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圖,矩形ABCD中,AC與BD相交于O點,∠1=∠2.求證:PB=PC.

分析 根據(jù)矩形的性質(zhì)得出AC=BD,OA=OC,OB=OD,求出OB=OC,推出∠OBC=∠OCB,求出∠PBC=∠PCB,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

解答 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
∴AC=BD,OA=OC,OB=OD,
∴OB=OC,
∴∠OBC=∠OCB,
∵∠1=∠2,
∴∠1+∠OBC=∠2+∠OCB,
∴∠PBC=∠PCB,
∴PB=P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矩形的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的應用,能求出OB=OC是解此題的關鍵,注意:矩形的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化簡:a2(a-1)-a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實施新課程改革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能力有很大提高.某學校為了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具體情況,對七年級部分學生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跟蹤調(diào)査,并將調(diào)査結果分類:A:特別好; B:較好; C:一般; D:較差.現(xiàn)將調(diào)査結果繪制成以下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請你根據(jù)統(tǒng)計圖解答下列問題:
(1)本次調(diào)查中,一共調(diào)査了50名同學,其中C類女生有8名;
(2)將下面的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3)若該校七年級共有350名學生,請你估計學生中認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這種學習方式特別好的人數(shù)約為多少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ABC是⊙O的內(nèi)接三角形,∠ACB=45°,∠AOC=150°,過點C作⊙O的切線交AB的延長線于點D.
(1)求證:CD=CB;
(2)如果⊙O的半徑為$\sqrt{2}$,求AC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在△ABC中,點D是AB邊的三等分點(AD<BD),DE∥BC交AC于點E,DF∥AC交BC于點F,求$\frac{DE}{BF}$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矩形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點E,F(xiàn)為BE上一點,連接DF,過F作FG⊥DF交BC于點G,連接BD交FG于點H,F(xiàn)D=FG,BF=2$\sqrt{2}$,BG=3,則FH的長$\frac{2\sqrt{5}}{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已知:如圖,在Rt△ABC中,∠C=90°,AC=8,BC=6.
(1)用尺規(guī)作出∠BAC的平分線AD,AD交BC于點D(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2)在(1)所作的圖中,若DE⊥AB,垂足為E.
①BD=$\frac{8}{3}$;
②求B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畫圖并回答問題.
(1)如圖,已知點P在∠AOC的邊OA上.
①過點P畫OA的垂線交OC于點B;
②畫點P到OB的垂線段PM.
(2)上述作圖中表示點P到OC的距離的是線段PM的長度.
(3)比較PM與OP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已知直線y=$\frac{3}{4}$x-3與x軸、y軸分別交于A、B兩點,P是以C(0,1)為圓心,1為半徑的圓上一動點,連結PA、PB.則△PAB面積的最大值是( 。
A.10$\sqrt{3}$+1B.10$\sqrt{3}$C.10.5D.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