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某人站在一個較大的山谷里,想估測山谷的寬度.他大喊一聲后經(jīng)過0.3秒鐘聽到右面山崖反射回來的聲音,經(jīng)過0.5秒鐘才聽到左面山崖反射回來的聲音.假如此時氣溫為15℃,請你幫他估算這個山谷的寬度.

分析 已知聲音的傳播速度與聽到回聲的時間,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以求出聲音的路程,
兩次回聲的路程之和是山谷間距離的兩倍,根據(jù)聲音的路程可以求出山谷間的距離.

解答 解:設人離右邊山崖的距離為s1,離左面山崖的距離為s2,則山谷寬度s=s1+s2,
聲音在時間t1=0.3秒傳播的距離為2s1,在t2=0.5秒內(nèi)傳播的距離為2s2
s=s1+s2=$\frac{v{t}_{1}}{2}$+$\frac{v{t}_{2}}{2}$=$\frac{v({t}_{1}+{t}_{2})}{2}$=$\frac{340m/s(0.3s+0.5s)}{2}$=136m.
答:山谷的寬度為136m.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山谷間的距離了,知道回聲的路程是人到山崖距離的兩倍、熟練應用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即可正確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小林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恒為3V,滑動變阻器上標有“20Ω,2A”字樣,阻值分別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個.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補充完整.
(2)小彬將5Ω定值電阻接入電路后,閉合開關,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使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36A.
(3)將5Ω定值電阻換成10Ω定值電阻,閉合開關,為了保持電壓表的示數(shù)不變,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A(選填“A”或“B”)移動,記錄此時各表的示數(shù).
(4)將10Ω定值電阻換成20Ω定值電阻,重復步驟(3).
(5)實驗記錄的多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論:當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實驗次數(shù) 定值電阻(Ω) 電流表示數(shù)(A)
 1 5
 2 10 0.18
 3 20 0.09
(6)實驗結束后,小彬問老師在此實驗中能否換用50Ω的定值電阻進行實驗?老師指導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換的原因.你認為其原因是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小,無法保持電壓表示數(shù)為1.8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霧和霾是有區(qū)別的,“霾”是指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空中而形成的空氣渾濁現(xiàn)象,它和“霧”一起稱為“霧霾”.有關霧和霾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霧是液化現(xiàn)象引起的,液化過程中要吸收熱量
B.霾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果
C.汽油燃燒將內(nèi)能轉化成化學能,燃燒不充分排出的尾氣是造成霾的原因之一
D.電能清潔無污染,電動汽車的使用將減少霾的產(chǎn)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驗電器帶電后,兩個金屬箔片張開一個角度.關于這個現(xiàn)象,是因為金屬箔片上帶的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使兩個金屬箔片張開一個角度.完全燃燒2kg的酒精所放出的熱量為6×107J.(酒精的熱值為3.0×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物理學中經(jīng)常需要對某一物理量進行測量,這就需要有相應的測量工具,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刻度尺測長度,用秒表測時間.如圖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測物體的長度是1.40cm.秒表的示數(shù)是157.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下面是一個測未知電阻R的阻值的實驗,完成以下要求:
(1)請你用筆畫線把圖1中的器材正確地連接成實驗電路.

(2)做第一次實驗時,電流表電壓表的指示數(shù)如圖2所示,請把讀數(shù)記在下表中.
次數(shù)123
電壓(V)1.802.30
電流(A)0.340.46
(3)處理表中所記錄的各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待測電阻R的阻值.( 寫出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如圖所示,電阻R0=20Ω,R=30Ω,電源電壓保持10V不變,當滑動變阻器滑片P在a端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4V,電流表示數(shù)是0.2A,滑動變阻器滑片P移到b端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10V,電流表示數(shù)是0.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時間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目的是練習用刻度尺和停表測平均速度.
(2)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v=$\frac{s}{t}$進行測量的.
(3)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選填“大”或“小”)
(4)實驗時觀察到,小車沿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是變速(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0.3m/s
(5)實驗中測得路程AB段的平均速度為v1,路程BC段上的平均速度為v2,路程AC段的平均速度為v3.那么,v1、v2、v3的大小關系是v2>v3>v1
(6)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為了“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本領”,小紅用兩套圖的裝置,設計了下述實驗步驟:
(1)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
(2)用溫度計分別測出水和煤油的初溫;
(3)分別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的時間;
(4)用溫度計分別測出水的煤油的末溫.
另一同學小麗認為實驗步驟(1)存在錯誤,應改為: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和煤油;在實驗步驟(3)中,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實驗步驟(2)和(4)是為了得到水和煤油升高的溫度.
糾正錯誤后,小紅和小麗完成了實驗,并記錄了實驗測量的數(shù)據(jù)以及老師幫助他們求得的有關數(shù)據(jù).分析表格中第3行與第6行的數(shù)據(jù)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煤油溫度升高的快,水和煤油比較,水的吸熱本領強.該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物質質量m/kg初溫t0/℃末溫t/℃吸收熱量Q/J
0.0520251050
0.0520302100
0.1020304200
煤油0.0520301050
煤油0.0520402100
煤油0.1020404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