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下圖所示裝置,測定某碳酸飲料中CO2的含量。

資料:①CO2與足量Ba(OH)2反應生成BaCO3沉淀。②NaHCO3與鹽酸反應生成CO2
將一瓶飲料冷藏24小時(未結冰),開封后取一定量樣品加入到盛有過量NaOH溶液的容器中,充分反應后作待測液。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中儀器①②的名稱分別為                   。加入足量鹽酸,儀器②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
(2)反應后持續(xù)緩緩通入空氣,若缺少裝置A,則實驗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下同),若飲料未冷藏,則實驗結果            。
(3)裝置D的作用是               ,若冷藏溫度過低,飲料結冰,則實驗結果明顯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若不測定C中BaCO3的質量,只測定C在實驗前后的質量差,則實驗結果明顯偏高,原因是            。
(4)下列各項措施中,不能提高實驗結果準確度的是          。(填字母)
a、滴加鹽酸不宜過快
b、在A~B之間添加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
c、在B~C之間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氣裝置
(1)分液漏斗,錐形瓶。(2)偏大,偏小(3)防止空氣當中的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飲料結冰后,因為溶劑量減小導致二氧化碳在液體中溶解總量變小。有HCl氣體和水蒸氣進入C裝置中。(4)b c
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是溫度越高溶解度越低,溫度越低溶解度越大。但是當溶劑比如水結冰后,作為溶劑的水的量減少,導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降低。在AB之間加濃硫酸洗氣裝置可以防止A裝置及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所以對于提高實驗結果準確度有一定作用。在BC之間加盛有NaHCO3的洗氣裝置,可以吸收氯化氫氣體,只有二氧化碳氣體進入C裝置,對于提高精度有一定作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2012?湖州)如圖裝置可驗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將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蒸餾水分別加入兩瓶等量二氧化碳氣體中,用U型管連接.充分反應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觀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
(1)室溫下利用此裝置,你還可以研究        
A.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比較氯酸鉀和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比較飽和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氣體的能力
(2)進一步思考、遷移:有         變化的對比實驗都可以用此裝置進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2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鉻與常見金屬鋁、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相對位置關系,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鉻(Cr)是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在空氣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蝕的致密氧化膜。鉻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和硫酸鉻(CrSO4
【提出猜想】對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 猜想④:Al>Cu>Cr
【討論交流】根據已學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和已查閱的資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是猜想     和猜想     (填序號)。
【實驗設計及過程】請將表中的內容填寫完整。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室溫下,將大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鉻片、鋁片、銅片分別浸入盛有體積相同、      相同的稀硫酸的試管中。
鉻片表面產生氣泡緩慢,鋁片表面產生氣泡較快,銅片表面     。
猜想       
(填序號)成立。
【實驗反思】
(1)將金屬片投入稀硫酸前應先打磨金屬片的目的是      。
A.除去金屬表面氧化物,有利于直接反應 
B.使金屬表面光亮,便于觀察現(xiàn)象
C.使金屬表面溫度升高,提高反應溫度
(2)有同學提出探究金屬活動性強弱還可以依據“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是否發(fā)生置換反應”來判斷。為了驗證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依次減弱,某同學設計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③把甲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你認為該方案中的          (填序號)沒有必要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7分)在一次實驗課上,各小組同學在不同地點找來的小石塊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小明發(fā)現(xiàn),相鄰小組氣體產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組的快。小明將這一情況報告老師,老師鼓勵他們對此問題共同探究。
【提出問題】影響二氧化碳氣體產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點石塊中碳酸鈣含量不同;
②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同;
③還可能是                  。
【設計實驗】(1)驗證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設計的實驗:分別取大小相同、質量相同、
           的石塊,加入質量相同、                     的稀鹽酸進行實驗。
(2)驗證猜想②是否成立,對鹽酸的要求是                                       。
【交流討論】實驗中可以通過觀察氣泡產生的劇烈程度,粗略地比較反應速率。若要做到精確比較,應該測量的實驗數(shù)據是                                        。
【拓展延伸】上述實驗中,小明采用了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反應速率的影響”,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有(答出兩點即可)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5分)某同學針對石蠟燃燒開展如下延伸探究,請你幫助解決探究過程的相關問題:
【提出問題】石蠟中除含碳、氫元素外,是否還含有氧元素?
【實驗設計】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該同學用精制石蠟、棉線燭芯做成蠟燭,設計了如下實驗(其中濃硫酸、無水硫酸銅均易吸收水分,藥品用量保證充足,部分固定裝置省略)。

