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與什么有關?并驗證你的猜想.

分析 只要能改變食鹽與水的接觸機會就能改變食鹽的溶解速率,想法改變這一條,就能達到實驗目的.

解答 解:外界影響物質(zhì)溶解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溫度 攪拌 研磨等,其中溫度是讓溶液中的微粒運動速度更快一些,而研成粉末狀是為了增加溶質(zhì)溶劑的接觸面積.
故答案為:①溫度 溫度升高(溫度降低)食鹽溶解速度加快(減慢)②晶體顆粒大小 食鹽顆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點評 此題考查了影響物質(zhì)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并通過實驗得出影響物質(zhì)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溫度、攪拌、研磨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請用相關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燃燒的條件分析:鄰居由于吸煙,亂扔煙頭,不慎引燃被子而發(fā)生火災,則煙頭在引發(fā)火災中的作用是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2)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噴水來滅火,水滅火的原理是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3)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其滅火的原理是隔絕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在化肥尿素CO(NH22中,試計算:
(1)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1:2:4;
(2)碳、氧、氮、氫四種素質(zhì)量比:3:4:7:1;
(3)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60.
(4)計算尿素CO(NH22中N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4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和,“”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
(1)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
(2)該示意圖說明了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寫一條)不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下列實驗技能都是你必須具備的,你能做出正確回答嗎?
(1)在實驗室取用藥品時,如果未說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來取用,即液體一般取1~2mL;,固體一般取剛好蓋滿試管底部.
(2)加熱氯酸鉀制氧氣,用排水法收集,何時開始收集?導管口有連續(xù)均勻的氣泡冒出.
(3)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如何處理?用濕抹布撲蓋.
(4)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炸裂.
(5)玻璃儀器已洗干凈標志是?儀器內(nèi)壁的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已洗干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碳在地殼中的含量不高,但由碳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卻形成了極其龐大的“家族”.
(1)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關于碳元素的信息圖,則碳原子核外有6個電子.
(2)用墨汁書寫成繪制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不變色的原因是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
(3)很多天然礦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鐵礦的主要成分為FeCO3,其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
(4)現(xiàn)有含碳元素的下列物質(zhì),選擇相應物質(zhì)的序號填空.
A.石墨    B.金剛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①A可用于制鉛筆芯;②C是有毒氣體;③AB屬于單質(zhì).
(5)被稱為“稻草變黃金”的反應是指金屬鈉與二氧化碳在440℃和高壓條件下,反應生成金剛石和碳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a+3CO$\frac{\underline{\;440℃\;}}{高壓}$2Na2CO3+C.
(6)“碳海綿”是由碳原子構(gòu)成一種吸附能力極強的材料,它在空氣中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frac{\underline{\;點燃\;}}{\;}$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根據(jù)如圖1所示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①試管,
(2)用氯酸鉀制取氧氣,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屬于分解反應,若用G來收集氧氣,氧氣應從a(選“a”或“b”)進.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選擇的收集裝置是F,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C,與另一個裝置相比,其優(yōu)點是能使反應隨時進行或停止.
如圖2所示,若C與1連接,則1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石蕊試液變紅色,
原因是CO2+H2O═H2CO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若C與3連接,則3中的現(xiàn)象是蠟燭由下而上依次熄滅,由此說明了CO2的性質(zhì)有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記.
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nèi)裝入足量的紅磷,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集氣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
③充分反應后,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紅磷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2)步驟②集氣瓶中的現(xiàn)象是紅磷燃燒發(fā)出黃光、冒出大量的白煙,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空氣體積的$\frac{1}{5}$.
(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難(填“易”或“難”)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jié)論.
(4)做這個實驗時,集氣瓶中底部預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降低溫度,吸收五氧化二磷.
(5)若將紅磷換成炭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為什么?不能,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雖然都消耗了氧氣,但又生成了氣體,裝置內(nèi)氣體壓強保持不變,水不會進入集氣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