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6.研究性學習小組中的小張同學在學習中發(fā)現:通常檢驗CO2用飽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濃NaOH溶液.
【實驗探究】在體積相同盛滿CO2的兩集氣瓶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飽和石灰水和濃NaOH溶液,實驗裝置和現象如圖所示.請你一起參與.
【現象結論】甲裝置中產生的實驗現象(用化學方程式表示)Ca(OH)2+CO2═CaCO3↓+H2O.解釋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檢驗CO2的原因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乙裝置中的實驗現象是氣球膨脹,吸收CO2較多的裝置是乙.
【拓展延伸】做中和反應實驗時,我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氣泡產生.小張?zhí)菪危菏遣皇悄缅e了藥品?我查驗后確認藥品沒錯,知識在瓶口發(fā)現有白色粉末狀物質.我認為是氫氧化鈉溶液變質了.
(1)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的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2)利用與上述實驗不同的原理,我又設計了一個實驗再次確認該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
(3)該氫氧化鈉溶液是部分變質還是全部變質?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滴加
足量氯化鈣溶液,過濾,向上層清液中滴加
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產生白色沉淀
酚酞試液變紅色(或酚酞試液不變色)
 該氫氧化鈉溶液
部分(或全部)變質

分析 【現象結論】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
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拓展延伸】
氫氧化鈉能夠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氯化鈉;
顯堿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解答 解:【現象結論】
甲裝置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因此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氫氧化鈉溶液檢驗二氧化碳;
乙裝置中的實驗現象是氣球膨脹,吸收CO2較多的裝置是乙,因為乙裝置中氣球膨脹的比甲中的大.
故填:Ca(OH)2+CO2═CaCO3↓+H2O;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氣球膨脹;乙.
【拓展延伸】
(1)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的原因是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2)利用與上述實驗不同的原理,我又設計了一個實驗再次確認該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實驗過程如下表所示: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
(3)該氫氧化鈉溶液是部分變質還是全部變質的實驗如下表所示: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滴加足量氯化鈣溶液,過濾,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現象產生白色沉淀,酚酞試液變紅色(或酚酞試液不變色)該氫氧化鈉溶液部分(或全部)變質
答案:
【現象結論】Ca(OH)2+CO2═CaCO3↓+H2O;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氣球膨脹;乙.
【拓展延伸】
(1)2NaOH+CO2═Na2CO3+H2O;
(2)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
(3)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滴加足量氯化鈣溶液,過濾,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現象產生白色沉淀,酚酞試液變紅色(或酚酞試液不變色)該氫氧化鈉溶液部分(或全部)變質

點評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為了分析生鐵中鐵的含量,某學習小組進行了實驗研究,取6g生鐵與10%的鹽酸反應,并繪制了加入鹽酸質量與放出氣體質量的關系圖(如圖).(說明:生鐵中雜質不溶于水,不與鹽酸、硫酸銅溶液反應.)
(1)鐵完全反應用去鹽酸的質量為73g.
(2)生鐵中鐵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3)某同學列出了如下計算式:生鐵與鹽酸剛好反應完全時所得溶液質量=(73+6-a)g小明對該計算式提出了質疑,請指出其中的錯誤列式計算溶液質量時,未減掉不溶于水的雜質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Na2SO4、NaOH、NaNO3中的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現進行以下實驗,各步驟均已充分反應.
①取一定質量的粉末,加足量水水攪拌后過濾,得到沉淀和無色溶液;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得到無色氣體和黃色溶液.
(1)固體粉末中一定存在的是什么物質?可能含有什么物質?
(2)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是否存在,還需要做什么實驗?寫出簡要的實驗操作、現象、結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資源.
(1)某礦泉水的主要礦物質成分機及含量如表,這里Ca、K、Zn、F是指元素.(填“單質、元素、分子或原子”)
成分CaKZnF
含量(mg/L)2030.060.02
(2)水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請參與討論下列有關問題:
(Ⅰ)自來水、冰水混合物、海水中屬于純凈物的是冰水混合物.
(Ⅱ)某學校飲水處可以將自來水凈化為飲用水,其中處理步驟如圖所示:

①對應的作用是B(填字母序號,下同).
A.殺菌消毒    B.吸附雜質    C.沉淀過濾     D.蒸餾
(Ⅲ)下列做法會造成水體污染的有AD.
A、工業(yè)廢水直接排放    B、工業(yè)廢氣處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Ⅳ)能確認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實驗是AC.
A、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    B、水的蒸發(fā)    C、水的電解    D、水的凈化
(3)長期飲用硬水可能會引起體內結石,鑒別硬水和軟水最簡單的方法是用肥皂水鑒別.
(4)水通電分解生成最理想的能源--氫氣,電解一定量的水,當其中負極產生5ml氣體時,正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是2.5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B.
讀取液體的體積
C.
    測溶液的PH
D.
                       制取蒸餾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化學有自己的語言.請你在橫線上填寫適當的化學用語:
(1)小蘇打常用于面包、饅頭等食品的制作,其化學式是NaHCO3;
(2)元素符號是最基本的化學語言,銀元素的元素符號是Ag;
(3)鎂原子易失去電子成為鎂離子.請寫出鎂離子的離子符號是Mg2+
(4)請標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Al2$\stackre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請回答下列與水有關的問題:
(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H2O和H2O2都是含氫元素的氧化物,因為分子結構不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
(3)實驗室中可通過Na2SO4和CaCO3在水中溶解性的不同加以區(qū)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隨著對“火”的認識和使用,人類能夠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如圖1所示,古人“鉆木取火”過程中,快速搓動木棍使底部的干草著火,從“燃燒條件”分析:“鉆木”為干草燃燒提供的條件是使木頭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
(2)形狀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氣體中燃燒的現象如表所示,回答問題:
不同氣體中在空氣中在氧氣中在臭氧中
實驗現象紅熱劇烈燃燒非常劇烈地燃燒
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①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劇烈的微觀原因是氧分子的濃度不同.
②根據表中信息,寫一條對“燃燒條件”的新認識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或空氣.
(3)如圖2所示,1860年英國化學家法拉第做了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經研究:子火焰中燃燒物為石蠟蒸汽,子火焰為石蠟蒸汽燃燒產生的.
①蠟燭能產生母火焰這一現象,證明石蠟具有的物理性質是熔沸點低(寫一點,下同),化學性質是可燃性.
②該實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導氣管不宜太長,其原因是導氣管太長,石蠟蒸氣冷凝,不能從導管末端導出.
(4)發(fā)生火災時,對于被困人員來說,下列做法錯誤的是C。ㄌ顦颂枺
A.盡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離
B.煙很大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C.火勢較大時,乘坐電梯快速逃生.
D、升上著火時,不要亂跑,可就地打滾使火熄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小英在做飯時,發(fā)現很多因素都能影響食鹽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從你能想到的可能影響食鹽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寫出其中的三項,并預測此因素對食鹽溶解速率的影響:
因素①,你的預測溫度;溫度越高(越低),食鹽溶解的速率越快(越慢)
因素②,你的預測攪拌;攪拌能加快食鹽溶解的速率
因素③,你的預測顆粒大;顆粒越小,食鹽溶解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