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閉合開關(guān)s后,電流表幾乎無示數(shù),電壓表示數(shù)近似等于電源電壓,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A.L2短路
B.L2燈絲斷了
C.L1短路
D.L1燈絲斷了

【答案】B
【解析】解:A、L2短路,電壓表測量的是導(dǎo)線兩端的電壓,示數(shù)為0,不符合題意,故A錯;
B、L2燈絲斷了,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到電源正負極的連接是連通的,有示數(shù);因為把電壓表通過燈絲、導(dǎo)線接在電源正負極上,電壓表的電阻無限大,使得電路中的電流很小,電流表的指針幾乎無示數(shù),符合題意,故B正確;
C、L1短路,電壓表、電流表測量的是加在燈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都有示數(shù),不符合題意,故C錯;
D、L1燈絲斷,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不到電源正負極,無示數(shù),故D錯.
故選B.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常說“鐵比木頭重”是指鐵的比木頭大,冬天里,戶外裝有水的水缸常會出現(xiàn)破裂是因為水缸里的水結(jié)成冰后,其體積(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密度(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學(xué)習(xí)《牛頓第一定律》時,為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我們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及推理。

1)為了使小車在進入平面時初速度相同,在實驗中應(yīng)讓 小車從同一斜面上 由靜止開始滑下。

2)實驗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 (選填、或)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 (選填)。

3)進而推理得出: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近視眼的形成原因和矯正方法”時,冰蓉同學(xué)選擇了如下器材:蠟燭(模擬所視物)、水凸透鏡(模擬人眼晶狀體,并與注射器相連)、光屏(模擬人眼視網(wǎng)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可以通過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來調(diào)節(jié).)

(1)她安裝并調(diào)整好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將點燃的蠟燭置于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當(dāng)向水凸透鏡內(nèi)注入水,使透鏡更凸后,發(fā)現(xiàn)光屏上已無燭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應(yīng)在水凸透鏡前放置一塊透鏡;若撤去放置的透鏡,應(yīng)將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水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據(jù)上述實驗,可知近視眼的形成原因是:
(3)如圖乙所示的四幅小圖中,正確表示近視眼成像情況的是圖,其矯正做法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為了用電安全,可以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B.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可造成干路電流過大而導(dǎo)致空氣開關(guān)“跳閘”

C.改變通過電磁鐵線圈的電流方向和增加通電時間都可以增強電磁鐵的磁性

D.電能表是測量用電器消耗電功的儀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理小組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其受到的拉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彈簧下懸掛50 g的物體,物體靜止時,彈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N。

(2)探究過程中,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在下圖中作出彈簧的伸長量與其受到的拉力的關(guān)系圖線______。

(3)彈簧的伸長量為3.5 cm時,彈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N。

(4)由圖線得出,彈簧的伸長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的四個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是(
A.
冬天,搓手會讓手變暖和
B.
冬天,嘴對手哈氣取暖
C.
炒菜時,鐵鍋熱得燙手
D.
水蒸氣把軟木塞沖開時,溫度會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 )

A.熱值不變,比熱容不變B.熱值和比熱容都減小一半

C.熱值不變,比熱容減小一半D.熱值減小一半,比熱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20年初,為了抗擊疫情我國在武漢用10天的時間建成了“火神山醫(yī)院”,震驚了世界,展現(xiàn)出我國在基建上的偉大力量,國內(nèi)外眾多媒體都對此進行了直播。直播時,現(xiàn)場記者將視頻資料傳送到電視臺所依靠的載體是(  )

A.次聲波B.超聲波C.電磁波D.紅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