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太原二模)如圖,直線l1:y=-x+6交x軸于點B,與直線l2:y=
12
x
交于點A,點E為線段OA的中點,長為2個單位的動線段CD(端點C從原點O開始)在線段OB上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向點B運動,當端點D到達點B時運動停止.設(shè)運動的時間為t秒(t≥0).

(1)點D的坐標為
(2+t,0)
(2+t,0)
,點E的坐標為
(2,1)
(2,1)

(2)探究:當t為何值時△DEC為直角三角形;
(3)設(shè)點F為線段CD的中點,試探究是否存在t,使四邊形AECF的周長最?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1)用t表示出OC的長度,然后可得出點D的坐標,聯(lián)立兩直線解析式可得出點A的坐標,根據(jù)點E是OA的中點,可得出點E的坐標;
(2)分三種情況討論即可,①∠EDC=90°,②∠ECD=90°,③∠CED=90°,分別求出t的值.
(3)作CE關(guān)于x軸的對稱線段,CE',將CE'向右平移至FE'',當FE''與AF共線時四邊形AECF的周長最小,確定AE''的直線解析式,將點F的坐標代入可求出t的值.
解答:解:(1)運動t秒后OC=t,則可得點D的坐標為(2+t,0),
y=-x+6
y=
1
2
x
,
解得:
x=4
y=2
,即點A的坐標為(4,2),
∵點E是OA的中點,
∴點E的坐標為(2,1).

(2)①當∠EDC=90°時,此時點E坐標為:(2,1),點D坐標為(2,0),
則2+t=2,
解得:t=0;
②當∠ECD=90°時,此時點E坐標為:(2,1),點C坐標為(2,0),
則t=OC=2;
③當∠CED=90°時,過點E作EP⊥x軸于點P,

∵點E坐標為(2,1),
∴CP=2-t,PD=2+t-2=t,EP=1,
由CE2+ED2=CD2,可得(2-t)2+12+t2+12=22
解得:t=1,
綜上可得當t=0或t=1或t=2時,△DEC是直角三角形.

(3)如圖,作CE關(guān)于x軸的對稱線段,CE',將CE'向右平移至FE'',當FE''與AF共線時四邊形AECF的周長最小,

∵C(t,0),CD=2,點F是CD的中點,
∴CF=1,點F(t+1,0),
設(shè)過A(4,2),E''(3,-1)兩點的直線表達式為y=kx+b,
4k+b=2
3k+b=-1
,
解得:
k=3
b=-10

則直線AE''的表達式為:y=3x-10,
當點F(t+1,0)在直線AE''上時,3(t+1)-10=0,
解得:t=
7
3
,
則存在t=
7
3
,使得四邊形AECF的周長最小.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綜合題,涉及了動點問題、直角三角形及待定系數(shù)法求函數(shù)解析式及三點共線的知識,綜合性較強,解答第三問要注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運用,要求同學(xué)們能將所學(xué)的知識融會貫通.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太原二模)將一個平面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的直線叫做該平面圖形的“面線”,“面線”被這個平面圖形截得的線段叫做該圖形的“面徑”,例如圓的直徑就是它的“面徑”.已知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2,則它的“面徑”長可以是
2
,
3
(或介于
2
3
之間的任意兩個實數(shù))
2
,
3
(或介于
2
3
之間的任意兩個實數(shù))
(寫出2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太原二模)隨機從甲、乙兩塊試驗田中各抽取100株麥苗測量高度,計算平均數(shù)和方差的結(jié)果為:
.
x
=13,
.
x
=13,
S
2
=3.6,
S
2
=15.8,則小麥長勢比較整齊的試驗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太原二模)如圖,點A在反比例函數(shù)y=
4
x
(x>0)
的圖象上,點B在反比例函數(shù)y=-
9
x
(x<0)
的圖象上,且∠AOB=90°,則tan∠OAB的值為
3
2
3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太原二模)把一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按如圖所示的位置放在一起,測得∠2=35°,則∠1的度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太原二模)計算
1
1-a
-
a
a-1
的結(jié)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