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35%的濃鹽酸(密度為1.19g/cm3
 
毫升.
考點:用水稀釋改變濃度的方法
專題:溶液的組成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分析: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設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35%的濃鹽酸(密度為1.19g/cm3)的體積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則1.19g/cm3×x×35%=100g×10%    x≈24cm3=24mL.
故答案為:24.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釋問題,掌握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托盤天平稱取一定質量的苛性鈉固體時,應將它先放在
 
里,再放在左邊的托盤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題分別用分子、原子、離子、元素填空雅安地震后緊急調運了含氯消毒劑等防疫藥品.含氯消毒劑中的“氯”是指
 
;能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是氫
 
,金屬鐵是由
 
構成的,用微粒的觀點認識水:請你從物質的構成、分子的構成和原子的構成等層面,描述水的微觀構成(任選其中2個層面即可)
A.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劉麗取出某食品包裝內的一袋干燥劑,上面寫著“干燥劑,成分生石灰”.她將這袋干燥劑全部倒人盛一定量水的小燒杯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濾液.
(1)劉麗對白色沉淀的組成提出了以下假設:
假設l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設2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設3只有CaCO3;                
假設4只有Ca(OH)2其中假設
 
不合理.
(2)為證明其它幾種假設,劉麗繼續(xù)實驗:①取少量沉淀放在試管中,加人稀鹽酸,出現(xiàn)氣泡,由此可否定假設
 
.②她再取少量沉淀于另一試管,加少量水振蕩后,滴入酚酞試液,變紅,則假設
 
合理.
(3)劉麗根據實驗中的某一現(xiàn)象,又證實了原干燥劑中還含有生石灰,該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年11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消息,湖南產的50度酒鬼酒塑化劑嚴重超標.人體吸收塑化劑后會引發(fā)惡心、嘔吐、頭暈及中毒性腎炎,已知塑化劑成分之一為鄰苯二甲酸二丁脂,化學式為C16H22O4,求:
(1)鄰苯二甲酸二丁脂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2)鄰苯二甲酸二丁脂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C:H:O=
 

(3)試計算鄰苯二甲酸二丁脂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作測定水組成的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儀器 a的名稱是
 
,儀器b的名稱是
 

(2)A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D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3)根據精確實驗測知,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8,試用“<”、“>”或“=”符號回答下列問題:
①如果沒有C裝置,則測得的水中氫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
 
1:8;
②實驗結束后,若D處仍有黑色固體,則測得的水中氫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
 
1:8;
(4)為了證明進入D裝置玻璃管的H2中不含有HCl,常在
 
裝置之間增加裝置
 
(選填I或II);為了證明進入D裝置玻璃管的H2中不含有水蒸氣,常在
 
裝置之間增加一個裝有無水硫酸銅的干燥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H,O,C,Cl,Na,Ca六種元素中,選擇適當元素,按下列要求寫出物質的化學式:
(1)最常用的溶劑
 
;(2)可改良酸性土壤的堿
 
;
(3)可作建筑材料的鹽
 
;(4)可作干燥劑的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活離不開水,凈化水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茶杯內的紗網,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便于飲用,該設計利用的化學原理是
 

(2)自制凈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
(3)自來水廠用二氧化氯消毒殺菌,二氧化氯的化學式為
 

(4)井水硬度較高,在家里可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密閉容器內有X、Y、Z、M四種物質,加熱一段時間后停止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物質XYZM
反應前質量/g605102
反應后質量/ga53220
A、a等于20
B、Y可能是催化劑
C、反應消耗或生成的X、Z、M質量比為20:16:9
D、繼續(xù)加熱至完全反應,還會有9g物質M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