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請為下面題目的說明過程加上理由.
已知如圖,DG⊥BC,AC⊥BC,EF⊥AB,∠1=∠2,試說明CD⊥AB的理由.
理由:因為DG⊥BC,AC⊥BC,(已知),
所以∠DGB=∠ACB=90°(垂直的定義).
所以DG∥AC(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所以∠2=∠DCA,(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
因為∠1=∠2,
所以∠1′=∠DCA.
所以EF∥CD,(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所以∠AEF=∠ADC(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
因為EF⊥AB,所以∠AEF=90°.
所以∠ADC=90°,即CD⊥AB.
分析:根據(jù)解題過程和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填空.
解答:解:理由:∵DG⊥BC,AC⊥BC,(已知),
∴∠DGB=∠ACB=90°(垂直的定義).
∴DG∥AC(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DCA,(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1=∠2,
∴∠1=∠DCA.
∴EF∥C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AEF=∠ADC(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EF⊥AB,
∴∠AEF=90°.
∴∠ADC=90°,即CD⊥A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題的依據(jù),需要熟練掌握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請閱讀下面知識:
梯形中位線的定義:梯形兩腰中點的連線,叫做梯形的中位線.如圖,E,F(xiàn)是梯形ABCD兩腰AB,CD的中點,則EF是梯形的中位線梯形中位線與兩底長度的關(guān)系:梯形中位線長度等于兩底長的和的一半如圖:EF=
1
2
(AD+BC)利用上面的知識,完成下面題目的解答已知:直線l與拋物線M交于點A,B兩點,拋物線M的對稱軸為y軸,過點A,B作x軸的垂線段,垂足分別為D,C,已知A(-1,3),B(
1
2
,
3
2

(1)求梯形ABCD中位線的長度;
(2)求拋物線M的解析式;
(3)把拋物線M向下平移k個單位,得拋物線M1(拋物線M1的頂點保持在x軸的上方),與直線l的交點為A1,B1,同樣作x軸的垂線段,垂足為D1,C1,問此時梯形A1B1C1D1的中位線的長度(設(shè)為h)與原來相比是否發(fā)生變化?若不變,說明理由.若有改變,求出h與k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2年廣東省廣州市石碁三中中考數(shù)學(xué)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請閱讀下面知識:
梯形中位線的定義:梯形兩腰中點的連線,叫做梯形的中位線.如圖,E,F(xiàn)是梯形ABCD兩腰AB,CD的中點,則EF是梯形的中位線梯形中位線與兩底長度的關(guān)系:梯形中位線長度等于兩底長的和的一半如圖:EF=(AD+BC)利用上面的知識,完成下面題目的解答已知:直線l與拋物線M交于點A,B兩點,拋物線M的對稱軸為y軸,過點A,B作x軸的垂線段,垂足分別為D,C,已知A(-1,3),B(
(1)求梯形ABCD中位線的長度;
(2)求拋物線M的解析式;
(3)把拋物線M向下平移k個單位,得拋物線M1(拋物線M1的頂點保持在x軸的上方),與直線l的交點為A1,B1,同樣作x軸的垂線段,垂足為D1,C1,問此時梯形A1B1C1D1的中位線的長度(設(shè)為h)與原來相比是否發(fā)生變化?若不變,說明理由.若有改變,求出h與k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