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里,而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以下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醋的釀造 B. 膽礬被研碎 C. 動物呼吸 D. 自來水廠凈水時投藥消毒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中,操作完全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 B
C
D
A. 干燥氨氣 B. 測定某溶液的pH C. 向試管中傾倒液體 D. 稱取氫氧化鈉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東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B卷) 題型:單選題
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下列各組離子在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Ba2+、Cl- B.Cu2+、Na+、 NO3-、K+
C.K+ 、CO32-、NO3- 、Cl- D.H+、Ba2+、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操作中各量變化關系的是
A.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 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中分別逐漸加入鋅粉和鐵粉
C. 向一定質量、一定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
D. 常溫下,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若將濃鹽酸和濃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可以肯定的是( )
A. 溶質質量都減少 B. 溶劑質量都增大
C. 溶液質量都增大 D. 溶質的質量分數都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東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編號所指儀器的名稱:①_____;②_____.
(2)以上裝置圖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你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結果填在下列橫線上:(上述裝置改正后,請繼續(xù)回答下列問題.)_________
(3)欲制取并收集一瓶純凈的氧氣并且要求能能隨時控制反應進程,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4)實驗室選用C和E裝置可以制取的氣體是_____(填化學式),寫出實驗室制取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5)有一名同學欲用G裝置收集H2,則H2應從導管口_____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東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用化學用語填空:
(1)構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_;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顯+4價__________;
(3)兩個鋅離子_________; (4)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為探究碳還原氧化銅的最佳實驗條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銅的干燥混合物進行系列實驗。
(査閱資料)碳還原氧化銅得到的銅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亞銅;氧化亞銅為紅色固體,能與稀硫酸反應:。
(進行實驗)實驗1:取質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銅混合物,進行實驗。
序號 | | |
裝置 | ||
反應后物質的 顏色、狀態(tài) |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紅色固體 | 紅色固體有金屬光澤,混有極少量黑色物質 |
實驗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裝置進行實驗。
序號 | 木炭粉與氧化銅的質量比 | 反應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 | |
| 1:9 | 紅色固體有金屬光澤 | 混有少量黑色物質 |
| 1:10 |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質 | |
| 1:11 | 混有極少量黑色物質 | |
| 1:12 | 無黑色物質 | |
| 1:13 | 混有較多黑色物質 |
(1)實驗中,證明產生了的現象是______。
(2)實驗比更好的原因是______。
(3)實驗2的結論是______。
(反思與評價)
(4)實驗2沒有進行質量比為1:14的實驗,理由是______。
(5)為檢驗的紅色固體中是否請你設計實驗方案三
方法、現象及結論
方法:______?赡艿默F象及結論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下圖是實驗過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