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常常利用身高體重秤(如圖所示)測出身高與體重,同時還可通過身高與體重間的關系初步判斷是否肥胖.

(1)當小明靜止站立于水平放置的身高體重秤上時,他受到的重力與支持力的大小有何關系?

(2)測得小明的質(zhì)量為60 kg,當他站立在身高體重秤中央時,雙腳與秤的接觸面積為0.04 m2,則小明對身高體重秤的壓強是________Pa.(g取10 N/kg)

答案:
解析:

  答案:(1)大小相等.(2)15000

  解析:(1)當小明靜止站立于水平放置的身高體重秤上時,他受到的重力和秤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2)小明的質(zhì)量為m=60 kg,雙腳與秤的接觸面積為S=0.04 m2,根據(jù)壓強公式可求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物塊的三次實驗如圖所示.比較甲、乙兩圖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__有關;比較________兩圖可知,摩擦力的大小還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拓展題)高度相同的實心圓柱體鐵塊A、正方體鐵塊B和長方體鐵塊C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體鐵塊最重,長方體鐵塊底面積最。槍Α斑@三個鐵塊對桌面的壓強哪一塊最大”的問題,同學們提出了以下三種猜想:

猜想一:正方體鐵塊最重,所以它對桌面的壓強最大

猜想二:長方體鐵塊的底面積最小,所以它對桌面的壓強最大.

猜想三:三個鐵塊的高度相同,所以三個鐵塊對桌面的壓強一樣大.

(1)以圖中的長方體鐵塊C為研究對象,推導它對桌面的壓強大小的表達式(已知鐵的密度為ρ,長方體鐵塊的高度為h,底面積為S).根據(jù)表達式判斷上述哪一個猜想是正確的.

(2)利用細沙等簡易器材,設計一個實驗粗略驗證這種猜想的正確性(簡要寫出實驗步驟及判斷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如圖所示,甲、乙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均勻?qū)嵭恼襟w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銅的密度大于鐵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的方法是

[  ]

A.

將質(zhì)量相等的銅塊和鐵塊分別放在甲、乙的上面

B.

將體積相等的銅塊和鐵塊分別放在甲、乙的上面

C.

沿水平方向分別截去質(zhì)量相等的部分

D.

沿水平方向分別截去體積相等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B高度相等,A對地面的壓力小于B對地面的壓力.若在兩物體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則切去部分的持量的關系是

[  ]

A.

一定大于

B.

可能大于

C.

一定小于

D.

可能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如圖所示是水壩的截面圖,水壩筑成下寬、上窄的形狀是考慮到水對壩體側面有________,并且隨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長江三峽大壩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達113 m,上游的船要在船閘中經(jīng)過5個閘室使船體逐漸降低,每個閘室水位變化二十多米,因而三峽船閘的閘門非常大,其首級人字閘門:每扇高39.5 m,寬20.2 m.倘若門外的水位高30 m,則這扇閘門所受的水的最大壓強是________Pa.已知閘門所受的水的平均壓強是最大壓強的一半,則這扇閘門所受水的壓力是________N.(g取10 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如圖所示是用壓強計探究水內(nèi)部壓強的情景.

(1)把探頭放入水中,通過觀察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探頭處水的壓強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壓強_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

(2)比較圖甲、乙和丙,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________;

(3)在圖乙中,把探頭慢慢下移,可以觀察到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增大,從而得到:在同一種液體里,液體的壓強隨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4)在圖乙中,若只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鹽水,其他條件不變,則可以觀察到U形管兩邊液面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中,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