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500N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直線運(yùn)動,它受到的水平拉力是240N,則這個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240NB.500NC.260ND.740N
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直線運(yùn)動,屬于平衡狀態(tài),那么拉力與摩擦力屬于一對平衡力,由平衡條件得,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摩擦力大小為240N;
故選A.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太倉市模擬)工人用滑輪組提升水中物體A,如圖所示.當(dāng)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工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水平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1;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1為60%.當(dāng)物體A完全打撈出水面后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η2,工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水平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2.已知工人所受重力為500N,N1:N2=7:2;物體A所受重力為1000N.不計繩重、滑輪與軸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動滑輪所受重力G;
(2)物體A的密度ρA;
(3)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2;
(4)當(dāng)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時,以0.1m/s的速度被勻速提升時,人拉繩的功率P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圖 是小明用滑輪組提升水中物體A的示意圖.物體A所受重力GA為600N,當(dāng)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物體A所受浮力F為120N,小明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水平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為N1.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η1.當(dāng)物體A有一半的體積露出水面時,小明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水平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為N2.小明所受重力G為500N,N1:N2=7:6.不計繩重、滑輪與軸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取10N/kg.
求:(1)物體A的密度ρA;
(2)動滑輪質(zhì)量mo;
(3)物體在水中勻速上升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1與物體 離開水面后的機(jī)械效率η2之比.
(要求畫受力分析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工人用滑輪組提升水中物體A,如圖所示.當(dāng)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工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水平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1;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1為60%.當(dāng)物體A完全打撈出水面后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η2,工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水平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2.已知工人所受重力為500N,N1:N2=7:2;物體A所受重力為1000N.不計繩重、滑輪與軸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動滑輪所受重力G;
(2)物體A的密度ρA
(3)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2;
(4)當(dāng)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時,以0.1m/s的速度被勻速提升時,人拉繩的功率P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圖 是小明用滑輪組提升水中物體A的示意圖.物體A所受重力GA為600N,當(dāng)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物體A所受浮力F為120N,小明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水平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為N1.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η1.當(dāng)物體A有一半的體積露出水面時,小明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水平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為N2.小明所受重力G為500N,N1:N2=7:6.不計繩重、滑輪與軸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取10N/kg.
求:(1)物體A的密度ρA;
(2)動滑輪質(zhì)量mo
(3)物體在水中勻速上升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1與物體 離開水面后的機(jī)械效率η2之比.
(要求畫受力分析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年北京市平谷區(qū)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工人用滑輪組提升水中物體A,如圖所示.當(dāng)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工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水平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1;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1為60%.當(dāng)物體A完全打撈出水面后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η2,工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水平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2.已知工人所受重力為500N,N1:N2=7:2;物體A所受重力為1000N.不計繩重、滑輪與軸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動滑輪所受重力G;
(2)物體A的密度ρA
(3)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2;
(4)當(dāng)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時,以0.1m/s的速度被勻速提升時,人拉繩的功率P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