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所示實驗分析得出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與水反 應生成碳酸 | B一氧化碳能還原氧化鐵 | C不同物質著火點不同 | D黃銅的硬度比純銅的大 |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合金與合金的性質;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燃燒與燃燒的條件.
【專題】實驗設計題;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分析】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高溫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判斷可燃物著火點的高低;
根據(jù)相互刻劃的程度可以判斷物質的硬度大小.
【解答】解:A、塑料瓶變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導致的,因此根據(jù)該現(xiàn)象不能確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了碳酸,該選項不正確;
B、實驗過程中,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說明一氧化碳把氧化鐵中的鐵還原出來,該選項正確;
C、根據(jù)紙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燒的時間不同,可以判斷其著火點的高低,該選項正確;
D、相互刻劃時,純銅的痕跡更明顯,說明黃銅比純銅硬度大,該選項正確.
故選:A.
【點評】實驗現(xiàn)象是反映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奠定基礎.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前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記號.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占其體積的
B.該實驗操作時紅磷一定要足量,目的是把裝置內的氧氣消耗完
C.實驗開始前一定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D.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霧,火焰熄滅后立刻打開彈簧夾,讓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食品塑化劑事件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多種飲料、果凍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被檢測出含有塑化劑,塑化劑有毒,攝入過多可使人致癌.常用塑化劑的化學式為C24H38O4.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該物質是由多種原子構成的化合物
②該物質中含有有24個碳原子
③該物質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④該物質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9
⑤少喝各種飲料,日常飲水以白開水為主
⑥經(jīng)常吃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以適應我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關于C、CO、CO2三種物質,有下列說法:
①三種物質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還原性
②CO、CO2都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產(chǎn)生溫室效應,CO易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來滅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如圖所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B實驗中能得出“可燃物必須與氧氣接觸”這一燃燒條件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3)C實驗中,應在裝置冷卻到室溫時打開止水夾.
(4)通過D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測定了銥元素(Ir)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已知銥原子的原子核外電子為7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銥元素為非金屬元素 B.銥原子核內的中子數(shù)為77
C.銥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為77 D.銥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