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是教材中的幾幅畫,對圖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踢出去的足球雖然會繼續(xù)“飛行”,但它總會停下來,說明物體運動必須有力維持
B.
跳遠(yuǎn)運動員助跑可以提高成績,是利用了身體的慣性
C.
男孩水平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是因為他的推力小于車所受的阻力
D.
錘頭向下運動的速度越大,則慣性越大
【答案】B
【解析】A、踢出去的足球雖然會繼續(xù)“飛行”,是因為足球有慣性,但它總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不能說明物體的運動必須有力維持,A不符合題意;
B、跳遠(yuǎn)運動員助跑是為了在起跳時有一個較大的速度,起跳時,由于慣性,可以跳的更遠(yuǎn),B符合題意;
C、男孩水平用力推車但沒推動,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說明受到的是平衡力,即他的推力等于車所受的阻力,C不符合題意;
D、套緊錘頭利用了慣性,慣性的大小與速度無關(guān),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本題考查了力和運動的相關(guān)知識,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任何物體都有慣性,且慣性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相比于其他光源,LED燈所需功率更低。世界上大約四分之一的電力消耗是用于照明用途,因此高效節(jié)能的LED燈將具有助于節(jié)約地球資源。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授3位科學(xué)家,以表彰他們在發(fā)明一種新型高效節(jié)能光源方面的貢獻(xiàn),即藍(lán)色發(fā)光二極管(LED),與半世紀(jì)前發(fā)明的紅色與色發(fā)光二極管可以合成白光。制作LED燈所需主要材料為_____(導(dǎo)體,半導(dǎo)體,絕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油罐車的車尾常有一條鐵鏈墜在地上,其作用是( )
A.保持油罐車平衡,防止油罐車傾斜
B.防止靜電引起火災(zāi)
C.裝飾用品
D.提醒后面的車輛保持車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建筑工人,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將建筑材料提上高處,已知建筑材料的質(zhì)量為80kg,人對繩的拉力為500N,重物在拉力的作用下1min勻速上升了6m,繩重和摩擦不計.(取g= 10N/kg) 求:
(1)動滑輪的重力;
(2)人在1min內(nèi)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兩個充氣后的氣球用絲線懸掛起來,讓它們碰在一起,再用毛織品分別摩擦兩個氣球相接觸的部分,放開氣球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教材中的幾幅畫,對圖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踢出去的足球雖然會繼續(xù)“飛行”,但它總會停下來,說明物體運動必須力維持
B. 跳遠(yuǎn)運動員助跑可以提高成績,是利用了身體的慣性
C. 男孩水平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是因為他的推力小于車所受的阻力
D. 錘頭向下運動的速度越大,則慣性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上是___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能的過程。電流通過電爐時,電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能;電流通過電風(fēng)扇時,電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能;給手機電池充電時,電能轉(zhuǎn)化為 ________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xué)習(xí)了電學(xué)知識,小明提出下列四個觀點,你認(rèn)為正確的是
A. 有電源就有電流產(chǎn)生
B. 電荷的移動形成電流
C. 電阻的大小是它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決定的
D. 金屬導(dǎo)體中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2月19日我市普降大雪,為確保道路安全暢通,常在路面積雪上噴灑鹽水,這種做法( )
A. 降低雪水的凝固點,使雪水不易凝固 B. 使積雪的溫度升高到0℃而開始熔化
C. 提升積雪的凝固點,有利于積雪的熔化 D. 將積雪與鹽水混合成溫度是0℃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