驗證其性質(zhì).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若要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反應,可向Ⅳ燒杯的水中加入______.
②當打開K1、關閉K2時,利用I、Ⅱ裝置,可直接進行的實驗是______.(填字母)
a.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b.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
小穎同學認為在不改變I、Ⅱ裝置的儀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該裝置也可用于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她的做法是:在裝置Ⅱ中裝滿水后,______K1,______K2.(填“打開”或“關閉”)將裝置Ⅱ(圖2)長導管接裝置I出氣管,打開K1、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如圖編號儀器的名稱:a______

(2)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選擇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_.該同學又組合了裝置C制取純凈的氧氣,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______
A.先裝入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放入高錳酸鉀后在管口放一小團棉花
C.先放置好酒精燈,再由酒精燈的高度固定試管
D.開始加熱前先將導氣管伸入集氣瓶內(nèi)
E.停止加熱后先從水槽中拿出集氣瓶后蓋上毛玻片,正放在實驗臺上
(3)氫氣是難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氣體,實驗室常用鋅粒和稀硫酸來制備氫氣,反應方程式為______,實驗中若用圖F裝置來收集氫氣,在F裝置中裝滿水后氣體從______管通入(填“c”或“d”).實驗室若要配制980g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稀硫酸,需要量取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g/cm3 )______mL.若量取濃硫酸時,仰視讀數(shù)則所配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偏______.(填“大”或“小”)
(4)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中,不能做到“隨時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是中學化學常用的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通過旋轉(zhuǎn)分液漏斗的開關,可以控制液體滴加的速率.
(1)實驗室用如圖所示做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時,應具備哪些條件?
(2)明明同學利用該裝置制取了一瓶物色氣體,請你猜想他制取的可能是那種氣體,寫出制取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3)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驗證你的猜想.(簡要寫出實驗方法、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硫化氫是無色、有臭雞蛋氣味的有毒氣體,其密度大于空氣;可以燃燒,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硫氣體;能溶于水,水溶液是一種無氧酸.實驗室常用塊狀硫化亞鐵(FeS)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硫化氫(H2S).請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和如圖裝置圖回答問題(裝置用字母表示)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制取H2S選用______,收集時選用______,收集時H2S氣體應從______端(填導氣管代號)導入集氣瓶.
(3)制取H2S氣體時,要對尾氣進行處理(尾氣處理裝置E、F中藥品為NaOH溶液),以防止污染空氣.效果最好的是______.H2S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4)能用G裝置處理尾氣嗎?為什么?______.
(5)H2S氣體溶于水得到的酸是______
(6)A裝置還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______;B裝置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