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1.如圖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1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2)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蠟燭B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他可以將蠟燭B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像與物大小相等.小明在此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替代(填“控制變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3)改變玻璃板前蠟燭的位置,重復以上實驗,在紙上記錄幾組物與像的位置.該步驟的實驗目的是多次測量,使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
(4)移開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現(xiàn)蠟燭的像(填“能”或“不能”);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夠豎直,對實驗產生的影響是像與物難以完全重合.
(5)有同學透過玻璃觀察蠟燭A的像時,看到在清晰的像的稍后方還有一個較模糊的像,出現(xiàn)兩個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前后兩個面都成了像.另一組同學用跳棋代替蠟燭,在方格紙上實驗(如圖乙).這樣做有什么好處(說一點)?能更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用棋子代替蠟燭,更環(huán)保.
(6)如圖丙所示,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讓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將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的像會C
A.水平向右    B.水平向左    C.豎直向下    D.豎直向上.

分析 (1)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確定像的位置是關鍵.像的位置用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來確定.實驗中既能看到物體A的像,又能看到蠟燭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從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這一角度去分析此題;
(2)另外一支相同的蠟燭與豎立在玻璃板前面點燃的蠟燭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3)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
(4)虛像光屏接收不到,實像光屏能接收到;
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時,像會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蠟燭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5)從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現(xiàn)象可知能成兩個像,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此題;
從方格紙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從環(huán)保的角度分析用跳棋代替蠟燭;
(6)根據物像相對于鏡面對稱的性質: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現(xiàn)實中的事物恰好順序顛倒,且關于鏡面對稱.

解答 解:
(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沒有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蠟燭移動到A′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這說明了像和物大小是相等的;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3)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所以應改變玻璃板前面蠟燭的位置,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xiàn)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此實驗做三次或三次以上;
(4)光屏能接收到實像,但接收不到虛像,因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所以移去蠟燭B,在蠟燭B的原來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
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時,像會偏上或偏下,所以無論怎樣移動蠟燭都無法與像重合;
(5)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因為使用方格紙可以直接在紙上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不用再進行測量,從而使實驗步驟更加簡單,所以選用方格紙比選用白紙好;
用棋子代替蠟燭,能更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用棋子代替蠟燭,更環(huán)保;
(6)如圖所示:當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時,根據物像相對于鏡面對稱的性質,在平面鏡中的順序與現(xiàn)實中的恰好相反,且關于鏡面對稱,則蠟燭A在平面鏡中的像做豎直向下運動,故C正確.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1;(2)不需要;像與物大小相等;替代;(3)多次測量,使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4)不能;像與物難以完全重合;(5)玻璃板的前后兩個面都成了像;能更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用棋子代替蠟燭,更環(huán)保;(6)C.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根據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結論,動手操作實驗時,能根據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的結論,提高實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聲音是一種波,叫聲波,聲音有能量,叫聲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中,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人體的安全電壓為36VB.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為1.5V
C.家用電冰箱的電流約為10AD.冰的比熱容為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屬于凹透鏡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為了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小剛同學設計了圖甲所示的電路.

(1)請根據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中未連成完整的電路連接起來(導線不能交叉).
(2)若電路元件完好,但小剛連完最后一根導線后發(fā)現(xiàn)兩個表的指針發(fā)生偏轉,并且指針總在晃動,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分別是連接電路時開關沒有斷開;電路某處連線接觸不良.
(3)排除故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V,讀取并記下電流值;再將5Ω的電阻改接成10Ω的電阻,發(fā)現(xiàn)電壓表示數(shù)大于2V,于是他下一步的操作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選填“左”或“右”)滑動,使電壓表示數(shù)為2V,并記下電流值.
(4)小剛在實驗中國,當換上15Ω的定值電阻時,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電壓表示數(shù)都不能回到2V,此現(xiàn)象的解決辦法是換一個最大阻值大一點的變阻器繼續(xù)實驗(或在第一次接入5Ω的定電阻時,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示數(shù)為2.5V或降低電源電壓,合理即可).
(5)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小剛把測的數(shù)據記錄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數(shù)據,得到的結論是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次序 1 2 3
 電壓/V 1.0 1.5 2.0
 電流/V 0.10 0.15 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有一體積為20cm3的均勻固體,用天平測得它的質量為160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天平測它的質量時,砝碼應放在天平左盤
B.此固體的密度為8×103 kg/m3
C.把此固體帶到月球上,質量變?yōu)樵瓉淼?\frac{1}{6}$
D.把此固體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為4×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以下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過程,請將其補充完整:
(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2)點燃蠟燭,調整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使其大致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小明將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如圖所示的a、c、e三點;
①蠟燭在a點時移動光屏,接收到了清晰的像,生活中照相機利用了此成像規(guī)律(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②在凸透鏡位置不變時,將蠟燭從a點移至c點,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遠離(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③將蠟燭移到e點時,移動光屏,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是一些常用的測量儀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如圖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現(xiàn)象”實驗的實驗裝置.用同一套裝置,先后加熱并不斷攪拌質量相等的煤油和水.
(1)小明設計的記錄數(shù)據的表格如下,分析表格可知:他是用加熱時間相同比較升高的溫度的方法來完成探究實驗的.
加熱時間/min00.511.52
溫度/℃煤油
(2)兩次實驗時,其中燒杯中煤油的液面高于(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水的液面.
(3)在該實驗中,還可以用升高的溫度相同比較加熱時間的方法來完成實驗探究,該實驗包含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