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矩形ABCD中,AD>AB.
(1)請完成如下操作:①作∠BAC的平分線AE交BC邊于點E;②以AC邊上一點O為圓心,過A、E兩點作圓O(尺規(guī)作圖,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2)請在(1)的基礎上,完成下列問題:
①判斷直線BC與圓O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②若圓O與AC邊的另一個交點為F,AC=3,CE=
3
,求線段CE、CF與劣弧EF所圍成的圖形面積.(結果保留根號和π)
分析:(1)首先作∠BAC的平分線AE交BC于點E,然后作AE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點O,以O為圓心,OA為半徑作圓即可;
(2)①證得OE⊥BC后即可判定BC是⊙O的切線;
②連接EF,設圓O的半徑為r,則OC=3-r,在Rt△OE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r=1,從而求得三角形OEC和扇形OEF的面積,最后求得線段CE,CF與劣弧EF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即可.
解答:解:(1)①作∠BAC的平分線AE交BC于點E;             
②作AE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點O,以O為圓心,OA為半徑作圓;    

(2)①判斷:直線BC與圓O相切.                            
理由:連接OE
∵AE平分角EAB
∴∠EAC=∠EAB
∵OA=OE,所以:∠OEA=∠OAE
∴∠EAB=∠OEA  所以OE∥AB                                
∴∠OEC=∠B
∵∠B=90度,
∴∠OEC=90度,即:OE⊥BC
∵OE是圓O的半徑,
∴BC是圓O的切線                   (
②如圖,連接EF,設圓O的半徑為r,則OC=3-r,
在Rt△OEC中,∠OEC=90°,
∴OC2=OE2+CE2,即(3-r)2=r2+(
3
2
∴r=1
∴OC=2,∠OCE=30°,∠EOC=60°
∵三角形OEC的面積為
1
2
×
3
×1=
3
2
,扇形OEF的面積為
60
360
×π×12=
1
6
π

∴線段CE,CF與劣弧EF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
3
2
-
π
6
點評:本題考查了圓的綜合知識,其中用到了勾股定理、尺規(guī)作圖等知識,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點P從點A出發(fā)以1cm/s的速度向點B運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2cm/s的速度向點C運動,設經過的時間為xs,△PBQ的面積為ycm2,則下列圖象能反映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的是(  )
A、精英家教網B、精英家教網C、精英家教網D、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矩形ABCD中,點O在對角線AC上,以OA的長為半徑的⊙O與AD、AC分別交于點E、F,且∠ACB=∠DCE精英家教網
(1)判斷直線CE與⊙O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2)若AB=
2
,BC=2,求⊙O的半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①,在矩形 ABCD中,AB=30cm,BC=60cm.點P從點A出發(fā),沿A→B→C→D路線向點D勻速運動,到達點D后停止;點Q從點D出發(fā),沿 D→C→B→A路線向點A勻速運動,到達點A后停止.若點P、Q同時出發(fā),在運動過程中,Q點停留了1s,圖②是P、Q兩點在折線AB-BC-CD上相距的路程S(cm)與時間t(s)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
(1)請解釋圖中點H的實際意義?
(2)求P、Q兩點的運動速度;
(3)將圖②補充完整;
(4)當時間t為何值時,△PCQ為等腰三角形?請直接寫出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矩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AOB=60°,AB=6,則A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矩形ABCD中,AB=4,BC=6,E為線段BC上的動點(不與B、C重合).連接DE,作EF⊥DE,EF與AB交于點F,設CE=x,BF=y.
(1)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2)x為何值時,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設線段AB的長為m,上述其它條件不變,m為何值時,函數(shù)y的最大值等于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