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 )
A.細胞→器官→組織→植物體 B.組織→器官→細胞→植物體
C.器官→組織→細胞→植物體 D.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收集了下列幾種常見的動物,欲了解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請你結合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將蚯蚓、蜜蜂劃分為一類,蟾蜍、蜂鳥、貓劃分為一類,他進行分類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
(2)貓在生殖發(fā)育方面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
(3)蟾蜍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___呼吸;成體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用___呼吸,皮膚裸露且濕潤能夠輔助呼吸。
(4)像蜂鳥一樣鳥類有角質的喙,身體呈______,前肢變成___;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腸短,能減輕體重;體表被覆羽毛,具有____作用。鳥類的體內有許多發(fā)達的____與肺相通,起到輔助呼吸的作用。
(5)上述各種動物中,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行為上最復雜的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3月,某江段水域出現大量漂浮死豬的情況。當地有針對性地對出廠自來水增加了豬鏈球菌、大腸桿菌O157等指標的檢測。
(1)“豬圓環(huán)病毒”、“豬鏈球菌”和“大腸桿菌O157”都可以引起“豬瘟”,從傳染病學角度看,它們屬于______。
(2)①②③分別表示檢驗員使用顯微鏡時的步驟,那么如果要看到清晰的物象,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應該是______(填序號)。
(3)死豬事件后,網上有人調侃江面出現了“豬頭魚”(如圖2,豬頭魚身,實為網絡處理后的圖象),如果真實存在這種魚,那么,你覺得最有可能實現的技術是______(選填序號)。
A.克隆技術 B.轉基因技術 C.組織培養(yǎng)技術 D.雜交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長頸鹿的長頸和高前肢的形成是( )
A. 由于經常使用而逐漸積累的結果
B. 自然選擇的結果
C. 為了吃到高處的食物
D. 由長頸鹿的意志所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生物圈中的水不斷地在海洋、大氣和陸地之間循環(huán)流轉,不舍晝夜。綠色植物對維護生物圈中水的循環(huán)和平衡起著重要作用。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水分是如何進入植物體的?
①植物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圖中[ ]______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②根吸收的水分,通過根、莖、葉中的____運送到植物體各處。
(2)植物體內的水分是如何散失到大氣中的?
①科學研究發(fā)現,植物吸收的水只有1%~5%保留在植物體內參與各項生命活動,其余絕大部分的水分都通過植物的____作用散失到外界空氣中。植物的該作用能降低葉面溫度,避免葉片因氣溫過高而被灼傷,原因是_________。
②觀察葉片的結構,可以發(fā)現,____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門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據統(tǒng)計,全國約有3億的青少年兒童營養(yǎng)結構不均衡。2018年5月20日是第29個“全國學生營養(yǎng)日”,今年的主題是:“營養(yǎng)+運動,平衡促健康”。請結合所學知識,據以下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交換模式圖分析回答:
(1)青少年要“常喝水”:利于排出體內廢物,C系統(tǒng)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正常情況下,原尿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________和微量蛋白質含量都減為零。
(2)青少年要“勤運動”:運動時,肌肉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牽動骨繞著________活動:同時呼吸也加快加深,空氣進入肺的途徑是:鼻→________→肺(用文字和箭頭表示);氣
體到達肺泡后,經過②③過程完成了________的氣體交換。
(3)青少年要合理營養(yǎng):牛奶220ml+麥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質在A系統(tǒng)中被消化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最終被分解為________;被吸收后的營養(yǎng)物質隨循環(huán)系統(tǒng)到達腦部細胞時,經過心臟四腔的順序分別是________(用文字表示)。
(4)青少年要“免肥胖”:人體經過程________(用序號表示)后,組織細胞獲得了營養(yǎng)物質和氧。如果攝取營養(yǎng)物質過多又疏于運動,往往會引起肥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