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某同學旅游時,劃船行在兩山之間,他大喊了一聲,經過4s聽到一個回聲,又過了6s聽到了另一個回聲,問兩山相距多遠?

分析 先算出聲音在兩山之間傳播所用的時間(單程),再根據(jù)速度公式v=$\frac{s}{t}$就可算出兩山之間的距離.

解答 解:
聲音傳播到第一個山的時間t1=$\frac{1}{2}$×4s=2s,
由v=$\frac{s}{t}$得人到一山的距離:
s1=vt1=340m/s×2s=680m;
聲音傳到第二個峭壁的時間t2=$\frac{1}{2}$×(4s+6s)=5s,
由v=$\frac{s}{t}$得人到另一山的距離:
s2=vt2=340m/s×5s=1700m;
兩山間的距離:
s=s1+s2=680m+1700m=2380m.
答:兩山間的距離為2380m.

點評 熟練應用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是解題的關鍵,求出聲音傳到兩山的時間是本題的易錯點,也是本題的難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電能表的示數(shù)是2920.8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時(  )
A.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電流表示數(shù)變小,燈泡變暗
B.電壓表示數(shù)變小,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燈泡變亮
C.電壓表示數(shù)變小,電流表示數(shù)變小,燈泡變暗
D.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電流表示數(shù)不變,燈泡亮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任何物體的重心都一定在這個物體上
B.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其重心可能不在物體的中心
C.重心就是物體上最重的點
D.物體重心的位置一定會隨物體形狀改變而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下列的實驗分別驗證哪些與聲音有關的物理知識?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聲音的產生原因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的不同;振動快慢與音調的關系④敲鼓時,撒在鼓面上的紙屑隨鼓聲越響跳得越高.音調的高低與發(fā)聲體的振動快慢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有關物理量的估測,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優(yōu)秀自行車運動員長時間運動的功率為70W
B.小明將一瓶500ml的礦泉水從地上拿起并舉高,做功約100J
C.你所做的考場的空氣質量為20kg
D.長城牌鉛筆的質量為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小明家電熱水壺的銘牌如圖所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該水壺正常工作時,用10min能將2kg、10℃的水燒開.水的比熱容c=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熱量.
(2)電熱水壺正常工作時消耗的電能.
(3)比較(1)、(2)問的計算結果.熱水壺消耗的電能與水增加的內能不相等.請結合物理知識,從節(jié)能的角度提一個合理化的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如圖甲所示,某同學在兩只相同的燒杯里裝入水、食用油,比較它們的吸熱情況.
(1)為了便于比較,實驗中要求兩燒杯中放入相同規(guī)格的電加熱器,通過比較加熱時間來比較a和b吸熱能力的強弱,這種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稱之為轉換法.
(2)實驗結果表明:不同物質,在質量、升高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小紅同學在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

(1)如圖1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錯誤,請指出其中二個錯誤之處讀數(shù)時視線沒有和液柱上表面相平;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小紅糾正所有錯誤后,在水溫到達89℃時開始每隔2分鐘做一次溫度記錄,并描繪出如圖2所示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可知水沸騰時的溫度為99℃,說明此時該地大氣壓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
(3)由上圖可知水沸騰的條件是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4)小紅覺得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時間偏長,請你給她提出一個改進的措施:減少水的質量(或提高水的初溫).
小華設計了如圖3所示的甲、乙兩種裝置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規(guī)律”.
(5)該實驗應選用碎冰塊 (“大冰塊’或“碎冰塊”)來進行實驗,效果更好些;
(6)為了使試管中的冰受熱均勻.且便于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小華應選用乙 (“甲”或“乙”)裝置來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