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節(jié)能減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煤灰制作的空心磚代替實心磚,如圖所示,只有一個方向有穿透的圓柱形孔洞,質(zhì)量3.6kg的某空心磚,規(guī)格為20cm×15cm×10cm,磚的實心部分占總體積的60%,g取10N/kg.求:
(1)磚塊所受的重力為多少?
(2)該磚塊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該空心磚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最大壓強(qiáng)和最小壓強(qiáng)各是多少?
【答案】(1)36N(2)2g/cm3(3)1800Pa
【解析】解:(1)已知空心磚的質(zhì)量為3.6kg,則磚塊所受的重力
G=mg=3.6kg×10N/kg=36N。
(2)一塊空心磚磚塊材料的體積V=20cm×15cm×10cm×60%=1800cm3,
所以,該磚塊材料的密度是
(3)該空心磚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不變,不同的放置方式受力面積不同,由可知,空心磚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不同。①如果以如圖所示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力面積為S1=20cm×10cm=200cm2=0.02m2.②空心磚如果以孔朝上下方向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受力面積為S2=15cm×20cm×60% =180cm2=0.018m2.③空心磚如果以孔朝水平方向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受力面積為S3=10cm×15cm=150cm2=0.015m2 。
由此可得:空心磚對地面的最大壓強(qiáng)
空心磚對地面的最小壓強(qiáng)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比熱容,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高的物體比熱容一定大
B.吸熱多的物體比熱容一定大
C.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熱量越多的物體比熱容越大
D.比熱容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與物質(zhì)的種類、狀態(tài)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流一定會在周圍空間產(chǎn)生磁場
B.地磁場的南極在地球上地理位置南極附近
C.用撒鐵屑的方法可以判斷條形磁鐵N極位置
D.通電銅導(dǎo)線中的電流方向與該導(dǎo)線中自由電子定向移動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1所示的電路中,當(dāng)閉合開關(guān)后,兩個電壓表的指針偏轉(zhuǎn)均為圖2所示,則電阻R1和R2兩端的電壓分別為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小馬同學(xué)將裝有牛奶的奶瓶放入水中(水的質(zhì)量比牛奶質(zhì)量大),通過測量并作出牛奶和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乙圖我們可以判斷,對牛奶進(jìn)行的是 (加熱/冷卻)處理.這里牛奶的內(nèi)能改變是通過 方式.如果水的質(zhì)量為2kg,不考慮熱量的損失,水的內(nèi)能變化了 J.(c水=4.2×103J/(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核電站工作情況的方框圖,請在空白方框內(nèi)填寫裝置的種類并回答下列問題.
(1)
核能是 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
在汽輪機(jī)中,將蒸汽的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輪片的 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 中,甲、乙、 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 、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其長度分別是L甲 、L乙、L丙 、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
A. L甲<L丙,L乙>L丁 B. L甲=L丙,L乙>L丁
C. L甲<L丙,L乙=L丁 D. L甲=L丙,L乙=L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正、負(fù)電荷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B.電路中的電流是形成電壓的原因
C.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
D.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會有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聲和光說法正確的是( )
A.“聲”和“光”總是沿直線傳播
B.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
C.“蟋蟀在鳴叫”說明蟋蟀是聲源;“金光閃閃”說明金子是光源
D.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傳播都需要介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