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數(shù)軸上點A,B,C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x,-6,4.
(1)線段BC的長為
 
,線段BC的中點D所表示的數(shù)是
 

(2)若AC=8,求x的值;
(3)在數(shù)軸上有兩個動點P,Q,P的速度為1個單位長度/秒,Q的速度為2個單位/秒,點P,Q分別從點B,C同時出發(fā),在數(shù)軸上運動,則經(jīng)過多少時間后P,Q兩點相距4個單位?
考點: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數(shù)軸
專題:
分析:(1)結合數(shù)軸即可得出線段AB的長度和線段BC的中點D表示的數(shù);
(2)分兩種情況討論,①點A在點C左邊,②點A在點C右邊,依次求解即可;
(3)分兩種情況探討答案:①當點P,Q分別從點B,C同時出發(fā)相向行駛時,②①當點P,Q分別從點B,C同時出發(fā)追擊行駛時.
解答:解:(1)如圖:

線段BC的長為:4-(-6)=10,線段BC的中點D所表示的數(shù)是
-6+4
2
=-1;

(2)①當點A在點C左邊,此時4-x=8,
解得:x=-4;
②點A在點C右邊,此時x-4=8,
解得:x=12,
綜上可得x=-4或12.
如圖:


(3)設經(jīng)過t秒后P,Q兩點相距4個單位,
①當點P,Q分別從點B,C同時出發(fā)相向行駛時,

t+2t=10-4,或t+2t=10+4,
解得,t=2或t=
14
3
;
②當點P,Q分別從點B,C同時出發(fā)向左的方向行駛時,

2t+4=t+10或2t-4=t+10,
解得t=6或t=14;
綜上所知當點P,Q分別從點B,C同時出發(fā),在數(shù)軸上運動,則經(jīng)過2、
14
3
、6、14秒后P,Q兩點相距4個單位.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關鍵是正確理解題意,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注意分類討論思想的滲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x=2+
3
,y=2-
3
,求斜邊及斜邊上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Rt△ABC中,∠C=90°,BC=9,CA=12,∠ABC的平分線BD交AC于D點,DE⊥DB交AB于點E.
(1)設⊙O是△BDE的外接圓,試說明AC是⊙O的切線;
(2)設⊙O交BC于點F,連接EF,試求⊙O的半徑r及
EF
AC
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求下面各式中的x:
(1)(x-1)3=27
(2)(x-3)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別為AD、BC的中點,E、F分別是BM、CM的中點.
求證:(1)△ABM≌△DCM;(2)四邊形MENF是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ABC中,點A在直線L上,BC平行于直線L,邊BC的長與BC邊上的高的和為8cm,設BC的長xcm.
(1)寫出△ABC的面積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2)當△ABC的面積為6cm2,且BC大于BC邊上的高時,求BC的長;
(3)當BC多長時,△ABC的面積最大?求出這個最大面積;此時,是否存在其周長最小的情形?如果存在,請求出其最小周長;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三角形ABC中,BE平分∠ABC,∠1=∠2.問:
(1)直線DE與BC平行嗎?請說明理由.
(2)若∠C=65°,求∠AED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點D為△ABC內(nèi)一點,連結BD,CD.

(1)探究∠BDC與∠A,∠ABD,∠ACD之間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2)請直接用(1)中的結論,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①當∠BDC=120°時,若∠A=50°,則∠ABD+∠ACD=
 
°;
②如圖2,BE平分∠ABD,CE平分∠ACD,若∠BDC=120°,∠A=50°,求∠BEC的度數(shù);
③如圖3,∠ABD,∠ACD的n等分線相交于點E1,E2,…,En-1,若∠BDC=x°,∠BE1C=y°,求∠A的度數(shù)(用含x,y,n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某種蘋果的售價是每千克x元,用面值y元的人民幣n張購買了5千克.應找回
 
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