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km/h) | 反應距離(m) | 制動距離(m) |
40 | 7 | 8 |
50 | 9 | 13 |
60 | 11 | 20 |
80 | 15 | 34 |
100 | 19 | 54 |
分析 (1)根據(jù)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進行分析;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
(2)司機的反應時間等于反應距離s與汽車行駛速度v的比值,即t=$\frac{s}{v}$;然后計算五種情況下反應時間t,再取平均值.
(3)分析題中所給數(shù)據(jù)表可知,汽車的行駛速度越大制動距離越大.
(4)據(jù)實際情況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1)汽車在正常行駛時,車輪與地面之間會產(chǎn)生阻礙汽車運動的力;汽車原來是運動的,剎車后,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所以會繼續(xù)向前滑行一段距離;
(2)反應時間:
t1=$\frac{{s}_{1}}{{v}_{1}}$=$\frac{7×1{0}^{-3}km}{40km/h}$=0.175×10-3×3600s=0.63s
t2=$\frac{{s}_{2}}{{v}_{2}}$=$\frac{9×1{0}^{-3}km}{50km/h}$=0.18×10-3×3600s≈0.65s
t3=$\frac{{s}_{3}}{{v}_{3}}$=$\frac{11×1{0}^{-3}km}{60km/h}$≈0.183×10-3×3600s≈0.66s
t4=$\frac{{s}_{4}}{{v}_{4}}$=$\frac{15×1{0}^{-3}km}{80km/h}$=0.1875×10-3×3600s≈0.68s
t5=$\frac{{s}_{5}}{{t}_{5}}$=$\frac{19×1{0}^{-3}km}{100km/h}$=0.19×10-3×3600s≈0.68s
該司機反應時間大約是:t=$\frac{0.63s+0.65s+0.66s+0.68s+0.68s}{5}$≈0.7s;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速度由40km/h到100km/h,對應的制動距離由8m到54m,故知:行駛速度越大,制動距離越長,因此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汽車的速度.
(4)汽車高速行駛時,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高速行駛狀態(tài),若車速過快,當車遇到緊急情況而剎車時,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需“減速慢行”.
故答案為:(1)阻礙;慣性;(2)0.7;(3)速度;(4)見上面的分析.
點評 此題是一個綜合題,需要掌握物理知識點有慣性、摩擦、速度等.會熟練應用速度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要有通過表格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能力.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橡皮筋被拉長后,分子之間只有引力 | |
B. | 用鋸鋸木頭,鋸條發(fā)熱,這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 |
C. | 我們不敢大口地喝熱氣騰騰的湯,是因為湯含有的熱量較多 | |
D. | 把零下10℃的冰塊放在0℃的冰箱保鮮室中,一段時間后,冰塊的內(nèi)能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平時我們所說的“鐵比木頭重”,是說鐵的密度比木頭的密度大 | |
B. | 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與物質(zhì)的質(zhì)量、體積無關 | |
C. | 所有液體的密度都比固體的密度小 | |
D. | 0℃的冰在熔化成水后,體積縮小,密度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音色不同 | B. | 響度不同 | C. | 音調(diào)不同 | D. | 頻率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