【操作原理】
(1)請寫出A裝置(含導氣管)氣密性的檢查方法:                           。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裝置B的作用是                            ;裝置D的作用是                 。
(3)裝置F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為達到實驗目的,反應前、后必須稱量        (填裝置序號)裝置中的藥品質量。
【數(shù)據處理】           
(5)該同學在老師幫助下,經過一些補充實驗和誤差處理后得出了如下數(shù)據,請你幫助完成數(shù)據分析及結論部分。
實驗事實
數(shù)據分析及結論
   2.12 g石蠟完全燃燒,得到6.6g CO2和2.88g H2O
寫出計算過程:                                 
結論:                                            。
【討論交流】誤差分析與處理:
(6)根據該學生設計的實驗,你認為造成誤差的原因是                         (填寫一條)。
(7)針對你提出的誤差原因,提出減少誤差的實驗或改進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2分)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目的:(1)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
(2)粗略測定加熱2 g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反應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1)高錳酸鉀制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裝置連接:為達到實驗目的(2),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     ) →d
問題分析:
(1)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B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發(fā)現(xiàn)瓶底炸裂,發(fā)生失誤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實驗中,收集氧氣的時機是加熱后馬上收集,若是在氣體連續(xù)不斷產生之后才開始收集,則測得的氧氣的體積會比比實際值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變”)。
(4) 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fā)現(xiàn)收集到的O2大于理論產量,針對這一現(xiàn)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應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應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兩個猜想的理由是                        。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Mn02,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02的質量不變。則猜想________________錯誤。
②第二組同學取K2Mn04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9分)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I、實驗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測得的pH逐漸變小直到pH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⑴反應后,所得溶液顯            性(填“酸”、“堿”或“中”)
⑵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pH時,正確的操作是:                                  
                                                                             。
⑶簡述強調“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 克混合,用溫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編號
鹽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⑷表中x =                 。
⑸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下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實驗現(xiàn)象: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II、實驗中的意外情況
在實驗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現(xiàn)了白色粉末。他們依據所學的化學知識,對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⑹小明同學取白色粉末少許,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產生,然后向上層清液中加入酚酞試液,看到溶液呈紅色,驗證了猜想③是正確的。
⑺為了進一步研究,三位同學取了10.0g上述樣品,利用電子天平共同做了下圖所示的實驗。
   
實驗數(shù)據記錄如下:
稱  量  項  目
稱  量 時間
質量(g)
試樣
 
10.00
裝置+稀硫酸質量
 
241.20
裝置+稀硫酸質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15秒
249.20
裝置+稀硫酸質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35秒
247.00
裝置+稀硫酸質量+試樣
反應開始后55秒
247.00
試通過分析表中數(shù)據計算上述樣品中各成份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8)有同學提出按上述實驗所測得試樣中Na2CO3質量分數(shù)會偏小,該同學的理由是(實驗操作均正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活動小組的同學對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進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一】向放有一支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如圖所示):

(1)蠟燭燃燒變化的現(xiàn)象是:        。
(2)根據該實驗現(xiàn)象推測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氣體可用于        (寫出用途)。
【探究二】利用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可否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進行了探究,實驗如下,如圖所示,


在(吸濾)瓶中加入適量的碳酸鈉粉末,在小試管中加入鹽酸。將小試管放入吸濾瓶中,并用止水夾夾住支管處的橡皮管。稱量整個裝置的質量,記錄讀數(shù)。將吸濾瓶傾斜,使小試管中的鹽酸傾倒入瓶中,與碳酸鈉粉末反應?捎^察到如圖二所示的現(xiàn)象。再次稱量整個裝置的質量,記錄讀數(shù)。
兩次讀數(shù)    (填“是”或“否”)相等。理由是                 。
【探究三】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設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雜質溶于水,不參加反應且呈中性)。甲、乙兩同學分析認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鈉,可能有鹽酸或碳酸鈉。為驗證是否含有鹽酸,他們采用了不同方法進行實驗,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查找資料:氯化鈉溶液呈中性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取樣于試管中,滴加        試液
試液變紅
有鹽酸

取樣于試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鈉溶液
        
【探究四】某興趣小組同學向盛有6.0g純堿樣品的燒杯里加入40.0g鹽酸,實驗測定完全反應后燒杯中剩余物的質量為43.8g,且溶液顯酸性。(假設純堿樣品中的雜質不與鹽酸反應)求:
(1)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2)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下圖所示,在小燒杯乙和丙內分別放入不同的物質后,立即用大燒杯甲罩住小燒杯乙和丙。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正確的是

 
燒杯乙
燒杯丙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A.
濃鹽酸
紫色石蕊
丙中液體慢慢變藍
B.
濃鹽酸
硝酸銀
丙中產生白色沉淀
C.
濃硫酸
氯化鋇
丙中產生白色沉淀
D.
濃氨水
無色酚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