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有A、B、C、D四種原子,已知它們的核電荷數依次增大且為四個連續(xù)的數.B和D的原子核里質子數和中子數相等,A和C的原子核里質子數比中子數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個電子.
(1)根據以上事實填寫如表:
原子種類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A
B10
C
D
(2)分析表中的數據,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規(guī)律?
①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②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分析 題目是推斷題,注意找出突破口“B的原子核外有10個電子”,則根據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然后由“A、B、C、D四種原子的核電荷數依次增大且為四個連續(xù)的數”可推斷四種原子的構成;

解答 解:(1)根據“B的原子核外有10個電子”,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可知:B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10,又因為B和D的原子核里質子數和中子數相等,可知B的中子數也為10;然后由“A、B、C、D四種原子的核電荷數依次增大且為四個連續(xù)的數”及原子中質子數和中子數的關系可推斷四種原子的構成;A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9,中子數比質子數多1為10;C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11,中子數比質子數多1為12;D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12;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故答案為:(1)

原子種類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A91099
B10101010
C11121111
D12121212
(2)①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②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點評 掌握原子的結構及微粒之間的關系是解答問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是a、b、c 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0℃時,a、b、c三種物質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
(2)將t1℃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能觀察到明顯的現(xiàn)象是c中有固體析出.
(3)t2℃時,將65ga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質量是150g.
(4)t1℃時,a、c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6.7%.(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實驗室采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則發(fā)生、收集裝置應選擇圖中CE(填字母)裝置,該實驗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原因是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碳酸鈣CaCO3  硝酸銀AgNO3  硫酸H2SO4  氫氧化銅Cu(OH)2 氮氣N2
氧化鐵Fe2O3  氯化亞鐵FeCl2  水H2O  二氧化錳MnO2 鹽酸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某校同學對市場上的食品疏松劑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一:甲小組的同學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蘇打(碳酸氫鈉)的疏松劑
(1)取樣品溶于適量的水中,測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蘇打樣品中滴加鹽酸,有大量氣泡產生,經檢驗該氣體是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
(3)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采用了圖1所示裝置用小蘇打和純堿做了對比實驗.實驗中小試管內沾有無水硫酸銅粉末的棉花球變成藍色,a燒杯中石灰水無明顯現(xiàn)象,b燒杯中石灰水出現(xiàn)白色渾濁.試回答:
①在實驗結束時,操作上要注意的問題是:先將燒杯a、b中的導氣管移出,再熄滅酒精燈.
②由實驗(3)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碳酸鈉受熱不分解,碳酸氫鈉受熱分解出水和CO2等物質.北方農村地區(qū)用“堿面”(碳酸鈉)蒸饅頭時,必須先將面粉發(fā)酵(產生一些有機酸)的原因是使堿面與酸反應生成CO2氣體(碳酸鈉受熱不分解).
實驗二:乙小組的同學收集到一包名為“臭粉”的疏松劑,為探究其組成,進行實驗:
(1)“臭粉”為一種白色固體,易溶于水;
(2)取少量樣品與稀鹽酸混合后產生了可以使石灰水變混濁的氣體;
(3)取少量樣品加熱后,產生了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少量樣品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共熱,產生了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臭氣.
調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學課本中一種常見的鹽.
①你認為該鹽是NH4HCO3,它加熱后反應的方程式為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②用“臭粉”作疏松劑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銷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使煎炸產生的氨氣揮發(fā).
③某些小商販喜歡選用“臭粉”代替“小蘇打”作疏松劑的原因可能是等質量的碳酸氫銨生成氣體的量比碳酸氫鈉多.
實驗三:丙小組同學探究小蘇打、“臭粉”在制作食品過程中產生氣泡的原因
(1)兩種疏松劑產生的氣體中都含有CO2.推測產生這種氣體的原因有受熱分解出二氧化碳;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2)小組的同學將少許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層液體用pH試紙測得:pH=7.猜測產生氣體的原因是受熱分解出的二氧化碳.
