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已知在△ABC中,AB=AC,點P為底邊BC上(端點B、C除外)的任意一點,且PE∥AC,PF∥AB.
(1)試問線段PE、PF、AB之間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2)如圖2,將“點P為底邊BC上任意一點”改為“點P為底邊BC延長線上任意一點”,其它條件不變,上述結論還成立嗎?如果不成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請說明你的理由
分析:(1)推出平行四邊形PEAF,推出PF=AE,∠EPB=∠C,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推出PE=BE即可;
(2)推出平行四邊形PEAF,推出PE=AF,∠FPB=∠FCP,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推出PF=FC即可,
解答:(1)結論是PE+PF=AB,
理由是:∵PE∥AC,PF∥AB,
∴四邊形PEAF是平行四邊形,
∴PF=AE,∠EPB=∠C,
∵AC=AB,
∴∠B=∠C,
∴∠EPB=∠B,
∴PE=BE,
∵BE+AE=AB,
∴PE+PF=AB.

(2)結論是PE-PF=AB,
理由是:∵PE∥AC,PF∥AB,
∴四邊形PEAF是平行四邊形,
∴PE=AF,∠FPC=∠ACB=∠FCP,
∴PF=FC,
PE-PF=AC=AB,
即PE-PF=AB.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證此題的關鍵是證PE=BE和PF=FC,兩小題證明過程類似,題型較好,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9、如圖1,已知線段AB和直線m,點A在直線m上,以AB為一邊畫等腰△ABC,且使點C在直線m上,這樣的等腰三角形最多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歷下區(qū)二模)(1)已知:如圖1,已知在△ABC中,AB=AC,D為BC邊的中點,過點D作DE⊥AB,DF⊥AC,垂足分別為E,F(xiàn).求證:DE=DF.
(2)如圖2,已知△ABC內接于⊙O,AC是⊙O的直徑,D是
AB
的中點,過點D作直線BC的垂線,分別交CB,CA的延長線于E,F(xiàn),求證:EF是⊙O的切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線段AB=8,點C是AB上的一動點(不包括A、B),在AB同側作兩個等邊三角形ACD和BCE,連DE,點P、F分別是DE和BE的中點,連接AF,分別交DC、CE于G、H.
(1)寫出圖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除等邊三角形ACD和BCE外);
(2)當點C在AB中點時,如圖2,求CP的長及AG:GH:HF;
(3)點M、N是線段AB上兩點,且AM=BN=2,當點C從點M向點N運動時,求點P所經過的路徑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一節(jié)數(shù)學課后,老師布置了一道課后練習題:
如圖1,已知在Rt△ABC中,AB=BC,∠ABC=90°,O為AC中點.
(1)如圖1,若把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置于點O,兩直角邊分別與AB、BC交于點M、N,求證:BM=CN;
(2)若點P是線段AC上一動點,在射線BC上找一點D,使PD=PB,再過點D作BO的平行線,交直線AC于一點E,試在備用圖上探索線段ED和OP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