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shù)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請回答:
(1)甲圖中肉湯仍保鮮的是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的原因是空氣中的進入瓶內。
(2)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______
A.瓶子的大小
B.細菌的有無
C.肉湯的多少
(3)乙圖中控制改變量的方法是將瓶頸打斷;而甲圖中控制改變量的方法則是
(4)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是否要經(jīng)過重復多次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5)“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jīng)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脫水法

【答案】
(1)A;細菌
(2)B
(3)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
(4)是
(5)A
【解析】(1)甲圖中的A瓶煮沸即高溫滅菌,A瓶是無菌的,A瓶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肉湯仍然保鮮;而將其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了肉湯,并大量繁殖,使肉湯變質。(2)甲圖中A瓶與B瓶對照,A瓶煮沸即高溫滅菌,因此A瓶內無菌,而B瓶不作處理,沒有高溫滅菌,因此B瓶內有細菌,實驗變量是細菌。甲圖中的A瓶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將瓶頸打斷,因為空氣中的細菌可以進入肉湯,因此乙圖的實驗變量也是細菌。(3)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誤差,增加實驗的重復次數(shù),提高實驗的準確性。(4)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巴斯德還發(fā)現(xiàn)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相關知識,掌握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發(fā)現(xiàn)⑷保護環(huán)境,比如:甲烷細菌、沼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軍患了佝僂病、夜盲癥,他多喝牛奶,還應該補充富含哪種維生素的食物(。

A. 維生素A和維生素D B. 維生素C和維生素B1

C. 維生素D和維生素B1 D. 維生素D和維生素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曾這樣描述爬山虎:“那些葉子鋪在墻上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下列關于爬山虎葉片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葉片表皮細胞排列緊密,構成植物的營養(yǎng)組織

B. 氣孔位于葉片下表皮,白天全部開放,夜晚全部關閉

C. 葉脈結構構致密,只對葉片起到支待和保持的作用

D. 葉片沒有重疊的均勻分布,可以充分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實驗中,右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圖像,請回答問題:

(1)魚生活在水中,用游泳,用呼吸,實驗時應用將小魚的鰓蓋和軀干部包裹起來。
(2)右圖中[]是毛細血管,血流速度最 , 紅細胞通過。
(3)[]是動脈,動脈內的血液流動離心臟越來越 (填“近”或“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早餐、中餐和晚餐攝取的熱量比例最好為2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女孩的月經(jīng)和男孩的遺精都是正,F(xiàn)象。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動脈血指 的血液,靜脈血指 的血液。流動脈血的血管是 ,流靜脈血的血管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植物根尖結構模式圖,其中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顯微鏡下看到的血涂片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三種血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的
B.②是白細胞,三種血細胞中只有它沒有細胞核
C.若③這種血細胞缺乏,身體一旦受傷便會血流不止
D.④指的是血漿,它具有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