實驗四:丁小組的同學在某超市發(fā)現(xiàn)一種復合疏松劑--發(fā)酵粉,其成分見下表:
成分所用物質
碳酸鹽類碳酸氫鈉
酸性物質檸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劑明礬
其他成分淀粉、脂肪酸等
(1)這種疏松劑產生的氣體主要是CO2;產生這種氣體的原因是受熱分解出二氧化碳和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2)為測定其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其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Ⅰ.按圖2組裝儀器,將50.0g試樣放入錐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測量一定時間內干燥管內物質增加的質量(見圖3曲線);
Ⅲ.待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泡時,打開活塞B,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
Ⅳ.再次稱量干燥管內物質增加的質量;
Ⅴ.重復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內物質質量不變.
討論:
①步驟Ⅰ.加入樣品前還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所加的酸溶液是稀硫酸.
②裝置乙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氣;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時,裝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③請利用有關數據計算試樣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維生素C是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不同的飲料中維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學運用學到的實驗方法測定橙汁、果味飲料中維生素C的含量.
【實驗目的】測定不同飲料中維生素C的含量.
【實驗原理】
(1)維生素C是一種無色易溶于水的有機物,能與碘水反應,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變色.
【實驗試劑】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濃度的標準維生素C溶液、蒸餾水
【實驗過程】
步驟1:在4支試管中分別盛有3.0mL的下列物質:①蒸餾水,②標準維生素C溶液,
③橙汁,④果味飲料.分別向4支試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驟2:用4支相同的膠頭滴管分別向①~④支試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剛好變色,并記錄滴數.
【實驗記錄】
測定物質
滴入碘水的數量(滴)18155
試回答下列問題:
(1)你認為小明測定的兩種飲料中,③的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
(2)有的同學認為測定物質標準維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認為呢?不是多余的請說明理由:因為測定標準維生素C溶液是確定維生素C含量的標準,以便估算出飲料中維生素C的濃度;
(3)化學實驗需要控制變量.下列ABD(填序號)情況會影響到測定結果.
A.每次實驗所用飲料的顏色不同        B.量取的被測試物質的體積不同
C.試管的大小不同                             D.沒有用同一規(guī)格的膠頭滴管滴加碘水
【回顧與反思】實驗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驗證維生素C是否與碘水完全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魚苗在長途運輸中,為防止顛簸造成灑落,通常將魚苗裝入相對密閉的容器內,但容器內必須滿足下列條件才能保持魚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氣、魚苗呼出的二氧化碳要及時除去,為防止細菌繁殖,須將水的pH調節(jié)在8左右.現(xiàn)有以下三種具有殺菌能力的物質供選擇:雙氧水(H2O2)、過氧化鈣(Ca2O2)、過氧化鈉(Na2O2)、Ca(OH)2它們在容器內可發(fā)生如下反應:(Ca(OH)2在水中的溶解性較弱,NaOH溶解性較強,且有強烈的腐蝕性)(1)2H2O2═2H2O+O2↑ 
(2)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3)2Ca2O2+2H2O═2Ca(OH)2十O2↑      2Ca2O2+2CO2═2CaCO3+O2
你認為以下選擇中最適宜的物質是( 。
A.雙氧水B.過氧化鈣C.過氧化鈉D.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微觀與宏觀相聯(lián)系”是化學獨特的思維方式,請結合圖示完成下列問題

(1)物質性質反映其組成和結構.從宏觀進入微觀,探索物質變化規(guī)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但性質也存在差異.圖1中能體現(xiàn)酸的通性的是ABD(填字母序號,下同);稀鹽酸不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而稀硫酸則能與之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據圖從微粒的角度分析寫出該反應的實質是Ba2++SO42-═BaSO4↓;
②一杯水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和1個水分子中氫原子與氧原子的質量比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2)物質組成和結構決定其性質.從微觀進入宏觀,探索物質變化規(guī)律.
①圖2圓圈中表示這杯氯化鈉溶液的構成,則該氯化鈉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是58.5:180;
②通過分析組成和結構,可以預測物質的某些性質.根據圖3硫酸氫鈉溶液的微觀圖示,分析推測NaHSO4,的性質,其中合理的是BCD.
A.其水溶液能與金屬鉀發(fā)生置換反應,得到金屬鈉    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C.其水溶液能與金屬梓反應生成氫氣    D.其水溶液能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和加熱氧氣時,下列圖象中能表示二氧化錳在反應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a%)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圖是(t時表示反應已完全)(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